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婉珊
释义 徐婉珊

§ 简介

徐婉珊,女,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身于名门富家,是虔诚的基督教教徒。清末上海女学勃兴,徐决心独资创办一所女子学校,为提高妇女地位奉献毕生精力,她的决心得到其父的支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徐将她的全部嫁妆费用于投资办学,在爱而近路(今安庆路)福寿里创办启秀工艺女塾,自任校长。徐提出的办学宗旨“为女子启发知识,增长才能,专授关于女界切实有用之科学,以为自立基础。”

后学校几经迁移,徐把她父亲遗留给她的全部财产投入学校。民国2年(1913年),在闸北东宝兴路租地自建校舍,学校改名启秀女中,至民国26年抗日战争前夕,在校学生562人,教师33人。同年八一三日军入侵上海,炮火炸毁启秀女中校舍,损失达20余万元法币。徐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觅屋集资,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634号租到1幢老式楼房,复校开课。

徐婉珊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曾收养10余名穷苦儿童,供他们读书。她对有困难的教职员工关心照顾,茅丽瑛童年丧父,母女俩生活无着,徐收留她们。茅母在校做工务员,茅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都在启秀女中读书,毕业后在母校当教师,并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徐对她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给予支持。民国28年11月15日,茅丽瑛遭汪伪特务暗杀,受重伤,送医院抢救,徐不顾个人安危,前往探望、陪伴。茅丽瑛牺牲后,徐万分悲痛,在全校开展悼念活动,宣传茅丽瑛的英勇事迹。

徐艰苦办学40余年,一直担任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她不仅独资办学,而且把全部精力投入教育事业,终身未嫁。

§ 生平事迹

徐婉珊,广东中山县人,生于一八六六年。生前创办上海首批女子中学之一的启秀女子中学(即现在思南路上海市十二中学前身)。其父徐雨之又名徐润是前清民族资本家,招商局总办,曾从事多种利国利民的事业。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到十六日工商界和上海市政协召开纪念会,隆重纪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前辈、洋务运动的前驱徐雨之先生诞辰一五O周年,各报章杂志也纷纷刊登纪念文章,《新民晚报》、《解放日报》、《珠海特区报》、《联合时报》等均给以高度评价,如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解放日报》载文:“徐雨之先生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中较有影响69代表之一,曾从事多种利国利民的事业。他出资筹建轮船招商局并任总办。首创中国保险公司,创办同文书局,引进先进印刷技术,还保举大批学生出国留学,造就杰出人才,开矿建厂,创办茶栈……”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四日《新民晚报》头版登载本市各界人士举行纪念会消息,认为徐润先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前辈,生平曾从事多种事业,上海之所以能形成全国经济中心,徐润先生也曾起过积极作用。一九八八年—卜二月十六日《联合时报》登载:“本市纪念徐润诞辰一五O周年。他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著名人物。”徐婉珊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

同时,她的族姐徐宗汉是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黄兴的夫人。徐婉珊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处在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各国蚕食侵略的时代,清王朝昏暂腐败,丧权辱国,激起了中华民族生存图强的觉醒。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革命运动在海内外风起云涌。辛亥武昌起义前后,黄兴经常在上海进行反帝反清革命活动,这对身处在那个时代的勤奋好学又立志教育事业的新女性徐婉珊,势必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创办女中理想实现

徐婉珊在这样富裕的家庭中生长,完全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娇小姐生活.但在其父亲和族姐夫热衷于社会活动的深刻影响下,她不甘心做一个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贤妻良母,立誓要象父亲徐雨之和族姐夫黄兴那样在社会上千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她个性刚强,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正义感。有一次她向父亲提出要为一所学校募款,她父亲鼓励女儿独立创办一所女校,这正符合她的愿望,她早已下定决心,愿为提高妇女的地位,推动女子教育,献出自己毕生精力。这样,由中国人主办的一所女子中学就创办起来了,徐婉珊早年的宿愿终于实现了。

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O五年)二月,始创启秀女中,从当时招生简章上可见办学宗旨,简章上明文写着:“为女子启发知识,增益才能,专授关于女界实用之科学.以为自立基础。”启秀校歌也写着:“风雨如晦夜冥冥,东海日生启明。……巍然我校诞生,一堂化雨被群英,学术中西研订。”

创办学校首先是需要一大笔经费,才能购房添置课桌椅和其他教学用品。徐婉珊将家庭给她作嫁妆的费用,全部投资办学,意欲终生不嫁,全力以赴办好女子教育,以后她又将祖产景伦衫袜厂分到的红利也全部用作办学经费。

不畏强暴  历尽艰难

在旧社会,一个妇女要在社会上独立创建一所学校,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当时社会上不少流氓地痞常要到学校来敲诈勒索,甚至还想欺侮女校长、霸占校产。那时曾有一个原启秀的毕业生,名叫余爱珍又叫余妙珍的,后来成了流氓头子吴四宝的小妾,她在吴四宝的授意下,几次三番到学校来找徐校长,假惺惺地说“如果徐校长同意让吴四宝也做个启秀学校的校董,那么吴四宝就会捐上一大笔钱来支持办学的。”徐婉珊没有被余爱珍的花言巧浯骗住,相反。她态度坚决地一口回绝了她,流氓欺霸校产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艰苦办学  矢志不懈

启秀女中创办时,先设小学,校名为启秀中西女塾,徐婉珊自任校长。校址在当时的英租界爱而近路(今安庆路)福寿里.学生只有三十多人。以后,因徐校长严谨治校,学校管理得有条有理,学生日益增多,为扩充校舍,几次迁校,一九O七年搬到老靶子路,一九O九年又搬到海宁路。一九一O年增设初、高中部,一九三一年八月正式立案,启秀中西女塾改名为私立启秀女子中学附设小学、幼稚园及义务小学。校舍由租房办学发展到租地自建校舍办学,校址迁到闸北东宝兴路即北四川路宝兴里十八号,占地三亩,学校始成为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一九三三年学校又租借北四川路东宝兴路口一八三号一座小洋房为校舍,将幼稚园至小学四年级学生全部迁入上课,至抗战前夕,已有教员三十三人,学生五百六十二人,其中有一百多位女学生是住宿在校的。每天清晨,徐校长亲自和校工一起上街买菜,不管刮风下雨,她坚持自己买菜,注重学生伙食营养,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一心一意办好教育事业,一时在周围居民中传为佳话。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日寇侵入虹口、闸北等地,校舍一旦毁于战火,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徐婉珊没有知难而退.相反是知难而进,坚持办学的决心不减。她和养女徐婉球二人,到处奔波觅屋建校,最后终于在马斯南路(今思南路)口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上设法租到一所野草丛生、摇摇欲坠的旧洋楼作校舍,经请人大加修缮后,逐步购全了教学必需晶,这样,几经波折后,启秀女中重又恢复上课。因学生较多,只得采取半天办中学,半天办小学的办法,保持了学校原有的规模。

徐婉珊热心办学,终身未婚,竭尽了全副精力,她主管学校行政人事,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办事有魄力,处理事务有胆有识,为女子教育事业,埋头苦干,呕心沥血,坚持办校四十三年,且学校管理得成绩卓著,生前曾获总统嘉禾一级勋章(约是黎元洪颁发的)。终于因患奶癌,于一九四八年逝世,开追悼会时,学校的教师特地将这一枚圆圆的银质大奖章挂在她胸前,这奖章象征着她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闪闪发光的一生。

重视师资  办学特色

徐婉珊在筹建学校时,深深明白,要办好一所有高质量的女校,如愿实现办学宗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有学识的人才,关键之一是要选择质量高的师资队伍,在建校初期,她就聘请当时在苏州景海女中执教的,原金陵女大高材生,博学多才的陈招悦共商建校大事,并聘任陈为教务长,负责课程安排及一切教育事务工作。徐婉珊除了把在本校毕业的学生送教会大学深造后再返校任教外,还重金聘任出国留学归来,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校任教,如前清心女中校长张蓉珍,留美博士吕松泉、陈招星、陈彬和等。他们都是教学认真,诲人不倦的良师。

徐婉珊办学有特色,学校重视英语教学,一九四八年出版的《上海市中等教育概况》一书中介绍启秀女中一贯教学特色“课程与一般中学相符……而英文课本则采用名著,尤注重各生课外读物及作业……”学校附设的小学二年级小学生已开始学习英语;中学二星期英语要安排十几节课,高中世界史、外国文学史已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课,高中学生曾用英语排演过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启秀兼收的住宿生,每晚安排夜自修,英语是重要的自习学科,英语好的可破例直升初中,启秀的英语教学很早就名扬国内外,平时学校制度严格,除英语外,其他各门学科也抓得很紧,课外生活也丰富多采。早在三十年代,启秀女子中学的篮、排球队颇负盛名。市排球冠军队以启秀队员为主力,名教练陈呙德指导的女子篮球队,在校际比赛中也常为学校夺得许多优胜锦旗,课外活动还有唱歌班、绣花班、戏剧班、钢琴班等,班级之间也常开展班际歌咏比赛,著名美藉沪江大学歌唱教授也被聘来训练唱歌班。参加校际音乐比赛中。启秀的女子歌咏队,赫赫有名,也常获得各种奖旗。学校规定每年至少有二次大型的游艺会,由学生主持,节目精彩,有时师生同台演出。

§ 人物评价

正义感和爱国思想

徐婉珊热爱教育事业,钟爱青少年一代,她曾收养过十几个穷苦小孩为学生,虽然启秀女中未专门设立过奖学金、助学金,但徐校长对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是非常同情的,常常破例同意学费全免,对一些孤儿寡妇,她更是富于同情心,尽力给以安排、帮助。如东宝兴路的校舍被日军烧毁时,有一位自告奋勇留校守门的工友,不幸死于非命。徐校长对她留下的孤儿,一直培养他读完大同大学。当时还有好几位职员,均是无法生活的寡妇,有的还拖着几个子女,男孩子都由徐校长帮助联系到男校去读书,女孩子则全部留在启秀女中、小学继续求学,茅丽瑛烈士母女便是其中之一,徐校长尽力安排茅丽瑛母亲在学校任职员,还留茅丽瑛在启秀上学,以后又留她在启秀做教师。茅丽瑛烈士是中共党员,在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上海战地服务团工作,曾担任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任,她是上海工人运动史上杰出的革命者,通过组织义卖、义演等活动筹资支援我新四军开展革命斗争,她还积极组织领导上海工人抗日救亡爱国运动。敌人视她为眼中钉,时时威胁她,有一次她又收到了一封恐吓信,内附有几颗子弹,茅丽瑛大义凛然地在上课时,大声对学生说“我就是愿意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这种豪言壮语使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茅丽瑛烈士于一九三九年遭日伪特务暗害。电影《七月流火》就是反映她一生的革命事迹。徐校长平时非常喜欢她,对她倍加爱护,尤其对茅丽瑛烈士组织发动的一些救亡爱国活动,她总是积极支持的,有好几次徐校长在校内发动师生捐献时,带头将银器、私蓄全部捐出来,又曾在大礼堂里摆了不少缝纫机组织师生连夜赶制棉大衣,送往抗日前线,支援那些正在和敌人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有一次还在大礼堂举办过“抵制日货的爱国展览会”。全校师生参观后,深受教育。据徐婉珊亲侄女徐让如回忆:有一次,我陪同娘娘(即徐婉珊)到香港去扫墓,当时茅丽瑛即同徐商量,要托娘娘顺便带上一个女同志,同赴香港,徐一口答应护送这个地下党员安全到达香港。这表明了徐婉珊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思想。当茅丽瑛被日伪特务暗害,伤重住院时,消息传来,徐校长十分悲伤,她不顾个人的安危,在特务重重监视下,毅然冲破特务的阻拦,前往看望陪伴。茅丽瑛面对白发苍苍、泪流满面的老校长说:“不要难过,我是为国牺牲,很光荣的。”当茅丽瑛烈士遇难的噩耗传来时,徐校长又一次不顾敌人的捣乱,亲自带领全校师生佩上白花戴上黑纱。前往万国殡仪馆,参加公祭活动。一九三,八年启秀女中学生中就有了共产党员,一九四五年社会上开展义卖助学活动,徐校长又一次将家中收藏的所有毛巾、肥皂、衣料捐献出来。虽然徐婉珊是个笃诚的基督教徒,但她爱憎分明,对地下党员组织的革命活动,常用自己实际行动来积极支持。

启秀女中在历次学生运动中,谱写了学校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同时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也造就了许多优秀的革命者。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早年曾就读于启秀女中,一九八九年二月六日值校庆八十五周年时,她特地题字“播育革命火种、培养建设人才。”启秀女中毕业生。现上海律师协会会长韩学章也为母校题字“教书育人、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而今,万余名妇女,在母校的精心培育下,成为报效祖国的英才,他们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如六一届毕业生赵素霞,是三破射箭世界纪录的运动健将。还有上海市电视台著名导演富敏,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曹康绥等等。现学校已形成“求实、守纪、勤学、奋进”的八字校风。

§ 参考资料

[1]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http://www.shtong.gov.cn/node2/index.html

[2] 上海女性 http://sport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399/1/class039900013/hwz926078.htm

[3] 卢湾政协 http://zx.luwan.sh.cn/shlwzx/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