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卡卡啄羊鹦鹉
释义

§ 简介

卡卡啄羊鹦鹉

卡卡鹦鹉生性相当活泼好动,个性相当温驯友善,在某些岛上的卡卡鹦鹉甚至乐意接受观光客用手餵食。他们的叫声粗哑刺耳,相当吵杂奇特,往往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轻易辨认出来。每天清晨和傍晚是他们会活跃的时有时甚至连多云的天候下他们也相当好动;卡卡鹦鹉是体质相当强健的鸟种,通常可以忍受中欧和北欧寒冷的天候;人工豢养的卡卡鹦鹉数量相当稀少,由于他们平时喜欢在地面活动,因此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卫生;此外,他们相当喜欢啃咬,所以必须定时提供新鲜的树枝和木头予其磨嘴。卡卡鹦鹉的亚种北部卡卡鹦鹉(Northern Nestor)主要栖息於新西兰北部的岛上和一些附近的岛屿上。他们的外型和卡卡鹦鹉(Kaka)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他们体色较深,颈部的红羽面积较小且颜色较深;头顶为灰色;背部和翅膀为深橄榄棕色,并带有深色的滚边。

卡卡啄羊鹦鹉终日在森林和花丛中寻食果实,种子和花蜜,但有时也会袭击羊的幼仔,因此有“杀羊者”之称,而实际上仅有部分个体惯于袭击幼羊。当地的土著人并没有对卡卡啄羊鹦鹉施以报复,有时还会把剩余的羊肉抛弃给它们,就这样,卡卡啄羊鹦鹉一直在这里与土著人和平相处着。19世纪初,欧洲移民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卡卡啄羊鹦鹉宁静的生活,短短几十年间,一半以上的森林被砍伐,大批的卡卡啄羊鹦鹉因饥寒交迫而丧生。剩下来的卡卡啄羊鹦鹉因食物短缺不得不去偷食庄稼地中的粮食并袭击幼羊,于是移民把猎枪对准了它们,人们还把毒药放在羊肉上投给它们,一次就能毒死几百只卡卡啄羊鹦鹉。到了19世纪40年代末,人们已难寻其踪了。卡卡啄羊鹦鹉:1851年灭绝。[1]

§ 外形特征

卡卡啄羊鹦鹉

卡卡啄羊鹦鹉不象其他鹦鹉一样有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因此在它们全部灭绝之前,一直没有人将其作为观赏鸟。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42到46公分不等(16.5吋到18吋);亚种:目前有一种已知亚种为Northern Nestor(Nestor m. septentrionalis);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棕绿色;前额、头顶、颈部为灰白色;

有时候有些羽毛尖端带有深绿;颈部和腹部为红棕色,颈部後方偏深红色,边缘带有黄色和深棕色;胸部橄榄棕色;耳羽橘红色;臀部、尾巴上方和内侧覆羽为红色,定带有深棕色的滚边;翅膀内侧覆羽和飞行羽内侧为深红色;尾巴棕色,尖端浅色;鸟喙灰棕色;虹膜深棕色。母鸟的鸟喙比较短且没有像公鸟那样弯曲。幼鸟下喙带有黄褐色的斑纹。胸部为深棕色。体型略小,为42公分。卡卡啄羊鹦鹉只分布在新西兰塔斯曼湾,体长一般在0.5米左右,重2-3公斤,雄鸟的羽毛除尾巴为灰褐色外,全身其他部分呈紫兰色。雌鸟的颜色稍微暗淡一些,它们的嘴非常坚硬,且呈钩状。过去塔斯曼湾曾生活着很多卡卡啄羊鹦鹉。因为这里森林茂密,花草繁多,使其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和食物。卡卡啄羊鹦鹉终日在森林和花丛中寻食果实,种子和花蜜,但有时也会袭击羊的幼仔,因此有“杀羊者”之称,而实际上仅有部分个体惯于袭击幼羊。卡卡啄羊鹦鹉毛利人会利用诱饵鸟以及树叉等工具来诱捕卡卡鹦鹉,人类的大量捕捉加上栖息林地大幅缩减,使的卡卡鹦鹉的数量大幅减少,如今他们仅栖息於新西兰的第三大岛史都华岛(Stewart)和几个大岛上。史都华岛附近不远的石蓴岛(Ulva Island)上的保护区是他们最后的庇护天堂,岛上没有任何外来物种和掠食者等天敌,害羞的卡卡鹦鹉也得以在此重新建立他们的族群。卡卡鹦鹉主要以种子、植物嫩芽、花朵、树木幼苗、花蜜、浆果、含有高蛋白质的昆虫、树皮等为食。

§ 习性与生存状态

卡卡啄羊鹦鹉

鹦鹉大多色彩绚丽,音域高亢,那独具特色的钩喙使人们很容易识别这些美丽的鸟儿。它们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栖息在林中树枝上,自筑巢或以树洞为巢,食浆果、坚果、种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这种生活在稀木灌丛中的鸟儿体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绵羊背上用坚硬的长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也称其为啄羊鹦鹉。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嘴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情侣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

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最美丽和最独特的鹦鹉。其中澳洲的虎皮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等是人们最熟悉的鹦鹉。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大型鹦鹉,而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则进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倾向, 卡卡啄羊鹦鹉啄羊鹦鹉也是分布最高的鹦鹉之一。大洋洲种类繁多的吸蜜鹦鹉则属于最美丽的鸟类,比如斐济的蓝冠吸蜜鹦鹉。鹦鹉是人们喜欢饲养的宠物,其野生种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胁,很多种类都成为了濒危物种。鸟类学家已确定我们这个星球上我国原产的鹦鹉只有6种,全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鹦鹉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身长可达100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维亚和巴西。虽然在某些地区常见,但人们为盈利而大量诱捕,已使它们面临严重威胁。最小的是生活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一带的蓝冠短尾鹦鹉 ,身长仅有12cm,这些小精灵携带巢材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用那弯而有力的喙,而是将巢材塞进很短的尾羽中,同类的其他的情侣鹦鹉,也是用这种方式携材筑巢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的延伸,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这些美丽的鸟也同样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群锐减,一些种类已经或接近绝灭。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唯一一种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鹦鹉科鸟类。它们原来分布于新西兰南部、司图尔特和其它岛屿,由于栖息地的老鼠和鼬而濒临灭绝。以塔布堤岛命名的塔布吸蜜鹦鹉,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这个小岛上绝迹,人们顾及它的名实相符,只有新从库克群岛引进,但仍岌岌可危。这两种鹦鹉的天敌是鼠和猫,而它们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敌。是人类活动的踪迹打破了这里的和平与宁静,船把开拓者、旅行者送到这些岛屿上的同时也将鼠和猫送上了岛。这些杀手吞吃鸟蛋和幼雏,让它们陷入灭顶之灾。无奈,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将幸存者迁往没有天敌的岛屿,不再公知于众。我们今后也只能在图片和邮票上看到这些美丽的鹦鹉了。

§ 环境

卡卡啄羊鹦鹉

啄羊鹦鹉(Kea)是新西兰境内特有的鸟种,生活于险峻寒冷的高山地区,由于他们时常发出类似『Keeaa』的沙哑叫声,因此得名。由于他们大多在地面上活动,用双脚跳跃式前进,动作滑稽逗趣,因此又被称为「高山上的小丑」。他们栖息的环境相当险恶,加上食物有限,使的啄羊鹦鹉发展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个性。他们是社会性相当高的鸟种,平时居无定所,大多是四处游牧觅食;生性对任何新的事物都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必定会上前察看,这样的天性也有助于他们迅速的发现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这是新西兰南岛上的一种大型鹦鹉。生活在稀木灌丛中,体形大,羽毛丰厚,主要呈绿色,喙又粗又长。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主要食昆虫、螃蟹、腐肉。

但也经常攻击羊群,甚至跳到绵羊背上,它那强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吞食羊肾上的脂肪并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称其为啄羊鹦鹉。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每年春天,啄羊鹦鹉都会在高山上挖掘雏菊类植物,以及搜寻雪堆四周和岩石夹缝中是否有新长出来的植物嫩芽或是小昆虫可以果腹。到了夏天,他们就在山上的矮树或是灌木丛间寻找水果或是浆果、种子和花朵等。到了秋天,他们大多会待在山毛榉林区中,觅食些嫩芽、树叶和坚果;但是到了冬天这个最严苛的时节,他们会寻找死去动物的遗骸,挖出最具能量的内脏和脂肪部份食用,以便熬过大自然最严酷的考验。

§ 繁殖

他们在野外主要的繁殖季为7月到隔年1月,会在岩石之间的缝隙、树木根部下方以及枯死树木的缝隙中筑巢;人工豢养的啄羊鹦鹉相当容易繁殖,一次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为29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10周,幼鸟离巢独立後数周就应该和亲鸟分开。

§ 文化与形象

卡卡啄羊鹦鹉

鹦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羽色艳丽。有华贵高雅的粉红凤头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雄武多姿的金刚鹦鹉、涂了胭脂似的玄风鸡尾鹦鹉、五彩缤纷的亚马逊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姹紫嫣红的折衷鹦鹉、形状如鸽的非洲灰鹦鹉。泰国2001年发行了一套鹦鹉邮票,其中绯胸鹦鹉、花头鹦鹉、红领绿鹦鹉在我国境内都有野生种群,尤以绯胸鹦鹉为最,是驰名中外的笼鸟,主要产于我国四川省,也称四川鹦鹉。人们喜爱这些美丽的飞禽,为它们发行邮票,建立网站,组织保育协会,设定保护区。甚至把它们作为智慧的象征。在位于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它被奉为国鸟,这个国家的国徽上是一只名叫"西色罗"的金刚鹦鹉,它是这个中美洲岛国独立自强的象征。 鹦鹉聪明伶俐,善于学习,经训练后可表演许多新奇有趣的节目,是各种马戏团、公园和动物园中不可多得的鸟类"表演艺术家",深受大众喜爱。它们可以学会各种技艺如:衔小旗、接食、骑自行车、拉车、翻跟斗等等。 鹦鹉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它们也是人们最好的伙伴和朋友。

在长期的驯养过程中,鹦鹉带给人们不少的欢乐。人们对鹦鹉最为钟爱的技能当属效仿人言。事实上,它们的"口技"在鸟类中的确是 卡卡啄羊鹦鹉

十分超群的。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机械模仿而已。这种仿效行为在科学上也叫效鸣。由于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因而它们没有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 在英国曾经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鹦鹉学话比赛,其中有一只不起眼的非洲灰鹦鹉得了冠军,当时揭开装有这只鹦鹉的鸟笼罩时,灰鹦鹉瞧了瞧四周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哄动。几天后,兴奋的主人请了许多贵宾到家中庆贺,笼罩一打开:"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哗然。主人十分狼狈,一心想自己聪明的鹦鹉会说:"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贵客!"而博得大家的喝彩。由此可见,鹦鹉学话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且词汇量也有限。"鹦鹉学舌"在人们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为人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谈资和笑料。我们喜欢这些美丽的鹦鹉,可以到鸟市和动物园去观看已被驯化和人工繁衍的鸟儿。大家都有责任保护它们,不要去购买鸟类贩子盗卖的野生鹦鹉。曾有报纸记载,从野生鸟类捕获,长途返运,进入市场,到被人工驯养,其成活率是17∶1。如果有一天这些美丽的鸟儿都沦为鸮鹦鹉和塔布吸蜜鹦鹉的结局,或者干脆从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消失,这是人类真正的悲哀。

卡卡啄羊鹦鹉(Nestor productus)是已灭绝的大型鹦鹉,喙突出。它们的羽毛呈橄榄褐色,颈部及胸部分别呈橙色及稻草色。它们生活在诺福克岛及菲利普岛的岩间及树顶。它们是新西兰卡卡鹦鹉的近亲。

卡卡啄羊鹦鹉(Nestor productus)是已灭绝的大型鹦鹉,喙突出。它们的羽毛呈橄榄褐色,颈部及胸部分别呈橙色及稻草色。它们生活在诺福克岛及菲利普岛的岩间及树顶。它们是新西兰卡卡鹦鹉的近亲。 卡卡啄羊鹦鹉是由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于1774年在诺福克岛发现的,并由约翰·雷茵霍尔德·福斯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及他的儿子福尔斯特(Georg Forster)所描述,正式的描述则是由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于1836年所进行。它们被狩猎作为食物或捕捉来作为宠物。自1788年至1814年间,诺福克岛成为了流放地,而1825年至1854年间则准备作为殖民地,卡卡啄羊鹦鹉的数目随之而大大减少。它们于19世纪初就已经在野外灭绝,于1851年最后饲养的卡卡啄羊鹦鹉亦在伦敦死去。卡卡啄羊鹦鹉是由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于1774年在诺福克岛发现的,并由约翰·雷茵霍尔德·福斯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及他的儿子福尔斯特(Georg Forster)所描述,正式的描述则是由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于1836年所进行。它们被狩猎作为食物或捕捉来作为宠物。自1788年至1814年间,诺福克岛成为了流放地,而1825年至1854年间则准备作为殖民地,卡卡啄羊鹦鹉的数目随之而大大减少。它们于19世纪初就已经在野外灭绝,于1851年最后饲养的卡卡啄羊鹦鹉亦在伦敦死去。

卡卡啄羊鹦鹉

保护状况

绝灭 (1851年?) (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鹦形目 Psittaciformes

科: 鹦鹉科 Psittacidae

属: 啄羊鹦鹉属 Nestor

种: 卡卡啄羊鹦鹉 N. productus

二名法

Nestor productus

(Gould, 183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