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佛苏
释义

§ 详细经历

曾任长沙学堂教员。1904年参加华兴会,进行反清活动,因万福华枪击广西巡抚王之春案被捕。不久获释,东渡日本,转投康有为的保皇会,任《新民丛报》撰述。1907年1月,受梁启超委托,企图调和保皇党人与革命党人之间的关系,被革命党断然拒绝。民国后历任大总统府顾问、南北议和代表、币制局总裁、北平(今北京)民国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07年1月,受梁启超委托,企图调和保皇党人与革命党人之间的关系,被革命党断然拒绝。曾任《新民丛报》主要撰稿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梁启超等在东京成立的政闻社,参与出版《政论》杂志创建工作,鼓吹君主立宪。次年春政闻社本部迁往上海,任常务员。清宣统三年(1911年)任宪友会常务干事,并主办北京立宪派代表报纸《国民公报》,辛亥革命后,该报成为进步党的喉舌,他仍担任主编,言论主张接近梁启超等人的进步党和研究系。反对南京临时政府,受到革命党人的痛斥。1919年10月24日被北洋政府以所刊评论违反出版法为由查封。徐先生民国后历任大总统府顾问、南北议和代表、湖南省宪起草委员、币制局总裁、北平(今北京)民国大学代理校长等职,著有《国难歌史及诗史》一书,1938年发行。

华兴会的创立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当时刚刚成立的湖南长沙明德学堂。(创办于1903年(清光绪29年),始名明德学堂,是湖南省最早的近代新式教育学校。胡元倓先生(字子靖,1872-1940)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五月,黄兴作为军国民教育会的运动员,从日本回国。夏秋之交,返抵湖南长沙,受聘为明德学堂教员担任速成师范部主任并兼体育、地理、博物等课程教学工作。真实意图是找一个工作和落脚点作为掩护,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同年11月4日,他以过生日为名,约集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周震鳞、翁巩、秦毓鎏、柳聘农、柳继忠、胡瑛、徐佛苏等,在长沙保甲巷彭渊洵家举行秘密会议。议决建立名为华兴会的反清革命团体,对外伪托兴办矿业,称华兴公司。

1904年2月15日,在明德董事龙璋的住宅(今西园1号,明德围墙边)借除夕宴聚作掩护,召开华兴会成立大会。到会一百多人,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会上,黄兴发表了著名的“一省发难与各省响应”战略决策。会后,就积极策划长沙起义,黄兴在明德学堂化学实验室制作炸弹泄密,黄兴由学校避走西园龙宅。

华兴会没有留下政治纲领性文件,但从事后各种记载中表明,其主张主要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国民革命”。黄兴在与周震鳞等印发《血泪书》中号召“凡属炎黄种子,急宜奋起图存,誓驱鞑虏出关;否则瓜分之日立至”。而就华兴会主要领导人宋教仁、陈天华、杨笃生、章士钊等人当时思想言论来看,也都显露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倾向。

1904年初,黄兴亲赴湘潭,会见洪江会首领马福益,商洽起义计划。相约当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七十岁生日“万寿”前,于长沙皇殿埋置炸药,炸毙来行礼的湘省大吏,乘机起事。随即派宋教仁、胡瑛赴鄂,设华兴会支部于武昌;派陈天华、姚宏业赴赣,游说防营统领廖名缙届时响应;派周维桢赴四川联络会党。同时,杨笃生、章士钊在上海设爱国协会,作华兴会外围;两湖留日学生刘道一、田桐等组织新华会,拟相机回国参与华兴会起义。湖北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成立后,黄兴亲往联系,商定湘省发难,湖北响应。稍后,又设同仇会,专门负责结纳会党;更在长沙小吴门正街设东文讲习所,借教授日语、算学为名,作为培训会员和秘密联系据点。各方联络工作,日益频繁。

九月初,华兴会起义计划泄露,湖南官厅即着手戒备。至中旬,长沙城厢内外差弁密布,搜查起义据点,缉捕首事诸人。黄兴化装逃离长沙,抵上海,旋赴日本。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也相继东渡。马福益逃他省以图再起,次年在萍乡被捕,解长沙遇害。

1905年夏,孙中山到日本,会见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商洽联合组织全国性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筹备期间和成立以后,华兴会员绝大多数先后加盟入会;不少人成为同盟会的领导骨干。

早在1906年11月梁启超就通过同党朋友徐佛苏向革命党人传递了停止论战的意向,声称:“以前和《民报》辩论的很多事情也是出于无奈。如果可以调和的话,我也不愿意如此。..能否和民报社相商,以后和平发言,不互相攻击可也。”徐佛苏名应奎,字以行,湖南长沙人。他曾经和黄兴等人一起在国内策划起义,是革命党的一员。流亡海外后,在日本

徐结识了梁启超,并深为佩服梁启超,因而转而投到梁的旗下。梁启超早在国内时就很欣赏徐佛苏的才识,在给徐的一封信中梁启超说:“您的大文我诵读一遍,真是心悦诚服。”  梁启超之所以请徐出面,是因为徐曾经在革命党内部有一些关系,希望能借助徐佛苏的影响迅速停止双方的论争。于是徐佛苏以“佛公”的笔名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劝告停止驳论

意见书》,将梁启超的停战意图大加发挥,提议双方停战。并且徐还和革命党的重要人物宋教仁接触,传达了梁启超的意思。宋教仁遂将此事告诉了孙中山等人,而孙中山等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要彻底根除保皇派的影响,就不能停止论战,要坚持到底:“一驳不胜则再驳,再驳不胜则三驳,至于十驳,至于千驳。”《民报》第10号。[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