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朝鲜战争
释义

§ 概述

朝鲜战争形势图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声称遭到韩国军事进攻,以自卫为由向韩国发动入侵,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经时任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同意驶进台湾海峡协防台澎金马,军事介入中国内战。十天后7月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才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联合国军司令由美国指派。

6月25日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在6月28日即占领了韩国首都首尔,并继续向南进攻,将联合国军压缩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联合国军于9月15日在当时战线的后方仁川登陆,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迫使朝鲜人民军北撤。联合国军于9月28日重占汉城,并越过三八线开始进入朝鲜作战,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

美军从仁川登陆后,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表示如果是美军而非韩国军队越过38线,中国将被迫对朝鲜战争进行干预。10月底,部分联合国军部队已推进到鸭绿江畔。在台湾问题被搁置数月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的请求,在苏联允诺帮助的情况下,于10月19日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战,分别在第二次战役和第三次战役中占领平壤和首尔,并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之后联合国军顶住了志愿军的攻击,并发动夏季和秋季攻势,再度重占汉城,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

1951年7月10日中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主要分歧在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和遣返战俘问题上,在经历了几次谈判中断后,双方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双方以北纬38度线附近的当时双方实际控制线设立了朝鲜半岛非军事区。交战双方至今没有签署任何和平条约。

支援韩国方面的联合国军除美国外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等共15个国家,支援朝鲜方面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空军和高炮部队也参加了朝鲜战争,并向中国提供军事物资。[1]

§ 战争背景

朝鲜人民军在

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进攻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长白山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朝鲜半岛一直都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居住地,并建立过多个国家。此外,周边民族亦不断迁入朝鲜半岛,并渐渐溶入朝鲜民族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先在开罗会议提出朝鲜独立的主张,后来美国和苏联又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即三八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8月24日,苏军占领北部后在三八线停止了进军,9月8日美军占领了南部。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60%。

朝鲜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南部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美国一开始在南部地区任用日本殖民时期的行政人员,激起了朝鲜人民的不满,之后美国驻军开始使用不了解当地情况的美国人替代日本人,受到朝鲜人民的反对。北部地区则以金日成为首成立了朝鲜劳动党(由朝鲜共产党和新民党合并而成),并在1946年2月8日成立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管理朝鲜半岛北部事务。

1948年5月,美军以联合国的名义坐镇朝鲜半岛南部,开始进行选举,而南方的左翼组织抵制这次选举。8月15日,亲西方的李承晚当选总统,接替了自1945年以来在朝鲜半岛南部执政的左派政府。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联合国随即接纳他为联合国成员国。9月9日,北方选举了金日成为国家主席,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立即予以承认。

由此,朝鲜半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但根据历次韩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宪法,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战前双方军事力量的组建

当时的韩国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军官多为二战时期日本或“满洲国”军事学校出身,如后任总统的朴正熙,历任师长、军长、参谋总长的白善桦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1月所发表的讲话中,将朝鲜半岛排除在美国的防御范围之外。而当时任美国副国务的卿迪安·鲁斯克在6月20日接受国会质询时也表示战争不太可能爆发。北纬38度线,这是一条政治上的划线,而非地理划线

朝鲜1948年2月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和边防警察,而苏联还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从1946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每个师还配约有十五名苏军顾问,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国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朝鲜族和朝鲜籍官兵,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韩国所无法匹敌的。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改称朝鲜人民军第5师。166师改称为第6师,156师改称为第7师。朝鲜人民军的第2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第4师师长李权武、第6师师长方虎山、第7师师长崔仁、第3师参谋长张平山、第3师16团团长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军干部。

战争前夕事件

1950年5月,韩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大选。李承晚总统的政党只保住了210个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朝鲜领导人向朝鲜半岛南北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鲜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朝鲜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韩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韩国政府逮捕。[2]

§ 经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

在1950年10月25日

至1951年1月8日的进攻

战争爆发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方面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

朝鲜国家主席兼朝鲜人民军司令官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攻。当时韩国国军三分之二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

联合国参与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入侵。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得到通过。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国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

在7月初,得知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周恩来明确向斯大林表明,中国会在东北集结9个师,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会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作战。7月7日东北边防军正式组建,并确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名称。战争中的韩国国民

仁川登陆

在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汉城;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联合国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附近的洛东江一带。此时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下达了死守釜山环形防御圈的命令,不得再后退。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其他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他人实施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成功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督战,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一日之后重夺汉城。

美军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期间,美军轰炸机正在对朝鲜进行狂轰滥炸

北纬38度线,这是一条政治上的划线,而非地理划线因战事进展极其顺利,将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以北的计划产生大幅改变。麦克阿瑟将军要求乘胜追击,将共产主义势力逐出整个朝鲜半岛。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总统杜鲁门都同意了麦克阿瑟的建议,但是总统要求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大陆和苏联都不会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朝鲜,这仅是一场“有限度的战争”,美国单方绝不愿再掀起世界大战。麦克阿瑟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国大陆在百业待举之际,绝不可能介入朝鲜半岛战事。次日,美军部队进逼三八线;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终于进入朝鲜作战。

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中国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出兵。9月30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措辞强硬讲话;10月3日凌晨,美国部队大规模进入朝鲜前,周恩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要他转告美国政府:“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北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县)渡鸭绿江入朝作战。

中国人民军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突然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战,用了一个多小时便替朝鲜夺回了温井,并称“歼灭了所有侵略军”。此次战役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

第一次战役1951年7月17日,

一名韩国军人在因战火而遭破坏的京畿道坡州市

汶山里一座房子里正在吃午饭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怀为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中朝边界鸭绿江,10月25日发动突袭。

联军并未料到中国军队会在联军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的情况下发动进攻,而且此前联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共军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情报。联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中国方面宣称歼灭了3万5千名联合国军士兵。

第二次战役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全部被歼的危险”,因此建议应该大规模轰炸东北地区,但是美国杜鲁门政府显然意识到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就立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作战将有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认为应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而中国的主动参战,令杜鲁门政府再度改变政策,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可以“日后再谈判”,显然抛弃了之前要一鼓作气统一朝鲜半岛的策略。

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中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示形于敌,诱敌军进入战役发起线后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在西线战场使用志愿军第38军、42军从左翼突击美军第8集团军纵深。

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50英里处,汉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占领。

杜鲁门政府与联军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的意见产生很多冲突。杜鲁门希望避免与中国或苏联产生直接冲突,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则以军事上的胜利为优先,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麦克阿瑟的行为在核武时代是非常危险的。此时的美国已经发现自己陷入朝鲜半岛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自己被迫在一个陌生的战场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李承晚(左)

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过于仓促,使志愿军遭到入朝作战以来的第一次挫折。志愿军不得不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千米,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第四次战役以失败告终。此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已掌握志愿军的“礼拜攻势”与“月光攻势”,由于中共陆军后勤的落后,志愿军的士兵只能背负五天的粮食,到了第七天粮尽弹绝,不得不停止进攻,联军则趁这时发动“屠夫作战”与“撕裂作战”,志愿军在联合国军的立体作战的炮火下挨打,损失异常惨重,士兵经常是整营的死亡。毛泽东思考后向彭德怀提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1951年3月14日,志愿军放弃汉城。

第五次战役

4月,朝鲜战场优势倒向联合国军。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至29日“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逼进铁原、涟川,志愿军63军开始逐山逐水的死守,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进三八线,志愿军全线被迫后撤退约40千米勉强阻止住联军的进攻,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被称为“范弗里特的弹药量”,志愿军损失惨重,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一八零师人员损失大部分为被俘,被俘人数约为5,000余人。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3]

§ 战后

朝鲜战争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千米宽设立非军事区。

1954年,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半岛参战的各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但谈判未达成一个永久和平计划,未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91年朝鲜和韩国签署了一项进行永久和平条约谈判的协议,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朝鲜方面开始抵制军事停火委员会,中国于1994年退出该委员会。2009年5月27日朝鲜军方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将不再受军事停战协定约束。

伤亡统计

1953年3月23日,第一批遣返美国的阵亡军人据中国方面的统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阵亡、病故171,687人,负伤22万人(扣除多次负伤人次),合计伤亡39万人,中朝军队伤亡总人数约63万人。另见抗美援朝纪念馆。

联合国军方面,美军伤亡约14万人次。其中阵亡美军36,570人,负伤10万馀人次,扣除多次负伤后的负伤人数不详。据韩国统计,韩国军民死亡415,004人,负伤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合计1,312,836人。1953年10月25日美联社发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为147万余人;韩国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和日本《军事史杂志》公布的伤亡总数为116万余人;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数字为,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含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歼敌13.6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韩军66万余人,“其他仆从军”(联合国军)2万余人。

§ 对平民的屠杀

美军方面,由于担心朝鲜情报人员及破坏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在混乱状态下对成群的难民进行扫射。目前已经公开的美军屠杀平民行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朝鲜宣称的信川郡大屠杀。此外美国飞机还对城市及平民目标进行了轰炸。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新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刚刚开始组建,就爆发了朝鲜战争,当时仅有各型飞机不足200架,力量很弱。为了保卫祖国领空安全和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空军一面加速组建部队的步伐,一面派出志愿军部队赴朝鲜作轮战锻炼。自1953年12月至1953年7月,历时2年8个月的抗美援朝作战,共有歼击航空兵10个师21个团和轰炸航空兵2个师3个大队参战,共战斗起飞2457批26491架次,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涌现出赵宝桐、刘玉堤、王海等一批战斗英雄。志愿军空军由不会打空战,到学会打空战;由开始打小仗,到学会打大仗;由单一机种作战,到尝试多机种联合作战;由只能在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到能在昼间云底较高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

在3年战争中,美军出动飞机104万余架次,投弹64万余吨,损失飞机1460架。整个战争中,美方耗资200亿美元,而进行空中战争就消耗了40亿美元。当年侵朝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后任远东司令)李奇微在其回忆录《朝鲜战争》一书中评论空军的作用时说:“在朝鲜,我们实际掌握着整个半岛的制空权,但是,就连麦克阿瑟本人也承认,我们无法依靠空中轰炸来孤立战场和切断对方的增援和补给。”

§ 影响

抗美援朝纪念塔

朝鲜战争对交战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美国在朝鲜有3万多人阵亡,而且差一点就要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杜鲁门政府当时做出的将朝鲜战争的规模限制为局部战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经过了越南战争后的美国人,几乎已经遗忘了这场战争。因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

中国在朝鲜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数中国志愿军永远地葬身于朝鲜半岛。虽然中国参加朝鲜战争主要还是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但是由于朝鲜战争,台湾问题成为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未获解决。此外,中苏关系在朝鲜战争中也首次出现裂缝,苏联未派大规模部队支援,仅仅提供了武器。苏联提供的武器是中共建立空军和海军的基础。苏联在战后要求中国支付武器的费用。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方面来看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而苏联则乘机发展军力。但是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中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已经开始显现出破裂的痕迹。而美国人则始终相信苏联是真正的幕后指示者。美国的国防军费开支在战后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针对苏联。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大事记

1950年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进攻韩国。

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

9月25日,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过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9月28日,联合国军攻克汉城。

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

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克朝鲜首都平壤。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0月27日-31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

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志愿军攻占清川江。

11月25日-12月9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2月5日,中国志愿军攻占平壤。

12月15日,联合国军撤至三八线以南。

12月31日-1951年1月5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1951年

1月4日,中国志愿军攻占汉城。

3月15日,联合国军攻占汉城。

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接任。

4月22日-5月23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6月23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8月18日-9月18日,联合国军发动夏季攻势。

8月22日,谈判中断。

9月29日-10月22日,联合国军发动秋季攻势。

10月15日,美军攻占“伤心岭”。

10月25日,停战谈判恢复。

1952年

5月7日,巨济岛事件。

5月12日,李奇微离任,克拉克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0月8日,停战谈判中断。

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

10月14日-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

1953年

5月13日,中国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6月8日,双方就战俘安排达成协议。

7月13日,中国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

7月19日,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7月27日,停火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2009年

5月27日,朝鲜宣布退出朝鲜战争停战协议。

§ 相关影视

中国

《上甘岭》

《英雄儿女》

《铁道卫士》

韩国

《太极旗飘扬》

《欢迎来到东莫村》

《JSA安全地带》(《共同警备区》)

《蓝天特攻队》

朝鲜

《卖花姑娘》

《南江村的妇女》

《一个护士的故事》

《火车司机的儿子》

美国

《陆军野战医院》(M*A*S*H)

§ 王树增同名纪实文学

作者:王树增 著 朝鲜战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内容简介

朝鲜战争的历史,是上百万志愿军官兵用生命写就的,这样的历史令我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心生敬重。常常在写作中不由得搁笔长叹,想及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一旦面临危机的时候,年轻人能否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是否能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面对最惨烈的战斗英勇无畏?对于《朝鲜战争》的写作而言,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我力图让今天的读者在《朝鲜战争》中因为祖国、民族、理想、精神、信念、意志等等因素,与他们的前辈相识相知,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不屈的精神。还有那位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我曾反复阅读他后来身陷囹圄时写下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交代材料”,这位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了一生的人,他所经历的是我们许多人根本没有勇气和力量承担的。这就是构成历史的不同寻常的内容,是历史事件中最值得书写的那部分内容。

《朝鲜战争》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名为《远东 朝鲜战争》,现在重新修订后再版,采纳了众多读者的意见,更名为《朝鲜战争》。同时,在修订的过程中,采纳军史专家的意见,将书中所有的电文重新一一核对;并在海内外一部分读者的建议下,引用了此书出版后美军最新问世的战争史料。

作品评论

以前在看这段战争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些不以为然的情绪的。不是说自己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有偏见,而是实在觉得在各个级别的语文、历史乃至政治教育中,一再强调这场战争的伟大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在讨论起这场战争的时候,我甚至我身边的朋友,往往关注的更多是关于战争中数据:死亡人数,投入兵力,武器技术指标等等。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在中国人看战争或者打架的时候,必须人数平等,那么胜利的一方才有资格对胜利进行夸耀,而一旦出现以多打少的情况,那当然是胜之不武,是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的。而最后统计表明,胜利的一方损失人数更多的话,这样的胜利当然就更不值一提了,甚至要嗤之以鼻的。这就是我对那场战争的所有观点:尽管最后可以说中国压制了美国的军队,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结果丝毫不值得我们夸耀,因为中国的军队损失极其惨重,因此这样一场战争中没有让我感到应该有的光荣和自豪,它对于中华民族的自尊心的建立和加强没有丝毫的作用。

但是,我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想法完全变了。我觉得自己以前的那些关于那场战争的看法是那么的幼稚。我如何就被纯粹的数字欺骗,如何就因为毫无意义的数字就轻率地去抛弃了这场战争应该值得承认的价值,抛弃在这场战争中所有的战士做出的那些努力和牺牲的价值呢。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太容易因为胜利而自豪了,甚至夸大战争的胜利意义了,而当这场战争真正具有那样一种伟大意义的时候,人们都不会去轻易的承认了。但,对于这场战争的价值,我现在已经毫不怀疑其珍贵性,甚至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记住那场战争。

1950年,新中国建国一年,百业待兴。可是在渤海湾的一边,刚停止不到一年的战火眼看又要烧过来。这次的敌人,是当时的超级大国之一——美国;而中国人一直认为的盟友和大哥——苏联,虽然表面仿佛坚定地声称支持中国的决策,但是却只考虑自己利益而根本不采取任何实际的对于中国有益的行动,他们害怕与美国人对抗;在遥远的东南中国海,刚跑去台湾岛的蒋介石也在叫嚣着要反攻大陆;而国内还有不少的国民党军队残部和匪众在伺机兴起暴乱。一切都是对我方不利的因素,可是如果任由美国人在远东地区肆意妄为,那么年轻的中国势必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国际环境当中。因此,这是一场没有办法打却必须要打的战争。

于是,这场战争便不只是后来历史学家们定义的,那种简单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利益对抗。它是一个年轻的刚刚在远东地区站立起来的民族,为了捍卫自己的自尊和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一场战争。躲在遥远的北方的苏联大熊当然不明白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华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即使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北朝鲜和韩国也不能理解。当然华盛顿就更不能理解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意义,于是,他们到签订停战协定的时候,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刚刚建立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最需要发展国民经济的时候,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看似与自己无关的战争中去了。

现在,我回头仔细去看这场战争的时候,我对那些做出参与这场战争的决策的中国领导人,对那些丝毫没有胆怯和犹豫,投入到这场战争中的志愿军战士和军官们毫不吝惜我的尊敬。因为,新中国是靠着他们的血肉的躯体支撑起来并逐渐强大的。

我的韩国学生有一次突然问我,中国国歌的歌词中的“血肉的长城”是什么意思?我只是简单地向她解释了字面的意思,因为她永远无法了解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居然能够依靠活生生的生命和肉体来得到保障,我相信即使是现在的中国人可能都无法理解。但是这就是事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局势过于错综复杂,而解放战争中,又由于国民党本身的腐败,导致了这种事实看起来显得并不那么明显。但是这种事实,这种中国军队不怕牺牲和吃苦耐劳的事实,这种新中国在血肉的捍卫中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事实,却在朝鲜战争中被放大了,是美国人给了中国人这个机会。而且,最后中国人正是靠着这种力量,靠着这种看似简单而原始的力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是真正的胜利,这才是朝鲜战争真正的价值。

从这一方面来看,毛泽东同志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我认为毛主席是个不折不扣的伟人。

在线阅读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95003.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