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敖德萨防御战役 |
释义 | § 战争背景 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行动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司令为N.丘佩尔克将军)进至黑海西北地区后,企图从行进间夺取苏军黑海舰队重要基地敖德萨。苏军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为G.P.索夫罗诺夫中将,10月5日起为I.Y.彼得罗夫少将)和黑海舰队部分兵力奉命坚守敖德萨,以保障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得到海上支援和补给。 § 战争简介 敖德萨防御战役作战图8月5日,罗军从格里戈里奥波尔地域向敖德萨远接近地发起进攻。苏军且战且退,自8月10日起陆续撤至前进防御地区。13日,罗军以五倍于苏军的优势兵力全线发起进攻,在季利古尔湖以东进抵黑海之滨,切断敖德萨的陆上联系。15日,罗军从东北和西北两翼向该市实施重点突击,未能得手。由于苏军南方面军撤至第聂伯河一线,致使敖德萨深陷德罗联军的后方。1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敖德萨防御地域,任命敖德萨海军基地司令G.V.茹科夫海军少将为防御地域司令,统一指挥该地陆、海军部队协同作战。20日,罗军以17个师又7个旅的兵力向敖德萨市区发起强攻。苏军在全市居民支援下,英勇抗击1个月之久。9月19日,苏军1个加强步兵师的增援部队由新罗西斯克经海路到达敖德萨市。22日,苏军2个步兵师在登陆兵和空降兵协同下发起反突击,将突入该市东部的罗军击退5~8千米。9月底,苏罗双方转入防御。30日,鉴于德军可能突向顿巴斯和克里木,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放弃敖德萨,加强克里木防御。10月1~16日,黑海舰队将敖德萨全部守军8.6万人、居民1.5万人和大量物资装备运往克里木。16日傍晚,罗军进占敖德萨。 § 战争过程 敖德萨防御战役作战图 二战中,罗马尼亚军队作为德军的仆从,大部分时间充当跑龙套的角色。而在1941年夏秋之际敖德萨战役中,罗马尼亚军队充当了轴心国一方的进攻主力。这次战役成为罗军在二战史上的最强一击。 1940年,罗马尼亚军官安东尼斯库发动政变,建立了独裁政权。同年10月,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后来作为德军的仆从军,一同参与侵略苏联。罗马尼亚先后派遣22个师投入东线作战,在兵力上远胜过其他仆从国如匈牙利、保加利亚甚至三国轴心之一的意大利。苏德战争初期的敖德萨战役就是以罗军为主进行的一次攻坚战,它是罗马尼亚军队在东线发动的最强的一次进攻。1941年7月27日,希特勒授予安东尼斯库陆军元帅军衔,并要求罗马尼亚军队在德军支援下攻占苏联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Odessa),切断苏联通过敖德萨从黑海向乌克兰输送兵力和物资的渠道,同时也方便德军抽出兵力进犯苏联腹地。敖德萨防御战役相关书籍8月3日,罗军第4集团军在司令尼古拉伊·索皮卡中将指挥下横渡德涅斯特河。罗军计划兵分两路,左翼第3集群(辖罗军第1、第3、第7步兵师和第2坦克团)负责正面强攻敖德萨,右翼第5集群(辖罗军第15步兵师、第1装甲师和第1骑兵旅)负责由敖德萨以南发起侧攻。 面对严峻形势,苏军大本营下令组建敖德萨防区,统辖红军独立滨海集团军、黑海舰队敖德萨基地和民兵部队,围绕敖德萨市区修筑了由战壕、碉堡和反坦克炮阵地组成的三道防线。外围防线距市区25-30公里,全长80公里;中层防线距市区6-8公里,全长30公里;最后的防线即敖德萨市区。苏军投入防御兵力为第25和第95步兵师、第9骑兵师、第421海军步兵旅(由黑海舰队水兵组成)、第54步兵团及1个内务团,总共3.5万人,配以240门火炮和111架飞机。 苏军空袭刚过,步兵高喊着“乌拉”潮水般扑来 8日,罗军发起总攻。14日,罗军第1骑兵旅突破外围防线,孤军深入至亚历山德罗夫卡(Alexandrovka)镇,原地转入防御,等待后续跟进的罗军第1装甲师。下午,随着远处传来隆隆的螺旋桨声,很快天空中出现了数架被喻为“黑色死神”的苏军“伊尔-2”强击机。它们喷吐着火舌扑向地面,一排排弹雨过后,罗军人仰马翻,一些受伤后倒地的战马苦苦挣扎,发出声嘶力竭的哀嚎。 空袭刚过,四面八方就涌出难以计数的苏军士兵,他们口中高喊着“乌拉!”潮水般扑向罗军。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中世纪般的搏杀:罗军骑兵抽出锋利的马刀,策马出击;苏军步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步枪上好了雪亮的刺刀,杀向罗军骑兵。一时间,小镇里杀声震天。战至下午,罗军第1装甲师赶到,罗军才挡住苏军的反击。随后几天,罗军不断进攻,不久占领了敖德萨城外的蓄水池,切断了市内水源,使敖德萨军民只能依靠海运的淡水维持生命。 18日黎明,罗军2个步兵团以1个坦克团为先导向敖德萨外围防线的米哈伊洛夫卡镇发起进攻。罗军坦克刚刚前进不久,对面阵地上就闪起一道道光晕,苏军密集的反坦克炮火像雨点般袭来。转眼间罗军20余辆捷克制35(t)轻型坦克便被接连命中,坦克团团长当即毙命。失去坦克支援的2个罗军步兵团仍然拼死冲锋,杀进镇里,战斗异常惨烈,包括2个团长在内的半数罗军军官阵亡。当日夜,罗军终于彻底控制该镇。24日,罗军全面突破了苏军外围防线,敖德萨市区已进入罗军重炮射程之内。 空袭切断苏军补给,战斗从外围逼近市区 28日晨,随着隆隆炮声,罗军打响了对苏军中层防线的进攻战。苏军顽强抵抗,敖德萨市内,拖拉机厂工人配合苏军为拖拉机安装45毫米反坦克炮,改装成简易坦克投入战斗;战场上,苏军反坦克炮手,面对驶近的罗军坦克,无一后撤,连续开炮直至战死炮位。13日,为打破僵局,罗军集中了两个师再度发起强攻,突然遭遇大量苏军抵抗,全天仅推进300米,打头阵的一个步兵师伤亡巨大,不得不撤出战斗,由其他部队顶替。后据情报显示,原来苏军刚从黑海将1个步兵师约12600人运抵敖德萨防线。敖德萨防御战役功勋章罗军很快组织对敖德萨港口的大规模空袭阻止苏军的补给和增援。15日、16日,德国空军和罗马尼亚空军联合出动了9个轰炸机大队对敖德萨港口展开轰炸。罗军轰炸机低空接近,使善于对付高空目标但射速慢的苏军重型高炮难以发挥优势。空袭给苏联海军运输补给舰队致命打击,击沉苏军驱逐舰、炮艇、拖船、运输舰各1艘,击伤多艘,使苏军在敖德萨的海上支援一度中断。 9月21日,罗军终于突破了苏军中层防线,罗军第7骑兵旅一部突入了敖德萨东部市区,跟进的罗军炮兵立即对敖德萨港口进行封锁射击,致使苏联海军运送补给的舰只无法出入港口。 苏军战斗到最后一个排 被逼上绝路的苏军在9月22日发动了整个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击,出动了驻防市内的2个步兵师,并从海上登陆1个团的海军陆战队进行配合。进攻发起前,苏军在罗军第7骑兵旅后方空降了一个小分队,他们袭击了一个罗军团指挥部,并四处活动,造成大部队空降的假象。罗军一时惊慌失措,竟然主动后撤了6公里。 苏军短暂的胜利只换回了不到10天的平静。罗军很快重新集结力量在部分德军配合下,扫清了市区外围的防御工事,左右翼集群合成了一个包围圈,并逐渐压缩,不少部队攻入市区,罗军的炮火开始日夜不停地轰击敖德萨市区的每寸土地。 10月12日,罗军拼凑了所有兵力,向敖德萨市区内苏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市区内苏联红军余部在市民的支持下,与侵略者进行了最后的战斗。每一栋建筑、每一间屋子都成了残酷的战场。又经历了几天激烈的战斗后,还在苏军手中的只剩下了敖德萨港口。16日,随着港口外最后一艘苏军驱逐舰驶离,防守苏军失去了最后的炮火掩护,但仅剩的一个排的苏军仍在一个港口要塞里阻击着罗军。这些敖德萨最后的保卫者为苏维埃祖国尽完了最后的义务,下午4点,在重炮的轰击下,要塞被彻底摧毁。当夜,罗军攻陷整个敖德萨市。 代价昂贵的最强一击 从1941年8月8日至10月16日的敖德萨战役最后以罗军的胜利告终。德军借此切断了苏军从黑海通向乌克兰的运输线,并顺利地控制了整个乌克兰。罗马尼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8.1万人(其中17729人阵亡),失踪11471人(多数被俘)。苏军在敖德萨战役中伤亡4.1万(其中阵亡16578人)。 § 战争结果 在敖德萨防御中,苏军以纵深梯次配置的工事配系、良好的陆海军协同与军民合作,迟滞罗军达73天。据德军资料,罗军损失10万余人。 § 战争人物 希特勒希特勒(1889~1945)Hitler,Adolf 德国纳粹党党魁,法西斯德国元首(1934~1945),头号战犯。1889年4月20日生于奥地利的布劳瑙。出身于海关职员家庭,受过初中教育,无固定职业,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未录取。1913年移居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入巴伐利亚团,军衔为下士,为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获一枚铁十字奖章。 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次年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1921年成为该党党魁。1923年在慕尼黑发动啤酒店暴动失败,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我的奋斗》,鼓吹反动种族论,主张为德意志这一“主宰民族”以武力夺取“生存空间”,仇视共产主义。他命令党卫军头子H.希姆莱在欧洲建立起许多集中营,在德军占领区及德国本土有约450~550万犹太人在他的指使下被杀,其他各族人民死于其屠刀下的不计其数。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节节败退。1944年7月20日遇刺,但仅受轻伤。1944年9月,盟军攻入德国本土,希特勒在第三帝国的末日里,仍起用纳粹官员任军事要职,严禁军队投降,下令实行焦土政策。1945年4月29日,在总理府地下避弹室与E.布劳恩举行婚礼,次日两人同时自杀身亡。除《我的奋斗》外,其部分文件1961年以《希特勒的第二本书》为题出版。斯大林(1879~1953)斯大林(1879~1953)Stalin,IosifVissarionovich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早期革命活动1879年12月21日,出生于南高加索梯弗里斯(1936年改名第比利斯)州哥里城的鞋匠家庭。1953年3月5日卒于莫斯科。格鲁吉亚人。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支持布尔什维克。俄国1905年革命时期为高加索地区革命领导人。1905年12月出席布尔什维克党第一次代表会议,首次会见V.I.列宁。1902年4月~1913年3月间,他先后7次被捕,6次流放。1912年1月在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12年春,负责创办《真理报》,9月任《真理报》主编。1912年底至1913年初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得到列宁很高评价。1913年7月~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战争后期,斯大林在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进行必要的斗争和妥协,达成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协定,同时,在涉及处理其他国家事务时,表现出某种大国沙文主义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对巩固和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作出了有益的贡献。1952年发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述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提出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等等。实践表明,他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法是有缺陷以至错误的。斯大林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犯有若干严重的错误,世界各国对他持有许多不同的以至相反的评价。 § 相关条目 婆罗洲战役克里木战役菲律宾战役俄斯特拉发战役 凡尔登战役文登川之战马恩河会战布干维尔岛战役 八一四空战黄土岭战斗神风特攻队埃德蒙·艾伦比 塔山阻击战冉庄地道战威海卫之战意大利北部战役 阳明堡大捷镇南关大捷莱茵兰战役敖德萨防御战役 § 参考资料 (1)http://www.milibook.com/Tupian.asp?FileID=181143063976672 (2)http://info.datang.net/X/X0188.htm (3)http://info.datang.net/S/S2156.htm (4)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78279.s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