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庆云寺
释义

§ 沧桑历程

寺院全景史载:“庆云寺在城庆延铺,宋咸平二年建”“寺本宋都尉蔡梦祥舍宅为兹邑为名蓝”,法脉由浙江嘉兴传入。然而随着岁月的剥蚀,庆云寺渐有颓废“寺旁隙地渐没入民间,僧徒遂散”。明嘉靖末年,寺院被道人强占。万历年,县令段尚绣查处此案,庆云寺回归佛门。可是此时的庆云寺已是面目全非,百废待兴。幸有秣陵(今江苏江宁县)安隐院僧洪祗禅师来领寺事,启告十方,募缘修寺。万历二十六年,在县令陈继畴的大力支持下,“诸檀越善信踊跃效命施财”,未几“大殿、山门、禅堂、香积无不一新”,殿内“绀发金身之容,石筵香案之供,皆种种庄严”,“又建二楼于殿旁,左钟右鼓,以警晨昏。”“庆云清梵”也成泰兴四景之一,寺院再现辉煌。 清顺治年间,硕揆原志禅师和洪约禅师相继住持庆云寺,朝廷赐“敕赐庆云寺”楠木匾额立于寺内(传为御笔)。康熙十六年,住持宜泽禅师建西竺庵;续有雪悟、旦孚、佛眉、德溥、妙懋、真济、照潭等名僧先后住持庆云寺,相继修缮殿宇。迨至光绪年间,在全寺一百一十亩土地上,拥有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大佛殿、准提楼、千佛楼、定慧斋、崇福院等建筑130余间,僧众数百人,另外还有下院法乳庵、观音庵、宝莲庵和普同塔院。全寺黄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木参天,四周均为河水环抱,只有一石桥通入寺内,形成城中之城。庆云寺成为名闻大江南北的大丛林。 庆云寺民国以来,履苇、慧真、智林相继住持庆云法席。1940年,泰兴沦陷后,伪十九师蔡鑫元部强占庆云寺为司令部,他们砍伐古木、毁坏僧房,佛门圣地被肆意践踏。1946年,国民党一百军刘光宇部将团部设在寺内,他们筑地堡暗道、防御工事,将寺内建筑设施损坏得百孔千疮。1946年夏秋之际,新四军苏中七战七捷的首战宣泰战役中,刘光宇部依托庆云寺作最后的顽抗,寺内建筑弹痕累累,这座凝聚着佛教文化艺术结晶的古刹,遭到很大破坏。

十年浩劫中,庆云寺作为“文革”接待站,1973年改为“县革会”第二招待所。1986年,庆云寺在其下院宝莲庵遗址上恢复重建,1990年经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 高僧大德

画中寺庙妙懋禅师妙懋禅师,庆云寺第十七代住持。史载其“十六岁因照井见僧像,悟前身乃度牒归释,性恬雅,内典外尤多所究心”。禅师修持精进,明心见性,先后两度住持庆云寺。后圆寂于寺内,史载:“踰岁圆寂,梅忽先槁,乃集大众预示以西逝期曰‘老僧本自山中来,今日仍归山中去’其来去明白,真能了徹前后身者”。 德溥禅师德溥禅师,庆云寺第十五代住持。有“诗僧”之称,史载其“工诗,有《腰雪堂集》一卷,宋生王令树孙骥为之序”。 佛眉禅师佛眉禅师,学识渊博,擅长书法,史载:“佛眉,庆云寺僧,性清雅,于释典外究心儒书,临摹颜平原《争座位帖》决无缁流俗态,浙人闻其名,请主灵隐方丈”。 硕揆原志禅师硕揆原志禅师(1628-1697),号借巢,盐城孙氏子。手刃父仇后于顺冶庚寅(1650)投海州佛陀寺出家。嗣法杭州灵隐具德弘礼门下,为汉月法藏再传弟子,临济三峰宗门下俊杰,著名的禅宗大师。康熙十五年(1676)硕揆禅师主庆云,主张禅净双修,为庆云寺中兴后第八代住持。 《大藏经》高僧语录栏和《正源略集》中均有其在庆云寺讲经开示的语录。禅师圆寂后,朝廷赐谥净慧禅师,著《七会语录》、《借巢诗集》等行世。

§ 法轮古塔

高塔法轮古塔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复建于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当时位于原庆云寺下院宝莲庵内,后宝莲庵被毁,唯有此塔独存,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

史载,清顺治中,僧人宝莲宴坐、经行于此,后在成延珍、沈兆丰、陆士明、季显庸、徐九皋等诸多善信资助下,建造法轮庵和法轮塔。庵既成,“更募旃檀香成菩萨像,就旁置香火田一百四十一亩五分。”“其地之所出煮糜济众。”一时“四方老衲雏僧携瓢提笠、安单就食者往来如织,不减胜地丛林。”只缘庵主宝莲圆寂,法轮塔未能封顶安刹而功亏一篑。法轮庵也因为宝莲募建,由此人称宝莲庵。

幸有法轮庵“护法捐资”者之一的季式祖,于康熙二年继承宝莲和尚未竟事业,再修法轮塔,但不知何因,仍失其顶,遗为憾事,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1989年原县政府在宝莲庵遗址上复建了庆云寺,法轮塔现位于庆云寺塔院内,和庆云寺一体成为泰兴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存和人文亮点。

§ 山门

山门山门正上方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居士手书“庆云禅寺”四个镏金大字;两边八字墙上的“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八个铜字为已故高僧真禅法师手迹,笔力圆润遒劲,尽显一代高僧的风骨。山门内东西两侧分立彩塑哼哈二将。

§ 天王殿

天王山门内甬道两侧分布着钟鼓楼,过甬道便是天王殿,殿内中央面南端座其上整日满面笑容的是弥勒佛,袒腹大肚,喜笑颜开,使人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得人们的喜爱。两边对联尽显其心“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天下可容之事”。背后威严的护法韦驮是佛门的护法天神之一,相传他在释迦佛涅磐后火化遗体时曾奋勇抓获盗取佛牙舍利的罗刹鬼,夺回舍利,赢得了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护法佑民。因此,中国佛教寺院中的韦驮护法多以威武勇猛的将军形象出现,且面向大雄宝殿,以示护法赤诚之心。两边怒目魁伟的四大天王为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在佛门中他们各自率领着八神将守护四方天下。

§ 大雄宝殿

殿堂出天王殿,过丹墀,沿着中央通道抬级北上便是大雄宝殿,大殿重建于明末清初,歇山单檐抬梁式结构,朴实而庄严,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殿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及殿内两副楹联均出于名士之手,中间一联为已故高僧茗山法师手书“国庆适逢四十年风调雨顺呈安庆,慈云普荫三千界塔影钟声示色空”。这幅对联巧妙的将“庆云”寺名隐于其中且描绘了庆云寺的特有景观,书法精妙,笔走龙蛇,高僧才情尽在其中。两旁的一副是由泰兴籍书法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教研室主任陈仲明教授书写的“幕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书法境界十分高深。

佛主 大殿正中供奉着本尊释伽牟尼佛,两边东为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西为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三尊大佛神态安祥,金光耀人。大殿上方正中的斗八藻井在中国古典建筑的藻井样式中极为罕见,建筑学上很有研究价值。

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他们或喜或怒,或悲或慎,神态各异,妙趣横生。三尊大佛背后的是海岛观音雕塑,南海观世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脚踩鳌头,童子龙女诸多善知识分布于海岛各处,翊翊如生,蔚为大观。

§ 观音殿

殿堂大雄宝殿东侧是观音殿,里面供奉的又是一种观音造形,这尊观音像呈跌趺坐,结大悲印,神态端详。佛教中称为“圣观音”,又作正观音,是密宗所说的“六观音”的总体和正体,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观世音菩萨,以发大悲心救度持其名号者而闻名于世。

§ 藏经楼

藏经楼沿着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中间的甬道往后就是藏经楼,藏经楼底层中间法堂供奉着玉雕释伽佛,佛像用上等缅甸白玉雕琢而成,工艺精湛,表面服饰镏金,华美异常。佛像呈跌趺坐,结无畏印,佛面清秀慈祥,目光矍烁,唇角含笑,众生观之,顿生敬仰慈悲之心。楼上藏有佛典《大藏经》一百部、清朝顺治年间御赐“敕建庆云禅寺”楠木扁额一块和清版《大藏经》1000余部。清版《大藏经》于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年(1735年-1738年)在北京刻成,全藏724函,1669部,7168卷。刻成后仅印100部,颁国内名寺珍藏,所以又称“御赐龙藏”,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为庆云寺镇寺之宝。

§ 塔院

雪中塔出藏经楼,沿大雄宝殿西侧向前便是地藏殿,里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过地藏殿,就是西厢房,法轮塔就位于寺院西厢院内,此塔建于清康熙二年,历经三百多年岁月的剥蚀,原已十分破旧。为保护历史文物,1994年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法轮塔,高五层,外形八角,内呈正方。三十二尊石刻佛像分嵌于宝塔内壁,古朴典雅。凭塔临风,东望,市内高楼大厦繁华市井尽收眼底;西眺,天际,江水滔滔,云帆点点,晚霞染赤,扬子胜景一览无余,颇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气势。使人感到妙趣横生的是,每当傍晚,总有一群八哥翔集塔顶,伴着晚霞,绕着塔顶飞来飞去,成为庆云寺独特的自然景观。塔院内莺啼鸟鸣入耳,草木幽香入腹,风过处塔铃铮然,修竹摇曳,松涛阵阵,真可谓“古刹山门枕流水,苍松翠竹有烟霞”。 当年庆云寺高僧德溥禅师曾流连于此园,留下了《夜宿法轮塔院》之吟,诗曰:城西问讯老僧家,咫尺名园隔水斜。满院烟浮孤塔影,数群鸥泛一溪沙。春风次第争新草,山色朦胧亲晚霞。好共徘徊高塔下,闲持茗碗对梅花。有居士在一览庆云风光后赞曰:禅院无须隐深山,香护绿隐生紫烟。老僧闲作庭院步,了悟何必坐蒲团。

§ 庆云“龙藏”

经书乾隆《大藏经》,又称为“龙藏”。它是清代唯一的官修大藏经,由两代皇帝雍正和乾隆敕命编修,由和颐庄亲王允禄、和颐和亲王弘昼主持编刻。自雍正十一年(1733年)编刻,至乾隆三年(1738年)12月15日完成,共收经1669部,7168卷。其所收经文之多,字体雕刻之精美,历代藏经皆无出其右。

庆云寺的这部《大藏经》,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京城请回。当时镇江焦山定慧寺、金山江天禅寺,句容宝华山的隆昌寺、泰兴庆云禅寺等江苏十大名刹联合,结团偕往北京,具呈内务府,敬请十部龙藏,每寺一部。得到皇帝批准后,十大名刹自备纸张,雇工开版印刷。

印刷后,再请御旨,择吉日遍请京内高僧启建法会,装箱起运。皇帝还赐金符銮驾护送藏经,并赐请藏高僧紫衣玉印和锡杖如意。一路上请藏经的诸大寺皆制有“奉旨回山”、“钦赐龙藏”的牌匾,沿途官员接送,水陆车船,上上下下,十分风光便利。

请回来的经,只是宣纸卷儿。然后将它折成经折本,每册再用泰兴特有的银杏树制成夹板,九册一盒。盒子采用香檀木,计750余盒,分装十几大橱柜。盒子上、夹板上皆刻上经、律、论的名字。取阅时,先看目录,抽取一盒,不动余盒。

因文革之难,“龙藏”流落民间惨遭破坏。落实宗教政策后,庆云禅寺恢复重建,历经劫难的“龙藏”被重新迎回,现存于藏经楼中。

§ 朱铭盘与庆云寺

朱铭盘(1852—1893),字俶僴,江苏泰兴人,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幼年朱铭盘家中贫寒,衣食堪忧,但其聪慧好学,过目成诵,于儒、释道三家皆有究心。时城中有巨刹,名“庆雲寺”,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历代高僧辈出,人文荟萃。朝庭曾御赐楠木匾额及龙藏,享誉大江南北。寺中藏书丰富,住持照潭和尚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学识渊博。朱铭盘常出入于庆雲寺,向照潭和尚请教学问。和尚见其性情耿直,不拘小节,聪颖清雅,虚心好学,颇具释子之风,十分喜爱。断定此子必有大用,便应机相授,任其遍阅寺中藏书,时时以禅理相论,虽无师徒之名,实成忘年之交。很快朱铭盘便脱颖而出,弱冠时已负才名,与南通张謇、范当世,如皋顾锡爵、海门周家禄并称为“江苏五才子”。

同治十年(1871年),朱铭盘离开家乡,惜别照潭和尚,随读于六合学署。同治十三年为两淮盐运使方浚頣聘为记室,办理文牍三年,深受器重。方赞其书法诗文“高古奇逸,离尘绝俗,近今人士,得未曾有。”其间朱铭盘书法渐成一家,除善篆隶外,其魏体熔魏碑和汉隶于一炉,气魄雄厚,风格独特。他用魏体手书“东阳古刹,西京宗风”一联赠于庆雲禅寺,照潭和尚命人勒石于山门两侧墙上。

寺庙一角光绪三年,朱铭盘应聘于南京浦口庆军统领提督吴长庆军中,与张謇、周家禄、束纶、邱履平、林葵等名士同为军幕,深受吴长庆赏识,待以师礼。八月,有人告知朱铭盘,吴督拟为朱、张二人捐官为部郞,朱铭盘不愿藉人力进身,以书信相询于照潭和尚,和尚支持其以科名正途进身的想法。朱、张二人遂再三推辞吴督好意。光绪八年朱铭盘中举,光绪十一年张謇中举,二十一年中状元。不久光绪帝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张就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状元。

其间,照潭和尚整修庆雲禅寺,朱铭盘虽军务繁忙,仍抽出空来帮庆雲禅寺谋划募捐,不久寺内殿堂楼阁为之一新。光绪六年九月十二日,照潭和尚在庆雲禅寺圆寂,享年五十五岁,朱铭盘闻之十分悲痛,回乡哭祭。

光绪十年,吴长庆于金州军中病逝,宾客星散,朱铭盘与张謇诸人述别南归。回乡后,朱铭盘愈发崇信于佛法,时时往来于庆雲寺,并与方丈贯之禅师交好。对于贯之禅师不执于经文,于行住坐卧中参禅悟道十分称道。他对贯之禅师圆融处事、统理大众井井有条很是佩服,故贯之和尚圆寂后他曾作一挽联吊曰“不执三藏经律论,只知柴米酱醋茶”。

光绪十一年五月,庆云寺为照潭和尚举行荼毗之典,造身塔于寺西普同塔院。朱铭盘彻夜难眠,写下了著名的《庆雲寺照潭和尚身塔铭》,并书写刻石于寺内(即原庆雲寺中之六角碑)

寺庙一角光绪十三年,朱铭盘丁忧回乡,常小住于寺中修身养性,并修订朱氏宗谱序。十七年,因军功朱铭盘被保为知州,效命于金州军营。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病逝于金州军营,年仅四十一岁。直隶总督王文韶奏请朝庭,按知府阵亡例赐恤。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因日寇入侵,朱铭盘眷属扶柩南归,曾停灵于庆雲禅寺超度。后张謇为他经纪丧事,并安排眷属生计。

文革之中,原庆雲寺被毁,寺院两边墙上朱铭盘手书对联同遭破坏,其与庆雲寺往来信札、刻有照潭和尚身塔铭的六角碑和贯之和尚碑铭等遗存一同不知所踪。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庆雲禅寺于1989年重新建成开放,虽无晚清鼎盛时期的宏大规模,但也殿堂楼阁井然,道风纯正,修学并重,香火旺盛,不失当年之风貌。在现任住持能慧法师的主持下,庆雲寺积极发掘古老的文化积淀,搜寻文革中流失的文化遗存。2005年11月,贯之和尚灵塔在一户居民院中被发现,并迎请回寺院。此塔呈六角形,四面雕花,一面刻字,内容为变体篆书:“传临济正宗四十三世泰兴庆雲堂上第十一代上贯下之平公和尚之塔”,字形优美,笔力圆润,据老人们回忆为当年朱铭盘手书。现重现于世,回归庆雲,向我们证实了当年那段少有人知的秩事。

§ 浦东新区庆云寺

浦东新区庆云寺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庆丰村,原为猛将庙旧址。1993年12月,以当地种福庵、海潮寺、观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将堂六处庙主动统一规划,建为庆云寺。明阳法师入室弟子慧觉法师主持筹建。在庆丰村、庆丰实业总公司等鼎力资助下,于1995年1月破土动工,1997年12月16日建成开放。

寺前有大山门。接大山门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天官弥勒菩萨;其背后为护法韦驮。左右背壁为四大天王像。过天王殿,右侧为鼓楼,内供伽蓝菩萨。右侧为钟楼,铜钟重3吨。钟楼内供地藏王菩萨。大雄宝殿在最后,东西长30米,前后20米。殿高18米。正殿供三世如来,法身高5米,连同莲坐、佛龛,共高9米。两侧为18罗汉坐像。其后还有500罗汉山。三世如来后壁,背靠千手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庆云寺总占地面积共7000平方米。

§ 广东肇庆庆云寺

广东肇庆庆云寺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18公里处的鼎湖山天溪山谷,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

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宏大。

庆云寺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南有客堂、鼓楼;北有斋堂、钟楼;第二层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第三层中正堂;第四层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塔殿,即原建之莲花庵。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庆云寺环境优雅。寺前第一级,是宽阔的平台,放置有吉祥缸和塔式香炉;第二级以下,是一个百花争艳斗丽的大花园,有桂花圩,菩提花雨、兰苑花圃、方池印月。寺后,三宝峰俨如天然屏障,其余脉蜿蜒起伏,犹如行龙高昂峻秀,把庆云寺衬托得愈发庄严典雅,雄伟肃穆。

§ 泰宁庆云寺

慈航归来庆云寺座落于弥勒山峨嵋峰兜率岭间一平展开阔地。峨嵋峰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位于泰宁的西北部,距泰宁县城24公里,海拔高1732米,为福建第二高峰。寺院海拔高度1600多米,后倚峨嵋峰主峰,背靠天然太师椅山体,安座于太师椅中稍隆而起宛如弥勒肚的山坡上,前瞻双重笔架山,面临天然放生池,气势恢宏,前景开阔。攀上主峰,可观泰宁全城及大金湖。该寺曾名峨嵋庵,始建于宋代,由于水灵山圣,历代不乏高僧出世,且为肉身舍利成就者慈航菩萨剃度出家之道场,名闻八闽及海峡两岸。为弘法利生,以实际行动迎接弥勒菩萨之当来下生,实现慈航菩萨遗愿,以住持兼修建委员会主任本性法师为首的庆云寺四众弟子,秉持"以佛心纠正人心,以佛道辅正世道"的办教宗旨,决心"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誓愿将庆云寺建造"成为佛教基本教义的弘扬重镇,成为佛教核心理念的实践重镇,成为佛教青年僧伽的教育重镇,成为佛教弥勒文化的研究重镇。"成为东南沿海的弥勒佛国、兜率净土,闽台佛教交流的窗口。为此,决计努力创造增上缘,把庆云寺建设成为一座佛教圣山、一个佛教圣境,一座较大规模的以实修为主,以学术为辅的佛教圣城。由于慈航菩萨学从太虚大师,专于唯识,修专弥勒法门,因此,庆云寺未来的定位是弥勒道场,推动弥勒信仰,着重弘扬唯识宗。

§ 相关词条

普乐寺善化寺法兴寺觉山寺天台庵云岗石窟

§ 参考资料

1、 http://www.qycs999.com/

2、http://www.xaoyo.com/zhinan/jd_info/?class_id=1639&list_id=5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