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桃渚古城
释义

§ 简介

东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灿明珠,省级风景名胜区。

由抗倭,天下奇观珊瑚岩,小雁荡武坑,海滨浴场等众多景观组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200多个景点。宋代文天祥称为“海上仙子国”,清代冯庚雪赞为“风景直冠东南”。景区集峰、洞、石、瀑、滩为一体,誉为“五绝” 风光。

§ 抗倭古城

1、位于桃渚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城高二丈一尺(平均高度4.5米),周围二里七十步,是明代浙江东南沿海用于抗倭的四十一个卫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省级文保单位。

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战绩辉煌。古城内外,古迹众多,风景优美。

后所山上有“眺远”、“镇海”题刻,有抗倭亭,最高处有敌台,烽火台。城内有抗倭陈列馆,古城一条街等。

城南二里许为石柱峰,桃江十三渚,再南是武坑风景区,连接着芙蓉、白岩山。集明代古城、亿年火山和田园风光为一体。

2、桃渚古城

桃渚古城

桃渚军事古城是明代抗倭遗址,是当时浙东南沿海抗倭而设的41座卫所城之一,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抗倭古城。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据《明实录》记载,由开国名将汤和、方明谦在桃渚港建筑军事城池抗击倭寇,选择桃渚港口岸下局山海崖之巅作为建城地址,属海门卫管辖的千户所,拥有1120名丁兵。后因其地“洋宽无依、潮汐冲击、势其孤危”,后勤保障跟不上,多次失守。于永乐十五年将所城迁入桃渚港中部的城煌山,明正统四年(1439年),大批倭寇侵入桃渚,烧杀掠夺,积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萧条,过者陨涕,后又失守。明正统七年(1442年),户部侍郎焦宏亲临前线,将所城迁入桃渚港的上游桃花渚亲自督造,改土城为中夯土外石基城,城基宽10米,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设置12敌台,亦称烽燧,台上有楼,极其坚固。

古城的东、南、西建有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利用防守,便于杀敌。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军事街巷格局,东门至西门的主街有5米宽、400米长似游龙形,互不望底。南门至衙门是官道,笔直通往,衙门的右侧是练兵的校场;左侧是休憩的花园;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通向东敌台的通信道。南北小巷各有五条,错齿交叉,互不直通。环内线一周是跑马道,有4米宽,用于运兵防御。城内有粮仓、校场、军火库、大水池、40口古井;东门有关帝庙、西门有赵公殿、南门有文昌阁、后所山上有观音堂和妈祖庙、古街十字路口还有三圣殿,算得上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齐全了。

古城发展到清代,非常繁华,有钱人家都居住到城内,也建了很多清代古居和临街店铺,到现在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古居有13座。这座经受了近600年风雨的古代军事屏障,作为历史的见证,是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德育基地”和历史教科书。站在明楚将军胡海所题的“眺远”崖,眺远过去的桃渚港,仍有海浪汹涌澎湃之势。坐在古越鲍大谋所题的“镇海”崖,感觉镇海之物稳若泰山。一座渚,既能镇海,又能眺远,那便是桃渚。

[引用信息]:临海旅游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6: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