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威廉·麦独孤
释义

§ 生平介绍

威廉·麦独孤

他的父亲很富有,在奥尔德海姆(Oldham)拥有一家化学工厂。麦独孤 15 岁进曼彻斯特大学学生理学,1890 年得奖学金入剑桥大学学习医学,1894 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继而深造于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1898 年在在该院医师实习期满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因读到哈佛大学教授 W.詹姆斯所著《心理学原理》,而对心理学深感兴趣,且对詹姆斯崇拜有加,自许为詹姆斯的私淑弟子。获博士学位后,同年随剑桥大学人类学探险队前往大洋洲托雷斯(Torres)海峡列岛考察土著人生活,不久又赴婆罗洲研究当地土著部落。回国后再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 G.E.缪勒学习实验心理学研究一年。1900 年任伦敦大学讲师,并主持新建的心理学实验室,就在这年他结婚了,婚后有 5 个孩子。1904 年后曾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及牛津大学心理学讲师,C.伯特即是他在牛津大学时的学生之一。1912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军医少校,担任军人精神病治疗工作。退役后返剑桥一直不得升任教授,乃于 1920 年应哈佛大学詹姆斯之邀出任该校心理学教授,因反对机械论心理学,曾长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论战。1927 年改任杜克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兼教授。

§ 思想学说

麦独孤的心理学思想并不属于行为学派,而且他在心理学界成名也远较华生为早。一般心理学史上之所以将麦独孤的思想列在行为学派主题下讨论,主要有两个原因:

他最早提出心理学是行为科学的理念。1905年,麦独孤首创心理学应为研究行为的实证科学,提出以本能为基础的行为学说。在麦独孤看来,行为的特征是追求一定的目的,这样就必须考虑引起目的性行为的基本动力。1908 年,刊布《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力主心理学必须放弃内省法研究意识的取向,改而研究行为。只有以行为作为研究主题,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科学。不过,麦独孤所指的行为和华生的主张并不相同。华生所指者只限于可观察的外显行为,而麦独孤则将内在心理活动也包括在行为之内。

麦独孤的思想影响了新行为主义思想的发展,他的目的心理学思想就是托尔曼所倡目的行为主义思想的张本。

麦独孤对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都有独创性的研究和见解。以下介绍麦独孤心理学思想的两点要义:

1.目的心理学

麦独孤是策动心理学(hormic psychology)的创始人。他主张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由目的所驱策的,所以自称为目的心理学(purposive psychology)。对行为的解释,麦独孤认为个体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他在 1923 年出版的《心理学纲要》一书中指出,心理学研究的行为,既不是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也不是华生所研究的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而是研究目的性的行为。因此一般称麦独孤的思想为目的心理学。麦独孤认为目的性行为有五个特征:

目的性行为是自发性的;

行为开始后即使引起行为的刺激消失,行为仍然继续;

如目的性行为受阻,个体将变换其行为方式以达到目的;

目的达到之后,行为才会停止;

目的性行为因重复练习而增强。因此他认为尝试错误式的行为是目的性行为,不是反射。

在强调行为的目的性的时候,麦独孤指出目的行为与机械反射有 7 个方面的不同:

活动的自发性:反对机械的 S - R 公式;

活动的坚持性:刺激消失,活动仍可进行;

活动方向的变异性;

活动与情境的关联性:情境产生改变,运动即行停止;

对出现新情境的准备性;

效果的改进性:由于反复,行为效果会有所改进;

机体反应的整体性(趋向目的)。

凡是同这些标准相吻合的活动就是有目的的活动,而机械反射则缺乏这些标志,故被排斥于行为之外。由于他借希腊语中“horme”词(意为“策动”),1923 年麦独孤将他的目的心理学改称为策动心理学。策动心理学的问世带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广泛发展。

2.本能说

麦独孤受 C.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试图用本能解释行为。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不承认本能之说,他认为个体的本能性行为也是在环境适应中学习来的。麦独孤反对华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类行为源于本能,“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 - 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 - 基本源泉和动力”。此种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人类与动物均皆有之。1908 年他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以本能说独树一帜,曾再版 24 次。他在书中对本能的定义为:一个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物倾向,决定那些有此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种类的客观,在感知时体验着某种特殊情绪的激动,以及对它做出某种特殊样式的动作或至少体验着这种动作的冲动。按麦独孤的本能说(instinct theory),人与动物本能性行为表现时,其中包括三种成分:

知觉成分:指个体对某些特定刺激给予特别注意的先天倾向,如认识食物等。

行动成分:指个体的目的导向行为活动,在达到目的从而获得满足之前,行动不会停止,如觅食、求偶等。

情绪成分:指伴随行动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如觅食得食而有愉快情绪,与敌人战斗而有忿怒情绪,因逃避而有恐惧情绪。

他举出 12 种本能,如觅食、母爱、逃避、好奇、合群、争斗、性驱力、创造、服从、获取、支配、排斥等。认为这些本能以及它们的组合构成行为,本能可以是无限的。本能使机体驱向目标,每一种本能活动都有一定目的,都包含一个情绪内核,有一定的情绪相随,如逃避与畏惧、争斗与愤怒、母爱与温情相伴随。麦独孤还用本能-情绪说解释群体心理。认为情绪增强是使群体凝聚的粘合剂。他把群众过激行为视为初级本能与情绪作用的结果,这与 G.勒庞的集群说类似。麦独孤的本能理论,最早载于他 1908 年所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所以一般公认他是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麦独孤的本能说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曾风行一时,后来受到许多学者批评,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即是其中之一。虽然就人类行为而言,本能学说现今已不为人们所接受(除了 S.弗洛伊德学派外),但是麦独孤的主张却在不同程度上重新引起人们对本能的兴趣,特别在动物生态学家中,这一点可在 N.廷伯根和 K.洛伦茨的著作中看出。

在 1911 年出版的《身体与心灵》一书中,麦独孤提出了他的“精神”学说。他认为,一切事物中都是有一点“精神”的。这一学说在心理学力图抛弃任何神学含义的时代并未变得很流行。此外,麦独孤还是心切断现象的坚信者。他支持由杜克大学的 J.B.莱因提出的超感官知觉的研究,包括心灵感应、超人视力和其他心灵现象。1920 年任心灵学研究会主席,次年任美国心灵学研究会主席。

在对催眠的研究中,他提出脑部缺血说。认为:催眠现象是被试者脑部缺血造成的。催眠过程中,当被试者被要求静息和少动的时候,脑部的血液因流向四肢而减少,进而导致眩晕状态的出现,并因此诱发催眠现象,显然麦独孤对催眠术做了纯生理学的解释。

§ 主要著作

生理心理学入门: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1905

社会心理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1908

身体与心灵:Body and Mind: A History and Defense of Animism. 1911

心理学:行为的研究:1912

团体心理:The Group Mind. 1920

心理学纲要:1923

变态心理学纲要:Outline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26

The Battle of Behaviorism. 1929

Psycho-Analysis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36

生命之谜:193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1: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