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
释义 | § 简介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该馆现有藏品十万余件,其中甲骨、邮品、中国历代钱币、玉器 等藏品数量较多,而且较为系统、完整。“甲骨”是该馆馆藏的一大特色,其数量之大、品位之高,在博物馆首屈一指。最典型的就是载有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的“月有食”刻辞;中国历代货币是该藏馆藏品的另一特色。这里不仅有绝世孤品--春秋时期的齐国“邦刀”,还有十分难得的王莽时期全套的“六泉十布”。馆藏货币不仅系统地反映了我国货币的发展脉络,还能说明天津作为我国近代造币中心之一的城市地位;在馆藏邮票方面,有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海关大龙邮票”,第一套纪念邮票--“万寿纪念邮票”,第一套地方邮票--“上海大龙邮票”等罕见珍品;在馆藏青铜器方面,有国内现藏的唯一一件西周夔纹铜禁,战国时期楚王鼎,曾一度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馆藏历代玉器罗列有序,能系统反映我国玉石工艺的发展过程。 其中,战国“行气”铭玉件,是迄今为止我国所见到的关于气功的最早论述;馆藏书画精品丰富,如唐摹本王羲之《干呕帖》、 元杨维桢行书梦游海棠城记卷、清中期书法家刘墉行书卷、晚清康有 为《万言书》,绘画作品中元代麻姑神像、单德漠《巡视台湾图》 、朱岷乾隆二年(1737年)绘《秋庄夜雨读书图》和田雪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绘《水西庄修契图》等;馆藏印章以汉代官印、私印为主,五代“元从都押衙记”铜官印,为海内孤品。此外,馆藏还有大量有关北洋军阀的原始文献资料。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该馆现设有三个基本陈列: 《天津古代史陈列》 、 《近代天津民俗展览》 、 《近代天津人物塑像馆》和文物园林--邃园,常年对外 开放。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天津地区的出土文物,其中有许多是珍贵的史料和艺术珍品。由于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该馆还搜集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如袁世凯批点的"二十一条"草本、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编辑的校刊等,特别是北洋军阀的文献资料尤为突出。该馆藏书近15万册,其中许多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1] § 历史沿革 王羲之《干呕帖》天津历史博物馆位于河东区光华路四号。这个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即后来的“天津市第一博物馆”; 1925年成立的“天津广智馆”,即后来的“天津市第二博物馆”及1929年成立的天津市立美术馆。 1952年三馆合并成立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天津博物院,创办于1918年,是国人自己创建的最早的博物馆之一,至今已有81年历史。 1952年,天津市第一博物馆、天津市第二博物馆和天津市立艺术馆合并后,成立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该馆现有馆藏文物10万余件。这些藏品以历代"传世精品"为主,还包括近代历史文献、民俗实物和天津地方出土文物。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近3000件。 § 馆藏陈列 海关大龙邮票该馆现有藏品十万余件,其中甲骨、邮品、中国历代钱币、玉器等藏品数量较多,而且较为系统、完整。“甲骨”是该馆馆藏的一大特色,其数量之大、品位之高,在博物馆首屈一指。最典型的就是载有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的“月有食”刻辞; 中国历代货币是该藏馆藏品的另一特色。这里不仅有绝世孤品--春秋时期的齐国“邦刀”,还有十分难得的王莽时期全套的“六泉十布”。馆藏货币不仅系统地反映了我国货币的发展脉络,还能说明天津作为我国近代造币中心之一的城市地位; 六泉十布在馆藏邮票方面,有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海关大龙邮票”,第一套纪念邮票--“万寿纪念邮票”,第一套地方邮票--“上海大龙邮票”等罕见珍品; 在馆藏青铜器方面,有国内现藏的唯一一件西周夔纹铜禁,战国时期楚王鼎,曾一度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 馆藏历代玉器罗列有序,能系统反映我国玉石工艺的发展过程。其中,战国“行气”铭玉件,是迄今为止我国所见到的关于气功的最早论述; 万寿纪念邮票馆藏书画精品丰富,如唐摹本王羲之《干呕帖》、元杨维桢行书梦游海棠城记卷、清中期书法家刘墉行书卷、晚清康有为《万言书》,绘画作品中元代麻姑神像、单德漠《巡视台湾图》、朱岷乾隆二年(1737年)绘《秋庄夜雨读书图》和田雪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绘《水西庄修契图》等; 馆藏印章以汉代官印、私印为主,五代“元从都押衙记”铜官印,为海内孤品。此外,馆藏还有大量有关北洋军阀的原始文献资料。[2] § 相关展示 行气”铭玉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有9个陈列展览大厅。陈列面积7000平方米,主要陈列有:《天津古代史陈列》、《天津近代史陈列》、《天津现代革命史陈列》。这些陈列展览以天津地区考古发掘品,古代传世品中的地方珍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物资料,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展示天津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以景观复原,展品组合,主体装饰等手法陈列的《天津近代民俗展览》,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近代天津社会生活习俗的画卷。除基本陈列外,该馆还利用馆藏文物,先后举办过《中国历代货币展览》、《中国邮驿史及邮票展览》、《汉字字体的演变展览》、《中国通史(简史)展览》。馆藏珍贵文物多次在国外展出。 馆藏历代玉器罗列有序,能系统反映我国玉石工艺的发展过程。其中,红山文化玉猪龙又名兽形块,质地为青绿色岫岩玉,呈C形,大头,双耳竖立,眼部阴刻圆目,吻部前突,鼻部有多道皱纹,周身光素无纹,背部有两个对穿孔,较为少见。此物似猪又似龙,为红山文化典型器。 1700余件甲骨是馆藏的一大特色,这些甲骨,主要来自殷墟甲骨的最早发现者和研究者王襄、王锡荣后人的捐赠;还有益广慧、陈邦怀先生的部分藏品。因其出土年代早,品位高,数量大,深受世人瞩目。卜辞的内容涉及祭祀、征伐、狩猎、出入、年成、风雨、疾病等。其中一块卜骨,背刻“旬壬申月夕有食”。这些文字不仅是世界上有关“月食”的最早记录之一,而且是推算确切年代的可靠依据。因此,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列为重要标本,其历史与科学价值可见一斑。 楚王鼎战国时期楚王鼎,直腹,底微圆,双长方形耳,三兽形足外撇。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器中部有弦纹一周,弦纹上满饰细密变形的涡纹,弦纹下素面。在器口、盖内、腹部刻铭文64字,说明此鼎是楚幽王熊悍(公元前237一前228年在位)用缴获的兵器铸成的。1933年此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曾为天津宝楚斋主李氏购得,后归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该鼎整体造型古朴敦厚,是早年出土楚器中的重要代表,曾一度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 蓟县辽代白塔地官出土的刻花玻璃瓶,平口外翻,细长颈,折肩,筒形腹,平底。颈部和肩部刻几何形花纹和弦纹,肩部另有一周连珠纹,腹部刻弦纹两道。瓶体玻璃无色透明,内含小气泡。经化学分析,此瓶为钠钙玻璃,与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所藏乃沙木耳出土的10世纪水瓶相同,应为伊斯兰玻璃器。它是中伊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3] § 邃园 刻花玻璃瓶在天津历史博物馆院内左侧,有一座面积不大的文物园林叫邃园。隔栏一望,园中有林荫绿竹、假山碧水、鱼儿游荡,有拱桥水榭、亭、廓等普通园林景观,又有石像、石碑、铜钟、铁炮等文物景观。进园一看,还有地下古墓。这里真是一个获取天津历史知识和文物观赏的好天地。这里的地下古墓是1800年前的汉代贵族墓。是从天津蓟县别山发现,1976年挖出,1982年移到此处复原的,可供人们一览古人棺葬之制。整个墓中,除棺材、尸体、墓道为复制外,其他如墓穴、陪葬品50多件,全为原墓葬实物。从这墓葬中我们看到,早在汉代时,天津蓟县一带人们生活的状况和较高的文明程度。 § 旅游指南 地理位置开馆时间:9:00-11:30,13:30-16:30 票价:基本陈列展览馆成人票价5元,学生票价3元。逢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为公共免费开放日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光华路4号 电话: 022-84296429 022-24314660[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