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新津老君庙 |
释义 | § 一 悠久的历史 老君山主峰海拔 617 米 ,属邛崃山脉的长秋山麓北端,并分脉蜿延环抱,雄伟矗立于岷江水系之间,山势挺拔峻秀。老君山前有卧牛山、后有轩黄台、左有送子山、右有插旗山(按山门朝西来说)。五山合而为一,形如巍巍巨人,吮玉露,吸琼浆,擎天挚地,真可谓“万壑群山环居拱卫 , 六通四辟大化周流”。 相传轩辕黄帝在老君山后轩黄台修炼功成,于鼎湖白日乘龙飞升。后人遂在此山修庙设坛祭祀黄帝,此山故又称“天社山”。又传老子于蜀之青羊肆(今青羊宫)度尹喜后隐归天社山,所骑青牛化为青山,即老君山前卧牛山。《道藏辑要》中《老子历世演化图》第 69 化说:“唐开元十七年( 730 年)四月,太上老君在此山演化。”故后世又称此山为“老君山”。现老君洞内有楹联曰:“牛驭出函关,百二河山无隐处;蚕丛来蜀道,五千文字有传人。” 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大邑鹤鸣山悟道后创立五斗米道(天师道),即今正一道。汉安二年( 143 年),张道陵在老君山创建二十四治中中品八治第四治。传说黄帝 常食老 君山盛产的一种仙草,有助修炼,称其为神草、芝草, 后老 君夜观天象,又将其名为稠粳草。张道陵便以此草为治命名,称为“稠粳治”,故老君山又称“稠粳山”。相传张道陵在老君山建稠粳治之前,曾在此修九真之法,在插旗山布道降魔,插旗悬幡,为百姓祈福。 历代对稠粳山、稠粳治多有记载。《正一治品》记载:“稠粳治,上应危宿,治去汶山江水九里,山高去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轩辕黄帝学道之处也。其治左右皆连山冈相续,其山西北有味江水,山亦有芝草、神药,在键为郡界。”晚唐杜光庭于天复辛酉岁( 901 年)在成都玉局观撰成《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其中《灵化二十四》说:“稠粳化(治),在蜀州新津县南十里,黄帝炼丹于此山,上有天池、石碑、丹灶、插旗石、轩黄台、拜牛台……存焉。”明代曹学所著《蜀小名胜记》卷七“成都府·新津县”条下引《胜览》说:“稠粳山,在新津县南八里。有草名稠粳,服之长生不死。上有插旗石、轩黄台、拜牛台、丹灶、古碑、宫阙、天池,轩辕黄帝于此得道成仙。中第四稠粳治也,上应危宿。” § 二 建筑结购 道教徒将黄帝、老子、张道陵称为“始祖”、“道祖”、“教祖”,故老君庙有“三祖圣地”美称。现代著名历史学 家顾颉刚 先生在《新津游记》中说到汉唐以来天社山有“一座极有 历史的老 君庙”。 据载老君庙在唐、宋、元、明时期殿宇甚广,明末毁于兵燹。有清一代,邑候杨公仪、学者刘止唐等多次重修。民国十二年又遭火毁,经双流县刘仲韬募化重修后,殿宇有五殿、二楼、一亭,建造得非常崔嵬庄严(据 顾颉刚 先生记载),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 1986 年,新津县人民政府将老君庙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开放,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建设形成了今日的规模。殿宇均坐东向西,在营建上局部与主轴紧密结合,依山取式,布局严谨,主要有灵祖楼、混元殿、慈航殿、老君洞、八卦亭、三清殿、三元殿、斗姥楼等。 从山下停车场沿中轴线石梯向上,第一重殿宇是灵祖楼,为歇山式建筑,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红脸虬须朱发,三目怒视,金甲红袍,绿靴风带,左手掐灵官诀,右手执金鞭,足踏风火轮和祥云。王灵官登真后由玉皇大帝封为“都天纠察豁落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成为道教的护法主将。老百姓赞之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旁塑四大天王,殿后供奉财神赵公明元帅。灵祖楼后有 64 级石梯,象征六十四卦,登完即达第二重大殿混元殿。 混元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殿中供奉手持混元乾坤圈的混元祖师,左右供奉太 阳帝 君、太阴皇君(日、月神)。混元祖师即太上老君,宋真宗尊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所以被称为混元祖师。混元乾坤圈与日月星君象征着无极而太极,太极动静而生阴阳,阴阳而化生万物。这意味着世界的本原处于混沌状态,是混元祖师开天辟地。 混元殿左侧是老君洞和慈航殿。老君洞长丈余,宽八尺,传为太上老君炼丹处。“似洞非洞,石室为洞;有门无门,道德之门”,这一名联暗示了老子骑青牛隐居炼丹修道 于老 君山的神秘和玄机。慈航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供奉慈航真人。明代以后,观世音菩萨被道教奉为十二金仙之一,称为“慈航真人”,是救济苦难、拯危解厄的女神。 混元殿后有陡峭的 36 级石梯,各梯有尺余,举足高于手,名曰上天梯。 36 级石梯象征三十六天,是修仙由低向高的阶梯,登上三十六天,寓意是到达了道教中飞升成仙的最高境界。三十六梯之上是老君山之颠的老君庙主殿三清殿。殿前有八卦亭,建于 1926 年,象征道教教理“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交配成万化”,亭内供奉老君骑青牛的塑像,亭后即是三清殿。 三清殿建于 1931 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八开间。殿内供奉每尊高约 4 米 的三清尊神。端坐于大殿中央莲台上的是玉清元始天尊,又称天宝君。他头罩神光,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清浊未判、阴阳未分、混沌之时的“无极”状态,即宇宙形成的第一大世纪。居住在清微天玉清境中,故称玉清。在其左边的是上清灵宝天尊,又称灵宝君。他手持太极图,象征混沌始辨、清浊剖判、阴阳初分的“太极”状态,即宇宙形成的第二大世纪。居住在禹余天上清境,故称上清。右边的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又称作神宝君。手摇太极神扇,俯视着世间的万事万物,象征宇宙形成的第三大世纪。居住在大赤天太清境中,故称太清。《九天生神章经》说:“三号虽殊,本同一也。”三清都是“道”的人格化与别名。两厢塑有十二金仙。 三清殿左侧是来鹤轩。传说一个皓月当空之夜, 7 位仙人驾白鹤翩翩飞到老君山,栖息在参天古柏枝头,祥云波涌。三清殿后七真殿供奉丘长春、马丹阳、孙不二等 7 位真人,他们神情飘逸,潇洒自如地乘坐于 7 只姿态不同的丹顶白羽的仙鹤上,正是这个传说的体现。 七真殿对面是三元殿,供奉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帝君、中元二品地官赦罪青灵帝君、下元三品水官解厄 谷帝 君,分别隶属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天官赐福,每逢 正月十五日 ,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地官赦罪,每逢 七月十五日 ,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水官解厄每逢 十月十五日 ,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张道陵创立天师道时,就已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道教以 正月十五日 、 七月十五日 和 十月十五日 为天、地、水三官神诞之日。老君庙继承了天师道传统,在此期间都建金、黄道场,以祈福消灾。三元殿上是斗姥楼,为歇山式建筑,供奉先天大梵斗姥。斗姥,又称“斗姆”,道教尊称为“圆明道母天尊”,为北斗众星之母。 老君庙四周现有明、清古柏二百余株,枝叶参天,苍劲巍峨,终年翠绿。遥望如书屏莹立,日出时隐现于云烟缭绕之间,晴天云雾翻涌,雨天黛色空朦,故有“稠粳出云”之美称。每到老君庙小憩,就能体会到“分明指出神仙窟,颇觉心如太古时”的真实意境。 § 三 传统的宗教活动 老君庙斋醮科仪在川西道观中是比较有名的,遵循古法举行,是传统的宗教活动。 斋醮,俗称法会,指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特有的宗教仪式。斋醮的目的是使人与神灵沟通,祈祷神灵保佑,赐福消灾度厄。斋醮分“醮事”与“斋事”。“醮事”,称阳法事,俗称“祈福法事”,为善信所祷,如消灾、解厄、安宅、报恩、还愿、财亨、事业顺等。“斋事”,称阴法事,为各姓祖先、冤亲债主及无祈孤魂普施炼度超拔,使信人七祖与众魂悉永离三途五苦,十类四生即超阴境,信人得以清吉,永沐平安之福。老君庙在最近十几年中所做的大型斋醮主要有: 1992 年 7 月建“水陆大斋”为期 12 天; 1993 年 7 月建“度人大斋”为期 12 天, 8 月响应中国道协号召,建“罗天大醮”(老君庙作为四川省南坛),历时 12 天; 2004 年 农历二月十五日 设坛庆太上圣寿万盏明灯“水陆大醮”; 4 月,作为“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分会场举办了“万人法会”。 老君庙庙会颇多,主要有 正月十五 上元会、二月十五老君会、三月清明祭祖会、 四月廿八 药王会、七月十五中元会、九月报恩九皇会、十月十五下元会。其中以 农历二月十五 老君会最为有名。相传 农历二月十五 是老君圣诞,是日老君庙举办盛大法事。前往朝山礼圣、赶庙会的信众,怀抱青香,手捏红烛,涌上老君庙。从新津县城老南河大桥至老君庙约 3 公里 路上,人流绵延不断。不仅如此,以老君山为核心,方圆十余华里,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与大自然的亲密交融,构成了川西平原一幅十万余人踏青的民俗风情画卷。 而今,老君庙是全真道十方丛林,传续龙门法脉,又承袭古稠粳治遗风,是川西道教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在中国道教史上和海内外信众中有着较大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