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
释义 | §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 正文 由多个子系统共享一个书目数据库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它将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和目录查询等子系统连为一体,以书目数据库为核心,各子系统共享一个中央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克服了分立系统的缺点,能够向用户提供具有内在联系的信息,满足多种需求。 发展概况 早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面向应用的单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单独组织数据,彼此孤立,一个图书馆内形成了若干个分立的计算机系统。由于书目数据库和各系统的信息不能共享,图书馆的功能在总体上并没有优化。到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美国有人提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应是一个总体系统,应综合和包括图书馆的各个子系统,随后有5个大学图书馆和1个公共图书馆率先进行试验。7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系统方法在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一些图书馆出现了“集成排架”、“集成藏书”和“集成科学情报系统”等,促进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概念的发展。1978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首次以“图书馆集成系统”(ILS) 作为该馆新研制成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正式名称。当时这一概念是指用一个书目数据库处理所有图书馆业务的小型计算机系统。1983年,在美国又进一步提出了“图书馆联机集成系统”(IOLS)的概念,认为只有在联机交互式系统的环境下,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目标。80年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有了较大的发展,国际上已有多个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应用软件,如 DOBIS/LIBIS、 GEAC、ILS、VTLS、CLSI等。中国80年代中期以后,有少数图书馆建成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并投入了运行。 类型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按功能的集成程度可分为全集成系统和部分集成系统。全集成系统包括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和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两方面多个子系统。各图书馆通常按需要和可能建立包括一部分子系统的图书馆部分集成系统。 数据共享方式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数据共享方式有两种:一是共享文档方式,二是数据库方式。 共享文档方式是使图书馆多个书目文档形成一个整体,并同其他文档建立必要的联系,同时为所有子系统服务。共享书目文档技术在结构与组织上又采用不同的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3 种:①非冗余单文档结构:以包括所有书目记录的书目文档为核心,采购、编目、流通与连续出版物等子系统各自单独同书目文档相联系。这是早期的模式,结构较简单。②冗余多文档结构:除包括作为中心的书目文档外,又由书目文档生成几个供流通、书目查询等子系统用的文档,如部分简化记录文档、著者索引文档、题名索引文档、主题索引文档等,以提高处理与检索速度。③非冗余多文档结构:中央书目文档是虚拟的,实际数据分散存储在相应的题名、著者、主题和简化记录等文档中 (见图)。这些文档之间由记录控制号链接,当需要完整书目记录时,则可以通过记录控制号和字段标识符调出数据重组,整个过程对用户来讲是透明的,用户看到的仍是所需要的记录。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数据库方式是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引入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力图提供一种完美的、高级的数据管理技术,其数据库是一个通用化的综合性数据集合,具有最小的数据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较好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为较大范围内的用户所共享。按照选定的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厂商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能够建立一个灵活而可靠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