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宋官窑博物馆
释义

§ 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地处西湖风景区南缘,是中国第一座在古窑址基础上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

南宋官窑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

南宋官窑博物馆陈列雅致、内涵丰富、环境清幽,自建成以来对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识,突显杭州南宋故都历史风貌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传播作用,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博物馆和省、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自2003年5月18日起,已免费对社会开放。

2011年8月20日中午,在央视新闻频道专题片《壶王真相调查》中,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静荣,公开质疑这把长沙窑大执壶为赝品。

在央视采访中,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公开表示,这把“长沙窑大执壶”是上世纪90年代后生产的仿品,窑址里面没有出土过类似器物,从使用功能上判断,壶把明显无法承受壶内盛满液体后的重量。此外,壶在造型和釉面上都存在疑问。

对于此次质疑,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邓禾颖作出回应:这批藏品的征集均符合相关程序,整个过程透明清晰。今后如何处理,我们正在研究。

§ 主要展厅

中国陶瓷文化陈列厅

官窑二期对文物陈列的主题设计不再是单纯的陶瓷发展史,而是以陶瓷文化为落脚点,以“人”为本,突破传统器物呆板的陈列方式,将中国陶瓷文化的辉煌与古人的生活状态生动地结合起来加以展示,它带给我们的不再是冷冰冰的考古文物,而是虽已逝去,却依旧鲜活的"人"的世界。其中陶瓷与中国文化展厅分为七部分,以花朵状有机排列,相互交融,彼此呼应,给人一种开放容纳之感。分别介绍了陶瓷与饮食起居文化、茶酒文化、书斋文化、帝王贵胄文化、丧葬文化、宗教文化等关系;而花蕊处是博物馆珍藏的陶瓷小雕塑,这些历代瓷塑灵动传神,将曾经的市井百态、大千世界形象生动地浓缩于方寸之间。

通过文物、场景、版面的巧妙搭配,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面,直观的反应了文物的各种信息,打造了一个观众看得懂,愿意看,具有强烈的"亲民"特色的陈列。展览还运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提高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如博物馆专门设置了一个观众动手区域,安排有陶瓷拼装、釉变、器物连连看,物归原主四个非常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陶瓷游戏以及陶瓷知识多媒体查询系统。观众在此可通过生动而有趣的游戏对陶瓷知识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真正达到寓教与乐的目的。

陶艺培训教育中心

是官窑二期建设的一个重心,300平方米建筑面积,宽敞明亮、设施先进的培训大厅,可同时容纳近百人, 兼具培训和实践双重功能,拉坯、捏塑、盘筑、彩陶各种项目一应俱全,专业的陶艺老师将指导你制作陶瓷器。在这自由创造的世界之中,您会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天地,任意挥洒着想象,展示个性,实现自我,体会着艺术创作的快乐。

临时展厅

2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虽然不大,却是官窑博物馆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国陶瓷文化陈列开放的同时,一台当代陶艺大餐--"景德镇、西安、杭州三地陶艺家作品联展"也将在此隆重推出。[1]

§ 展览内容

第一部分

陈列的第一部分为《历代陶瓷》,设在第一展厅,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古陶瓷近百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时期的青花瓷、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按时代顺序陈列.其中引入注目的是六朝浙江青瓷和宋代龙泉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建窑和景德镇青白瓷等七大窑系的瓷器,文物展品配以图表.文字版面,勾勒出中国陶瓷发展史的总体脉络,特别是突出反映了末代瓷业的繁荣兴旺,为观众了解南宋官窑创造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前提。

第二部分

陈列的第二部分《南宋官窑》,是全馆陈列的中心,设在第二展厅,从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器物赏析三个角度,通过展示大量的出土文物、标本,结合图版、文字、景箱等辅助材料,系统介绍了南宋官窑建立、发展的渊源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胎釉特点、装饰艺术及美学内涵,南宋官窑制作工艺的全部过程及其独树一帜的高超之处,生动地再现了南宋官窑的盖世光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南宋时期杭州的都市风貌和当时制瓷匠人们的聪明才智。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古瓷新葩》设在第三展厅,荟萃了国内仿古瓷的一批精品,系国内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仿古瓷佳作,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传统陶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为南宋官窑作坊遗址展示.南宋官窑的作坊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主要有练泥池、成型工房、陶车坑、挡土墙、晾坯场、素烧炉、索烧坯堆、釉缸,修坯上釉工房、成品堆放屋、排水沟等12处遗迹,体现了南宋官窑的各个重要生产环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真实历史现场。作坊遗址罩护于专门兴建的保护厅内,避免了自然因素对遗址的直接侵害.厅内四周设高架的参观廊,既把人流与遗址适当地隔开,又便于观众以俯视角度参观。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为南宋官窑龙窑遗址展示。南宋官窑的龙窑依坡而卧,头低尾高,象一条向下俯冲的火龙。整条龙窑可分为窑头、窑室、窑尾三段,长40.8米,平均宽2米,头尾高差7.2米,用砖坯砌筑的窑体轮廓清晰,气势恢宏。龙窑遗址被保护在顺势而建的龙窑保护廊内,两侧是阶梯状的参观道,供观众拾阶而上,凭栏观赏。

§ 精品展示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

1)南宋官窑青瓷玉壶春瓶(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22.2厘米 口径5.6厘米 底径8.5厘米

敞口,圆唇,细颈,溜肩,鼓腹略垂,圈足。深灰胎较薄,胎体坚致。施灰青釉,釉面亮而透明,纹片稀疏。圈足露胎处呈紫灰色。

2)南宋官窑青瓷梅瓶(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32厘米 口径6.5厘米 底径9厘米

小盘口,束颈,圆肩,圆鼓腹斜收,平底,暗圈足。深灰胎,施灰青釉。垫烧,足端呈紫红色。

3)南宋官窑青瓷盏托 (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6.6厘米 口径10.6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4)南宋官窑青瓷樽式炉(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14.8厘米 口径19.5厘米 底径18.7厘米

直口,方唇,筒腹,平底内凹,三个兽蹄形足。外腹饰四组三道凸弦纹。浅灰胎较厚,灰青釉较薄,有细密开片。裹足支烧,外底有六个支钉痕。

5)南宋官窑青瓷花盆(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20厘米 口径23.5厘米 腹径21厘米 底径11.2厘米

渣斗形,圆唇,口、颈呈喇叭状,斜肩,圆腹,下腹斜收,足外撇,足面刮釉露紫胎,略显粗糙,底心有一小圆孔。唇外贴饰一道水波纹,肩部、下腹各贴饰弦纹一周。施粉青釉,内壁釉色较匀,外壁釉色略泛灰,釉面有稀疏开片,薄胎厚釉,胎骨灰黑疏松。南宋官窑青瓷花口壶

6)南宋官窑青瓷花口壶 (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26厘米 口径10厘米 底径8.5厘米

撇口六分花瓣,圆唇,束颈,削肩,圆腹,六棱花瓣形圈足,器身分六棱与口、足相一致,浑然一体。肩部堆贴对称的铺首衔环,黑灰色厚胎,质细,粉青色厚釉,大开片,足底无釉,垫烧,呈紫黑色铁足特征。总体造型流畅匀称,外观厚釉滋润如玉,为南宋官窑瓷器中的上品。

7)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熏炉盖 (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4.4厘米 口径18.5厘米

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8)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 (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1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9)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17.1厘米 横10.4厘米

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南宋官窑青瓷花盆

10)南宋官窑“大宋国物”垫饼 (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1厘米 直径5.5厘米 足径3.2厘米

饼面平整,底有矮足。边沿斜弧,足底旋削不平。红褐色瓷土胎,质细致。平面刻划“大宋国物”四字,字体草陋。面上残留垫烧小圈足的印痕。

11)南宋官窑龙纹素烧盘底 (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0.8厘米 残径8.5厘米

盘底圈足。內底模印一条盘龙,以粗犷的线条刻划表现龙的张吻吐舌、龇牙舞爪的威猛,无不反映出官窑工匠的高超技艺。

12)五代——北宋越窑青釉水波纹盏托

高7厘米 托口4.5厘米 盏口13.2厘米

为五代—北宋时期浙江越窑所生产,托盘呈花瓣状,上刻水草形纹饰。盘心正中凸出一鼓腹托座,用以承托杯盘。座顶面饰有连珠纹,座壁饰覆莲瓣一周,瓣尖微翘,外层七瓣,内层塑出瓣尖,间夹外层两瓣之中。足壁有六道内凹压线与足沿六出相连,造型精巧、别致。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绿,犹如湖水一般,滋润匀净。

13)三国青釉堆塑罐

高35.6厘米 口径12厘米 足径15.4厘米

堆塑罐又称谷仓或魂瓶。是三国两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常见的陪葬器物。此罐深长腹,平底,上部为连体五罐,即中部为整器罐口,四侧有四小罐相连。肩部四周堆塑人物、飞鸟及胡人脸。整器保持完好,釉面光润,其堆塑人物、纹饰非常独特,即是当时中外交流的反映,又体现出对人类生殖文化的崇拜,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生动实物资料。

§ 藏品壶王受专家质疑

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厅,有一个长沙窑的大壶在馆里被称为“壶王”。长沙窑的“壶王”和一大批目前被定为珍贵文物的瓷器均来自安徽淮北。

杨静荣,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资深陶瓷鉴定专家,从事陶瓷文物研究、鉴定数十年。在多次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后,对于展品的真假提出了质疑。对于其中的宋白地黑花鼓,杨老先生说,肯定的告诉记者,这件花鼓是假的。

官窑博物馆里引以为豪的壶王,杨老先生认为它是一件90年代后的仿品。理由有二,其一,窑子里面没有出土过类似的器物,第二从实用功能来讲,这个这么大尺寸的壶应当是在古代的时候装酒或者是装水用,如果装水和酒装满以后,你抓起来的话,壶把肯定承受不了这个重量。

对于这些有争议的藏品,杨老先生认为,南宋官窑博物馆里不宜展出。[2]

§ 相关调查

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被指赝品

【壶王真相调查】1 国宝级“壶王”受质疑 陶瓷专家称系赝品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一座颇具知名度的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第一座在南宋官窑古窑址基础上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筹建于1986年,1990年11月对视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国宝级壶王真相调查

来源:CCTV新闻频道外开放。这里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古陶瓷数百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彩绘瓷,种类繁多,目不暇接。讲解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很多展品并非出土,而是征集来的。

展品绝大部分都是从一个安徽淮北的文物爱好者手中征集而来,展品经过了权威专家的鉴定,其中多件被定为二级以上文物。在展厅,一个长沙窑的大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讲解员说,这个壶因为体型大,少见,目前在馆里被称为“壶王”。

长沙窑的“壶王”和一大批目前被定为珍贵文物的瓷器均来自安徽淮北。但是正是这些馆藏文物,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质疑。杨静荣,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资深陶瓷鉴定专家,从事陶瓷文物研究、鉴定数十年。在多次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后,对于展品的真假提出了质疑。对于其中的宋白地黑花鼓,杨老先生说,恐怕全世界只有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的这一件,但是因为他专门做过专题研究,他知道唐代、宋代有多少件花鼓传世,他很肯定的告诉记者,这件花鼓是假的。

官窑博物馆里引以为豪的壶王,杨老先生认为它是一件90年代后的仿品。理由有二,其一,窑质里面没有出土过类似的器物,第二从实用功能说来讲,这个这么大的尺寸壶应当是在古代的时候装酒或者是装水用,如果装水和装满酒以后,你抓起来的话,壶把肯定承受不了这个重量。

对于这些有争议的藏品,杨老先生认为,南宋官窑博物馆里不宜展出,因为在他看来,赝品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相反还能混淆视听。

【壶王真相调查】2 造型釉面存疑 民间征集程序有漏洞

在文博界,很少有专家会如此直接了当对别的专家鉴定过的藏品发表决然不同的意见。杨老先生虽然也是鉴定专家,但是他的话是否可信?杨静荣老先生告诉记者,对于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品的问题,并不是他一个专家这么认为,不过是很多专家碍于情面不愿意揭露而已。为了验证这些说法,记者联系了一位鉴定界业内的资深专家。这位专家肯定了杨老先生的看法,也明确指出了壶王的可疑之处。

从杨静荣老先生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法来看,目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在造型上和釉面均存在较大疑问,而白地黑花鼓则明显画工粗糙,与南宋风格不符。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批展品的真相,记者采访了南宋官窑博物馆的现任馆长邓河颖。邓馆长介绍说,这批文物一共六百余件,均征集自安徽淮北,征集时间为2005年。当时为了完成鉴定工作,他们请了国内顶级的专家一件一件上手鉴定,而且签订书都有专家亲笔签名。

馆长介绍说,当时南宋官窑博物馆一共邀请了四位专家。这四位专家分别是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戢。四人中张浦生、朱伯谦为学界前辈,2005年时冯小琦为故宫副研究员,朱戢则没有学术职称。邓馆长介绍说,四位专家对每一件藏品都一一上手鉴定。按照规定,每件藏品必须得到四位专家的一致肯定才能得以征集,每位专家都有一票否决权。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向记者出具了专家鉴定书,记者注意到,杨静荣等专家质疑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鼓和长沙窑大壶均一致通过了四位专家的鉴定,其中专家甚至建议馆方将“长沙窑大壶”向国家文物部门推荐为一级文物。不过,鉴定书的签字日期居然是2007年3月,而不是实际发生鉴定时间的2005年。

对此,邓馆长解说说,2007年完成鉴定书也只是为了让签订过程更加完善而已。按照时间推算,博物馆2005年完成全部文物征集工作时并没有专家的鉴定报告书。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专家签名只有三位。故宫博物院的冯小琦老师并没有签名。对此,馆方无法解释。馆长 邓禾颖接受CRI 记者采访

【壶王真相调查】3 曾组织两次鉴定 参与专家承认有疑点

当年参与鉴定的四位专家张浦生、朱伯谦、冯小琦、朱戢,其中朱伯谦老师已经过世,张浦生老先生则远在海外,记者一时无法联系上。经过辗转联系,记者拨通了冯小琦老师的电话。冯老师讲,当时去鉴定就是去看一下东西,并没有签名的事情,而且事后也从来没有人要求她签名。

通过线索寻找另外一位鉴定专家,朱戢老师,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现在扬州市佛教博物馆担任馆长。他说,当年鉴定时,专家对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确有不同看法。他说,:磁州窑类型的东西,应该请河南的,或者河北的同志来看,因为就他本人而言,他只能判断是金代磁州窑系,但是具体是哪个窑口生产,或者什么这个东西没有把握。朱戢老师称,他认为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确实画工粗糙,不够精细。

在朱戢老师看来存疑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鼓,但是事实上仍然顺利通过了鉴定。这与馆方所称的专家对每一件藏品的意见高度一致的说法并不吻合。

【壶王真相调查】4 捐赠人:壶王并非出土

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张振常当年组织了此次鉴定会,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对于这批淮北藏品还有过一次鉴定。

据介绍,安徽淮北民间收藏爱好者丁仰振捐献给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藏品一共600余件, 2004年五位专家对其中的140余件进行了鉴定。在2005年杭州馆方又邀请了四位专家对剩余的400余件一一上手鉴定。在南宋官窑博物馆,记者看到了2004年五位专家的鉴定证书。这其中,文物流出地的文保部门负责人,时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广宁研究员的身份尤为特殊。

据了解,2005年杭州市政府对捐献者丁仰振给予了1500万元的奖励。这笔奖金无疑是对这批藏品的一个肯定。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批藏品,记者赶赴安徽继续调查。在安徽省文物鉴定站,记者见到了目前已经退休的李广宁老师。李老师说,他不仅对这批来自安徽淮北的藏品非常熟悉,对捐献人丁仰振先生也非常了解。他说,丁仰振作为老板收东西,被古董贩子欺骗收假货很正常,“因为他只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文物收藏爱好者”

李广宁老师说,由于工作关系的原因,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淮北这一批藏品。对于长沙窑壶王,李广宁老师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鉴定的专家未必权威。尽管张浦生、朱伯谦都是学界前辈,但是并不是看长沙窑的专家。“比如说张浦生先生,鉴定元明青花那绝对是非常权威的。但是鉴定这些高古的东西,我们不能讲张先生没看过长沙窑,但是至少不是像他鉴定青花是最拿手。”

李广宁老师认为,目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部分展品确实存疑,专家鉴定的结论也未必可尽信。离开合肥之后,记者前往淮北,寻找这批藏品的捐献者丁仰振。在淮北,老丁的名气很大,专门收藏淮北运河出土的瓷器。在他家里,记者看到了到处堆积的瓷器残片,一些完整的瓷器也随处可见。老丁告诉记者,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收集运河出土的文物。而且因为不懂文物,当时是来者不拒,所以收了很多假货。“收了有10年,回头一看,60%是假的”。

老丁告诉记者,长沙窑壶王也是从老百姓手上收过来的,并非出土。当时收集时,有人告诉他这是从运河里挖出来然后传到了老百姓手中。对此他深信不疑。不过,当年长期从事安徽古运河挖掘工作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广宁研究员却并不相信这样的“文物传奇”,他说,国家在运河挖掘了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大的东西,这么完整的。

【壶王真相调查】5壶王早做过科学鉴定

尽管面对专家质疑,但是老丁始终相信壶王是真品。在采访中,老丁告诉记者,其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长沙窑壶王并非唯一一件,在他手上还有一个半同样的壶王,而且品相更好。老丁说,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其实在釉色上比他手上的这件要差,除此之外,其他的一模一样。

又冒出来一件“壶王”,这让记者吃惊不小。老丁说,当初四位鉴定专家上淮北时都曾经见过他的另一件壶王。经过再三考虑,他捐出了其中一件品相稍差的长沙窑大壶,也就是目前正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说到自己手上的大壶,老丁充满自信,他甚至告诉了记者别人根本都不知道的秘密。原来,几年前,他听从了一位老专家的建议,带着自己手上的壶王到北京的一家鉴定机构做了现代科学鉴定,但是鉴定结果他很不满意。据老丁自己说,当时给出的结论是一二百年内作品。但是他压根就不相信现代科学鉴定的结论。

尽管老丁不愿意透露是哪家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但是鉴定结果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期。对于这次鉴定结论,老丁坦言,杭州市南宋官窑博物馆并不知情,四位专家也不知情。

壶王之外有壶王,两件同样的壶王到底是真是假?南宋官窑博物馆是否毫不知情?科学鉴定是否真实可信?鉴定报告目前又身处何方?围绕着壶王我们有太多的疑问。 [3]

§ 历史意义

在杭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一处著名的瓷器生产遗址,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南宋官窑。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窑曾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足迹。

矗立于昔日古窑址区的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遗址为基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它位于西湖风景区的南部,隔玉皇山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相邻,馆内建筑古朴、陈列雅致,犹如一座陶瓷文化殿堂,展示着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官窑原是北宋皇室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专设的瓷窑.在中国古代漫长的陶瓷生产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身的特殊需要,曾指令一些民间瓷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精品。到了北宋,演变为宫廷在汴京专设了御用瓷窑,这就是北宋官窑.宋皇室南迁后,根据宫廷的需要,又在临安(今浙江杭州)重集名师巧匠,在皇城西南林木茂盛的丘陵地带重设了南末官窑,专门为皇帝及皇室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瓷。

南宋官窑以当地的瓷土和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做原料,按照宫廷的审美僻好,经过精心的加工成型和纯熟的烧制,生产出了滋润如玉的官窑青釉瓷器。官窑青瓷的特点是以造型和釉色作为美化瓷器的艺术手段、器形简练、端庄、瓷眙很薄、釉层丰厚,色泽晶莹,瓷器表面开不规则的纹片,质感如玉,由于它的质量很高,加上御窑的神秘性,留传下来的传世品又很少,因此,历来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特别是它的工艺的确非同一般,所采用的多次上釉,多次烧成的工艺程序,达到青瓷生产水平的顶峰,为玉质感和开片装饰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南宋官窑遗址是直接体现南宋官窑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和产品特征的著名古窑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陶瓷工艺内涵,历来倍受瞩目。从1985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浙江省、杭州巾的文物部门联合组队对南宋官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历时半年的彻底发掘,布探沟、探方22处,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在距地表约0.8-2米深处的南宋文化层,发掘出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遗址和一座龙窑,出土了大量瓷片、窑具等实物标本,揭开了尘封南末官窑八百多年的神秘面纱.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好这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986年l0月开始筹建杭州南末官窑博物馆,1990年11月对社会开放。

南宋官窑博物馆占地面积约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8平方米,由展厅和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作坊遗址保护大厅采用大跨度的钢质网架结构,是国内少有的大型文物保护建筑之一。

§ 服务指南

交通线路:乘游3路、809路至八卦田;乘39、308路至水澄桥站;乘20路至终点站陶瓷品市场

开放时间:8:30~16:30

闭 馆日:星期一(法定节假日除外)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日常服务项目:

1、讲解服务

15人以下(含15人)每次20元;

15人以上每次30元;

杭州市中小学生、幼儿团体(15人以上)免费讲解。

讲解器租用15元∕台

2、陶艺活动

含拉坯、捏塑、软陶、彩绘

3、对外茶座

4、 “官窑瓷庄”

主要经营历代精美陶瓷类仿品

5、对外接订各类仿南宋官窑瓷器及现代陶艺产品业务

注:每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展厅参观及讲解服务暂停,其它服务照常进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