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安县
释义

南安县

历史

南安置县甚早,历史上曾是福建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在境内的丰州建置东安县,西晋改为晋安县,南朝梁改为梁安县。南朝梁天监(502-519)中,置南安郡,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唐武德五年(622),置丰州,在南安县,州治设在今丰州镇。贞观九年(635),并丰州入泉州(今福州)。唐嗣圣初(684),分出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南安县城丰州为武荣州治。故南安又别称武荣。民国25年(1936)县治迁往溪美镇。1988年,南安县辖15年镇、7个乡、7个国营农、林、茶场,全县人口达123.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8人。全县人口中,农业户口116万人,占总人口94%,居民多数属汉族,此外有畲族、回族、满族等23个少数民族,多操闽南语。1999年底,总人口148万。

人杰地灵

南安人杰地灵,历代英才辈出。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开八闽文化之先”的诗人欧阳詹,宋代杰出科学家苏颂,孤忠亮节的礼部尚书吕大奎,明代抗倭名将欧阳深,收复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台湾医祖沈全期,伟大的思想家李贽,农民起义领袖潘榜、潘宗达,清末华侨建筑家林路,为菲律宾独立战争建树功勋的华侨将军刘亨赙,为南安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烈士李刚、郭子仲、叶忠,以及近现代爱国爱乡的著名华侨黄奕住、吴记藿、李光前等。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为祖国的统一、家乡的建设,做出了震古烁今的贡献。还有数千名专家、学者、教授,在祖国四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风光秀丽

南安襟山带海,风光秀丽,驰誉海内外的名胜古迹甚多。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海交史珍贵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宋代佛教雕刻陀罗尼经幢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县级重点文物单位共26处,其中有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延福寺,以及雪峰寺、风山寺、灵应寺、五塔岩和天柱岩等著名古刹,还有金鸡桥、永济宝塔、革命烈士纪念碑、六朝古墓和一批唐、宋、元、明清古磁窑址,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这些名胜古迹,形象地展现了南安历史文化的风貌,当年曾吸引了许多达官名士前来隐居避乱,寄迹流寓。其中有南朝梁普通年间(520-527)的印度佛教徒拘那罗陀,唐德宗时代为丞相的越南人姜公辅,唐朝著名诗人秦系,翰林院学士韩偓 ,宋代理学家朱熹以及近代弘一大师等,使南安成为历代人文荟萃之地.

箸名的侨乡

南安又是箸名的侨乡.自唐朝开始,不少南安人远涉重洋,旅居海外,足迹遍布东南亚和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西欧诸国。至1998年底,旅外侨胞、港澳同胞达146万人,侨眷属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南安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元朝开始,就有南安人相继迁台,明末至清代,曾是南安人徙居台湾的高潮.有随郑芝龙、颜思齐进行海商贸易时,移居台北的垦荒者;有随郑成功东征收复台湾时到台开发的垦殖者;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政府开放台湾鹿港与泉州江港后,有兄弟相率、夫妻同往,甚至举家迁徙到台的移民。民国34年(1945)台湾重归祖国以后的几年间,南安人又有一批相继东渡台湾,至1945年,计有2000多人前往台湾,形成了近代的又一次移居台湾的高潮。在台湾 有南安籍的台胞100多万人,有百所南安分炉去的寺院、神庙,台北、台南两处有南安会馆,他们与故乡南安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关系。

199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撤销南安县,设立南安市。辖原南安县行政区。1997年4月,雪峰华侨农场移交地方管理,7月,设立南安市华侨经济开发区,1999年1月,经报泉州市人民政府转报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溪美镇、美林镇,设立溪美街道办事处、美林街道办事处、柳城办事处和省新镇,1999年6月,经报泉州市人民政府转报省民政厅批准:罗东镇分设罗东镇和乐峰镇、丰州镇分设丰州镇和霞美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