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塞内加尔
释义

§ 历史

公元10世纪,图库列尔人建立泰克鲁王国,14世纪并入马里帝国版图。15世纪中叶,沃洛夫人在这里建立卓洛夫国,16世纪前后属桑海帝国。1445年起葡萄牙人侵入,从事贩奴活动。1659年法国殖民者侵入。1864年塞内加尔沦为法国殖民地。1909年被划入法属西非洲。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省。1958年11月根据戴高乐宪法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59年4月与苏丹(今马里共和国)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4月4日,塞同法国签署“权力移交”协定。当年6月20日,马里联邦宣告独立。8月20日,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独立的共和国。

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为首任总统。1980年12月31日,桑戈尔总统自动引退,阿卜杜·迪乌夫总理接任。此后,迪乌夫于1983、1988和1993年三次连选连任。2000年3月,民主党候选人瓦德击败迪乌夫当选总统,结束社会党长达40年的执政历史。2007年2月2月25日,瓦在新一届总统选举中获胜连任。[1]

§ 地理

环境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最西端。北与毛里塔尼亚以塞内加尔河为界,东邻马里,南接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冈比亚楔入塞西南部。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00公里。塞内加尔地势比较平坦,除东南部和极西部为低山丘陵外,中部、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半沙漠地带。塞内加尔河中游的福拉平原河网密布、土质肥沃,已建立成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全国地势自东向西略倾斜,河流均流向大西洋。主要河流有塞内加尔河(境内长850公里)和冈比亚河。湖泊有盖尔湖、唐马湖和雷巴特湖等。

气候

塞内加尔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为29℃。最高气温可达到45℃。11—6月是旱季,7—10月是雨季。旱季多哈马丹热风,年平均降雨量自北至南由500毫米递增到1000余毫米。沿海地区气候较温和。矿产资源主要有磷酸盐、铁、海盐、石油和大理石等,磷酸盐矿储量2亿吨,铁矿储量6亿吨。水力资源和沿海水产资源都比较丰富。森林面积为39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5。[2]

自然资源

塞内加尔矿产资源贫乏,主要有磷酸盐、铁、黄金、铜、钻石、钛等。磷酸钙储量约1亿吨。磷酸铝储量约6000万吨。2004年磷酸盐产量191万吨。水力资源较丰富。塞同马里、毛里塔尼亚成立了“塞内加尔河开发组织”,同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成立了“冈比亚河开发组织”。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2%,约620.5万公顷。

行政区划

塞内加尔全国划分为11个行政区,区下设34省,省下设103县。塞内加尔11个区分别为:

达喀尔区(Dakar)

久尔贝勒区(Diourbel)

法蒂克区(Fatick)

考拉克区(Kaolack)

科尔达区(Kolda)

卢加区(Louga)

马塔姆区(Matam)

圣路易区(Saint-Louis)

坦巴昆达区(Tambacounda)

捷斯区(Thiès)

济金绍尔区(Ziguinchor)

2008年9月10日,新设Kaffrine、Kédougou、Sédhiou3个区。 达喀尔北部郊区

§ 经济

塞内加尔是一个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渔业、花生、磷酸盐出口和旅游是塞四大传统创汇产业。1984年以来,推行新农业和工业政策,减少国家干预,逐步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鼓励企业间自由竞争;强调优先发展农业,争取粮食自给;重视对生产项目的投资,提高工业生产水平,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为引进外资和技术,在达喀尔开设自由工业区。在财政方面实行紧缩政策。瓦德上台后,把增加就业、减贫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花生种植等经济支柱产业和电信等新兴行业发展,积极寻求外资外援,经济保持增长。2008年,为应对粮食危机,塞政府加大对农业投入,实施“丰粮足食农业大会战”计划,粮食和花生产量均大幅上升。但能源价格上升等因素给塞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3]

工业

塞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包括是农产品加工、食品、化工、纺织、皮革、炼油、汽车装配、建材工业等。全国有500多家企业,85%的工厂企业集中在达喀尔。近年来,除旅游业外,渔业、花生和磷酸盐等部门均不景气,大多数国营和准国营企业开工不足,倒闭现象严重,失业人数猛增。

农牧渔业

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可耕地800万公顷,已耕地260万公顷。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和棉花,花生种植面积10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1000公顷。除满足国内需要外,绝大部分花生用于出口,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粮食不能自给,仅能满足40%的需求。1984年塞政府颁布“新农业政策”: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减少国家财政补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鼓励私人经营。之后,政府又陆续颁布一系列鼓励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瓦德总统上台后,重视发展农业,采取了规范农产品产销体制,稳定花生、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价格等措施。近年随着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可耕地面积扩大,水稻等农作物产量有所增加。但2006年以来,由于受降水和农业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农作物普遍减产。

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猪、马、家禽为主。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各种税收和外国援助。

货币名称: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简称非洲法郎(FCFA)。

对外贸易

塞主要出口渔业产品、磷酸盐、花生、石油产品、棉花和肥料等,主要进口产品主要是粮食、原油、机电和日常消费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法国(系塞最大贸易伙伴,2006年分别占塞进、出口总额的21.3%和6.69%)、印度、马里、尼日利亚、德国、泰国、意大利、中国、日本等。

§ 教育

教育发展较快。2004年,小学入学率为79%。成年人识字率为49%。5%的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

全国有高等院校10所,其中达喀尔大学创立于1957年(前身是“法属黑非洲研究院”),是黑非洲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设有5个系和一些附属学院及研究所。在国外的留学生和研究生约500人。2004年教育开支占预算总支出的35%。

§ 政治

塞南部卡萨芒斯地区自塞独立以来一直有离心分裂倾向。1982年,卡地区分裂主义组织卡萨芒斯民主力量运动(简称卡民运)由地下活动转为公开与政府对抗,并要求独立。政府军与卡民运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瓦德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卡萨芒斯问题。2004年12月30日,塞政府与卡民运在卡萨芒斯首府济金朔尔签署和平协定,卡民运宣布放弃武装斗争。

宪法

现行宪法于2001年1月经全民公决通过,后于2003年6月、2006年11月、2007年2月(两次)、2007年5月、2008年7月和10月进行过7次修改。

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7年(2008年7月塞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自下届起总统任期为7年),只能连任一次。总统缺位,由参议长代理,并在2至3个月内举行大选。总理职位在1970年修宪时设立,1983年撤消,1991年复设。1998年2月修宪时决定增设参议院。2001年1月修宪时,参议院撤销。2007年2月修宪复设参议院。

议会

实行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国民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国民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本届国民议会于2007年6月成立,共150个席位。参议院共有100名参议员,其中35个议席由选举产生,其余65席由瓦德总统任命产生,任期5年。本届参议院成立于2007年8月。

司法机构

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上诉法院、预审法庭、重罪法院和治安裁判所等各级法院行使。1992年,塞司法体制改革,取消国家安全法庭,成立立宪委员会、行政法院。

政党

现有145个合法政党,主要有:

(1)塞内加尔民主党(Le Parti Démocratique Sénégalais):执政党。1974年7月由现任总统瓦德创立。宗旨是通过民主手段建立一个民主、社会主义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组织机构健全,基层组织遍布全国。

(2)非洲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Parti Africain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e Socialisme):参政党。由新民主革命运动等4个左派政党于1991年12月合并组成,主张民主、社会公正、进步和非洲团结。党代会为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每5年举行一次。

(3)民主复兴联盟( Le Rassemblement du Renouveau des Démocrates ):参政党。前身是社会党内部一些受排挤的人士组织的“民主革新潮流”,主张党内民主和革新,1998年4月正式脱离社会党另立门户。

(4)塞内加尔社会党(Le Parti Socialiste du Sénégal):塞独立后曾长期执政,2000年3月沦为在野党。党员120万人。前身为塞内加尔民主集团,1958年与塞内加尔行动社会党合并为塞内加尔进步联盟,1976年12月改为现名。纲领是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即在保留非洲特性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民主和人道主义的社会。

(5)进步力量联盟(Alliance des Forces de Progrès) :在野党。由部分原社会党成员于1999年8月组建,主张建立民主政治,依靠政治方式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还有国家党、自由党、进步和公民党、进步和正义联盟,全国民主联盟、独立劳动党、民主联盟—争取劳动党运动、塞内加尔共和运动、非洲群众独立党、塞内加尔民主联盟(革新派)、塞内加尔共和党、塞内加尔非洲生态学者党、争取民主和联邦制联盟等。[3]

外交

2005年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塞内加尔外交国务部长加迪奥

塞内加尔奉行全方位和不结盟政策。认为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元化是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积极主张维护非洲团结,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点保持与法国传统“特殊关系”,同时积极发展同美国关系。重视发展同邻国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现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不结盟运动、法语国家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非洲联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等组织成员国。同约12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71年12月7日中塞建交。1996年1月3日,塞政府宣布与台湾“复交”。9日,中国宣布中止同塞外交关系。2005年10月25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塞外交国务部长谢赫·蒂迪亚内·加迪奥在北京签署复交公报,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2005年,中塞贸易总额为1.41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33亿美元,进口800万美元。

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卢沙野。塞内加尔驻华大使:帕帕·哈利卢·法勒(Papa Khalilou Fall)。

同法国的关系

1960年6月19日建交。两国保持着传统的“特殊关系”。法是塞最大的投资和贸易伙伴,塞是获得法援最多的非洲国家之一。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2003年6月,塞克总理访法。2004年2月和7月,瓦德两次访法。8月,瓦德赴法出席法普罗旺斯登陆60周年庆祝活动。7月,法外长巴尼耶访塞。同年,法免除塞1620亿非郎的债务。2005年2月,法总统希拉克访塞。3月和5月,瓦德总统两次访法。2006年7月,萨勒总理访法。塞法签有军事协定。法在决定减少在塞驻军的同时加大对塞军的技术援助,并多次与包括塞在内的非洲国家或单独与塞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同美国的关系

1960年6月20日建交。21世纪以来,塞美关系有较大发展。两国签有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美对塞援助和投资逐年增加,已成为塞主要贸易伙伴之一。2003年7月,布什总统访塞,表示今后3年美将向塞提供650万美元,用于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合作。2004年6月,瓦德访美。同月,美向塞提供160亿非郎,用于继续资助塞1998至2006年的减贫战略活动。1998至2004年,美对塞援助总额累计达2.01亿美元。近年,美国加强了同塞的军事合作。2003年,美向塞提供了140万美元军事援助。

同冈比亚的关系2006年1月13日,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重新开馆

1965年3月18日建交。1982年2月,塞冈通过协议正式结成邦联,两国总统迪乌夫和贾瓦拉分别任邦联正副总统。1989年9月,邦联解体。1991年5月25日,塞冈两国外长在班珠尔签署了“塞冈友好合作条约”。1998年以来,冈总统贾梅及其政府一直在出面调解卡萨芒斯问题。2002年,两国总统互访。2004年4月,冈总统赴塞出席塞独立日庆祝活动。7月,瓦德总统访冈。10月,冈副总统赛义迪与塞总理萨勒举行塞冈磋商委员会会议,商谈两国合作事宜。2005年,因边境税收问题,两国关系一度紧张。10月,经尼日利亚总统调解,冈总统贾梅访塞,两国关系有所缓和。11月,加迪奥外长访冈。

同几内亚比绍的关系

1974年9月24日建交。两国存在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领海纠纷。为此,双方进行了多年谈判。1989年7月31日,日内瓦仲裁法庭作出有利于塞内加尔的裁决。此后,两国边防部队在争议地区多次发生冲突。1991年11月,海牙国际法庭裁定日内瓦仲裁法庭的裁决有效。几比同塞南部要求独立的卡萨芒斯地区接壤,曾数次派人出席有关卡萨芒斯问题的地区会议及谈判,并促成塞政府与卡地区反政府武装卡萨芒斯民主力量运动达成停火协议。双方有边境定期接触机制。1998年6月,几比发生兵变,塞应邀出兵支援几比政府军。1999年1月起从几比撤军。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瓦德总统两次访问几比。2005年7月,几比过渡总统罗萨访塞。8月,几比当选总统维埃拉对塞进行私人访问。

同毛里塔尼亚的关系

1960年11月28日建交。1978年,两国达成边界相互谅解协议。1989年4月,两国因边民冲突酿成大规模相互驱赶侨民事件。8月,两国断绝外交关系。1992年4月,两国复交,关系逐渐恢复正常。1998年,两国再度发生小规模边界冲突。2000年两国在开发、利用塞内加尔河水资源问题上出现分歧,关系一度趋于紧张。6月,瓦德总统赴毛塔进行访问,两国关系逐步缓和。2003年8月,瓦德总统访问毛塔。2004年6月,毛塔同意与塞开展渔业合作,并允许塞渔民在其领海捕鱼。7月,毛塔、塞与摩洛哥决定建立三方定期协调机制,以加强三国海运合作。2005年2月,毛塔总统塔亚访塞,8月,毛塔政权更迭后,毛塔外长艾哈迈德访塞并转交毛塔领导人、军委会主席瓦尔致瓦德总统的信。10月,毛塔总理布巴卡尔访塞。目前滞留在塞境内的毛塔难民约有6万人。[2]

§ 军事

塞内加尔女兵

1960年8月22日建军。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委员会。政府设国防部,军队设总参谋部,下辖七大军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两年。

2006年总兵力13620人,此外还有宪兵5000人。陆军11900人,编有步兵部、工兵营、总统卫队、炮兵群、侦察中队、伞兵连等部队;海军950人;空军770人。

§ 交通

图为塞内加尔交通部部长亲身体验大金龙公交车

塞内加尔国内运输主要靠公路和铁路,有以达喀尔区为中心的连结全国各地的陆路交通干线网。达喀尔是非洲通往欧洲和美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

铁路:总长1300公里。有一条达喀尔通往马里巴马科的铁路线,该铁路2001年运送货物26.26万吨。2003年加拿大公司Canac-Getma获得该线路25年经营权,货物运输量得到大幅提高,2004年运送货物42万吨。

公路:总长14576公里,其中柏油路4271公里。1999年有各种机动车12万辆。

水运:塞内加尔河全年通航距离为220公里,汛期可通航924公里。达喀尔港是西非第二大港,2002年吞吐量为900万吨。其它港口有圣·路易港和济金朔尔港。

空运:达喀尔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机场为国际机场,年均客运量120万人次,货运量超过3万吨。自1998年起,圣·路易有包机飞往法国。另有12个二级机场,其中较重要的有济金朔尔机场。1999年,塞航空公司将其51%的股份卖给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并于2001年组成塞内加尔国际航空公司。2001年该公司客运量为12.5万人次, 2004年上升至42万人次。2003年曾被评为非洲最佳航空公司。

§ 旅游

沙丽海滩

旅游业是塞经济的四大支柱之一,为塞第二大创汇产业,被塞政府列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战略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游客主要来自法国、比利时、瑞士和德国。旅游点主要集中在达喀尔、捷斯、济金朔尔、圣路易地区。12月至次年2月为旅游旺季。

主要景观

沙丽(saly)海滩

沙丽海滩位于达喀尔南部,我们的GPS显示距离达喀尔直线距离60公里,开车行驶约约80公里。达喀尔市本身没有优质的海滩,基本位火山灰质的礁石,出了达喀尔市往南沿着海岸线有一些沙滩,其中沙丽海滩是最富盛名的一个。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位于塞内加尔东方行政区与卡萨芒斯之间的赞比亚河畔。塞内加尔东南接近几内亚边界,西南以几内亚边境为边界。东南和西北以赞比亚河为边界。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的海边森林和热带草原保护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包括德比大羚羊,黑猩猩,狮子,猎豹,大群的象,以及许多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1926年设立狩猎保护区,1951年成为森林保护区,1953年4月19日成为动物保护区,1954年成为国家公园。1962年,1965年,1968年和1969年通过数项法律扩大了疆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圈计划中的一个生态保护区后,得到国际公认。198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戈雷岛戈雷岛

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届会议报告。1991年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戈雷岛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自十五至十九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岛上隐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今天,戈雷岛既是人类发掘研究的考古遗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戈雷岛是由隆起的玄武岩形成的山丘。岛南北长900米,东西长300米。

朱迪鸟类国家公园

朱迪鸟类国家公园位于塞内加尔河三角洲上,距首都达喀尔以北 370 公里处,保护区面积 1.6 万公顷,水面 800 多公顷,是世界第七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著名的鸟类科研基地。

这里水草丰盛,环境优美,富有原始的自然风貌,是鸟类生息繁衍的乐园。现有水禽 300 多种、数百万只,其中三分之二是来自西北欧的候鸟。朱迪鸟类国家公园地处撒哈拉沙漠的南缘,属于萨赫勒地带,年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

塞内加尔河塞内加尔河

塞内加尔河是西非一条较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贾隆高原,流经几内亚、马里、塞内加尔以及毛里塔尼亚等国家,注入大西洋。塞内加尔河上游河段称巴芬(Bafing)河,在马里的巴富拉贝接纳右岸支流巴科依河后始称塞内加尔河。

在卡斯和巴克尔两地之间,河流进入塞内加尔,汇合了来自左岸的法莱梅河,法莱梅河也起源于几内亚,是最后一条常年有水的支流。由此向下,塞内加尔河是塞内加尔与毛里塔尼亚的界河,蜿蜒向西,在圣路易注入大西洋。从巴芬河源头算起,河流全长1430km,形成一个大弯曲,围绕塞内加尔的富塔和费尔洛的干旱平原。流域面积44万km2,河口年平均流量760m3/s。

塞内加尔河

圣路易斯岛最初是一块法属殖民地,十七世纪时,法国殖民者来到岛上,并建立了定居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圣路易斯岛逐渐地发展成为一座城市。1872年到1957年期间,这里曾一度是塞内加尔的首府所在地,在整个西非地区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作用。圣路易斯岛位于塞内加尔河的河口处,岛上的圣路易斯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正规的城市规划,众多的船埠码头和风格迥异的殖民地建筑,都使的圣路易斯城别具特色,独具一格。[2]

中国公民赴塞内加尔须知

一、签证须知

目前,中塞外交关系。中国人前往塞内加尔,签证只能在塞本土申请,一些塞驻外使馆也提供签证,但塞边防警方不承认其驻外使馆签发的签证。

申请等证程序:由在塞的组织机构或公司向塞内政部提出申请,内政.部复函说明申请是否被批准。获准入境签证者在抵达边境办理入境手续时,要出示内政部发放的批件。注意,请务必保留批件的复印件。

二、入境须知

入境要出示本人护照和准许入境的塞内政部批件以及填妥的入境卡。若入境携带外汇数额较大,出境尚需带走时,可事先向塞海关申报,妥存申报单。塞内加尔实行外汇管制,允许携带出境的外汇数额有限:1、有长期居住证者,允携带相当于300万非郎的外汇出境;2、没有长期居住证者只能携带2000美元出境。

入境后,一周内,须携带塞内政部的入境批件(或复印件)到内政部有关部门,在本人护照上加注签证。此外,入境时,须带黄皮书,以备塞卫生机构抽查。

三、海关规定

由于塞限制携带外汇出境,携带较大数额外汇入境时,须事先到海关申报,妥存申报单,离境时,如边防海关抽查携带外汇数额,可出示入境时的海关申报单,一般情况下,可望放行。

四、卫生防疫

塞内加尔供水系统十分落后,饮水严重不洁。达喀尔卫生不佳,垃圾成堆,蚊蝇猖獗。蚊虫叮咬,防不胜防,往往引发疟疾,上吐下泻,高烧不止;脑疟有生命之忧。此外,塞还有不少地方病,诸如伤寒、霍乱等。因此,须严加防范.当地药房有售预防和治疗疟疾等病症的药品。首都达喀尔的医疗条件尚属一般。该市总医院电话号码:8395050。

五、治安状况

塞内加尔治安状况一般,达市是塞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小偷小摸常有发生,多发生在人口流动密集的街区,如商业街、汽车站、码头等等。塞南部的卡萨芒斯地区叛乱活动未熄,目前仍不安全。卡萨芒斯与冈比亚和几内亚比绍毗邻,武装抢劫事件并不鲜见。

六、双重国籍

塞内加尔承认双重国籍。

七、紧急联系电话

报警电话:18

达喀尔警察电话:00221(区号)-237149 8232529

宪兵电话:00221-8002020

中国驻塞留守组电话:00221-8245254(办)

非洲:塞内加尔多“非洲小姐”

中国驻毛里塔尼亚使馆电话:00222(区号)-5252070

§ 宗教民族

塞内加尔是西非人口较稠密的国家之一,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7.6人。但分布不平衡,西南半部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4%,而东北半部仅占16%。其中,佛得角区、捷斯区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居民中约有20%经常迁移,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全国有20多个部族,其中最大部族是沃洛夫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0%,以从事农业和渔业为主,散居于塞内加尔河一带。还有谢烈尔族、图库列尔族、迪乌拉族、曼丁放族、颇尔族等。

塞内加尔共实行政教分离,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国家。但伊斯兰教组织和宗教领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影响,政府拨款建立清真寺和宗教学校,发展伊斯兰文化。塞内加尔穆斯林属于逊尼派,奉行马立克学派教法。但受苏菲派思想影响较深,主要教团有提加尼、穆里德飞卡迪里、拉希尼等教团组织,各教团有一总哈里发领导,各有自己管辖的范围,建有清真寺、扎维叶和宗教学校。提加尼教团创办的库勒哈伊斯兰学院较为著名。首都达喀尔设有宗教教育团体“伊斯兰文化协会联合会”,创办有宗教刊物《震旦》周刊。塞内加尔是“伊斯兰会议组织”、“世界伊斯兰大会”、“伊斯兰世界联盟”的成员国。

§ 文化

新闻出版

塞内加尔民间石雕艺术

塞内加尔全国日报和周报约有15种。《太阳报》,1970年创刊,是国内最大的由政府控制的法文日报,日发行量6.5万份。此外,还有反映伊斯兰教派观点的《震旦》周刊,以及私营报纸《南方日报》、《政客》、《达喀尔晚报》、《经济日报》等。报纸和周刊均用法文出版。

塞内加尔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57年。国内有7个分社,国外无分社。同20个外国通讯社签有新闻交流协定。1999年8月,第一家私营通讯社Ava Presse成立。

1973年建立广播电视局,1992年改为国营公司,名为“塞内加尔广播电视”,统管广播电视工作。从1992年开始,塞与法国合作开办调频台可收听法国国际台和设在加蓬的“非洲第一台”的广播。国家电视台的节目尚不能覆盖全国,覆盖面积为80%。在达喀尔,通过卫星天线,可收到美国CNN、法国国际台、Canal Horizon和TV5等西方电视台的节目。2005年,塞全国共有685个网站,54万网民,25万台个人电脑。

饮食

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一名男子正在咀嚼一种小木棍。在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地区,人们经常咀嚼一种小木棍,以清洁牙齿,很多人还以贩卖这种“牙刷”为生。

塞内加尔人一般是以玉米、大米、高梁等为主食,其副食慢以牛羊肉为主,其中尤以羊肉居多。他们习惯吃大块的牛、羊肉,不爱吃以肉片、肉丁或肉丝烹制的菜肴。

他们喜爱吃的菜有西红柿、萝卜、胡萝卜和各种豆类等。在口味上,喜吃香而辛辣的食物,不怕油腻,而且一般人的饭量也比较大。有的人也爱吃法式西菜,早餐一般喜欢吃面包、黄油、浓咖啡。也爱好喝茶,尤其喜爱喝中国的绿茶。他们习惯在饭后,一边茶、一边聊天,以帮助消化。

在塞内加尔,若有贵宾来临,他们常以烤全来热情款待。用来作烤全的都是小羊羔。烤熟后,放在金属的大盘子里端上餐桌。待客人们洗手后,一般习惯用右手先从羊的背部、胁部开始撕食。塞内加尔人一般都忌吃虾、鸡毛菜、蘑菇等菌类以及其他形状古怪的食物,如:鳝鱼、甲鱼、鱿鱼等。他们更忌食猪肉。

风俗礼仪

塞内加尔人热情好客、喜欢舞蹈,特别是手鼓舞。他们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是宰羊节。按照伊斯兰教历,5月25日是伊斯兰教的宰羊节,名塔巴斯基。节日来到时,街头巷尾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清晨达喀尔一片诵经声,当盛典结束后,许多人家院子里开始宰羊。人们把羊肉分赠亲友,把羊血洒在挖好的土坑里。

宗教对塞内加尔人的生活习俗影响较大,他们多数都忌讳使用猪皮和猪内脏作的日用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事情。他们还尊奉伊斯兰教规,在公共场合下是禁止饮酒的。

服饰

2009年6月2日,在塞内加尔西部捷斯地区举行的一个节日庆典上,当地女童的发型和头饰式样别致,引人注目

塞内加尔人的穿着一般都比较简单,男子习惯穿一种白色的“布布”大袍,女子一般都穿颜色鲜艳的长裙,有的还在头上蒙着一条围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还有这样的风俗:一般的人都把头剃得光光的,只在左朵的上方留下一块头发。

名人

桑本纳·乌斯曼:1923年,桑本纳·乌斯曼出生于塞内加尔的卡萨曼斯省,当时,殖民主义当局正在该地大肆屠杀非洲起义者,他是在黑非洲经历着最黑暗的法国殖民统治的时代—维希时代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的。1945年退伍后,他回到塞内加尔,又参加了1948年爆发的达卡尔一尼日尔铁路工人大罢工。(这在他的小说《上帝的木头》中作过描写。)

后来他又去法国,在马赛港当了十年码头工人,并成长为工会战士。由于他积极参加工会活动,他被选为在法非洲工人工会秘书长。他既是战士,又是作家,因为他永远忘记不了自己的经厉。他的小说《黑人码头工》、《沃尔特人》,《哈马丹风》;影片《埃米塔伊》,《黑女人》等就是这一经历的真实记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