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汉卿
释义

§ 简介

关汉卿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1]

§ 人物概述

关汉卿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在元杂剧作家中,他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他以字行,号已斋叟,大都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大都一带。其户籍属太医院户,但尚未发现他本人业医德记载。关汉卿交游甚广,与书会才人、青楼艺伎均有交往,时相切磋,同时他又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这对他的戏剧创作大有裨益。作为在金元易代之际沦入市井间的落魄文人,关汉卿长期混迹于行院勾栏,这既培植了他倜傥风流、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个性,“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析津志》),又使他充分接触下层社会,对被压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他还亲自参与演出,“躬践排场,面敷粉墨”,获得了丰富的舞台体验,这使他的戏剧创作更具有当行本色。

§ 生平事迹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2]

§ 权威资料

关汉卿,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见元钟嗣成《录鬼簿》及熊自得《析津志》;一说解州(今山西解县 )人,见元朱右《元史补遗》;一说祁州伍仁村(在今河北安国市)人,见明·郭响应《祁州志》。

元人邾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善夫、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留连光景 。”白朴出生于公元一二 二六年,与白朴并列为“金之遗民”的关汉卿,普遍认为其出生时间也在白氏诞年前后。关汉卿的散曲有〔大德歌〕十首,其末首云:“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 。”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一二九七——一三○七)。另据元人周德清公元一三二四年的《中原音韵·序 》载:“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

时。……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诸公 已矣,后学莫及 。”可知关汉卿的卒年在一二九七年以后、一三二四年之前。

关汉卿由于年辈早、作品多、水平高,自然成为“玉京书会燕赵才人”的中心人物,一大批有成就的杂剧作家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例如,《潇湘夜雨》的作者杨显之“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并因经常同关汉卿一起评改剧作而号为“杨补丁”。有《爱女论》行世的费君祥与“汉卿交”甚深。梁进之与汉卿“相亲为故友”。以写李逵戏著称的高文秀,被誉为“小汉卿”。首创“南北词调合腔”的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 ”。王和卿与关氏更是无话不谈,常相讥谑。著名演员朱帘秀与汉卿也甚有交情,关汉卿曾精撰一首〔一枝花〕《赠朱帘秀》。由此可知,关汉卿在当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驱梨园领袖,总编修

师首,捻杂剧班头 ”。(《录鬼簿》贾仲明补挽词)元灭宋统一全国(一二七九)之后,关汉卿曾离开大都沿大运河南下,来到淮安、扬州,到过南方戏曲中心的杭州,并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大约还 到过开封、洛阳等地。

关汉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说:“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人臧晋叔《元曲进·序》还说 :“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

关汉卿一生共写剧本六十七种,现存十八种,按内容可分为公案戏、风情戏、历史传奇戏三种。前者多取材于现实,以极为感人的艺术形象,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并且为人民的苦难大声呼喊,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其中,《窦娥冤》是最杰出的代表,近人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

曲史》中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在风情戏中,作者以满腔热情讴歌了为自由婚姻而进行抗争的男女青年,尤其是女性。上至高官小姐王瑞兰 (《拜月亭》),下至年轻孀妇谭记儿(《望江亭》)、身为奴婢的燕燕(《调风月》),以及最下层的妓女赵盼儿(《救风尘》)、杜蕊娘(《金线池》) 、谢天香 (《谢天香》)等。在传奇戏中,作者饱蘸彩墨精心描绘了为国立功的英雄形象,如关羽、张飞、李存孝等。其中《单刀会》是与日月齐辉的不朽之作。关汉卿不仅是位伟大的戏剧家,还是卓越的散曲家,他一生共写小令六十二首,套曲十八套,均是元曲的佳品,也是研究关汉卿本人的宝贵资料。

一个多世纪前《窦娥冤》已翻译到欧洲。一九五八年 ,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周年纪念大会;关汉卿的作品不仅是我国艺苑中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3]

§ 代表作

关汉卿选集剧作:《窦娥冤》(世界十大悲剧之一)、《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散曲:《别情》、《沉醉东风》、《大德歌 》、《滚绣球》、《碧玉箫》、《黄钟尾》、《四块玉》

§ 创作生平

书影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 昆曲关汉卿

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是元杂剧中最杰出的作者。1958年被喻为与达芬奇拥有同样地位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 创作旨趣

关汉卿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人民日益觉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的年代;在文坛,雅文学虽然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但它毕竟余风尚炽,而俗文学则风起云涌,走向繁荣。这两股浪潮碰撞交融,缔造出奇妙的文化景观。关汉卿生活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他的戏剧创作和艺术风貌便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一方面,他关心民生疾苦,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他一方面血泪交流地写感天动地的《窦娥冤》,另一方面又以憧憬的心态 编写了充满富贵气息的《陈母教子》。就其全部文学创作的风格而言,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就创作的态度而言,他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他是一位勇于以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倜傥不羁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

§ 评价和影响

《关汉卿》剧照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作品里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更为后来接近人民的戏剧家所继承。根据他的《拜月亭》杂剧改编的《拜月记》在南戏与传奇里一直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七百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并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就说他是“驱犁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这话并没有夸张。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不仅鼓舞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巨大的影响。

《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贾仲明吊词:“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并“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既对他的倜傥不羁有所评价,又对他的才华横溢倍加赞赏。

1958年,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 作品特色

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关汉卿的杂剧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 “场上之曲”:

在创作剧本时,他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炼的笔触交待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的兴趣。他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他善于设置悬念,而解决悬念的方式又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当俗则俗,当雅则雅,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所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关汉卿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他对语言有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是人物的语气、措辞随着情势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关汉卿的纯熟语言艺术,是杂居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4]

§ 相关研究

窦娥冤内叶1、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人文主义精神不仅应该包括对人性的关怀、人的价值与尊严的维护,更应该包括对自身的知识,对人与上帝、人与宇宙关系的理解与思考,还应包括对人自身与宇宙的认识、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对人类前途的探寻,这才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层内涵,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作品正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两个方面。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关汉卿的人生观是一种符合平民阶层思想意识的务实崭新的人生态度。窦娥形象具有极强的个性,不喜欢逆来顺受和委曲求全。窦娥对张驴儿的无理要求,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被冤屈而屈打成招时依然高唱斗争和控诉。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以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主义的感召力,以知识、思想、观念、热情结晶为情节与人物,证明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是真、善、美。窦娥的斗争和控诉,哈姆莱特为了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而采取的复仇措施都表现出了他们各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关汉卿》--一个标志

1958年,以田汉《关汉卿》的问世为标志,出现了一股历史剧的创作热,其特点是,一些老一辈剧作家纷纷执笔。如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武则天》、曹禺的《胆剑篇》、丁西林的《孟丽君》、刘川的《窦娥冤》、老舍的《义和拳》、田汉的《文成公主》和朱祖诒的《甲午海战》等。这批历史剧,有些写得相当精彩,演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称赞。《关汉卿》剧照

《关汉卿》是田汉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13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而作。它不但体现。着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优秀的剧作之一。关于关汉卿的生平,史料甚少。但其作为元杂剧的奠基者的地位却是公认的。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现存的仅12种。还有小令35首。但田汉根据关汉卿的剧作和仅有的史料,判定,“在他留下的许多杂剧中……几乎无例外地可以听到他和当时黑势力兵铁相击的声音。他是蒙古奴隶主贵族统治辛辣的批评者、揭发者、反抗者!”“是一个沉毅不屈的人道战士!”这是田汉写《关汉卿》的基调和准则。

《关汉卿》,田汉编剧。1963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焦菊隐导演。刁光覃扮演关汉卿,舒绣文扮演朱帘秀。

田汉在掌握和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结构了关汉卿的故事。它环绕着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一剧来展开剧情。大幕启开,即展示了元代社会一幅血淋淋的场面:无辜民女朱小兰被贪官污吏处死。关汉卿满腔义愤,写《窦娥冤》以伸张正义,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场上有义士王著高呼:“与万民除害!”这激怒了权贵阿合马之流,他们强令关汉卿修改剧本。关汉卿决不屈服,誓死不改,遂陷囹圄。他决心“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于此,塑造了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的崇高形象。

此剧写关汉卿和朱帘秀的“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的爱情,他们不但是情投意合的尘世知己,而且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一个敢写,一个敢演,即使一起投入大狱,面对杀身之祸,也都视死如归。一曲《双飞蝶》,将爱情引向一个净化人生,升华人格,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悲壮境界。

《关汉卿》堪称田汉的绝唱,他以诗的语言,诗的情调与诗的构思,谱出了一曲关汉卿的赞歌。展现了田汉不仅作为一位戏剧家,而且作为一位热情澎湃的浪漫诗人的卓越才华。《关汉卿》浓郁的抒情色彩,伴随着化入其中的元曲的神韵和声律,显现着浓烈的诗情和历史的意味,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

§ 作品赏析

单刀会

1、关汉卿《[小令]四块玉.闲适二首》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瓮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南耕亩,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元曲中有诸多表现“闲适”的曲子,而我更喜欢关汉卿的这两首。他的这两首“闲适”旨在表达对浑浊世道的愤嫉及自己愿同流合污的情操。第一首描写了诗人同“山僧野叟”的吟诗唱和,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脱俗;第二首写在贤愚不分、是非混淆的社会里诗人貘似愚钝却志趣高远。“南耕亩”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陶渊明,而“东山卧”,则是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典故了。一说指“躬耕南亩”的诸葛亮。不过我赞成前者释意,这也与谢安典故相呼应,与此曲相吻合。诗人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谢安东山高卧而屡辟征召的高洁,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世态炎凉,共同赋予了此曲丰富的内涵,发人深省。

2、评《望江亭》

《望江亭》是关汉卿的优秀作品,其间没有红粉飘零的离愁别绪,没有碧草池塘的香闺春梦,没有战云压境的宗社安危,也没有血染桃花的亡国之恸,有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倾注出的热辣辣的对于爱情的追求。剧作家没有让笔下的人物成为理学笼罩下一枚空洞的时代戳记,而是成功塑造出谭记儿这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为中国戏曲人物画廊留下了一尊永不褪色的鲜活面容,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可以说,《望江亭》是一阕彻底的女性的胜利,至于男性形象,则处于不断被消解的尴尬境地。反派自不必言,即便同样作为主角的白士中,为官为宦,有安邦之志,颇得众心,使“一郡黎民,各安其业”,但相较流光溢彩的谭记儿,仍不免黯然失色,沦为事实上的绿叶陪衬。至于另一男角色———都御史(也有一些别本如息机子本、顾曲斋本作“府官”)李秉忠———的出现,也不过是高潮过后的收煞,为的是给人物结局一个明朗的安排,以符合正统的是非取舍与世俗的审美观念,在戏剧冲突设置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关汉卿有意令事情的结局回归到一度背离的制度中去,这是时代加给他的思想局限。剧作家努力表达了意志律令的完整,也不失自由存在的尊严,清官的出场,使谭记儿用“不合理”的行为获得的“合理”内容在制度内得到认可,最终表现出的,不过是理想化了的与上层建筑的精神和解。《关汉卿传奇》剧照3、评关汉卿杂剧的平民形象

关汉卿作为“书会才人”,是市民化文人的典型代表。他继承了杜甫关注平民苦难处境、为平民鸣不平的创作精神,更受到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兴起的市民意识的熏陶。他既看到平民的苦难处境和不幸命运,更看到平民阶层蕴藏的力量和自救、救人的斗争精神。所以他既写平民的“不幸”,更写平民的抗争,既写平民对生存权利、物质利益的追求,更挖掘他们百折不挠地追求平等、自由和人格尊严的斗争精神。关剧中塑造的平民人物,成为文学中的主要人物、正面人物,他们不再是“不幸的顺民”,而是勇于追求生活权利、具有独立人格、反抗上层邪恶势力的“斗士”。“关汉卿正是在这些平民身上寄托自己美好的生活理想、崇高的审美情感和对社会黑暗的抗争精神。”关剧中平民形象身上渗透的市民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蜕变期的鲜明特征。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禁锢,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尊严的市民意识成为元明清文学的主旋律,它与士大夫文学的“载道”精神与“补天”意识分道扬镳,而向近、现代文学过渡。正如章培恒、骆玉明先生所说,关剧“融会和发展了传统的文人文学和市民文学中最富有生气的成分,展开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新面目”。

§ 异闻轶事

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其实就是粉丝炒肉末。这道菜的由来据说与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人物窦娥有关。

秀才窦天章为上朝应举,在楚州动身前将女儿窦娥给债主蔡婆婆作童养媳。窦娥在蔡家孝顺婆婆,侍候丈夫,日子还算过得去。谁知在她与丈夫成亲后不久,丈夫便患疾而亡,婆婆因此病倒在床。

窦娥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为婆婆请医求药之余,又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做些可口的饭菜,为婆婆调养身体,婆婆渐渐地有了好转。只是因坐吃山空,经济紧张起来,窦娥只得硬着头皮去赊账。在肉案前,卖肉的说:“你前两次欠的钱都没有还,今天不能再赊了。窦娥只得好言相求,卖肉的被缠不过,切了一小块肉给窦娥。 ”

该做饭了,窦娥想,这么点肉能做什么呢?她思索的目光落在了碗柜顶上,那上面有过年时剩下的一小把粉丝。窦娥灵机一动,她取下粉丝,用开水泡软,又将肉切成末,加葱、姜下锅爆炒,放入酱油、粉丝翻炒片刻,最后加青蒜丝、胡椒粉起锅。躺在床上的婆婆问:“窦娥,你做的什么菜这么香?”“是炒粉丝。”随着话音,窦娥便将菜端到了床前,婆婆在动筷子之前,发现粉丝上有许多黑点子,她咪着老花眼问:“这上面怎么有这么多蚂蚁?”当她知道其中原委,并动筷子尝了一口后,不由得连连夸赞,还说,这道菜干脆就叫“蚂蚁上树”吧!

§ 文学地位

关汉卿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5]

§ 元曲代表

[双调]碧玉箫

[仙吕]一半儿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选)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南吕]四块玉·别情

[双调]大德歌·冬

[双调]大德歌·秋

[双调]大德歌·夏

[双调]大德歌·春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四块玉·闲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