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岛由纪夫小说集――心灵的饥渴》 |
释义 | 三岛由纪夫小说集――心灵的饥渴 内容简介 女主人公节子,受父母之命与仓越结婚,夫妇生活发生龃龉,没有什么感情的反响,于是又与昔日的恋人土屋幽会、自以为任何邪恶的心只要停留在心上,就仍然属于美德的领域。当她怀了土屋的孩子之后,认为自己原先的想法和行为是“伪善”的,可是又觉得“只要生活在伪善的背后,对呼唤美德的人就不会感到心灵的饥渴”。最后她在美德的踉跄中回到了“没有回响的世界”。 三岛由纪夫小说集――心灵的饥渴 作者介绍 三岛由纪夫,日本作家。本名平冈公威。官僚家庭出身。6岁起在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思想上受日本浪漫派的影响,同时开始用现在的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进入文坛。1947年大学毕业后考取高等文官,分配到大藏省(财政部)银行局任职,8个月后辞职,成为专业作家。1949年发表《虚伪的告白》,奠定了作家地位。在他进入文坛的20年中,总共写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00多篇,仅新潮社一家就出版了他的全集36卷。戏曲集《近代能乐》(1956)曾在一些国家公演,受到欢迎,他生前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6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前期主要受20世纪初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1903一1923)和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的影响,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不少笔墨刻画变态心理和风流韵事。代表作有《虚假的告白》(1949)、《潮骚》(1954)、《志贺寺上人之恋》(1954)、《金阁寺》(1956)等。 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煽动军队组织武装政变失败,切腹自杀。他是一个在政治思想上谬误多端、在艺术上的成就又不容抹煞的复杂人物。 三岛由纪夫小说集――心灵的饥渴 相关图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