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国钧 (1899~1980) |
释义 | § 刘国钧 (1899~1980) § 正文 中国图书馆学家。字衡如。1899年11月15日生于江苏江宁府(今南京市)。192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哲学系后留该校图书馆工作,1922年赴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留学,曾加修了图书馆学课程,192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金陵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29~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部主任,主编《图书馆学季刊》。1930年回金陵大学先后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随金陵大学内迁成都。1943年去兰州,任西北图书馆筹备主任,1944年任馆长,1949年任顾问。1951年8月调至北京大学,任图书馆学系教授兼图书馆学教研室主任,主讲"图书馆目录"、"中国书史"、"西方图书馆分类法介绍"等课程,同时还兼任北京图书馆顾问。1958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今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主任。1979 年被推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1980年6月27 日刘国钧因病逝世于北京。 刘国钧一生从事图书馆实践与研究,共发表论著、译著130余种,后半生致力于图书馆学教育,培育了大批图书馆学人才。他在文献编目、文献分类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书史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建设作出了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以他的《中文图书编目条例》(1929~1930)和《图书馆目录》(1957)为代表的编目著作,促进了中文图书编目规则的形成,影响了50多年来中国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他还在国内最早介绍西方的机读目录(当时译称"马尔克"), 对中国图书馆的现代化起了倡导作用;二是他编著的 《中国图书分类法》 (1929)从实践中来,融汇中西,独具特色,曾为北京图书馆等许多图书馆采用,其分类理论也体现在以后《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1957)、《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75)的编制和图书馆分类工作中,他的《西方主要图书分类法评述》是文献分类学领域的力作,有广泛影响;三是他编写的《图书馆学要旨》(1934)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图书馆学的内容,提出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要素说",在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四是他编著的《中国书史简编》(1958)是研究中国文献发展史的一部承前启后的著作。此外,刘国钧还有一些哲学和道教史著述,以《老子神话考略》(1935)最为著名。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