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乔派坠子 |
释义 | § 坠剧的发展和一些坠剧演员 1939年濮阳县坠子艺人沈冠英,在大众剧社首先进行了由曲到戏化妆登台的尝试。1945年南乐运素梅再度试演。1947年台前张福清也组班把坠子搬上舞台。翌年南乐李香环、内黄张全有、李明亮等,自制衣箱道具,再次进行尝试,通过《洗衣记》、《妯娌俩》等剧目的试验获得成功,后,内黄、清丰,南乐坠子艺人相继组建坠剧团,初登台即显示了这一新兴刷种的顽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1950年后的十年间,是坠剧艺术的黄金岁月,著名演员有唱拉双兼被誉为“豫北坠剧大王”的王奎生,大口大韵掷地有声的“小钢炮”刘明霞,声腔甜润清脆的王元香,被誉为“坠子王”的张福清,喷口刚健的李香环,委婉缠绵情随字出的李桂芝等。1 953年南乐坠剧团在石家庄演出连本戏《大红袍》,创造了连演45天的纪录,后又专制布景和风,雪、云、雨等效果设备,回县演出引起轰动,现代剧目七十余个,被安阳地区文化局授于“红旗剧团”光荣称号。 1960年,河南省文化局指令把清丰、内黄坠剧团划归南乐。文革中以演样板戏为主,并与其他剧种合并为南乐文工日。1979年南乐坠剧团恢复,运梅素成立半职业坠剧团,积极培养新秀,使这一新兴剧种又恢复了生机。 § 坠剧的特点 坠剧唱腔以原打板说唱为基础,汲取豫、越、吕、评、曲等剧种之长,改进松紧不协调的板式,综合为“起、平、送、落”四腔,和“快”、 “慢” 、 “散”、 “垛”、“寒”、 “四平”、 “三字紧”诸板,乐器以坠胡为主,配以二胡、三弦、高音胡相和,又增琵琶、黑管、扬琴、唢呐、笙笛等,感情淳朴,委婉悠扬,生活气息浓厚,独具地方特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