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会理会议
释义 会理会议

会理会议是长征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虽然解决了党的路线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问题。但是,自红军离开遵义,转战川滇黔的3个多月之中,在红军部队以及部队高级干部中,存在一些对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技术和今后的行动方针的不同看法,会理会议统一了全党和全军的思想,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和对军队的领导地位,确保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 会议起因

旧址

遵义会议后,红军部队在不停地转战中,这是因为国民党蒋介石以几十万的大军,对弱小的红军进行不停顿地围追堵截,随时企图将红军围击歼之,这就迫使毛泽东和中革军委不得不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穿插迂回于敌人大军之间,寻找和创造机会,以摆脱危机,跳出敌军的包围圈,从而达到掌握主动权的目的。也是为尽快实现新的战略方针寻找机会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部队就必须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刚刚开进,又立即回攻,又要行军,又要打仗,确实是"朝令而夕改"。行军打仗中,一些体弱或有病的红军伤病员遇上长距离强行军,因跟不上部队而掉队,有的牺牲,有的成了敌军的俘虏。但是,有着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强纪律性的红军指战员们,硬是挺了过来,使毛泽东、党中央的四渡赤水这神来之战略战术成为现实。

当红军到达会理时,许多红军指战员们已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在中央红军中,江西人和湖南人很多,他们从江西走到四川的边远山区,觉得周围一切都很佰生,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会讲四川话,更担心再也找不到回江西或回湖南老家的路了,他们不无担心,互相议论,怪话也不少,但最为关切的问题是:到底要到那里去?有什么计划和打算?由于部队连续作战,非常疲劳,而且有些战斗,如土城、鲁班场、习水等几次战斗,也没有打好。这就引起基层出现某些怨言。而且这种情绪在中央和红军领导层中也有所反映,出现了一股小小的风波。

林彪也跟周围的同事多次议论过这些事。也对部队多跑了一些路很不满意,他把行军路线比作一张弓,说部队尽走"弓背路",而不是走捷径的"弓弦路"。照这样走下去,会把部队的精力消耗殆尽的。林彪为此给中央新了一封信,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

据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回忆,四渡赤水,是红军在长征中为了摆脱敌人而走得最频繁的时候,不仅白天走,晚上也走,天又接连下雨,部队非常疲劳,又不了解领导意图,怕部队给拖垮,怪话很多。战士们说:不要走了,打仗吧。林彪那封信就反映了这种厌烦情绪。

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政治部主任刘少奇也联名给中央发了电报,反映了部队的积怨和实际疲劳状况。

黄克诚直接向中央写信,认为土城“这一仗打得不合算,既没达到目的,又造成很大伤亡”。

刘英讲会理会议的一些情况。她写道:“尽管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得意之笔”,但在当时,毛主席既没有后来那样的绝对权威,大家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也还没有完全领会,所以上上下下虽然服从命令听指挥,但对四渡赤水这一段也有不同意见,主要是围绕走路还是打仗。在三人小组里,稼祥对毛主席的办法就有意见。他向闻天反映,说老打圈圈不打仗,可不是办法。稼祥要求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军队里意见也不少,说只走路不打仗,部队没有打垮倒要拖垮了。闻天到三军团去,德怀同志把部队的情绪向闻天说了,闻天说,有意见拿到会上讨论”。

§  会议内容

会理会议

1935年5月12日,中共政治局在会理县城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样、邓发、凯丰、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张闻天在会上作了有关形势的报告,并“简略地把他听到的各处反映,对军事指挥上的不同意见提出来,请大家讨论。彭德怀把意见倒了出来,林彪也讲了。在这之前已有林彪的信,加上会上这些意见,毛主席听了大发脾气,批评彭德怀右倾,说林的信是彭鼓动起来的。我印象中会上争得面红耳赤,搞得很僵。”【《刘英自述》】

杨尚昆回忆说:“他(聂荣臻)首先在会上讲了林彪上书的过程”。“聂说:林彪曾在电话中对彭德怀讲........这样就把彭德怀扯进去了”。杨尚昆没点名指出:“但会上有人却出来说张闻天到了三军团司令部,同彭德怀谈了多少多少”。

杨尚昆在会上出来作证:“我是政治委员,整天和彭德怀在一起,没有这回事”。

杨尚昆还提到:“大敌当前,大家要顾全大局,没有再具体事实出入上当场申辩。但是毛主席听了个别同志的猜测和错断,认为林彪的信是彭德怀煽动起来的,因而迁怒于彭总。

毛泽东在会上发了脾气,对林、彭、刘、杨、黄批评为“对失去中央苏区的不满的右倾情绪的反映”。

张闻天认为“批评是对的”,“但斗争方式还是过火的,因为这些同志的错误实质上不过是个别的错误,只要加以适当的批评和解释,错误就会改正的,不必用机会主义的大帽子去压他们”。

彭德怀也对林彪的信指出:“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

但彭德怀也认为:“在会议时我看了这封信,当时也未介意,以为就是战场指挥呗,一、三军团在战斗中早已就形成了这种关系:有时一军团指挥三军团,有时三军团指挥一军团,有时就自动配合”。

会理会议针对当时部队的思想情绪,进一步阐明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动作战才能摆脱敌人重兵包围的作战方针。会议总结了遵义会议以来在川滇黔边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讨论了渡江后的行动计划,决定立即北进,抢渡大渡河,向红四方面军靠拢。

§ 会议意义

“前敌总指挥”的由来

红军长征

1935年1月15~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做出了四项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二、指定洛浦同志起草决议;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会后中常委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陈云】

2月5日,中央在云南威信水田寨举行政治局会议,推举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

3月4日,红军二占遵义期间,张闻天提议毛泽东为“前敌总指挥”【《延安整风笔记》张闻天1943】,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军委商议,决定成立前敌司令部。军委发布《设立前敌司令部并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的命令》:“为加强和统一作战起见,兹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特令遵照”。此命令由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签署。【《张闻天年谱》】

3月10日,张闻天在鸭溪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红军发动打鼓新场战斗的问题。会议在要不要攻打的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毛泽东力主不打,其他同志则坚决主张打,毛遂以“去就前敌总指挥职务力争”。【《张闻天年谱》】

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有人说:“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张闻天“鉴于博古过去的领导缺乏民主”,便根据会上多数人的(表决)意见做了取消毛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的决定,并且要彭德怀暂代前敌司令员。【《杨尚昆回忆录》P135】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先说服了周恩来,接着又说服其他同志,重新开会作出决定。11日军委向一三军团发出《关于我军不进攻新场的指令》。

3月12日,张闻天在苟坝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毛泽东关于成立“三人团”负责指挥军事的提议。会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的“三人团”(即“三人军事小组”),以周恩来为团长,全权负责指挥军事。

§ 历史真相

会理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算不上是最重要的会议。因此,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前,关于这一会议的情况只有少数高级干部知道,并未公开。在“九一三”事件以后,出于当时批林的需要,为了说明林彪在历史上曾经错误地反对过毛泽东,这次会议的材料才逐渐披露出来。会理

关于会理会议,《毛泽东传》记载:“(1935年)5月12日,毛泽东在四川会理城郊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那时,林彪给中革军委写了一封信。‘林信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毛泽东批评了林彪:‘你是娃娃,你懂得什么?’。会议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团结,并决定立即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合。”

聂荣臻在1971年“批林”时给毛泽东写的“揭发信”是这样写的:“正是我们在贵州一带兜圈子的时候,林彪、彭德怀把主席这一英明的战略指挥诬蔑为会拖垮部队,他们互相呼应,反对毛主席的领导”。

“那时以三军团为大本营,博古、张闻天经常去;李卓然因五军团担任长征后卫,对主席不满;这帮教条宗派集团的家伙们纠合在一起,煽风点火,刮出一股要撤换毛主席的领导,把彭德怀捧上台的妖风”。

“一军团的朱瑞(当时是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也是教条宗派集团的成员。渡过金沙江后,在会理地区林彪就吵吵嚷嚷了,说这样下去不成,他一到宿营地就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我当即批评他说:“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林彪打完电话,即写信给主席,狂妄地要求主席下台,并要我签名。我拒绝签名,和他吵起来了”。

我说:“革命到了这样紧急的关头,你不要毛主席领导,谁来领导?!你刚参加遵义会议,现在又反对遵义会议。你跟主席那么久,在主席领导下,前几次围剿都粉碎了,你应该相信主席,只有主席领导才能挽救危局。

我们两人争吵时,左权、朱瑞、李卓然、罗瑞卿在场,他们都没有说话。林彪不听劝告批评,自己个人在信上签字就送走了。后来,主席在会理会议上严厉批评林彪,说:“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

1983年出版的《聂荣臻回忆录》不再提彭德怀、朱瑞、李卓然等,但对林彪的描述与1971的“揭发信”大致相同:

“他煽动彭德怀同志说:‘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他打电话时,我在旁边,左权、罗瑞卿、朱瑞同志也在旁边。他的要求被彭德怀同志回绝了。”聂荣臻严肃地批评林彪说:“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谁要造反,办不到!”

据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回忆,四渡赤水,是红军在长征中为了摆脱敌人而走得最频繁的时候,不仅白天走,晚上也走,天又接连下雨,部队非常疲劳,又不了解领导意图,怕部队给拖垮,怪话很多。战士们说:不要走了,打仗吧。林彪那封信就反映了这种厌烦情绪。

红三军团的意见是在遵义会议后,军委派刘少奇到红三军团任政治部主任时同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联名发电报反映给军委的。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林彪声明那封信与彭德怀无关会理会议遗址

毛泽东在会上虽然主要是批评林彪,但不满的主要对象却是彭德怀和张闻天。

对张闻天,毛泽东除怀疑他到红三军团结合彭德怀反对自己外,还有两件事引起他的不悦。

第一件牵涉到三渡赤水前关于打不打打鼓新场问题的争论。1935年3月10日,林彪、聂荣臻致电朱德:“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中共中央负责人开会讨论,大多数同意打,但毛泽东坚持不打。对此,周恩来回忆道:

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 中去消灭敌人嘛。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样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也只好服从。

在会议上争持不下时,毛泽东以“去就前敌总指挥的职务力争”,一位与会者竟然说:“少数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于是,张闻天便按照组织原则,作出打的决定,并要彭德怀暂代前敌总指挥。

散会后,毛泽东反复思考,还是认为不能硬打。当天晚上,他提着马灯去找军事行动最后决策者周恩来,建议周先不忙下命令,还是再考虑考虑。第二天再开会时,大家被毛泽东说服,避免了一场损失。战场指挥,常常需要机断专行,不宜于许多人集体讨论。于是,经毛泽东提议,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为组长,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指挥作战。

经过这一件事,毛泽东对张闻天在战争中机械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决定由彭德怀代替他来指挥,显然不满。

第二件是中央从红二、六军团任弼时来电中获悉,中共中央上海局已遭严重破坏,继派潘汉年到白区后,决定再派一位负责同志到上海。张闻天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大家没有同意。毛泽东认为他此举是想离开红军。

1941年六七月间,在一次小型谈话会上,毛泽东当面批评张闻天在“会理会议以前严重的政治动摇”,说张当时“挑拨军队领导同志林彪、彭德怀反对‘三人团’”。对此,张闻天当场申明保留。回去后,他就此事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因为缺乏旁证,感到说也无用,就没有发出。但心里疙瘩未消。到1943年9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一次提及此事。于是,这就给了张闻天一个机会,澄清这个在彼此心中郁积已久而又不便启齿的疙瘩。趁当时许多同志集中在延安的机会,张闻天专门进行了一番调查,终于弄清原来是有一位同志信口开河乱说的。因此,他在整风笔记中写明了事实真相:“现在大致可以判明,说我曾经煽动林、彭反对三人团的话,是XXX同志的造谣!”,并且附了《林、彭二同志关于此事的正式声明》”。

§ 会议遗址

会理会议纪念碑

当年红军入川经过的第一个县城——四川凉山州会理县。红军曾在这里进行休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会理会议”。

会理位于四川省最南端,是古西南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现仍保存着600多年前的明代古城楼。今天的小城,充满现代都市气息。会理是全凉山州除西昌市外经济最发达的县。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通安镇进入会理县城附近,中革军委决定就地进行休整和补给。政治局也决定在铁厂召开会议,讨论在红军部分领导人中存在的“毛泽东指挥不行了、要求撤换领导”的说法。为能保证红军在会理顺利休整以及会议的正常进行,军委决定由三军团围攻会理。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为了扫除障碍,放火烧掉了城外的几百间民房,伤亡很大,上千老百姓无家可归。

从5月8日起,三军团多次攻打县城,因敌军负隅顽抗,都没有成功,只在城西坚固的城墙上炸开了一个缺口。红三军团围困县城数日,直到会议结束。“会理会议”旧址在水库中央的那个小岛上,上面有一块“会理会议”纪念碑。

§ 历史之谜

会理会议为何要批彭德怀

会理会议,过去党史上很少讲它。我最初知道会理会议,是在参加《历史决议》起草组工作,看1959年庐山会议材料,那时错误地批彭德怀,算历史旧账,将这个会理会议扯出来,才知道有这么回事。我们编修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对它只写了三行。对于为什么要开会理会议,长期存有疑问。

为什么要开会理会议?许多回忆录都谈到了会议的直接背景和会议的主要争论,即四渡赤水以来,部队的指战员对老走路、不打仗有怨言,林彪提出走“弓背路”还是走“弓弦”的问题,并给三人小组写信,建议由彭德怀代毛泽东任前敌指挥。因而这成了要开会统一思想的导因。

先看刘英讲会理会议的一些情况。她写道:尽管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得意之笔”,但在当时,毛主席既没有后来那样的绝对权威,大家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也还没有完全领会,所以上上下下虽然服从命令听指挥,但对四渡赤水这一段也有不同意见,主要是围绕走路还是打仗。在三人小组里,稼祥对毛主席的办法就有意见。他向闻天反映,说老打圈圈不打仗,可不是办法。稼祥要求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军队里意见也不少,说只走路不打仗,部队没有打垮倒要拖垮了。闻天到三军团去,德怀同志把部队的情绪向闻天说了,闻天说,有意见拿到会上讨论。一军团林彪给三人小组写信,请彭德怀任前敌总指挥。到了会理,闻天和毛主席商议后就召集会议。参加会议的没有多少人,就是三人小组毛、周、王,朱总,与红一、三军团司令员和政委林、聂、彭、杨。

“会议由闻天主持。他先请稼祥讲,稼祥说还是你先讲吧。这样,闻天就简略地把他听到的各处反映,对军事指挥上的不同意见提出来,请大家讨论。彭德怀把意见倒了出来,林彪也讲了。在这之前已有林彪的信,加上会上这些意见,毛主席听了大发脾气,批评彭德怀右倾,说林的信是彭鼓动起来的。我印象中会上争得面红耳赤,搞得很僵。”

[1]

§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9/18/content_5105795.htm

[2] 红色之旅 http://www.stuln.com/hongsezhilv/czzt/zyhy/2009-3-31/Article_31564.shtml

[3] 康辉旅游网 http://www.cctcct.com/v8/info_china_show.asp?InfomationID=65009

[4]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9/6499789.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