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川 |
释义 | 临川 图为王安石纪念馆 .政史沿革 临川建政始于东汉和帝永元8年(公元96年),至今已有1910年的历史,因境内有临汝二水,初名为临汝县。其后历代行政区划变更频繁,名称不一。解放初期曾由临川县析出抚州市,1987年国务院批准临川县、抚州市合并为临川市,1995年4月县市正式合并,2000年10月改市设区。 .面积人口 全区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8万亩,山地145万亩,水面23.5万亩。辖18个镇、9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2个垦殖场,411个行政村、82个居委会,3023个村小组;总人口104.6万,其中非农人口26万。2006年5月,钟岭、城西、崇岗两办一镇划转市金巢开发区管理;两办一镇的总面积159.1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 .才子之乡 临川自古英才辈出,素称“才子之乡”。自宋至清,在科举考试中共录取举人1029人,进士731人,收入《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的134人。临川著书立说的学者甚多,其中有770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特别是在宋代,临川有“十里一状元,隔河两宰相”的赞誉。晏殊不但是一朝宰相,而且与其子晏几道同为词坛高手,开北宋一代词风;王安石身居宰相之位,致力改革,震动当时,影响后世,被革命导师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所著《临川四梦》享誉海内外。新民主义革命时期著名革命烈士傅烈、傅大庆,已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近代物理学家“四大名旦”之一的饶毓泰,中国波谱学奠基人丁渝,著名文史学家游国恩、萧涤非,教育家吴自强,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等,均为临川人。 .教育之乡 临川教育发达,是中国知名的“教育之乡”,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录取人数连年名列全省前茅,为全国教育先进县(市、区);2005年顺利通过江西省“两基”教育验收,被评为全省“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县(区),并荣获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文化之邦 临川文化底蕴深厚,文风鼎盛,北宋时期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临川文化”。长期以来,临川文化长盛不衰,现代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昌盛,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同时,体育事业蓬勃兴起,2005年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全省工业十强县(区) 撤市设区前,临川工业具有一定规模,1998、1999、2000年连续3年被评为江西省工业“八强”县(市)。撤市设区后,部分骨干企业上收市管,工业经济规模缩小,但通过几年来全力主攻工业,取得较大成效,荣获“江西工业崛起(2002—2004年)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2004年荣获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区)称号,2005年又被评为“全省工业十强县(区)”。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 临川地处赣抚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4、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区),2005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区)。 .中国西瓜之乡 临川是著名的西瓜产地,所产“抚州西瓜”,又名抚州雪瓜,宋代引入种植,历史悠久,瓜质美味可口,至今享誉江南,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4个“西瓜之乡”之一。 .旅游胜地 临川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众多,城内的天主教堂是全国三大教堂之一,金山寺大雄宝殿是江西省最大的佛教朝拜圣殿。 临川文化 一种区域文化的形成,首先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临川建置已近2000年,南城早于临川建置,但最早、最长时间成为郡、州、府治的是临川,距南宋都城最近的也是临川。南城有一座洞天福地麻姑山,许多官宦和文人学士曾去游览,作诗题书,但他们的活动中心,任职地点都是在临川,特别是一种"文化向性"和"精神组合",以及"文化趋势"的历史进程,使抚州地区的文化属性纳入"临川文化"的范畴。 临川建置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即公元96年。如今,除了发现50余座汉墓群外,还在金坪磨盘脑、羊坡石、雷劈石、罗成岭等发现8万余平方米的商代遗址。因此,从研究文化的角度看,临川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度"还要大大地超出它的建置时间。 临川文化区位于江西东部,约界于东经115o35’至117o18’,北纬26o29’至28o30’。东邻福建建宁、泰宁、光泽、邵武;南接石城、宁都;西连永丰、新干、丰城;北毗贵溪、余干、进贤。南北长222公里,东西宽169公里。总面积18816.92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1.27%。 临川文化区历史悠久。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高在临川古邑,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汉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督府,抚州从此定名。唐朝抚州属江南西道。五代时,属扬吴,升为昭武军。宋起,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时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为肇县府,九月改为建昌府。明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1930年至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立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东乡珀干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1949年5月9目,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处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3月,改为抚州地区。1968年2月,复称抚州分区。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属江西省。 临川文化区的行政区划为:三国吴太平二年,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新建、安浦、永城、宜黄、南丰、东兴、西城10县。南朝梁陈时增设巴山郡、领巴山、西宁、新建、新平、丰城、广丰、新安7县。隋朝临川郡、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原辖区并为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唐朝时,邵武县划出,增设南丰县。南唐时,辖临川、崇仁、南丰、宜黄4县,另置昭武军,辖南城、东兴、永城3县。宋朝抚州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东安5县,建昌军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元朝抚州路辖临川、崇仁、金溪、宜黄、乐安、东乡6县,建昌府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5县。民国二十四年,南城、南丰、东乡、临川、宜黄、崇仁、乐安、金溪、资溪、光泽、黎川11县划为江西省第七行政区,广昌划出属第八行政区。 1949年7月1日成立抚州分区,辖临川市及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南城、南丰、资溪、黎川9县。1950年3月27日,临川市并入临川县。1951年6月,改临川县城关镇为临川县抚州市。1952年8月,广昌县由宁都专区划归抚州专区管辖。1960年6月11日,进贤、东乡两县划归抚州专区。1983年7月23日,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1983年9月30日,进贤县划入南昌市。至此,抚州地区辖抚州市和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金溪、东乡11县。 现在,我们将今抚州地区亦即"临川文化"区的县(市)排出一个顺序和隶属情况,大家就会一目了然地看出"临川文化"的历史渊源。 南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三国、晋、南朝属临川郡。 临川: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因有临、汝二水绕廓,故乡临汝县。三国时设临川郡,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临川郡易名抚州,临汝县改称临川县。 崇仁:三国、南朝、隋均属临川郡。 宜黄: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析临汝、南城部分领地,立县于宜黄二水汇合处,称名,属临川郡。 南丰: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析南城县南部置县,属临川郡。 金溪: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以上幕镇和临咱归政乡设金溪场。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划临川归德、顺德、顺政和金溪场合成。 资溪: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设泸溪,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湖南有此县名,故改为资溪县。两晋、南北朝、隋、唐均属临川郡。 黎川: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析南城县东南乡置一新县,故曰新城县。属抚州。 广昌:抚河发源地。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析南丰县南部之天授,南丰、兴城为一县,因道通闽广和南昌而名广昌。 乐安: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以崇仁天授、乐安、忠义和永丰的立道置乐安县。属抚州。 东乡县: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析临川东厢、割金溪和饶州府的余江、余干及进贤部分领地而成。 抚州市:由临川分出,1951年6月改临川县城关区为临川县抚州市,1955年独立成为抚州市。现已和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 临川文化的地理成因地理环境,包括宇宙的、地质的、气象的、水文的、人文的、生物的等等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生存的基础,创造文化的自然前提。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文化有声有色的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的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当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的消极衬托物,自从人的因素渗入地理环境之后,地理环境已经成为各民族、各国度文化的构造成分,成为锻治文化合金的重要元素,地理环境不是脱离人类生活的纯客观事物,而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可能成为人类提供福利或造成阻难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地球上愈来少有全然不受人类影响纯地理环境,在这一意义上,可以把世界环境称作"社会--地理环境"。 文化发展的"唯智慧论"是对立的一极,它企图把地球逐出社会,把自然逐出历史,将文化单纯归结为人类智力或精神的产物,进而归结为天才的创造。与排斥地理因素的"唯智慧论"相对立的另一极,是"地理唯物论",它认为地理条件规定着民族性与社会制度,制约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地理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自然背景和舞台场景,历史事实与它联系在一起才具有意义。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所著《论空气·水之环境》一书,强调地理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古希腊最渊博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提出:地理的各种可居住性和不同的纬度有关,他创立环境地理学,认为地理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又是制约社会存在的相关体系,从而把地理环境纳入人类历史和文化考察的范围之内。文艺复兴晚期字者、法国人让·博丹认为,"整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决定于这个民族赖以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他不单把人的心理、气质的自然条件基础归结为纬度高低造成的气温差异,还归结为经度造成的温度差异。此外,让·博丹还注意到人类法规、意志和教育对自然条件的反作用。他的思想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地理因素与人文因素相互关系的重视。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之一孟德斯鸠系统地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他在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把纬度和滨海性作为人确定制度的决定因素。中国近代文化人梁启超、杜亚泉、李大钊等在追溯中西文化差异性的原因时,主要用孟德斯鸠提供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论和方法,故其在文化生成机制研究上的成败得失,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优长和缺陷直接相关。十九世纪初叶的德国哲学黑格尔关于地理环境的作用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看法,他将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归结为三方面:对生产方式、经济生活发生作用;对社会关系、政治制度发生作用;对民族性格发生作用。不过,黑格尔并没有陷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他特别申明,应当给地理环境的作用力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们不应该把自然界估量得太高或者太低,爱奥尼亚的明媚的天空不能单独生产荷马。这就对文化成因作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考察预留了广阔天地。 人类的生方式,人类创造下的文化,不是环境单独的产物,而是环境因素与人文因素(社会、历史、心理)的复合体。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只是形成人类成只和文化的复杂因果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对民族性格和文化风格的建造,主要是通过提供生产力的物质条件,间接发挥作用的。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及整个现实历史的基础,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是决定社发展程度,因而也是决定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力量。而地理环境是人类休事社会和平的物质前提,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下是在这一意义上,物质生产及其技术系统构成地理环境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文化创造的主要媒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产品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它造成各地域、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类型。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存在着经常的关系。有江河灌溉的暖温带--来热带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分的热能和水分,故农业最早得到发展;草原--荒漠展开了流动畜牧的广阔场所,成为游牧经济的温床;滨海地区拥有鱼盐之利和交通之便,工商业应运而兴。上述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型范,又是各种格局的文化类型得以形成的基础,影响着各地域人群共同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大河--农业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灌溉造成两岸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草原--游牧文明的粗犷骠悍、惯于掠夺,与来自草原多变的恶劣气候提供的"射生饮血"的游牧生活方式有关;海洋--商业文明的外向开拓精神,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展开了流动生活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辽阔领域相联系。 地理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性格面貌,但这种影响要靠人们自身的活动实现。《国语》谓:"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便注意到地理环境影响民性所经由的中介--人自身的淫逸或勤劳。《汉书·地理志》谓:"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运静亡常,视君之情欲,故谓之俗。"把风俗看作地理环境和社会教化共同产物。 地理环境还可以直接赋予某些文化以色彩,如藏族民歌、蒙古族民歌、江西小调便洋溢着高山雪峰,辽阔草原、水乡泽国特有韵味;史诗《罗摩衍那》则弥漫着南亚次大陆热带丛林的神秘情致。酷热的气候还影响人们的思想,古鳊学者为避酷暑,到清凉的山林修行,其出世思想与炎热气候有一定关系。所以有人把盛行出世观念的印度文化称作"乡土文化"。 总之,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创造的作用是真实而多侧面,持续而深刻的,但这些作用主要又不是立竿见影的。在通常情况下,地理环境只为文化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至于某种可能性以某种形态转变为现实性,则取决于人类的选择。人是一种理性动物,具有人文--社会传统。人类活动并非由地理环境直接和单独决定。人类对自然提供的可能性有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受到社会诸因素--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等方面的制约。地理环境不过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机遇,绕过或克服这种阻难的自觉力量。尤其是当人文传统形成以后,便以相当顽强的定势,久远地影响文化发展方向。所以,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中可以产生迥然不同的文化类型,如纬度、气候接近的东亚大陆和北美大陆所出现的文明,无论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均大异其趣;在同一区域,地理环境并未普通化,或变化甚微,因较大的人文因素介入,文化可以发生剧变,如在欧洲人抵达前后,美洲大陆上的文明类型便颇相径庭。 人类的社会因素具有强大的选择能力。使人类可以在同一自然环境内创造不同的文化事实,自然是相对固定的。人文是相对无定的,但无定的人文因素并不能天马行空中楼阁纵横驰骋,而必须以相参固定的自然因素为物质基础,把握自然因素提供的可能性,去创造文化的巨大影响,并进而考察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怎样的可能性,以及中华民族如何在这些可能性中作出自己的抉择,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文化类型。 临川文化区域的地理环境从地形上看,全区东南西三面环山,武夷山脉逶迤境东南,雩山山脉绵延境西南,地势南高北低,由北向南渐次向鄱阳湖平原地区倾斜。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岗地、谷地广布,河谷平原开阔,土地连片集中,抚河水系网及全境。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的山在面积为3673.43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19.52%。海拔100-500米,相对高度50-300米左右的丘陵面积为11807.43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62.75%。海拔小于100米,相对高度30-80米的岗地面积为1735.5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9.22%。相对高度5-30米,平坦开阔,地形很小起伏的平原面积为1600.4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8.51%。 临川文化区地形可分为四类:一是北部抚河冲积平原与丘陵区。包括临川市、东乡县和崇仁县以及金溪县大部、宜黄北部、乐安西北部等地,土地面积6765.72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35.96%。二是西部中低山与丘陵区。包括宜黄县的大部分、崇仁县西南部、乐安县东南部、临川南部、南城县西部、南丰县西部,广昌县西北部等地,土地面积4553.7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24.2%。三是东南部中山区。包括金溪县东部、资溪县全境、黎川县东南部、南丰县西南部、广昌县东南部等地,土地面积3879.3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20.6%。四是中南部丘陵区。包括南城县、南丰、黎州县的大部分、广昌县中部等地,土地面积3618.2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19.22%。 临川文化区山地大多分布于边缘地带,分属武夷山和雩山两大山脉。东南部沿闽赣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界于区内的资溪、黎川、南丰、广昌县与福建光泽、泰宁、建宁县之间,山脉呈东南向西北走向,全长约250公里。海拔高度1000-1500米,相对高度大于500米。主要山峰有资溪肥的鹤东峰(海拔1364米)、出云峰(1278米)、野鸡顶(1224米)、大旭山(1107米)、黎川县的杨山岭(1513米)、莲荷峰(1494米)、会仙峰(1355米)等。武夷山地势高耸,期间著名的资溪铁牛关、黎川杉关、南丰甘家隘等山坳隘口,自古以来就是闽赣两省重要交通孔道。西南部宜黄、乐安等县的山地,属雩山余脉,山体由西南部突入向北延伸至临川西南部的芙蓉山,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主要山峰有宜黄、南丰的军峰(1761米),乐安县鸭公嶂(1346米),崇仁县的相山(1219米),宜黄县的大王山(1137米),临川、南城的芙蓉山(1176米)等。 临川文化区河流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脉。主要特点是水系完整,河道密布,溪流不断,水面广阔,水流量大,含沙量少,水能资源丰富。全区河流主要为抚河水系,平均年经流量181亿立方米。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发源于赣闽边界武夷山脉西麓血木岭,流经广昌、南丰,于南城右汇黎滩河,经金溪,于临川左纳临水,右纳云山河,此后分别注入赣江及鄱阳湖。南城以上为上游,称盱江。抚河全长317公里,流域面积17350平方公里。抚河水系在临川文化区域集水面积为15945.6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91.9%,占全区土地面积84.6%。 信江支流泸阳河、白塔河分布于资溪、金溪、东乡三县,泸阳河内集水面积984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5.2%,白塔河区内集水面积43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2.3%。 赣江支流乌江水系网及乐安,集水面积1417.9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7.5%。梅江水系网及广昌,集水面积44.5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0.24%。 临川文化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季冷暖空气活动动频繁,阴雨连绵少日照。夏季多偏南风,初夏温多雨,盛夏干旱炎热。秋季常受变性高压控制,秋高气爽多晴天。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全区年平均气温17.6℃。1月份平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气温-11℃(1973年12月26日出现在资溪县),极端最高气温42.1℃(1971年7月31日出现在崇仁县)。无霜期在263至278天之间,全区平均270天左右。临川文化区属短日照区,日照总时数为1647-1971小时,全区平均1780小时。年降水量1642-1922毫米,局部地方高达2619.2毫米。全区平均降水量1735毫米。降水量总趋势是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区平均雨日为160-170天,资溪县183天为最多,临川市158天为最少。 临川文化区有许多野生动植物繁衍生长,其中高等植物有3000余种,棵子植物7科17种,被子植物143科857种,优良速生树种26科55种,庭院观赏树20种,药用植物116科477种,珍贵衡有树种11科13种,属于国家保护的有12种。全区森林覆盖率3461%,人均森林面积3.08亩,活立木蓄积量2450余万立方料,毛竹蓄积量8826余万根。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昆虫有18目118科916种,其中有害昆虫8目88科808种,有益昆虫10目30科108种。鸟类107种。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金猫、云豹、豹、华南虎四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穿山甲等13种,还有数量可观的药用动物和皮毛动物。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70.246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49.143万千瓦。全区有色金属矿主要有铜、铅、锌、钴、钡;稀有金属主要有铀、钨、铌、钽、稀土金属等;黑色金属主要有欣;燃料矿主要有煤;非金属矿有高岭土、瓷土、重晶石、钨、铜、铀等矿最为丰富,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