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劳克林 |
释义 | 1998年,劳克林与施特默(德)和崔琦(美)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劳克林证明了,在基态和激发态之间有一能隙,激发态内存在分数电荷的“准粒子”。 中文名:劳克林 出生地:美国加里弗尼亚州 出生日期:1950年 职业:韩国科学技术大学(KAIST)校长 毕业院校:MIT研究生院 1972年在Berkeley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78年后,在Bell Labs 和Livermore Lab工作,并且在Livermore Lab完成了使他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关于分数量子 Hall 效应理论的工作。 1989年—2004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 1998年与霍尔斯特?施特默(德)和崔琦(美)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斯·冯·克利青在实验中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即霍尔电阻随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台阶式的,出现台阶处的电阻值与材料的性质无关,而是由一个常数h/e2除以不同的整数,他也因此获得了198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两年之后,施特默、崔琦及其同事们在实验中采用更低的温度和更强的磁场对霍尔效应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他们在霍尔电阻中发现了一个使他们非常惊奇的新台阶,这些新台阶的高度都能表示为h/e2除以不同的分数。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发现一年后,劳克林提出了理论解释。他指出,在量子霍尔效应情形下,电子体系凝聚成了某种新型的量子流体。而且,他还提出一个多电子体系的波函数,用以描述电子间有相互作用的量子流体的基态。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本身就是对新型的量子流体理论的一个间接检验。后来,几个研究小组成功地观察到了这种新粒子。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