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
释义

琅琊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西南郊,城山一体,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山中沟壑幽深,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觞淙淙流淌;让泉、濯缨泉、紫薇泉等山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桃源等洞洞神奇。92年7月中央电视台琅琊山风光摄制组拍摄到的“海市蜃楼”又称奇观。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中文名称: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

所属地区:安徽省

地理位置:滁州市西南郊

著名景点: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

亲临此山名人: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

景区级别: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简介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 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野芳园、深秀湖、同乐园等景点和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琅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相映生辉,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曾亲临过此山。

文以山丽,山以文传,林壑尤美的琅琊山为古人亦为今人赋予了勃勃生机。它既是科研、教学的基地,也是中外旅游者访古、探幽的理想旅游胜地。

野芳园

野芳园是进入琅琊山胜境的第一个风景区,此园的建筑 风格按苏州园林风格综合规划,建有赏心斋、拥霞轩、晨曦堂、盆景廊等,飞檐翘角、白壁漏窗、马头墙、小青 瓦,淡雅和谐,园的总面积4200平方米。盆景长廊可陈列数千盆盆景,穿廊而行可通南北各区院,园内配置小桥、 池水、假山,植有枫树、桂花、紫荆绣球花木,疏密错落 有致,园内四季飘香,景色宜人。

古梅亭

古梅,挺立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相传为欧阳修亲插栽植。《琅琊山志》载:欧公手植一株已枯,此系后人重栽。不管欧阳修手植是真是假,梅树的年龄已有数百年是真。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 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老而不衰。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行,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 古梅北有古梅亭,系明嘉靖年间滁州判官张明道特意为赏梅而建,原名"梅瑞堂"。围绕古梅,还有览余台、影香亭、怡亭,都是赏梅的好所在,并且由于角度不同,而映入眼帘的梅姿也就各异。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记的就是此亭。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让泉《醉翁亭记》写道:"山行六七里,渐渐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让泉在醉翁亭前,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 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洗心亭

洗心亭洗心,即悔过自新之意。古时候的琅琊寺,虽也风景优美,但并非专供游览,而主要是和尚聚集念经、人们烧香拜佛的地方。洗心亭建在即将入山寺的山肢下,求神拜佛的信男信女,须在此焚香祷告,对过去的罪恶表示忏悔,如此洗了心,"心诚则灵",再上山拜佛就灵验了。如果未能如愿,那也不是菩萨不灵,而是你的心不诚。从滁城入琅琊山游览,走至洗心亭,大多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这时,步入洗心亭内休息片刻,然后再上山,便可精神倍增。如若先游醉翁亭,再游琅琊寺,因在醉翁内为园林美景所陶醉,虽过醒园而犹未醒,此时入洗心亭内逗留片刻,抑情醒醉,定心养性,然后再缓步上山,领略新的风光,将倍觉清新。

琅琊古道

走出洗心亭,便踏上了琅琊古道。琅琊古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长约500米,条石铺成,蜿蜓于山腰,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古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茂盛,形成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游人至此,常常流连忘返。

在琅琊古道上踏石而行,满目苍翠,贯耳鸟语。走着走着,突然苍山横卧,道尽路断。可是,你继续前行,一转变便豁然开朗,只见古道依然,一座青石砌成的拱形门楼,镇于两山之间,楼额上刻"峰回路转"四个大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蔚然亭

走过"峰回路转"四个大字,隐约可见一小亭掩映在树色之中,这就是蔚然亭。亭之大小、格式,约如醉翁亭中的意在亭。一亭一湖,蔚然深秀,相映成趣。 蔚然亭是游人途中小憩兼赏景的好地方。坐在亭中举目南望,两山之间一泓湖水,便是深秀湖,湖水清澈如镜。湖上筑有九曲桥,游人可以从桥步行至湖的彼岸。湖水、蓝天、苍山、古树、曲桥、小亭、飞鸟、游人,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画。极目山峰重叠,古树葱茏处,便是琅琊古寺了。

深秀湖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

九曲桥

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通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 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琅琊寺

寺庙历史

琅琊寺观罢深秀湖的山光水色,继续前行至山腰,只见葱茏玉秀的古树之中,一片楼台殿宇,“廊腰曼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便是古琅琊寺。月洞形山门上书“琅琊胜境”四字。

琅琊寺原名宝应寺,为唐代大历年间淮南路刺史李幼卿与法琛和尚所创建。据说,李幼卿与法琛和尚在造寺之前,曾先绘图呈送唐代宗。恰巧代宗皇帝头天夜里梦见在一片山林深处有一座寺院,其形状、规模和那张图上画的颇为相似。代宗十分高兴,特赐名“宝应”。后又易名为“开化禅寺”、“开化律寺”,因其坐落在琅琊山中,人们便同称为琅琊寺。

琅琊寺依山傍林,建筑雄伟。寺内最大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大雄宝殿高14米,深15.3米,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殿内塑有如来佛、观世音、十八罗汉。藏经楼建在寺院的最高处,居高临下,相传楼内 曾藏有一部贝叶经。琅琊寺的其他建筑有无梁殿、明月馆、念佛 楼、祗园、悟经堂等,或前或后,或搞或低,交相辉映,构成一幅雄壮而优美的山寺图。其自然名胜有归云洞、雪鸿洞、石上松等,奇姿巧态,各具特色。

据《琅琊山志》载,琅琊寺的极盛时期是唐宋两代,楼殿规模宏大,和尚最多时达800多人。古寺内外,曾有亭台20与作:无梁殿右侧有清风亭,亭侧又有洗笔亭;殿左有春亭;东面有茶仙亭,悟经台旁有洗心亭;右侧有晓光亭;琅琊山左山头有东峰亭;南天门古碧霞元君殿南有会峰亭;雪鸿洞上有梅亭;念佛楼右侧有琴台,琴台南有寂乐亭等。 由于世事的变迁,琅琊寺及其周围建筑几兴几毁,很多亭台早已不复见了。现在的建筑,大部分是民国初年由达修主持重新修建起来的。建筑保持了古代原有的格局和式样。许多碑刻、石刻、古砖依然可见,所以琅琊寺正门内有一幅对联说:“古寺犹存明季石,山门尚有建康砖。”除了部分明代建筑外,还有唐碑、宋刻,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琅琊古寺正以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琅琊寺中的主要建筑,居寺之中央。殿高14米,深15.3米,正殿中间,正中一间略大,以合抱粗的栋木为柱,气势十分雄伟。 大雄宝殿包含大、雄、宝三层意思。大者包含万有;雄则摄伏群 魔;宝者,即佛、法、僧三宝。因此,它是一般寺庙的主要建筑。大殿正中塑如来佛,大佛高踞莲花座上,通体涂金,闪闪发光。如来佛两旁有他的两个弟子:伽叶、阿难。伽叶在释迦死后,即为佛教的长老。阿难又继伽叶后为长老。相传佛教经典就是由他凭着记忆,把佛祖生前所说的话写在贝叶上流传下来的。如来佛的背后塑观音菩萨。观音两旁又有两尊菩萨,一叫善财童子,一叫龙女,都是观音的侍从。大殿左右塑十八罗汉,每边九人,或喜或忧,或怒或笑,神态比现,生动有趣,体现雕塑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大雄宝殿的梁柱、檐口全部雕龙刻花,涂色抹彩,用工十分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前花木扶疏,四季花红叶绿,其中有四株齐殿高的柏松,终年苍翠,生气勃勃。殿后墙壁上嵌有15块石刻,完整无缺。石刻大小相似,但其书写、镌刻的风格各异,各有千秋。殿后墙壁上还有古代石刻观音像和金刚经塔碑。观间赤脚踏云,面带微笑,"眉目津津,向人欲语",栩栩如生。像旁书"观自在菩萨"五个楷书大字。殿后有一株两人合抱粗的极树,巍峨挺拔,犹如庙中的旗杆。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琅琊古寺南山峰,海拔310米,是琅琊山最高峰,拥有会峰阁、古碧霞宫等建筑群。有“二九径”或“天门登道”登上南天门,站在会峰阁上远眺长江如带、钟山如罗,瞰群峰汇聚,似潮奔涌。碧霞宫是人们为纪念碧霞仙姑使琅琊山变得风景秀美而建造。每年初九人们纷纷前来祭祀,从而形成规模盛大的“初九庙会”。一九九二年七月三日由中央电视台琅琊山风光摄制组拍摄到的千古奇观“海市蜃楼”为琅琊山增添了无限神奇。

会峰阁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进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 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 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 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 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怡。这里阳光各煦,山色苍茫,群山逶迤,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从山小”之感。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主景区醉翁亭以西约200米处,是因地制宜,利用开山取石废弃的石头塘口开发的新新景。名取自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之意。园内有观瀑 亭、知针台、乐乐馆等仿古建筑,有“琅琊山动植物标本展”、“毛泽东像章 展”。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园内长廊上镶嵌了北宋以来苏轼、赵孟虎、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等大书法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碑文。同乐园建筑充 分体现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有山有水,动静结合。在引水开池、峭壁利用等方面都具有特色。尤其是园内的借景艺术被造者发挥的淋漓尽致。滁人白运河君在《同乐园记》中说“同乐园者,盖雅俗共赏、少长咸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俱可同其乐之谓也。”同乐园人真诚欢迎游者来此共乐。

丰乐亭

丰乐亭在滁城以西的丰山脚下,和醉翁亭一样,是琅琊山的名胜之一。 丰乐亭为宋代欧阳修所创建。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谪知滁州。第二年,他在丰山附近发现了紫薇泉,便在泉侧建了这座亭院。他在《丰乐亭记》中写道:“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基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父子同。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百与滁人往游其间。“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 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将亭命名为“丰乐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