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琅琊刻石
释义

是中国最早的刻石之一,刻于秦代.在今山东胶南琅琊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年巡游东地,登琅琊台时所立.刻石内容是对统一事业的赞颂,具有开国纪功的意义。秦二世东行郡县时又在石后增刻诏书。全文载《史记·秦始皇帝本纪》。因历年久远现仅存13行,八十六字。刻文据传为李斯所书,用笔劲秀圆健,结体严谨工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刻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用笔劲秀圆健结体严谨工稳,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刻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琅琊刻石在清乾隆时已开裂,诸城县知事宫懋让以铁束之。道光中铁束散,石碎,知县毛澄筑亭覆护。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大雷雨中此石散落。1921~1922年王棓祐前后两次在琅琊台搜寻碎石,拼合后移诸城县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