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兰州大学力学
释义

兰州大学力学系是在原数学力学系的力学教研室基础上于1986年组建成为独立的系级教学与科研单位,首任系主任为我国知名固体力学家叶开沅教授。1999年5月,力学系进入新组建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任系主任周又和教授。力学系现有教职工近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师1人。拥有固体力学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和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群供全系教学与科研使用。

学科专业

力学系的力学本科专业始创于1960年的固体力学班,在叶开元沅教授的带领下,固体力学专业于1981年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硕士、博士学位学科点;岩土力学专业经苗天德教授的努力于1991年被批准设立硕士学位学科点,后经专业调整,该学科点转移到地质工程系并改名为岩土工程专业。2001年力学系增设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工程力学硕士点获批准,2004年开始招生。

师资力量

四十年来,力学系在投资小和人员少的境况下,以奋发努力的不懈精神和精干高效的队伍,将力学专业发展成为具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科点,为教学、科研和生产部门培养了一批批本科以上的力学专门人才1000余人,其中不少人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如63年毕业的力学专业本科生刘人怀教授,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暨南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校获得院士殊荣的首位毕业校友;力学专业65年毕业的陈山林教授,现任重庆建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中青年优秀专家;固体力学专业87届博士郑晓静教授,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为我校争得第一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宝钢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固体力学专业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5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各类基金共70余项,其中在近五年中承担的科研项目有30余项、研究经费达8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有: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经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电磁固体结构力学》一部(是国内这一领域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专著),其它各级出版社出版专著三部,教材四部,译著四部。二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一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一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一项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一项,一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培养的博士中一人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联合授予的“做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二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一人,二人被甘肃省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一名教师获甘肃省高校年青教师“成才奖”,一人入选为国家人事部等八部委的“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二层次人选,二人入选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等。1998年固体力学专业被甘肃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研究成果

继叶开沅教授以来,在系任职教授中已有三人(叶开沅教授、程昌钧教授和苗天德教授)先后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通过我系教授在国际合作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努力,1995年以来日本应用电磁材料与力学学会已向我校捐资300万日元设立以奖励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为主的Kenzo Miya研究生奖励基金。1999年 3月,经教育部批准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999年10月,周又和教授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十年来,力学系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板壳非线性固体力学、结构屈曲失稳与分支理论、三维断裂力学、理性力学及应用、岩土力学与风沙动力学、电磁固体力学、智能结构与动力控制、压电信息器件表面声波的力-电耦合、风沙电现象的机理及其灾害防治等。特别在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与智能结构动力控制、结构屈曲与分支、结构优化、和岩土力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突出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电磁介质固体力学的理论框架、智能结构与动力控制、压电信息器件的力-电耦合、高速运动磁悬浮列车的动力控制稳定性分析与仿真、超导体与结构的电磁-力学耦合特性、小波理论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微电机械及器件的热-电磁-力耦合分析、多场耦合的非线性定量数值分析、风沙电现象的机理及其灾害防治、风沙地貌演化的力学机制、散体风沙运动的宏细微观力学机理与风沙灾害模拟、黄土与冻土的力学特性分析、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预测、以及结构优化和工程断裂力学等。这些研究领域既涉及到与当前高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电磁固体力学与智能结构动力控制,又涉及到与环境有关的风沙运动力学机理(973项目的子项目之一),已获得国家各类不同基金的资助。

主讲教师

国家教学名师-钱伯初教授

钱伯初,男,江苏无锡人,1933年4月出生,195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理论物理),1957年至今在兰州大学物理系任教,主讲量子力学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由于量子力学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5年获宝钢教育奖,2003年获兰州大学、甘肃省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教师梯队

贺德衍教授、郑小平副教授、谭磊副教授

梯队简介

贺德衍,男,1962年12月16日生,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兰州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获兰州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3月最后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综合理工学研究科电子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在加拿大Manitoba大学物理系做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5月晋升为教授,1998年11月被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长期从事硅基和碳基薄膜材料的生长及其特性的研究。主持完成了中科院青年奖励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以及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论文50余篇,被引用150余次,出版译著一部。

1997年3月起讲授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专业本科生主干基础课“量子力学”(七届学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委员。

1999年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1年入选“甘肃省优秀青年”,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奖励,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1999年5月至2002年5月任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2002年6月起任院长。

郑小平,2002年6 月最后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研究。从2000 年开始承担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量子力学的讲授。2000年曾获兰州大学教学新秀奖。

谭磊,2003年6 月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承担物理学基地班量子力学的辅导、答疑任务。拟从2005 年度起讲授量子力学课程。

本课程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再计划培养有博士学位年轻教师两名,从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将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较高质量的讲授量子力学课程。

教学录像

钱伯初教授-“电子总角动量”

贺德衍教授-“薛定谔方程”

郑小平副教授-“一维定态问题”

教学习题

2008年新编习题(13页)

“量子力学”习题

“量子力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供专家参阅)

“量子力学”教学习题

其它内容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量子力学”教材评介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量子论的历史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平均值公式的简明推导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算符的本征值与矢量算符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力学量算符的可能测值及平均值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Dirac符号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角动量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自旋(1)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自旋(2)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1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2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3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4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5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6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7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8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9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10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11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12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13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14

钱伯初教授教学录像1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