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蓝田山石门精舍
释义

作品名称:蓝田山石门精舍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王维

作品原文

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游蓝田山石门精舍(佛寺)的经过。作于诗人晚年隐居蓝田山中的辋川别墅时。这首诗一起笔就透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傍晚时分,驾着轻舟,任凭晚风吹荡,令人感到惬意。这两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落日山水好”,“好”这个普通而又概括的字面最能表现此时触景而生的丰富感受。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情致,自然是:“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不知不觉间,小船荡到了水的源头。可以想象,一路上胜景有多少,诗人的兴致有多高。“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云木秀”指石门精舍所在,它遥遥在望,叫人感到兴奋。舟行至此似乎到头了,又使人疑惑沿这条水路接近不了它,未免令人焦急。“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谁知水流一转,发现源头未尽,正通向前山。这意外的发现,又叫人多么欣喜。如果说,前面所写是平中见“奇”,这里所写就是曲径通幽了,这就是舟行的无穷乐趣。如果只是平奇而无曲幽,兴趣就不会如此盎然了。

“果然惬所适”与“初疑”呼应,游山兴趣继续在增强着。到达山寺后见到:“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僧众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遥,环境显得清静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这里是写僧人日常功课。僧人起早贪黑地参禅、诵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乐,精神世界充实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一是指这些僧人修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说这里和平宁静,几乎与外界不相交通,“问樵客”是很偶然的事。联系结尾的“桃源人”,诗中所写似乎有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桃源人避世而居,那里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劳动生活。“世事问樵客”与桃源人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情况也相似,这里只是将“渔人”换成“樵客”,甚至诗人在这里就是自比樵客(僧众向他打听外事),把自己编入桃花源故事中,这又是多么有趣啊。看来深山发现的既是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叫他更惬意了。

最后八句写“暝宿”和“明发”。夜晚睡在这里也十分可意:高林笼罩,床席象美玉一般洁净清凉,室内焚燃的是寺中特有的香料,窗外飘来的是野花的清香,浓淡相间,山月初露,辉光摇曳,这又显得多么清幽。早晨离开时他担心再来寻觅此地会迷路,出发之前他又到各处登览了一番,要把这里的山径水道牢牢记住。出发时“笑谢桃源人”,说花红时再来拜访他们。“笑谢”透出他的满足,也表现与山僧的情谊。“花红”又暗示此游正是桃红柳绿的时节,前面写“山水好”、“云木秀”就有了具体色彩,而又与“桃花源”联系起来,可见一路是花明柳暗,怪不得游兴是那般高了。

全诗二十四句,八句一层,“依次写来,妙有步骤”(王文濡语),语句自然清新,而又蕴含着丰富的情味。同代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还特别例举了这首诗“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等句,足见对此诗的爱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起笔就透出诗人特别轻松、快活。“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傍晚时分,驾着轻舟,任凭晚风吹荡,令人感到惬意。这两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落日山水好”,“好”这个普通而又概括的字面最能表现此时触景而生的丰富感受。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情致,自然是:“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不知不觉间,小船荡到了水的源头。可以想象,一路上胜景有多少,诗人的兴致有多高。“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云木秀”指石门精舍所在,它遥遥在望,叫人感到兴奋。舟行至此似乎到头了,又使人疑惑沿这条水路接近不了它,未免令人焦急。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谁知水流一转,发现源头未尽,正通向前山。这意外的发现,又叫人多么欣喜。如果说,前面所写是平中见“奇”,这里所写就是曲径通幽了,这就是舟行的无穷乐趣。如果只是平奇而无曲幽,兴趣就不会如此盎然了。

“果然惬所适”与“初疑”呼应,游山兴趣继续在增强着。到达山寺后见到:“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僧众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遥,环境显得清静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这里是写僧人日常功课。僧人起早贪黑地参禅、诵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乐,精神世界充实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一是指这些僧人修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说这里和平宁静,几乎与外界不相交通,“问樵客”是很偶然的事。联系结尾的“桃源人”,诗中所写似乎有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桃源人避世而居,那里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劳动生活。“世事问樵客”与桃源人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情况也相似,这里只是将“渔人”换成“樵客”,甚至诗人在这里就是自比樵客(僧众向他打听外事),把自己编入桃花源故事中,这又是多么有趣啊。看来深山发现的既是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叫他更惬意了。

最后八句写“暝宿”和“明发”。夜晚睡在这里也十分可意:高林笼罩,床席象美玉一般洁净清凉,室内焚燃的是寺中特有的香料,窗外飘来的是野花的清香,浓淡相间,山月初露,辉光摇曳,这又显得多么清幽。早晨离开时他担心再来寻觅此地会迷路,出发之前他又到各处登览了一番,要把这里的山径水道牢牢记住。出发时“笑谢桃源人”,说花红时再来拜访他们。“笑谢”透出他的满足,也表现与山僧的情谊。“花红”又暗示此游正是桃红柳绿的时节,前面写“山水好”、“云木秀”就有了具体色彩,而又与“桃花源”联系起来,可见一路是花明柳暗,怪不得游兴是那般高了。

全诗二十四句,八句一层,“依次写来,妙有步骤”(王文濡语),语句自然清新,而又蕴含着丰富的情味。同代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还特别例举了这首诗“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等句,足见对此诗的爱赏。

作者简介

王维

(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历任太乐丞、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安禄山叛乱时,被迫作过给事中。后因曾受伪职降为太子中允。再迁中书舍人,转尚书右丞,卒于官。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工人物、丛竹、山水;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在唐开元、天宝时代,王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诗人。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之为“诗佛”。存诗约400首,有《王右丞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