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蓝蒂裕 |
释义 | 蓝蒂裕,重庆市梁平县人,青年时参加救亡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在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后又做党的交通工作。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他不幸被捕,却又挖墙逃离虎口。在与党一度失掉关系的情况下,他继续自觉从事进步工作。1949年10月28日晨,蓝蒂裕等革命志士被特务从狱中押出,他意识到生命已到最后时刻,在将写好多时的《示儿》遗诗交给难友后,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中文名:蓝蒂裕 别名:俊安、亚松、刘定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重庆市梁平县城 出生日期:1916 逝世日期:1949 职业:烈士 毕业院校:万县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示儿 简介蓝蒂裕(1916—1949),重庆市梁平县人,青年时参加救亡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在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后又做党的交通工作。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他不幸被捕,却又挖墙逃离虎口。在与党一度失掉关系的情况下,他继续自觉从事进步工作。 1947年恢复党的关系后,他被派往梁山(现今的梁平县)县开展工作,参与筹建梁(平)、垫(江)游击区,继后担任梁垫特支书记。以“蓝太医”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为党组织在这一地区开展武装斗争作了大量工作,深受当地民众拥护,体现了一个革命“耕荒者”的英勇无畏和奉献精神。 1948年冬,因叛徒出卖,蓝蒂裕不幸被捕,在渣滓洞监狱他屡受敌人酷刑折磨,身上被烙铁烧焦,但始终顽强不屈,表现了高昂的革命气节。 1949年10月28日晨,蓝蒂裕等革命志士被特务从狱中押出,他意识到生命已到最后时刻,在将写好多时的《示儿》遗诗交给难友后,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入党蓝蒂裕,又名俊安、亚松、刘定,幼年丧父,随母迁至梁山(今梁平)县城,在继父家长大。民国26年(1937)蓝蒂裕初中毕业,无钱升学,在回龙小学任教。其间,从校长田稷(共产党员)处阅读了《西行漫记》、《在轰炸中来去》等进步书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抗日战争爆发后,蓝蒂裕协助校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同年冬,他从报纸上看到南京陷落的消息,嚎啕痛哭,长夜不眠,愤然写下了“风雨飘摇,板荡神州。展望祖国,半壁河山谁主沉浮?”的诗句。 民国27年(1938)春,蓝蒂裕考入省立万县师范学校。结识了共产党员彭咏梧、王炳南、温可久,思想觉悟有了较大提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班甲组党支部书记,领导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到街上或去农村集市宣传演出,鼓舞群众。他还撰写反映青年学生在抗战中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的文章,在《万县日报》发表,受到读者欢迎。民国28年11月,党组织决定他撤离万师,到重庆民生公司海员工会、北碚和江北等地从事工运和学运工作。民国30年又到江北金剑山战时第二保育院,在南方局刘光同志领导下,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学习党的文件。一次因看《新华日报》被特务抓捕,在敌人的刑讯下,始终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事迹民国34年(1945),蓝蒂裕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在沙坪小学任教务主任。以教书作掩护,在梁垫边区开展革命活动,并利用课堂宣传革命思想,团结进步教师,组织学生演唱《兄妹开荒》,《王大娘补缸》等进步歌曲。当活动被特务发觉,认定“沙坪小学有异党活动”勒令查处后,他被迫离开学校,考入重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民国36年底,蓝蒂裕响应党的号召,到梁山回龙小学任教,在川东工委领导下,活动于竹,梁、垫边区,发展党的组 织,还动员爱人郑澈家卖田90余石,捐存谷200多石,洋纱20柄,支援虎南和大竹后山游 击区的武装斗争。翌年初,虎南暴动失败后,成立梁垫特支,蓝蒂裕任特支书记,以习医看 病为名,往来于云龙、回龙、阴平、普顺、晓兴、周嘉等地,领导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抗捐斗争,发展党员10余人,农翻会会员200多人。他还随陈以文等同志多次深入虎穴,迫使忠、垫、梁三县联防主任陈光隽撤销设在梁山回龙乡和忠县花桥乡的防共关卡。 民国37年(1948)11月17日,蓝蒂裕去大坪寨邓吉玉家开会,被民众自卫队长向海云探知。次日拂晓和邓吉玉、程大占被云龙场警察所所长余汝南率警丁抓捕,转解梁山县城。 第二天,蓝蒂裕见前来送饭的母亲满脸泪痕,便告慰老人:“妈妈不必为儿担心,哭泣没有用,儿于为穷人翻身干革命,坐牢不可怕,您宽心些。”狱中其他人都感动不已。 10天后,他和邓吉玉被送到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关在楼上七号囚室。在狱中,他受尽各种折磨,但从不叫苦,镇静乐观,与同室的王敏、韩子重等成立了狱中“设计小组”,对新中国的未来进行研究和设计。并为“铁窗诗社”撰写了《入狱杂咏》、《迎胜利》等战斗诗篇,鼓舞同志,鞭鞑敌人。就义前夕,还写了一首爱憎分明,感情真挚。语言朴素的《示儿》诗,谆谆嘱咐儿子要“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1949年10月28日,蓝蒂裕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大坪。 诗歌《示儿》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1949年10月就义前夜 这一首诗,是烈士临刑前在渣滓洞楼上第六号牢房留交同志转给他的孩子的遗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