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昆明学院
释义

昆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云南省学科最全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由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师专)和昆明大学合并组建而来。学院地处美丽的“春城”昆明市区。

中文名:昆明学院

校训:明德至善,知行利物

创办时间:2004年5月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全日制综合性应用型本科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现任校长:陈世波

所属地区:云南昆明

主要院系:农学院,医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历史系,外语系,经济系等

主要奖项:云南省文明单位昆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校址: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

党委书记:梁晓谷

学校简介

昆明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共11门学科,是云南省学科最齐全的本科院校。也是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历史最长的学校。它是一所含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门类,本科与专科并存,综合学科与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兼有的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

昆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2004年5月正式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大学,由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师专)和昆明大学二者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来。新校园占地2100余亩,位于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昆明市城东。学校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的云南高等学堂,距今已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培养了以聂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党委书记:梁晓谷

现任院长:陈世波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

邮政编码:650214

学院概况

昆明学院从2010年7月底开始,整合原分散在市区的5个校区,15000多名新老师生都在位于昆明城东南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洋浦新校区。新校园占地2100余亩,地势开阔、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交通便利。新校园按规划建设完成后,园内总建筑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为学院统一集中办学提供了优美、现代、便利的办学环境和发展空间,学院将以崭新的、现代化大学风貌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26个特色专科专业,覆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现有18个院(系):经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旅游学院和数学系、物理科学与技术系、化学科学与技术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系;1个公共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面向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000多人。

学院现有本科生11000多人,专科生3000多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新实验区2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1项。 学院拥有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总值1.4亿元,藏书170多万册。校园总占地2100余亩,现已建成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全部建筑将于2011年年末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连续多年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有学生实验、实训基地193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率连年高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2009年度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三生教育”,被评为云南省首批“三生教育”示范学校,成为昆明市“科教兴市”、云南省“科教兴滇”人才成长的摇篮。

领导班子

时间 姓名 职务

2008.07——至今 梁晓谷 党委书记

2008.07——至今 陈世波 党委副书记、院长

2008.07——至今 孙 勇  党委副书记

2008.07——至今 李媛芬(女)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8.07——2009.05 陈兆雄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9.05——至今 张寿国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9.12——至今 刘海发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8.07——至今 熊 晶(女)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8.07——至今 罗明东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9.12——至今 董建华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11.7——至今 李翔 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8.07——2008.12 姚忠庆  副巡视员

2008.07——2008.12 岳怀仁 副巡视员

校训释义

“明德至善 知行利物”

“明德至善” 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明德”要求学院师生要净化自己的德行,显示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达到内心清明高尚的境界;要以修身为本,学会做人、做事,并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学院要秉承“明德”精髓,倡导“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明德”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至善”中“至”为最,“善”为完美。事物的完美境界只有在不停的追求中才能达到,昆明学院追求人才培养的完美目标亦然。

“知行利物”:出自《尚书·说命上》“知之匪艰,行之惟艰”与《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

“知行”在我国传统儒家知行观中,广义上“知”是人的心知的统称,“行”是人的行为的统称;狭义的“知”主要是指道德知觉,“行”主要指道德实践。昆明学院要培养出大量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人才,才能广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利物”指利于万物,益于万物。利万物则万物利我,物我相协、相合;益万物则万物益我,物我相生相益,天人合一,与环境和谐发展。这是中国古今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追求,也是昆明学院莘莘学子求真知对社会的报答与回馈。

总之,昆明学院校训言简意赅,典雅含蓄,言尽而意无穷。它既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学之道”的精髓,又符合当今世界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上句“明德至善”倡导修身养性,即讲思想品德;下句“知行利物”,落实认知行为,即求学以致用。其内涵熔古铸今,其主旨寓意深远。全句旨在鼓励师生明德修身、尽善尽美,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言行一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之人。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基础扎实、发展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768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教授、副教授近5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400余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市教学名师19名,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学院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外引、内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引进教授、博士有关政策,目前已引进和正准备引进教授、博士50余名。

经昆明学院请示、昆明市政府同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张亚平博士被聘请为昆明学院名誉院长。

发展前景

昆明学院连续多年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按照“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职业技能优”的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上手快、后劲足、适应性强”的优秀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有学生实验、实训基地193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率连年高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2009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5.8%,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2009年度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三生教育”,被评为云南省首批“三生教育”示范学校,成为昆明市“科教兴市”、云南省“科教兴滇”人才成长的摇篮。学院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库克大学,德国波罗的海大学,英国爱姆伍德学院,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泰国吞府皇家大学,马来西亚万达国际学院,台湾屏东大学等大学和荷兰、日本、瑞士等部分国家的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滇池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

昆明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己任,立足昆明、研究昆明、服务昆明,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先后成立了“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院”、“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4个高层次研究平台和一批院(系)所结合的研究机构,并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承办“昆明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举办“昆明讲坛”、“学思讲坛”等4个学术讲坛。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学院秉承 “明德至善,知行利物” 校训,始终敬教劝学、兴贤育才,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争创文明单位,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单位,被昆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昆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昆明学院按照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思路,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先争优,提升学院办学综合竞争实力与社会影响地位; 努力为早日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而发愤图强。

所获荣誉

学院“立足昆明、研究昆明、服务昆明、辐射全省”,加大应用科研研究,提升服务社会职能,先后成立 “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 “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中心”、“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四个院级科研平台及一批系所结合的科研机构,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3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及人文社科项目4项,云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2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及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32项,昆明市科技计划及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项。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教职工出版专著、教材500余部,省级优秀教材4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发表学术论文415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590多篇,200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办有《昆明学院学报》和西南地区首份《旅游研究》学术期刊。 在2010年,昆明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9月份,该校有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55个,国家级项目3个,建设项目数量是2004-2008年四年总和的几倍,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也名列第一。

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依托

工程技术中心-揭牌

工程技术中心前沿

工程技术中心-宗旨

工程技术中心-依托

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依托:昆明学院中科院研究生院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室携手共建。

工程技术中心-揭牌

2010年9月6日上午,昆明学院与中科院研究生院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室携手共建的“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昆明学院挂牌成立。“中心”由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担任名誉理事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主任易卫东博士担任中心主任。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任副理事长,副院长杨君兴作为特邀专家参加挂牌仪式及专家研讨会。昆明市交通、自来水、环保等部门参加了揭牌仪式。

工程技术中心-前沿

物联网是以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射频标识等环境感知技术为核心支撑,整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及无线网络方式,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是继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与竞争的制高点。

工程技术中心-宗旨

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以“物联世界·感知昆明”为宗旨,联合云南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共同研究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应用,集聚了昆明市物联网建设过程中的产业优势技术和人才资源,为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搭建了平台。“中心”主要开展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泛在应用系统集成研发及推广、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是一个面向昆明、面向西南开放的物联网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昆明学院将加快物联网相关本科专业的申报,为昆明市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云南首个轨道交通实验室

2010年12月13日昆明学院、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联建轨道交通实验室在昆明学院揭牌成立,这是云南省首个轨道交通实验室。实验室成立将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昆明轨道交通提供保障。

副市长周小棋、昆明学院党委书记梁晓谷、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董事长符冠华为实验室揭牌。轨道交通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涉及专业面广、材料种类多,实施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隐患大等特点。要又好又快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必须对工程材料和实体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规范化管理施工过程。加之,在昆明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熟悉轨道工程建设与运营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对此,昆明学院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轨道交通实验室。借助江苏交科院多年来在工程质量检测、控制方面积累的经验,解决昆明轨道交通面临的质量和控制难题及人才压力。实验室以昆明轨道交通建设为载体,通过试验、检测手段,为昆明轨道交通工程及昆明市重点工程建设提供质量控制服务。在今后的联建中,江苏交科院将为昆明学院提供轨道工程建设及运营的技术与管理讲师,提供培训及实践计划,准备讲义及课程,帮助昆明学院培养轨道工程的专业人才。昆明学院与江苏交科院共同成立校内科研中心,联合申报相关科研课题。实验室为昆明学院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及校外实习基地,择优录用昆明学院培养的毕业生。 昆明学院院长陈世波介绍,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职能,是现代大学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实验室的建立,在昆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实施中,都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希望通过双方的倾力合作,最终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乃至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历史沿革

1、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变迁:

1978年8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以昆明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名义筹建昆明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昆明市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4月中共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成立。

1998年12月18日,原昆明教育学院(筹)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

2001年1月5日,原昆明师范学校、原昆明幼儿师范学校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

2、昆明大学的历史变迁:

1984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昆明大学正式成立,同年8月中共昆明市委批准成立中共昆明大学委员会。

2003年2月,经云南省教育厅和昆明市政府批准,原昆明市轻工业学校、城乡建设学校、立信会计学校与昆明大学合并。

3、昆明学院的建立:

200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教发函[2004]17号)关于同意筹建昆明学院的通知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同意在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昆明大学合并的基础上筹建昆明学院,筹建期间可试办本科专业。同年,昆明学院(筹)开始在全省招收首届4个专业的本科学生。

2007年3月,国家教育部同意正式建立昆明学院。 2008年7 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宣布昆明学院第一届领导班子成立。

院系导航

经济学院

昆明学院经济学院有25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用严谨、务实、特色为云南省和昆明市的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现有学生近2000人,其中本科生1473人,专科生近500人。学生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现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下设国际贸易与营销、国际金融与投资、国际物流、财务会计、注册税务师、投资理财、工商管理7个本科专业方向,以及会计、物流管理两个专科专业。该学院师资队伍较强,专任教师46人,副高级以上教师占22%,博士及硕士占80%,院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人,省级优秀辅导员1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级劳模1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

经济学院创立至今同国内外一些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的关系,多次派人去美国、捷克等国以及北京、上海的著名学府交流或深造。全系教师梯队完整,教研能力较强,已发表专业论文近三百篇,其中核心期刊近百篇,出版教材近三十部,建设省级、院级精品课程7门,主持或参与完成重要研究课题二十多项。拥有国内一流的金融与投资、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实验室。 组织了“经济杯”校园定向越野赛、“经济与社会讲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示。建立了现代商务学生工作室,学生的必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该学院毕业生就业良好,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灵活多样,就业市场广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均在95%以上,许多用人单位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教师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是在学科综合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由原学前教育系、初等教育系、教师教育中心合并组建而成,以统筹校内外各种教师教育资源,相对独立地开展专业化教师人才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及教师教育研究等活动的一个以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集教学、研究、管理为一身的专业性教师教育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22%,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38%,教育学科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团队,并承担多项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成果显著。目前,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出版专著及教材三十余部。所编写的教材《教育学》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优秀教材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次获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名。分属教育学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包括语文教育方向、数学教育方向、英语教育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包括学前教育方向及学前音乐教育方向等。培养“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小学及各类幼教机构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除了完成全日制在校生的培养外,还承担云南省园长岗位培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等任务,经常举办各类在职教师短训班、学前专业及小学教育的专科及本科成人教育等,为云南省幼儿园及小学师资的培养培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管理学院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以及社会与劳动保障、社区管理与服务两个专科专业。学院承担着全校“三生与职业生涯规划”公共教学课程、昆明市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昆明市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教学任务,还为在校学生参加物业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高级秘书、保险代理人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等考试提供教学与服务平台。

社会管理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且重视学术研究的教师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4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共15人,占专职教师比例34%,讲师29人,占专职教师比例66%;硕士2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5人,硕士、博士占专职教师比例63.6%。我院专职教师中有5名全球职业规划师,多位教师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教师、昆明市杰出园丁;我院教师承担省级、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4余项;承担“昆明市检察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20余部。拥有专业资料室1个,模拟法庭实验室1间、禁毒展厅1间、人力资源实验室1间、社会工作实验室1间、社会保障实验室1间及法律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创建有“昆明市民族文化研究所”、“法律咨询室”,与昆明市5所中学、昆明市属法院、检察院及5家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稳定实习基地。我院毕业生专业能力扎实,社会实践及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达96% 以上,多名毕业生在大学生村官、特岗、普岗教师招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有30余年的基础教育办学历史,为云南省和昆明市的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现有学生1252名,其中本科生1000余人,专科生近200人,分属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历史学专业。学生来自本省各个市州和黑龙江、辽宁、陕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广西、甘肃等全国多个省份,有汉、彝、回、白、傣、纳西、藏、壮、怒、佤等多个民族。

人文学院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7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4人,硕士28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市级学术带头人1人,院级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10人。

目前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项,省级重点和一般哲社规划项目3项。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有“西南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昆明历史研究所”和“民族儿童研究所”3个校级研究所。拥有语音、文秘办公自动化等实验室和中文、历史2个专业资料室。

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招收计算机科学教育和电子商务专科专业。2008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信息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各一个。本科专业分为三个学习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嵌入式系统。学院下设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公共课五个教研室。在校生545人,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专科学生175人、本科学生370人。我院有教职工44人,专任教师40人。教授3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数32.5%);讲师22人,实验师3人(中级职称占教师数62.5%);助教2人。硕士及研究生以上学历23人(占教师数57.5%);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生6人。院级学术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1人。现有实验室:计算机通用实验室3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1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1个,计算机维护维修实验室1个。经过多年的努力,信息技术学院现在与昆明第二十四中学,昆明旅游职业高级中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与昆明第三中学、昆明第三十中学、锦城中学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教育教学实习关系。

多年来,承担教学改革项目5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高校规划教材20余部。在建的院级优秀课程群团队建设1项。承担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十余项,院级课题二十余项,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多年来,本着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建设人才,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信息技术学院负责全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和信息技术类公选课程的开设,为全院学生提供优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和服务,保证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平台+模块"的创新性课程体系架构,对在校学生按学科类别实施分层次教学,切实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竞赛,负责竞赛的组织、报名、培训等工作,曾组织过2007年至2009年三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2006年至2009年四届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2007年-2008年两届昆明学院IT文化节活动,由于精心的组织安排和认真的培训辅导,使我院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在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一项、全国三等奖五项;在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二项、个人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十余项,成绩在云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农学院

昆明学院农学院经学校批准于2010年7月正式成立。现开设一个园艺本科专业及商品花卉、园艺技术、植物保护、茶艺、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六个专科专业。

农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2人,博士5人,实习指导教师及实验人员7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9名,林业部公布的全国花卉咨询专家2名,昆明市具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1名,另外聘行业专家8名。农学院拥有现代化自控温室、以云南园林树木和濒危珍稀植物为主的植物资源圃及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植物生理生化、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病虫、生物技术、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农残检测、食品加工、园林规划设计室、园林园艺机械、动物生理解剖、饲料分析、茶艺实训等二十多个专业实验室;具备对园林、花卉、园艺、盆景、草坪、果蔬、蚕桑、农艺、植保、畜牧兽医、食品加工等十四个工种大类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资格。建有小哨综合园艺实习基地,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保证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相当熟练的职业能力;保证所设置的每一专业都具有相应社会效益,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农学院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的实践探索,与荷兰劳伦斯坦大学、荷兰范登博思花卉种球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三丽公司等五方合作,在农学院设立了“中国——荷兰花卉行业师资培训基地”;与荷兰郎蒂斯教育集团合作,设立了“荷兰学院中国昆明教育基地”。农学院正努力建设成为昆明市一产业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加强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集成和共享,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良性互动,推动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促使院校办学和企业经营获得双赢的平台,2010年5月与云南的13家著名企业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校企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合作,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化以及人才培养上,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互利双赢,共同推动原创成果产业化,推动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共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医学院

昆明学院医学院由昆明学院合并原昆明市卫生学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组建而成。学院开办护理专业长达56年,其他医学相关专业38年,在云南省卫生职业教育界具有品牌地位,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建校以来共培养了近2万名医疗卫生技能型人才。2010年昆明学院医学院正式开始本专科专业招生,现设置本科专业为护理学,专科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共招收本专科学生477名,加原有中专各专业学生,现医学院在校学生总数为2439名。

目前,医学院固定资产总值3000多万元,专业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拥有各学科实验室27间,实验准备间12间。并拥有省市县区级实习教学医院53家。学院现正在新建医学院大楼,建筑面积达18000M2,内设医学基础及临床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专业设备总值将达到7000多万元。

学院专兼职教师共89名,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47人,博士9人,硕士19人,双师型教师40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学缘结构较好。昆明学院医学院以培养医学相关类专业学生为主,尤其以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见长,昆明市各级医疗机构目前70%的护理人员为我院毕业生。他们以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操作能力强为特点,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院树立科研兴院理念,采取多项措施激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2006年以来,我院教师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目前有国家、省、市、院级立项在研项目12项,科研经费达60余万元。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提升综合实力为核心,以教科研项目为抓手,狠抓教学质量,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巩固现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开设以培养医疗市场急需人才为目标的新专业,如老年护理、涉外护理、社区护理等专门化方向,以及康复治疗技术,全科医学等新兴专业,培养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于2011年3月在音乐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其前身是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系,是云南省在昆综合类高校中最早开办音乐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面向云南、河南、江西、广西等省(区)招生。199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10年起开始招收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本科生。目前共有在校本专科学生409人。

音乐学院下设五室两中心,即办公室、声乐教研室、键盘教研室、舞蹈教研室、理论教研室、音乐实践中心和艺术培训中心。拥有建筑面积为6955.9㎡的音乐楼一栋,内有数码钢琴教室2间、MIDI作曲实验室1间、音乐标准教室6间、音乐实践教室1间、舞蹈教室6间、录音室1间,琴房190间。

多年来,音乐学院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以培养“能上讲台,能上舞台”的音乐人才为目标,切实加强学科、课程的建设,构建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配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音乐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与专业技能的独项提高,经常性组织师生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我院师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种大型文艺表演、新年音乐会和电视文艺晚会、应邀出访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文艺演出,并获得好评。我院学生在近年来的各类专业比赛中,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五项全能三等奖2项,获省级一等奖57项。

在16年的发展和积淀中,音乐学院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培养的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好评。近年来的报考人数稳定,势头良好。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100%的比例。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从1984年创办,迄今,已走过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美术教师和各类艺术设计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和社会艺术设计行业贡献了力量。现已形成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设有美术教育、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艺术、平面设计、装饰设计等多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975人,教职员工54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讲师34人,助教5人。不少教师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益。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着力于培养适 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学及以下层次的美术教师和艺术设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既注重调动师生的积极因素;又注重规范教学行为,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在科研、教学、创作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干事,拓宽办学路子,面向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就业规律,利用毕业展览暨招聘就业推荐会为学生搭起通向社会的桥梁,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不论是美术教育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得到社会的认可。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场室优化,教学设备先进,有供学生学习的各类画室、计算机辅助教室、多媒体教室、摄影实验室、各种静物石膏教具、美术作品展览厅、学术报告厅、艺术设计实验中心等,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并与社会广泛联系和交流,因此,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系出版论著8部,参加各种美展、设计展近100人次,(其中全国美展18人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美术的作品100余幅,论文100余篇,省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2项,教育部论文评比三等奖1项。省政府社科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大学艺术教育论文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取得可喜的成绩。大部分教师均分别到过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国内著名美术高等学府学习深造,有的教师已取得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的硕士学位。部分教师分别到过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泰国交流讲学,并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纽伦堡艺术学博士、新西兰惠灵顿教授到我系讲学交流,受到我院师生的欢迎,为提高我院教师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系

昆明学院数学系始建于1978年,三十年多来,数学系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四个年级近六百名学生和函授专科升本科学生30余人,同时建成一支政治思想好,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教职员56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1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3人,昆明市学术带头人3人,具有国内外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占全体教师的58%。目前,我系已建成教研室4个,现代化数学实验室2个,2007年建成了“非线性分析”研究所,拥有数学和金融各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教材图书,教学参考书及数学期刊一万余册。数学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卓著,尤其在非线性集值分析及不动点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或主持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8项,在国内外发表数学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在美国,德国,波兰等重要的国际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国际SCI,EI, ISTP检索的50余篇。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师范方向,第二是金融工程方向,这两个方向都需要良好的数学专业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专业基础教学以加强应用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金融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为目的。数学系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成绩优异,共获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该专业的两个方向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选择为中等学校数学教师,或从事金融分析方面的工作。2009和2010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96%,签约率名列昆明学院各专业前茅。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为云南省及昆明市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现有在校学生354人,学生来自全国1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设有物理学、教育技术学两个本科专业及物理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两个专科专业,设有教师教育、物理专业课、公共物理、教育技术专业、公共教育技术五个教研室。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验室体系,现设有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物理专业实验中心和教育技术学实验中心。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现有教职工34人,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8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9人,助教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6.3%。教师中有博士4人,硕士12人,在读硕士5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48.5%。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近两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3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以及近10项校级科研项目。主编教材3本,发表论文66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14篇,核心期刊32余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