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工促农 |
释义 | “以工促农”的概念:当工业化发展到中期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农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工农两大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国家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是谓“以工促农”。 “以工促农”的标志: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以上; 2、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 3、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占60%以上; 4、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 5、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以工促农”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积累,是农村为城市建设给予了重大的支持,是农民为整个经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3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4390美元);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7.5%,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主导地位;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到55.3%,超过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工业竞争力显著上升。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除了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这一指标尚未达到外,其余指标均超过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的指标。 总之,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已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