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跨国网络与华南侨乡:文化、认同和社会变迁 |
释义 | 作者:陈志明,丁毓玲,王连茂编 ISBN:10位[9624415684]13位[9789624415681]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出版日期:2006-12-1 定价:¥90.40元 内容提要本书以跨国网络的角度,探讨海外华人与华南侨乡的互动关系,尤其关注海外和境外华人投资侨乡的特点、侨乡与海外华人的文化关系、宗族组织在海外华人与侨乡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书另一关注焦点在于近年来侨乡角色的转变,探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侨乡在经济、社会福利等方面,如何逐渐从依赖向独立转型。此外,本书还分析转型后的侨乡如何建构侨乡与海外华人之间新型的跨国网络关系。 作者简介陈志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孪系教授。JournalofChineseOverseas(海外华人研究学报)主编。主要从事海外华人与闽南侨乡的研究。近着有ChineseOverseas;ComparativeCulturalIssues(海外华人:文化、课题的比较)(香港·2004),和SouthernFujian:ReproductionofTraditionsinPost-MaoChina(闽南:后毛时代中国的传统再生产)(主编·香港,2006)。 目录鸣谢 编者、作者简介 导论 跨国网络与华南侨乡:文化、认同和社会变迁 第一部份:乡土中国、宗族组织与跨国网络 居与游:侨乡研究对[乡土中国]人类学的挑战 福建侨乡的同姓组织与海外华人:石狮蔡氏宗族及其宗亲组织的个案研究 边陲侨乡的历史、记忆与象征:云南腾冲和顺宗族、社会变迁的个案研究 第二部份:宗教、文化与认同 当代侨乡家族的[迎祖]活动:仪式的象征与传统的变迁 祖神崇拜:东南亚华人与祖籍地文化纽带之建构——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例 境外华人和泉州南音的发展 第三部份:侨资与侨乡经济 海外华人对侨乡的侨汇、善举与投资行为从人类学角度看侨商的寻根经济 侨乡认同的建构与侨资走向剖析以一个流产的侨资项目为例 诗山跨境关系与经济活动 第四部份:当代侨乡特征及其转型 来来往往:变迁及转型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特征 旧侨乡的转型:1978至2000年离散华人对番禺的影响 福建传统侨乡民间组织的角色转变 都市侨乡研究:广州市荔湾区小区调查 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