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革
释义
1 南朝江革

江革,人名,历史有两位叫江革的人物,都以孝顺闻名,一位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孝子江革,被列入“二十四孝”。另一位是南朝宋齐间的名流江革(?-535年2月),字休映,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为南朝宋齐间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好文辞,历官八府长史,不屈服于权贵。

人物简介

江革(公元?年至五三五年),字休映,济阳考城人。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大同元年。幼而敏聪,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年十六丧母,以孝闻初仕南齐。入梁为御史中丞。弹奏权豪,一无所避。后随豫章王镇彭城。及失守,为魏人所执,厚相接待。革称脚疾不拜,遂放还累迁度支尚书。卒,谥疆。革历官数十年,傍无姬侍,家徒四壁。世以此高之。革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六卷;《两唐书志》作十卷。此从《梁书本传》)传于世。

读书背景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服丧完毕,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为官经历

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官员)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因为江革由治理国家的才能,他被委以广陵太守一职。当时江革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江革向来不习马术,就乘船而回,结果被魏人俘获。魏刺史王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气,对他厚加接待。江革推托脚有毛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延明想杀害他,就让江革作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拘捕日久,没有心思为由推辞。延明又反复逼迫他,他厉声说道:“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以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道这样做并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杖刑,每天只给糙米三升,这些仅能保存性命而已。正巧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于是就释放江革还朝。皇上下诏说:“广陵太守江革能够临危不惧,可升任太尉。”

品行正端

武陵王萧纪在东州,十分骄纵,武帝就召江革当面吩咐他说:“武陵王年少,而臧盾性情软弱,不能匡正(辅佐)武陵王,这样的事情非你不可,请不要推辞。”江革的弟子属吏多在东州,听说江革到来,都沿道迎候。到了东州,江革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只靠官俸过日子,吃的也很简单。会稽郡面积大、人口多,诉讼案件每天达数百件。江革一一判断辨析,从不留下疑案悬案。江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他的这些做法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全城震惊。武帝说:“江革果然很称职。”于是又任他为都官尚书。将要回京都,老百姓都为之不舍,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收,只乘坐一条小船。此船船舱偏斜,在内不能安卧,有人对他 说:“船舱不平衡,渡河就很危险,应该用重物填充船舱(使之平稳)。”江革没有什么物品,于是就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放在舱内。(由此可见)他是如此清贫。

不久他又监管吴郡。当时境内荒年欠收,盗贼公行。江革到郡上任,百姓都担心他不能清除盗寇。江革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

不幸逝世

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选举,任用多非其人。江革性情刚强正直,他总好有所褒贬,因此被权贵所疾恨。于是他推辞有病返回家乡,被任为光禄大夫,以写文饮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去世。旁无姬女侍从,家徒四壁,时人因此都很尊敬他。

2 东汉江革

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三十九江革传

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也。少失父,独与母居。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拾以为养。数遇贼,或劫欲将去,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革转客下邳,穷贫裸跣,行佣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必给。

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太守尝备礼召,革以母老不应。及母终,至性殆灭,尝寝伏冢庐,服竟,不忍除。郡守遣丞掾释服,因请以为吏。

永平初,举孝廉为郎,补楚太仆。月余,自劾去。楚王英驰遣官属追之,遂不肯还。复使中傅赠送,辞不受。后数应三公命,辄去。

建妆初,太尉牟融举贤良方正。再迁司空长史。肃宗甚崇礼之,迁五官中朗将。每朝会,帝常使虎贲扶侍,及进拜,恒目礼焉。时有疾不会,辄太官送醪膳,恩宠有殊。于是京师贵戚卫尉马廖、侍中窦宪慕其行,各奉书致礼,革无所报受。帝闻而益善之。后上书乞骸骨,转拜谏议大夫,赐告归,因谢病称笃。

元和中,天子思革至行,制诏齐相曰:“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酒,以终厥身。如有不幸,祠以中牢。”由是“巨孝”之称,行于天下。及卒,诏复赐谷千斛。

《二十四孝》故事

原文  汉,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于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心力,而造次颠沛,必于是耳。孔明鞠躬尽瘁,宁俞薄鸩橐?,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争光于日月也。

译文

汉朝时候有个人姓江名革,字次翁。他从小就没了父亲,与母亲同住,相依为命。那时候天下很不太平,乱世中盗贼很多,江革只好背着母亲离家逃难去。没承想,在路上,几次遇上了劫贼,都要把江革抓走,江革总是流着眼泪说:“我有老母年迈,需要人供养,请各位放我一条生路吧。”劫贼动了恻隐之心,也不忍杀害他了。后来江革辗转到了下邳地方,更加穷困,连衣裳鞋子都买不起,便使尽一切办法去做帮工出卖力气,挣了钱来养母,这样,凡是母亲使用的东西,仍旧一样也不缺少。后来,母亲还是去世了,江革一面思念母亲,一面惟恐母亲九泉下孤独,就悲伤地住到了母亲墓旁,日夜相伴,睡觉时连孝服也不脱。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孝行深笃,就举荐了他“孝廉”(孝廉: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各郡推举那些孝顺清廉的人充任官职),最后还做到了谏议大夫的官(谏议大夫:掌议论的官)。

李文耕说:江革的孝,是在艰难险阻之下,全人所不能全。江革这样做,不过是尽其心力罢了,即使是颠沛流离,也在所不辞。孔明对君主、国家鞠躬尽痒,殚精竭虑,和江革的孝母不是同此一副心事么?所以,忠臣孝子,可同与日月争辉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