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语 |
释义 | 1.词语解释基本信息拼音:kǒu yǔ 词意探源:(1)即口头言语。(2)指言论或议论。《汉书·司马迁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杨恽传》:“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语。” 基本解释 1. [spoken language]∶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2. [colloquial language;colloquialism]∶属于或适于日常会话的通俗语言 详细解释1.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1)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罕能从实而书。” (2)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上山采蘼芜’、‘四坐且莫喧’……等,皆闾巷~,而用意之妙,绝出千古。” (3)秦牧 《散文领域--海阔天空》:“这里说的词汇,包括大量的~和一些还有生命力的成语。” 2.特指外语口语。 你的~水平如何? 3. 泛指言语、话。 (1)《说郛》卷七五引 宋 叶梦得 《石林家训》:“溺妻妾之私,以~相谍。” (2)明 沈德符 《野获编·谐谑·谑语》:“~之仇,垂戒万世。” 4.指言论或议论。 (1)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仆以~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2)《后汉书·隗嚣传》:“诛戮忠正,覆按口语。” (3)宋 司马光 《论公主宅内臣状》:“此二人向在主第,罪恶山积,当伏重诛。陛下宽赦,斥之外方,中外之人议论方息。今仅数月,复令召还,道路籍籍,口语可畏。” 5. 特指毁谤。 (1)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 (2)宋 梅尧臣 《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诗:“平常遭~,攒集犹毒矢。” (3)宋 陆游 《容斋燕集诗序》:“至於罹~,絓吏议,少年之喜谤前辈者,閧然成市,公犹容之。” 6. 指毁谤的话。 (1)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亦缘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众,竞生~,广肆加诬。” (2)清 钱陆灿 《侍郎栎园周公墓志铭》:“而奸吏不能有所阴阳其间,遂怀毒蠚,互相波扇,以~风闻。” 7. 指活口。 《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事发觉, 党 乃缢杀内侍三人,以绝~。” 8. 指口音。 (1)《天雨花》第五回:“仙姑差矣,难道小生~听不出么?” (2)丁玲 《阿毛姑娘》三:“刚住下来,依然还是不安,仅仅从一种颇不熟习的~中,都可以使她忽略去一切美处。” 9.消息,风声。 《玉娇梨》第十一回:“家人得了~,就请 苏有德 换了头巾、蓝衫,竟进后厅来。” 10.指口供。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知县录了~,喝退 胡阿虎 。” 2.其它含义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所有的民族都有口语。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根据需要,文学作品中也常以文字记叙口语。 口语灵活多变,多因场合与发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因为发言者与听者同在现场,有时这种发挥不但不影响听者理解,反能更生动地体现发言者心态,或使语言简洁化。与口语相对,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用于书面表达的语言。口语成为书面语言后则比较固定,语法更严谨,有利于准确地流传。 经过一段时间后口语和书面语差别就有加剧的趋向,原因是口语不断随时间与地方而变化,而书面语相对稳定。经过教育的人会从书面语学习采纳严谨的语法用于口语,而书面语经过一段时间后也需要改变以适应口语的变化,否则懂书面语的人会越来越少。语言学家从书面语文献和现代口语的差别中可以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变化。 始终有些口语表述很难应用于书面,因为它们只要在场双方理解就好,缺乏一个既定标准,甚至连对应字词都没有(仅仅有既定发音)。或者,由于口语结构相对散乱,如又缺乏语言环境,可能造成歧义与费解。因此,越正规的场合,人们越喜欢使用书面化的语言。 口语也常被指难登大雅之堂。 据考察,古代中文(古文、文言文)与口语(白话)的差别是相当大的。这自有它的历史背景。近代的白话文运动令口语式的写作得以普及。具体参见文言文,白话文运动。 3.口语和口试的区别许多考试(例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公务员面试等)都是以口试方式进行,但是口试并不等于口语。口试是和笔试相对而言的,口试既可以是书面语,也可以是口语。 4.外语口语学习在中国的盛行此处的“口语”特指外语口语。随着时代的变化,学习外语已成为国人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中文一样,对外语口语的学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语言说到底是用于沟通与交际的,口语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交际能力和交际效果。 中国不断地发展和开放,留学生日益增多。在许多留学生的经验中,在国内学习的外语似乎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一就是:学校基本上只注重传授语法与词汇,自己学习的语言技能事实上只能应付考试,而实际留学要用到的口语部分自己相当欠缺。尽管“哑巴外语”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它仍是我们不可否认地一个尴尬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外语学习者身上。 口语学习虽然有如上尴尬,但事实上也并非无章可循。对于任何语言来说,交际都是其首要目的,所以多说多练是必杀技。放下面子,拿起本子,大声念、背诵、朗读,听原声,看原文。要知道,幼儿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天生的模仿能力的确有高下之分,但大家不照样都能学会母语么,对外语,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国内学习口语的热潮主要是各种辅导班、考试班撑起来的,当然英语角和越来越多的纯外教口语班对口语提高是绝对有益的,更多的,是做到真正自觉自练,相信并确定自己可以说一口纯正的外语口语! 5.口语使用的场合口语灵活多变,多因场合与发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因为发言者与听者同在现场,有时这种发挥不但不影响听者理解,反能更生动地体现发言者心态,或使语言简洁化。与口语相对,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用于书面表达的语言。口语成为书面语言后则比较固定,语法更严谨,有利于准确地流传。 经过一段时间后口语和书面语差别就有加剧的趋向,原因是口语不断随时间与地方而变化,而书面语相对稳定。经过教育的人会从书面语学习采纳严谨的语法用于口语,而书面语经过一段时间后也需要改变以适应口语的变化,否则懂书面语的人会越来越少。语言学家从书面语文献和现代口语的差别中可以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变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