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血未干 |
释义 | 成语资料【成语】口血未干 【注音】kǒu xuè wèi gān 【解释】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英文】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 【近义词】尸骨未寒 【押韵词】啮雪吞毡、截镫留鞭、握沐吐餐、白恰青衫、鸾只凤单、一手障天、步态蹒跚、朋比作奸、虎视眈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成语出处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左传·襄公九年》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打仗,晋国联合鲁国进攻郑国,郑国见他们来势凶猛,只好派代表公子马非到戏地与晋国大将荀偃歃血为盟,签订合约。不久,楚国派兵来进攻郑国,晋国坐视不救,公子马非认为晋国口血未干而不救,就与楚结盟。 成语举例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