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荔枝湾
释义
1 广东广州荔枝湾

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是广州一著名景区。荔枝湾涌严格来说不是一条孤立的河流,而是原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

中文名称:荔枝湾

别名:荔枝湾涌

所属地区:广州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梁家祠,文津古玩城,仁威庙,文塔,西关大屋,荔湾区博物馆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

历史

历史上的荔枝湾涌故道北至洗马涌,和象岗西面的芝兰湖(现广州市流花湖公园)相通,南至黄沙注入珠江,“广四十里,柔五十里”,是广州市历史袤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

荔枝湾的兴起与繁盛: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且开始经营这一名胜。其后经过千百年来人工与天工的巧妙结合,成为广州著名的消夏游乐地。在唐代,那里建有著名的园林名胜“荔园”,南汉时,又建有皇家园林“昌华苑”,每当荔熟之时,皇帝与妃子及臣子在那里赏荔游乐,称“红方宴”。明代这里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清嘉道年间,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宛如人间仙境镶嵌其间,“夏日,泊画船绿荫下,枝叶荫覆,渺不知人间有盫蒸气。”每当“荔枝红熟,绿树丛中,如缀如缯,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初。虽然她后来由于人为与自然的种种因素,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荔枝湾在历史的风雨中跋涉了千百年却依然存在,在荔湾湖公园内保留着一段长约400米的故道。两岸古树嵯峨,浓荫掩映,一派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风情,弥足珍贵。

荔枝湾的衰败: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荔枝湾的消亡:1958年。建立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

新生: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并在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曾经的荔枝湾从历史变成现实。

景点大全

梁家祠

梁家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进深的大祠堂,祠内石刻记载始建于明代。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现在是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有荔枝湾历史变迁展览。

广州文津古玩城

广州市文津古玩城由广州市供销社日杂仓改建而成,容纳400多户商铺。

文塔

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为石脚,塔身为大青砖所砌,属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其整体风格与广州琶洲古塔和香港新界屏山聚星楼相似。文塔旁边有一棵参天细叶榕古树,树龄157年。

龙津桥

荔枝湾涌上的车行桥为龙津桥。荔枝湾涌共有5座桥: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其中龙津桥为三拱桥,中间过水,两边行人,长57米。龙津桥与文塔相呼应,“一桥一塔”符合中国传统习惯,为荔枝湾重要景观。

西关大屋

龙津桥桥头有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西关大屋,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房屋主人是新加坡大华银行现任董事长。

陈廉伯公馆

陈廉伯公馆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主人陈廉伯(1884~1945)是中国缫丝工业第一人陈启沅的后人。陈廉伯公馆曾是“荔湾俱乐部”,为结交粤系、桂系军阀高官的场所,1946年曾作两广监务公署办公。1993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66平方米,建筑风格兼具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近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蒋光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民国期间曾用作莞旅中学,1993年被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蒋家后人将其捐赠给荔湾区。

仁威庙

建筑简介

广州市荔湾区仁威庙

1963年左右,安排昌华塑料组在此生产。

“文化革命”期间,“破四旧”把庙里的神像砸烂运走。以后头门和正殿成为昌华塑料厂车间,东西配殿成为某校办工厂的工场。

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仁威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中共荔湾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识人士的多次呼吁,昌华塑料厂已经于1993年底迁出。

仁威庙的头门、正殿经过维修、粉饰,已经恢复当年的雄姿。据负责管理该庙的工作人员说,仁威庙的梁架、木柱已油漆一新,木雕、砖雕、陶塑、灰塑正在翻新。相信在保护文物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仁威庙将焕发青春,作为荔湾商贸旅游区一个景点,让人们参观游览,欣赏中华民族优秀的古建筑艺术。

修建时间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清代乾隆年间(1736-1759年)和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

清代乾隆年间重修前,仁威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3进房舍,重修时增建了后2进建筑和东序。

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葺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开始动工,到乾隆五十年(1785年)竣工,历时5年4个月;

清代同治年间的一次修建,历时4年5个月。

交通信息

泮塘公交车总站:离荔枝湾1分钟(途经车辆:2路、66路)

市三宫公交车站:离荔枝湾2分钟(途经车辆:夜6路8路夜39路55路 61路74路226路541路)

石路基公交车站:离荔枝湾5分钟(途经车辆:205路233路250路260路286路555路705路等)

中山八路公交车站:下车步行到荔枝湾只需要10分钟(途经车辆204、133、8、9、270、208、261等)

广州地铁5号线中山八路站:B出口步行到荔枝湾只需要10分钟

2 四川乐山荔枝湾

荔枝湾是四川县乐山市地名。绝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岭南产荔枝,却不知地处四川盆地的乐山同样出产荔枝。郭沫若曾写过一首《忆嘉州》,其中有这样两句:“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郭老所说荔枝湾,就是距离乐山中心城区(市中区)几公里之遥的悦来乡荔枝湾村。

地理概况

荔枝湾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北部,距乐山中心城区(市中区)约5~10公里,东经103°45′ 北纬29°39′,海拔高度380~450米,面积6平方公里,背靠顶高山、面临岷江水,风景秀丽、小环境气候明显,冬暖夏凉。2008年1月,该地被评为当年乐山全市三个市级特色旅游村之一。

景点建设

荔枝湾村背山临水,风景独特,有古荔枝树480棵株,其中千年以上的荔枝树3株。山上有成片的荔枝近2.5万株,临江而上,有平羌小三峡、圣登岩,项高寺、龙眼凼、土地沟等景点,是旅游休闲、户外活动的理想之地。去年以来,在市中区旅游局大力指导下,在区建环局、区农办、文体局等相关部门以及乡、村、社的共同努力打造下,荔枝湾村交通引导牌、旅游示意图、乡村旅游点的标志牌等硬件设施已逐步完善。到2008年1月,该村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12家农家乐正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传说分析

传说唐朝时期,正是乐山荔枝湾的荔枝被送入宫中,杨贵妃品尝后赞不绝口,才有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绝唱。尽管是传说,但是细想来,也并非没有道理。从广西到长安,以目前的国道也将近2500公里,而在那个时代贵州一带山路崎岖、四川则是著名的蜀道难,盘山官道比现在的里程只会多、不会少,至少应在3000公里以上。而享有盛名的汗血宝马的短时间奔跑速度也才是60公里/小时。有文字记载,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一般公文的速度是日行300里,最快的加急公文是日行600里(300公里)。因此,即使从岭南全部驿站都用汗血宝马,以超过加急公文的速度快马加鞭换人换马不休息,赶到长安也要将近4昼夜!试想一下盛夏暑热,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超过了4昼夜的荔枝还能吃吗?而若从乐山出发,距离要减少将近一半,也就是说,2昼夜左右就可赶到长安,才能保证荔枝的甜嫩可口。

荔枝湾的“官荔枝”

不管唐朝杨贵妃是否吃的是乐山荔枝,在明朝,荔枝湾的荔枝被定为贡品却是真实的。一些果树被确定为“官荔枝”挂牌保护,如今像“官荔枝”这样的千年古荔枝树有12株,百年以上古荔枝树429株。荔枝湾因此得名。

荔枝湾的晚熟品种优势

荔枝湾古树毕竟年代实在太久远了,树龄苍老,挂果稀少,所结果实品质不佳。上世纪90年代初期,荔枝湾引种、嫁接同属北部高纬度荔枝产区的四川合江荔枝,目前总计2.5万株,历经十年,从2003年开始大量上市。 由于气候原因,荔枝湾的荔枝比广西荔枝上市晚一个月左右,约在7月底才开始上市,正好是广西荔枝下市之时,从成熟期上刚好打了一个时间差,因此售价反而远远超过广西荔枝,比如2011年7月份,广西荔枝在乐山售价每500克大约5-6元,而7月底荔枝湾荔枝一上市就卖到了每500克15元、优良品种甚至高达20元!

3 苏泽群主编图书

图书信息

作者:城area编委会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2010年12月1日)

平装:150页

正文语种:汉语

开本:8

ISBN9787538861099

条形码:9787538861099

产品尺寸及重量:31.6x24.6x1.2 cm;839 g

内容简介

由苏泽群主编的《荔枝湾》一书记录了建设荔枝湾、实现“水更清”、“城更美”的奋斗历程,也是广州规划设计师醉心于打造岭南文化载体、弘扬岭南历史文化之真实写照。

此书的出版,一定会在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荔枝湾》是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城市环境示范工程范本。

图书目录

前言

引 重回荔枝湾

第一章 游

起——来龙

承——游龙

转——潜龙

合——行龙

第二章 赏

赏桥

赏阑

赏石

赏灯

第三章 叹

叹水

叹情

花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