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子学琴
释义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司马迁):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十日不进〔2〕。师襄子曰:"可以益〔3〕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4〕也。"有间〔5〕,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6〕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7〕也。"有间,有所穆然〔8〕深思焉,有所怡然〔9〕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10〕而黑,几然〔11〕而长,眼如望羊〔12〕,如王四国〔13〕,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14〕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15〕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 · 孔子世家》)

〔1〕鼓琴:弹琴。"师襄子":卫国乐师。

〔2〕进:前进,此指不再学习新的曲子。

〔3〕益:加,增加,此意同"进"。

〔4〕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

〔5〕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6〕志:志趣,意旨。

〔7〕为人:作曲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9〕怡然:和悦的样子。"怡",高远的样子。

〔10〕黯:深黑。

〔11〕几:通"颀",颀长。

〔12〕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3〕四国:四方,天 下。

〔14〕辟:通"避"。辟席: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

〔1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进步,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有谁会写这首乐曲?”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这个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后),《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上都有记载,它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音乐的榜样,也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韩诗外传》 -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过的“知音”的问题。

学琴的过程

一般要经过: 1、读谱,熟悉全曲风格和大致结构,并熟记下来;2、不断琢磨,反复咀嚼,一段一段学习、体会,在磨练中达到技艺纯熟,并掌握乐曲的内在韵致,把握乐感;3、完全将乐曲融化在心,彻底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意境,得心应手,再将它表达出来;这样几个阶段。然后,音乐才会随意之所至,自然地从心中流淌而出,而不再圄于技艺雕琢的包袱。这个过程中技艺的增进显而易见,一般也不会被忽视,而对于反复咀嚼,找到音乐本身的韵致、乐感,完全消化,融入音乐的境界这个过程却是唯知音者知,孔子的善学可见其知音之深,也可见孔子作为文王、周公一系的中国上古文化人文传统的继承、整理和弘扬者,其志意、心性与古圣贤的心心相印、一脉相承。

启示

“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再一次向人们说明孔子一生好学不倦,从不满足。“学而不厌”,他曾这样说,也曾身体力行,作为一个求学之人,我们对自己的学业应是精益求精,而不是浅尝辄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