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鲁白塔 |
释义 | 开鲁白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东南,塔由大青砖砌筑,通高16.5米。全塔由多级组成,最底层为方形塔座,其上是复锛式基坛,基坛大部分为冠状圆柱体,上有佛龛,上部为方形。基坛上承托着八角形塔身,塔身13层,每层塔檐自下而上汽车次收缩,塔身呈锥形。塔顶由圆盘和宝珠合成。其势巍巍,劲秀挺拔,酷似利剑指天。该塔是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建造年代有争论,有说建于明末清初。 中文名:开鲁白塔 所属区域: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最佳旅游时节:8月前后 建立时间:一二八七年至一二九七年 历史文化开鲁白塔历史悠久,建造考究,保存完好,文化底蕴丰厚。它是典型的覆钵式佛塔,早在中华民国年间,一些文人墨客就对这座古塔争相赞咏,留下了“巍巍势想与天齐,绝顶登临四望低,已历辽金观胜败,犹存扎鲁贯东西”等诗句。 该塔始建于公元一二八七年至一二九七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也是我国长城以北仅存的元代塔式建筑 。 建造传说关于这座塔的建造起因,有一段传说。相传千年以前,这里是蒙古的一座王城,城里老王爷有一个聪明俊俏的小王子。一天傍晚,小王子到城内的水泡子附近散步游玩时,突然不见了。王爷派人四处寻找,也没有发现小王子踪影。住在城里的喇嘛和僧侣断定说:“小王子是让泡子里的妖怪看中给摄走了。”老王爷十分悲痛,不惜万贯家财,在水泡子旁边建了塔和一座庙宇,以表对亲人的怀念。 众说纷纭关于这座白塔的始建年代,后人考究很多,众说纷纭。其一,说建于辽代。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第六百一十九页写道:“开鲁县名,古迹辽代白塔”。日本人河野久治大正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所著的《满州的古迹》一书中记载:“开鲁古塔,白塔十三层,高六0尺,基坛与喇嘛基坛形式很相似,下部方形,上部圆形,有四个佛龛。塔身八角十三层,如辽金塔各层厢突出。” 其二,说建于明末清初。康德二年(公元一九三五年)日本人绪方笃太郎编写的《开鲁经济情况》中写道,“县城东南角有一个喇嘛塔,高四丈,传说是察哈尔林丹罕建设的。”(查林丹罕是明末清初人)。山田俊雄所著《满州考古学》第三章“满州历史考古学”中记载“开鲁县小塔子,辽金代,明代重修”。 其三,说建于元代。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历史编辑委员会编印的《内蒙古古建筑》记载:蒙古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在建筑方面修了很多城堡,遗留至今的建筑以开鲁白塔较完整。大连图书馆有关资料记载:“市内东南角有个喇嘛塔,高五丈计十三层,距今九百年前是元朝时代建筑的。”《哲里木概况》一书说:“该塔建于元代,即公元一二七九年至一三八六年间。” 古塔年代众说不一,但认定为元代所建居多,有人从塔的造型和结构特点也认定为元代佛塔。 佛塔始建于公元1287年至1297年,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4至10月,是呼和浩特最佳旅游季节。要是去草原,要7月中旬到9月初之间去,这时的草原景致迷人,而且正好有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举行,届时,逛古召,登古塔,观赛马,骑马驰骋草原,其乐无比。 民俗节庆活动内蒙古草原旅游节 每年8月前后 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游交易节,1991年9月举办了第一届,以后每年的8月前后都会举行。它是在那达慕大会的基础上融经贸洽谈、物资交流和竞技比赛、文娱活动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远比过去的那达幕大会要丰富。并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赛马场举行开幕式,邀请来自世界各国、港台及国内各界人士参加,节日隆重热烈,有摩托车队、骆驼队、马术队、武术队、安代舞、摔跤(即搏克)等表演节目,最引入注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赛,即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 每两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一次,各旗、县乌兰牧骑均前来参加会演,而且组织专家评审,定出名次。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他们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乌兰牧骑艺术节有时与内蒙草原旅游节、内蒙那达慕大会(蒙古游戏节)同时举行,既可增添节日欢庆气氛,又为开展草原旅游事业助兴,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乌兰牧骑建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人才,他们多为艺术院校毕业生,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艺术修养。如著名作曲家图力古尔;歌唱家牧兰、拉苏荣、朝鲁;舞蹈家熬德木勒、敖登格日勒;曲艺表演艺术家道尔吉仁钦;马头琴演奏家达日玛等。 美食切糕 将和好的黄米面在铺熟芸豆的锅屉上边撒边蒸,撒至一定厚度蒸熟。切糕,韧糯相宜,色黄味香,蘸糖食用最佳。 构造白塔用青砖砌筑,外涂白色,由基座、圆钵体、十三天、塔刹 4部分组成,看来不怎么起眼,五丈高 的个头儿也不算大,也没有青山绿水的映衬,但它挺拔而劲秀的造型跟北京北海公园白塔颇相似,而且是眼下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砖塔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即《辞海》"开鲁"辞条中所指"古迹有辽代白塔"是也。 珍贵文物鎏金佛像8尊(立佛6,坐佛2)和用藏文书写八佛名的请佛牌;陶质浮雕佛像3块,分别为阿力布鲁(武佛)、释迦牟尼和尊圣佛母;绘画佛像4帧,观世音驾麒麟(绢)、释迦牟尼(绢)和八面观音2帧(布)。据记载,1962年还曾经在塔内取出一大批经卷。关于建塔的原委和时代,尚未发现记载,民间传为辽太宗耶律德光所为。唐五代时期,发祥于西辽河上游的契丹族渐强,八部落会盟,铁骑南驰,越边掠城,还把大批汉人作为战利品挟归,建汉城置之。公元900年前后,已置汉城三十多处,西辽河北侧开鲁县城东的小城子村遗址尚存。佛塔由大青砖砌筑,塔高16.5米,由塔座、塔基、塔身、塔顶组成。基坛之上承托着十三层八棱塔身,塔身中空外圆。塔顶由圆盘和宝珠合成,整座佛塔如利剑指天,屹立在辽阔的平原上,其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其形制原始、古朴典雅,不失为草原佛教建筑之杰作,就其密宗佛教在我国北方传播而言,应是唯一一座能够代表元代早期喇嘛教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1993年维修时,从塔内发掘出了一批珍贵文物:包括鎏金佛像、请佛牌、绘画佛像等。据记载,1962年维修就曾经在塔内取出一大批经卷,现已散失一空。2002年国务院颁布开鲁县元代佛塔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鲁介绍开鲁县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部,在东经120°25′--121°52′,北纬43°9′--44°10′之间,总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耕地150万亩,草牧场280万亩,林地134.7万亩。总人口37.95万,汉族人口31.88万,蒙古族人口5万,回满等少数民族人口1.07万。全县共辖6个建制镇,17个乡、2个苏木和10个国营农牧林场水库。 开鲁县地处松辽平原,属西辽河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241米。新开河、西辽河等五条河流经开鲁县,内陆自然水面10万多亩。开鲁县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9℃,平均降雨量338.3毫米,无霜期148天。 开鲁县陆路交通方便,铁路京通线、集通线,国道303线、111线通贯全境。邮电通讯快捷准确,11000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电力供应充足,两条60伏输电线路保证生产生活用电。 开鲁盆地石油储量丰富,盆地凹陷面积为33200平方公里,其中陆家堡凹陷预测总储量达2.1亿吨左右。辽河油田已投入开发,最高可达百万吨。最近发现铀矿资源,目前正在进一步勘探中。 农产品主要以玉米为主导产品,高梁、小麦、水稻、甜菜、红干椒各种豆类为辅产品。粮食总产年产6亿公斤;玉米4亿公斤。红干椒年产1万吨左右。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良好,地下水位2-2.5米,含水层90-100米,净贮量1.269亿吨。地上水新开河、西辽河、西拉木伦河、乌力吉木仁河、教来河五条河流经开鲁,境内河流总长318公里。他拉干水库是国家大型旁侧式平原沙漠水库,最大容量为1.34亿立方米。全县年产淡水鱼平均在600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