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OA软件
释义

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指办公室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微软的OFFICE套件就是用于办公。word:用于打字,文档处理;excel:表格处理,可以用来做表,比如学生成绩表,可以实现排序等等实用功能;access:数据库软件,无论哪个公司的一些办公程序(如天络在线等),比如图书馆管理系统都需要这些数据库来进行图书管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可以用来开会、产品展示、新品发布等等用途。

主要作用

1、建立信息发布平台

在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公告、论坛、规章制度、新闻,促使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企业或机关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了解单位的发展动态。

2、实现工作流程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各个单位都存在着大量流程化的工作,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汇报等,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通过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就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提高单位协同工作的效率。

3、管理自动化

传统的手工办公模式下,文档的保存、共享、使用和再利用是十分困难的。在手工办公的情况下文档的检索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办公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后,比如说,某个单位来了一个新员工,只要管理员给他注册一个身份文件,给他一个口令,他自己上网就可以看到符合她身份的权限范围内的企业内部积累下来的各种知识,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培训环节。

4、辅助办公

像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等与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实现了这些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软件历史

起步阶段

(1985年―1993年):是以结构化数据处理为中心,基于文件系统或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使日常办公也开始运用IT技术,提高了文件等资料管理水平。这一阶段实现了基本的办公数据管理(如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等),但普遍缺乏办公过程中最需要的沟通协作支持、文档资料的综合处理等,导致应用效果不佳。

应用阶段

(1993年-2002年):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越来越希望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软件技术发生巨大变化,为OA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证,这个阶段OA的主要特点是以网络为基础、以工作流为中心,提供了文档管理、电子邮件、目录服务、群组协同等基础支持,实现了公文流转、流程审批、会议管理、制度管理等众多实用的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员工工作,规范了组织管理、提高了运营效率。

发展阶段

OA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功能也由原先的行政办公信息服务,逐步扩大延伸到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环节,成为组织运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同时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办公应用软件应具有更高更多的内涵,客户将更关注如何方便、快捷地实现内部各级组织、各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协同、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为员工提供高效的协作工作平台。

发展趋势

人们对OA的熟悉程度加深,传统OA如公文传递,人事,协作等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常办公需要,很多企业管理者对OA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危机下,很多公司为了控制费用预算,希望把传统的费用报销流程整合到OA审批流程里,且希望有效管理资产,如资产的领用,流转, 报修,报废等管理过程也希望整合到OA流程中,还有诸如,视频会议等等。

OA之所以要向平台化的方向发展,就是因为OA的作用正从行政管理转移到行政、业务兼管,从沟通转移到协作,从单一应用转移到系统整合。在OA行业,一直是需求推动技术的发展,OA这种转变正是近年来乃至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所致。

OA要想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具有平台化的特征,这个平台必须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允许用户方便的自定义各种业务流程和表单,和其他系统进行数据整合,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传统的PHP技术开发的OA因为不具有平台性而正在逐渐被淘汰,目前最具代表性的OA平台一般都是JAVA技术开发,在这种OA平台上,在业务中做沟通,而不是在沟通中做业务,沟通、业务、组织都是协同一致的。

系统分析

(l)分析系统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的分析,主要依据企业生产经营规划、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对新系统的需求进行。总体目标一般按效益驭动的原则和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经济能力而定,使得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性.

(2)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对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或业务重组,在此荃础上建立起新系统的业务流程。一般可以使用业务流程图作为工具进行描述。

(3)分析新系统的总体结构根据对系统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信息流动、转换的主要功能,并对这些功能进行适当的组合,划分出相互关联的应用软件的多个子系统。在应用软件子系统的划分中,可根据业务处理联系紧密、数据采集、加工处理路径最短的原则进行划分。子系统划分后,应对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描述,而且要对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进行描述,使其构成一个总体结构框架。一般通过应用软件系统总体结构图作为工具进行描述.

(4)建立新系统的功能模型根据各子系统的功能描述,采取自顶向下的方法.利用合适的建模工具,建立各子系统的功能棋型。在功能模型中详细说明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描述实现各子系统输人、怡出、约束条件和实现机制。

(5)建立新系统的数据流图通过确定应用系统中的实体,确定各实体之间的联系,确定系统抽人的数据流和输出的数据流,选择建模工具,再依据业务流程图及各子系统的功能模型建立应用软件的数据流图。数据流图一般要和数据字典结合使用,数据字典用来描述数据流图中数据流、文件、数据存储、加工处理的细节。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由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功能模型组成.详细内容可参考有关管理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方面的书籍。

(6)分析系统的外部接口应用软件还需与企业内部的其他应用软件,如与CAD、CAPP、CAM、车间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因此需要描述它们之间的外部接口,以实现信息及功能两方面的集成.应用软件还要与企业外部系统连接,要描述与外部应用软件系统信息交换的内容、格式与接口。

(7)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型通过对现行系统的管理方式、具体业务的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决策的方式和决策过程调查结果的分析,要为整个系统或子系统确定相应的管理模型。例如,整个系统可选择MRPll(物料资源计划)、JIT(及时制造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各子系统也可以有相应的库 存管理、成本管理等模型,使得新系统建立的逻辑模型能体现出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8)分析新系统建设的约束条件如环境约束、经济约束及人才与时间的约束,对技术上的关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人员培训提出建议方案.分析实现新系统所需软硬件产品的发展现状和主流技术,比较各种系统的开发平台,提出进行系统配置的若干原则,确定多大规模,何种配置才能满足新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的需求,并能保证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4: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