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菊池武光
释义

菊池 武光(きくち たけみつ)はl镰仓时代末期か到南北朝时代的武将。菊池氏第15代当主。12代当主·菊池武时之子。兄为第13代当主·菊池武重。第14代当主菊池武士之弟。官位肥后守。

继承家督

武重去世后,武时的十二子菊池武士继承了家督之位[注2],由于年纪尚轻,所以先后由叔叔武敏、木野武茂相继辅政。由于性格柔弱,缺乏统领一族的能力。兴国四年(1343),菊池军被北朝军队击败,九州的南朝势力被逐步压制。看到家族的前景暗淡,菊池一族决定放弃原有的统治权继承规则,从武重兄弟一族或“有用之才”中挑选下一代家督。丰田十郎武光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推上了前台,他本是菊池武重的弟弟,因从建武年间开始就在益城的丰田庄园居住,所以被习惯的称为丰田十郎。兴国四年,武光曾与阿苏惟澄联手,在田口城击败北朝的河尻幸俊和诧磨军势,被认为是菊池一族中的顶尖人物。兴国五年(1344),武光开始担任辅政,并于次年春率军进攻合志幸隆,夺回了菊池氏的本城--深川城,紧接着在族人的支持下,以庶子身份继承了菊池氏的惣领,成为新的家督。原来的家督菊池武士则出家为僧,最后于应永八年(1401)去世。丰田十郎就是后来的菊池武光,因其为南朝在九州立下赫赫战功,而被后人认为是能与楠木正成并称为龙虎的名将。

武光的奋战

正平三年(1348),菊池武光将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怀良亲王迎入菊池氏新的本城--隈府城,南朝征西府正式成立。正平八年(1356)春,少贰赖尚因为不满幕府而投降南朝,并向菊池武光求援。武光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在古浦城南的针摺原重创了一色范氏。正平十年(1358),怀良亲王带领菊池武澄、五条良氏、少贰赖资等人转战肥前、丰后,降伏大友氏泰,接着又进攻博多,将一色范氏驱逐到长门。这样一来,以少贰、大友、岛津“九州三人众”为首,包括松浦、阿苏神社大宫司、草野等有力武士尽皆归附南朝。

正平十四年(1359)十一月十七日,菊池武光率军五千从肥后出发,进军日向(宫崎县)。由于地形险峻,大军一路跋山涉水,预计四日之后才能到达目的地。于是在出兵的同时,菊池武光向盟友少贰赖尚、大友氏时求援,约定汇合的时间。可是这个联盟本身就不牢固,一些家族只是因形势所迫或利益驱使才加入南朝,大友氏就是其中之一。看到菊池军孤军进入日向, 大友氏时认为反叛的时机已到,于是进军丰后国府附近的高崎山(大分县大分郡),一同反叛的宇都宫宏知率军到达河前,扼守住丰前(福冈县东)要道,而肥田刑部太辅则占据山后,挡住筑后(福冈县南)要道,试图将菊池军围歼。听到大友氏等人已经背叛,菊池武光仍然十分冷静,因为从响应护良亲王倒幕算起,二十余年以来,菊池氏经历了很多次盟友背离之事,从元弘元年父亲武时战死博多,到建武三年兄长武敏兵败多多良滨,皆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样,武光已经习惯了承受这种打击,而且由于武光曾与九州很多家族进行过较量,对彼此的战斗力也都心中有数,所以武光并没有把大友氏时放在眼里,而是决定继续进攻畠山直显。经过十余日的昼夜强攻,菊池军占领三保城(北诸县郡),斩首三百余级,畠山直显及子民部少辅重隆弃了六笠城,逃往深山之中。

大保原合战

南朝正平十四年(1359),北朝少贰赖尚率领一族从筑前倾巢而出,同时又汇合了松浦、草野等族共计六万大军在味坂庄(福冈县三井郡)布阵,做出准备大举进攻南朝的架势,赖尚的方针是想先将菊池军引到筑后、筑前,然后让大友从丰后进攻其肥后本城,从而前后夹击南朝军队。菊池武光识破了赖尚的计谋,但他还是决定亲自北上迎击少贰军,可能他认为这将是个打垮少贰氏的好机会,也或者是南朝也急切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正平十四年(1359)七月,菊池武光让阿苏大宫司惟澄留守肥后,南朝其余诸将则尊征西将军怀良亲王为总大将,以菊池武光为参谋,再汇合新田一族、名和一族,全军总计四万人向筑后国府进军。其中菊池一族的武光嫡子菊池次郎武政、甥菊池武信、甥菊池武明、赤星扫部助武贯、城越前守武显、贺屋兵部太辅、见参冈三河守、庄美作守、国分次郎尽皆随军出征。

七月十五日,南朝军队抵达筑后川,怀良亲王、菊池武光将本阵设在河川南岸的筑后国府,并分出八千人分别占据高良山(福冈县久留米市)、柳坂(位置不详)、水绳山(久留米市)三处险要,少贰赖尚则将北朝诸军以筑后川北岸的味坂庄为中心展开,两军隔着河川对峙。在肥后方面,南朝主力离开后,马上就遭到了大友氏时的进攻,阿苏惟澄率领肥后诸族奋起反抗,双方在益城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大友军始终没能象预期的那样威胁到菊池氏的本城。听闻后方吃紧,菊池武光决定首先进攻,逼迫少贰赖尚决战。七月十九日,武光亲率五千余人开始强渡筑后川,少贰赖尚当然不想这么早就开战,于是指挥全军向北撤出三十町左右的距离,在大保原(福冈县三井郡)扎住阵脚。南军随后全部渡河[注4],并将本阵设置在古饭(福冈县小郡市古饭),部队在宝满川、沼川之间平原区域内展开。此时,北军则是以大保原为本阵,其余诸军沿宝满川,从北至西岛(佐贺县三养基郡三根町大字西岛)南至福童原(福冈县小郡市福童)一线布阵,两军隔着宝满川继续对峙。

宝满川一代方圆数平方公里都是泥泞不堪的沼泽地,北军早已事先将道路挖沟阻断,同时设置木栅辅助防守。到目前为止,南军的一切行动都在少贰赖尚的预料之中,他早已选择好在宝满川交战。这里的地形可以限制菊池军发挥战斗力,同时也可以拖延南军的进攻速度。战场的形势对南军十分不利,因为他们此时已渡过了筑后川,若要退兵,则必然会被北军追杀,渡河时肯定会伤亡惨重,可要是等到大友氏时攻破肥后,南军必然会被合围全歼。摆在怀良亲王、菊池武光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此地打垮少贰赖尚,而且最好是速战速决。

在此后近一个月时间里,武光曾多次试图引诱少贰赖尚出战,还曾让人在旗上贴出一篇起请文。当年的古浦城之战中,赖尚曾在菊池氏的支援下击败了一色范氏,事后,他写了一封血书,并在其中裹着熊野神社(和歌山县)的护符,然后送给菊池武光表示感谢,而且信中有“从今以后,我的子孙七代之内,绝不做出向菊池家的人拉弓放箭这种事”的字句。今天武光将此文挂了出来,无疑是在斥责少贰赖尚“言而无信”,试图激他出战。但少贰赖尚也并非等闲之辈,当年在多多良滨和凑川,他就曾为足利方的胜利立下过赫赫战功。而且与年轻时相比,此时的赖尚虽少了几分锐气,却多了几分持重,他知道此战意义重大,所以决定维持既定战略,继续坚守不出。

看到屡次挑衅没有成效,而肥后的战事却日益吃紧,武光终于决定对北朝军队发动突袭。正平十四年(1359)八月十六日深夜,武光首先派遣菊池武政率三百精锐作为别动队,渡河迂回到北军阵地的后方进行奇袭,自己则和怀良亲王一起率领主力七千人,分成三队从正面发动进攻,大军迅速穿过泥泞不堪的沼泽,逼近北军军营。次日黎明,菊池武政的别动队突入北军的后方,少贰诸军登时陷入混乱。与此同时,菊池武光指挥南朝军队发动了总攻,菊池武政等一千余人首先杀入北军右翼的阵地,而此地的北军主将正是少贰赖尚的嫡子少贰直资,虽然北军人心浮动,但兵力占优,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直至直资在乱军中阵亡,该地的北军才开始崩溃,但南军的菊池武明、菊池越后守、贺谷兵部大辅、见参冈三河守、庄美作守、宇都宫刑部丞、国分次郎等八十三名知名武士也都在此战中战死。紧接着,担任第二阵的菊池武信、赤星武贯率领一千人向北军左翼的西岛发动进攻,他们与少贰赖尚的次男少贰赖泰、太宰出云守赖光所率领的近两万人展开混战。最终,南军的赤星武贯等三百余人战死,而北军的太宰赖光被俘,士兵阵亡七百余人,少贰赖泰带领残军向基山方向且战且退。 在西岛的战斗仍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怀良亲王、菊池武光率领三千主力部队向北军本阵--大保原发动攻击,少贰赖尚指挥松浦党、草壁、山贺、岛津、涩川等两万余人迎击。此地的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北军的箭如雨点般不停射入南军阵中,随后向南军展开合围。怀良亲王在激战中虽负伤数处,依然坚持在前线指挥,最终由日野左小弁等公家将其护送至福童原。同时,担任南军侧翼进攻任务的新田一族一千余人对北军进行横向突击,但却遭到少贰军猛烈反击,以至伤亡惨重。这样一来,决定南军命运的重担就完全落到了菊池武光身上,他将攻击目标锁定为北军本阵侧翼的少贰武藤军。武光身披为此战特制的钢铠,亲自率军进行冲锋,少贰军则试图以弓箭来阻挡南军的进攻。在战斗中,武光的战马被射倒,他毫不犹豫的换马再战,据说曾换马数次之多!在发动十七次突击之后,他的头盔已经脱落,头部也被敌人用太刀砍伤两处,但他还是在乱军之中亲自斩杀了少贰武藤新左卫门,接着指挥南军对北军本阵展开围攻。战斗从上午六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左右,对两军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是很大的折磨,北军的主将少贰赖尚终于再也坚持不住了,只好率残军向宝万岳(福冈县太宰府)方向撤退。由于南军本身也死伤甚多,已无力再战,菊池武光也只好护送怀良亲王返回肥后。传说在经过山隈原附近的沼川(福冈县三井郡)时,武光曾在河水中洗去太刀上的血污,自此之后,沼川也被更名为太刀洗川,这一带则被称做大刀洗町,町内的菊池公园中建有武光的铜像,并有“九州第一铜像”之称。

在大保原合战中,南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付出了伤三千余人、阵亡一千八百余人的代价,而北朝一方的损失更加惨重,总计伤两万一千余人、阵亡约四千余人。从战前的形势来看,南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但菊池武光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一举扭转了战局。在此战中,北朝势力都遭受了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少贰氏,自嫡子直资以下,一族就有二十三人战死。消息传到京都后,幕府方面也非常震惊,由于在同年十二月,北朝再次发生内乱,出兵九州计划不得不继续搁置,这就给了南朝继续扩张的机会。正平十五年(1360)正月,武光派外甥菊池武安率军从筑后攻入肥前,并在肥前筑城,进一步威胁到了少贰氏的根据地--太宰府

太宰府争夺战

正平十六年(1361)年七月,怀良亲王、菊池武光率领五千人兵分两路从筑后国府出发北上,攻击太宰府。北朝其他军势也陆续会聚筑后,支援少贰氏。同年七月,北军以少贰赖尚的五千人、大友氏时的七千余人为主,加上宗像大宫司、纪井常陆前司等军势,全军达到两万五千人以上,负责从正面阻挡南军。另一方面,松浦党的三千人进军饭守山(福冈县早良郡),威胁南军的腹地。七月末,南北两军于香椎遭遇,在相隔二十余町距离左右扎下阵脚。在对峙了数日之后,菊池一族的城隆显派奸细潜入饭守山的北军内部,并制造谣言,动摇了松浦党的军心。八月六日,城隆显率军千余袭下饭守山,香椎的北军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终在怀良亲王、菊池武光合力进攻下全面崩溃。同月,南军攻克有智山城,少贰赖尚逃入丰后依附大友氏,南军终于占据了整个筑前。征西将军怀良亲王将本领从肥后移到筑前太宰府,标志着南朝征西府在九州的实力达到了顶点,而这些成果与菊池氏的努力奋战是密不可分的。 先是一色范氏,现在又轮到少贰赖尚,北朝诸势力先后兵败让幕府十分恼火。于是正平十七年(1362),幕府任命斯波高经的次子斯波氏经为新的镇西探题,总领九州的军政大权。同年九月,斯波氏经进入丰后,与大友氏汇合。二十三日,听说此事之后,菊池武光派遣其弟武义及城隆显等人率五千人向丰后发动进攻,斯波氏经则集结少贰、宗像大宫司、松浦党等共计七千余人,在筑前国长者原(福冈县糟屋郡)要道固守。二十七日,两军开始交锋,南军的总大将菊池武义受伤,三百余人战死,在危难时刻,城隆显扭转了战局,他率五百余人突入了对方阵地,讨取了北军的少贰筑后二郎和小贰新左卫门尉,斩杀了宗像大宫司、松浦党的近四百人,斯波氏经只好率军向丰后撤退。武光随后亲自引军进入丰后国府(大分市),而斯波氏经将部队分为三支,自己与大友氏在高崎城、少贰氏在冈城、宗像大宫司在宗像城三地分别坚守。北军兵多,但不敢出城,南军兵少,也不敢过度强攻,双方在丰后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最终在正平十八年(1363),武光攻破高崎城,斯波氏经被迫逃往防长。正平二十年(1365),北朝再次派出了新的探提--涩川义行,但他却一直滞留在了备后国(广岛县东部),始终没能进入九州。

正平二十二年(1367)年底,二代将军足利义诠去世,传位给其幼子足利义满,细川赖之任管领辅政。为了改变九州不利的形势,正平二十六年(1371),幕府任命远江守、引付方头人今川了俊为新的九州探题。今川了俊吸收前几任探题失败的教训,他认为九州的一些北朝势力并不可靠,在只给予丰后大友氏族以足够信任的同时,又征调诸如担任长门、周防守护的大内氏等中国和四国的御家人参战。同年,了俊派遣其子义范、其弟仲秋为前队出发,准备对太宰府发动进攻。义范在丰后登陆后联合了当地的大友氏,仲秋在肥前与松浦党汇合,了俊则和大内义弘统率主力由防长进入丰前,对筑前的南军进行合围。文中元年(1372)二月,北军的三路大军首先发动进攻,菊池武光指挥南军拼死防守,在经过长达半年的激战之后,八月二十二日,太宰府陷落,武光保护怀良亲王退往筑后三井郡高良山,南朝征西府开始由盛转衰。

文中二年(1373)十一月十六日,南朝的顶梁柱--菊池武光在失意中去世,时年五十二岁,作为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威震九州的名将,其结局却很是凄凉.

家族

氏族 菊池氏

父母 父:菊池武时

兄弟 武重、武光、武士、他多数

子 武政、良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