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日登山 |
释义 | 作品名称:《九日登山》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九日登山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⑴。 为无杯中物⑵,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⑶。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⑷。 题舆何俊发⑸,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⑹,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⑺。 自作英王胄⑻,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⑼,白龟道冯夷⑽。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⑾。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⑿,合沓出溟海⒀。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⒁?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⒂,帽逐秋风吹⒃。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⑴《晋书》: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曰:“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耶!”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闻,遂欢宴穷日。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问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⑵陶渊明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⑶《艺文类聚》:《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之,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梦梁录》: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⑸《北堂书钞》:谢承《后汉书》曰:周景为豫州刺史,辟陈蕃为别驾,下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 ⑹《方舆胜览》:响山在宣城县南五里。《一统志》:响山,在宁国府城南五里,下俯宛溪。权德舆记:“响山,两崖耸峙,苍翠对起,其南得响潭焉,清泚可鉴,潆洄澄淡。” ⑺霜丝,乐器上弦也。 ⑻《韵会》:“胄,裔也,系也,嗣也。” ⑼《列仙传》: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日,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 ⑽《山海经》: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郭璞注:冰夷,冯夷也。《淮南》云“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穆天子传》所谓河伯无夷者,《竹书》作冯夷,字或作冰也。《河图括地象》:冯夷恒乘云车,驾两龙。白龟,事未详。《楚辞·河伯》云:“乘白鼋兮逐文鱼,气汝游兮河之渚。”白龟殆白鼋之讹欤? ⑾《广韵》:“酹,以酒沃地也。” ⑿木华《海赋》:“波如连山。”太白本其语而倒用之,谓“连山似惊波”,遂成奇语。 ⒀谢朓诗:“合沓与云齐。”吕向注:“合沓,高貌。” ⒁《说文》:“酩酊,醉也。” ⒂卢照邻诗:“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⒃《晋书》: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作品简析这首诗题为“九日登山”,是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根据诗义,此诗当是作者偕一宗室为宣城别驾者,于九日登其所新筑之台而作,诗题或许有缺文。 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