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里山乡 |
释义 | 九里山乡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位于焦作市东郊,距市中心约15公里,总面积35.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人,耕地面积30000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历史上就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行政辖区九里山乡下辖村:演马村、西演马村、前夏庄村、后夏庄村、王张村、小卢庄村、仓上村、亮马村、陆村村、赵屯村、高寨村、山后村、北庄村、寺庄村、耿村村、聩城寨村、前蒋村、油蒋村、韩蒋村、赵蒋村、位村村、官庄村。 人口状况九里山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3290 男 12014 女 11276 家庭户户数 5632 家庭户总人口(总) 23213 家庭户男 11945 家庭户女 11268 0-14岁(总) 6931 0-14岁男 3817 0-14岁女 3114 15-64岁(总) 14735 15-64岁男 7456 15-64岁女 7279 65岁及以上(总) 1624 65岁及以上男 741 65岁及以上女 88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1585 中小学校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乡中学 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乡教育办公室(中学) 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乡教育办公室 乡镇经济九里山乡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本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多方考察,把发展双孢菇生产做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在全乡范围内大力推广。经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建成双孢菇大棚600余座,菇棚采用5层主体种植的办法,实际种植面积达到18万多平方米,年产鲜双孢菇180多万公斤,加上夏季利用双孢菇生产后的基料种一茬草菇,年纯收入300多万元,平均每座大棚收入5000余元,最高的可达到9000元,全乡人均增加纯收入160元。此外,双孢菇生产转化了大量农作物秸秆,千座大棚的生产基料就利用玉米、小麦秸秆280万公斤,有效地解决了焚烧秸秆问题,全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同时,大棚用后的基料又成为上佳的无公害肥料,开创了生态农业良性循环的新路子,成为该乡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粮食高产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效益也越来越低,甚至增产不增效。农业结构调整成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的唯一出路,根据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结合该乡仓上村农户自发发展双孢菇种植取得显著效益的成功经验,决定选择双孢菇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推广双孢菇种植必须尊重农民意愿。首先,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政委、乡长为指挥长的双孢菇项目建设指挥部,副科级领导深入村、组、农户第一线,了解各家具体情况,探讨致富门路,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进行动员。其二,宣传发动、正面引导启发群众解放思想。我们开展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组织群众到本乡仓上村参观,组织该村的菇棚户巡回到村、组向群众讲双孢菇生产和取得的效益。同时,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印发资料,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乡党委书记亲自动手起草“致全乡人民的一封信”,乡长带领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摄制录像带,回来后给群众播放。机关干部包村包组,村干部包户,登门入室,进行宣传,使群众真正认识到双孢菇种植确实是致富的好项目。其三,在乡纸厂旧址新建20座试验棚为群众做示范,从建造到拌料,群众一目了然。经过全方位发动,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乡掀起了双孢菇大棚建设高潮,并保持了长盛不衰的势头。 在发展双孢菇生产过程中,既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强力推进,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以引导、协调、扶持、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办好农民自己想办又办不了的事。 (一)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几百个农户同时开工建棚,砖石、灰沙、竹杆、网绳、薄膜等各种物料都紧张,一家一户顾得了建棚,顾不上采购。乡党委、政府抽调专人组织物料采购,各村也相应组织人员搞好服务,统一购买红砖,累计1000万块,从福建购进竹杆25万余根,从塑料厂直接购买薄膜3万多米,并将这些物料直接送到工地。建大棚还需要供水、供电,乡党委、政府会同各村为建棚户打井、架线、铺管道。全乡为双孢菇生产新打机井16眼,建蓄水池38个,架设供电线路总长65公里,新增变压器4台,乡村两级共投入20余万元,解决了群众建棚中的困难,保证了建棚进度。 (二)协调多方关系,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协调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在建棚工作中,乡党委、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向双孢菇生产倾斜,要求各村也应对建双孢菇大棚的农户给予适当优惠。如演马村对建棚户占地免收5年使用费,前夏庄村出资为建棚户打井架电线,陆村则支付建棚物料的运输费用,为建棚农户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是协调金融部门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乡里抽出一名副乡长,专门跑信用社,为建棚农户协调小额贷款。每建一座棚需资金6000余元,有些农户一时凑不起来,乡政府会同村委会与信用社协商,为他们发放小额贷款,为确保按时放贷的资金,乡党委、政府为信用社揽储100多万元,保证了近350余万元小额贷款及时发放到户。 三是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为解除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在乡政府协调下,企业与农户签定购销合同,企业回收农户的双孢菇价格不低于市场价格的95%,并核定了不低于1.8元 / 公斤的最低保护价;农户则保证将双孢菇交售给加工厂,使农企双方都吃了定心丸。 (三)传授技术,指导生产 乡里聘请了两名技术员,抽调了4名结构办人员,组成 了6人技术服务组,为克服面大、点多、路线长、服务不及时的矛盾,乡里投资3万元,购买了一部面包车,专门为技术指导服务,保证了把技术难题及时解决在现场。做到了建棚图纸递到户,绑架示范到棚,配料查看比例,覆土掌握厚薄等项技术环节实地指导,认真把关,一跟到底,保证了大棚户不出门就能享受无偿技术服务,群众非常满意。 (四)村立典型,示范引导 通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引导、推动,九里山乡的双孢菇已初步形成规模,为使双孢菇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柱产业,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2年7月18日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对双孢菇生产效益突出的农户奖彩电1台,对成绩显著的农户奖三轮车1辆,对引导有方、组织得力、服务到位的村给予表彰。为获奖者披红戴花,敲锣打鼓用专车把奖品送上门,引来了广大群众羡慕、敬佩的目光,打动了广大群众的心,使人们认识到农业结构不调整不行,调整了就大有希望。 九里山乡按照市场经济下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而要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必须走招商引资的道路。经多方考察联系,乡政府把福建漳州永城食品有限公司确定为合作伙伴,经双方协商达成合作协议,由乡政府提供场地,保证水、电、路“三通”,并提供部分房屋,由福建客商投资450万元兴建双孢菇加工生产线,并包购全部产品。客商与农户签定购销合同,由客商提供菌种(收购双孢菇时扣除菌种费)、提供技术服务,明确收购价格,确定了最低保护价,农户所产双孢菇全部交售给加工厂,由乡政府出面进行鉴证,购销双方都吃了定心丸。经过一年多的运作,达到双赢目的,农户、客商双方都感到满意,双孢菇产业已基本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 通过双孢菇生产,不仅为该乡农业结构调整,创新经营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而且对政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服务,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形象。 河南矿建三处的家属院在此地,河南矿建三处子弟小学也在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