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敬谷神节 |
释义 | 敬谷神节,也就是祭祀五谷神的节日,在邯郸西部武安、涉县一带广泛流传着一句民谣:“六月六,老汉骑驴看 谷秀。”这里的人们把六月六称为“敬谷神节”。 敬谷神的习俗在邯郸西部的武安一带至今还流行着敬谷神的习俗。六月六前后,当地农民所种的谷苗都已出穗,远远望去一片金黄。为了庆祝,也为了祈求来日的风调雨顺,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馍、豆包,并把自家蒸出的馍带到自家的地里,以祈求五谷神能赐给人们一年的好收成。 山区种植谷子,多为“春谷”。这种谷子播种早,农民习惯喝了“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的饺子汤,就上山刨地种谷子。上山刨的地,人们称之为 “海地”。海地多在岭上、崖根儿、垴旁和层层梯田的两侧边儿上。其面积 一般都很小,有一二分大的,有半分大的,还有席片子那么大的。传说过去 有个人刨海地,刨一块数一块,算着刨了十六块地,可临走时数来数去只有 十五块,数了一遍又一遍。急得出了满头汗,后来决计不再数,回家了,一 提草帽,原来下面扣着一块。刨海地种谷子,一般都是先撒种,然后刨,把 种子掩在土里。谷苗长起后,没有行,也不分拢,除草不用锄,用镢头“斩”。 由于这种谷子种得早,若春天雨水好,六月初就长得齐腰深,秀出了穗,农 民们自然很高兴。常见六月六这天,老汉们戴上草帽,骑上毛驴,沿着山路, 小驴儿蹄声“得得”,一路望着一片片秀穗吐金的谷苗儿,喜滋滋,乐融融, 翘着胡子笑吟吟。 六月六被视为“小中秋”,习惯吃一种名叫“顶门棍”的食品。俗谚云: “六用六不蒸,扬场没风。”这一天,家家要蒸馍馍,蒸豆包儿,吃好饭, 而最时兴吃的是“裹卷”:和好面,褂成饼儿,卷上用细盐、花椒面调合好 的南瓜丝儿,用笼蒸,蒸熟后沾上醋和蒜泥儿吃。当地人俗称这种“裹卷” 为“顶门棍”。 六月六这天,农家还要在“天地神”前烧香、上供,敬天神,敬五谷神, 祈祝当年五谷丰收。人们还往往带上香和馒头走出村子,到自家种的每一块 儿田里去祈祷,求五谷神赐给更好的年成。 为什么在六月六要敬五谷神的传说为什么在六月六要敬五谷神呢? 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天下的五谷是天上的五谷神赐给的。在很早的时候,人们种的谷 子,每一片叶根上秀一个穗儿,一棵谷子上有十几个穗儿,玉米也是每一个 叶儿包一个穗儿,收下的粮食吃不尽,用不完,家家过着富足的日子。 有一年的六月六,五谷神来到人间视察人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装扮 成一个普通的老人,先走进了一户农家,问一个中年妇女:“大嫂子,我走 路走得饿了,你家有没有吃的,舍给我一点吧”。那妇女正忙着家务,头也 不抬地说:“早起留下一张面饼,方才叫我给小儿子垫屁股了。”五谷神一 看,她的小儿子屁股下果然坐着一张好大的饼。五谷神从那家出来,又走进 了另一家,问一个老太太:“老大娘,我走路饿了,有没有吃的东西,给我 一点儿。”老太太瞅了他一眼说:“俺方才把一个馒头给小孙女儿擦屁股用 了。”五谷神从这家出来,又走进了第三家。这是一个富户,老当家的正在 用粮食沤肥。五谷神看了说:“当家的,我走路饿了,有没有吃的东西,给 我一点儿吧。”那当家的恶狠狠地说:“粮食有的是,可那是我的,烂了沤 粪也不能给别人。”五谷神恼怒极了,心想:“本来玉皇大帝不准把多穗谷 赐给人间,是我说了天上要靠人间香火生活,才把多穗谷赐给人间的,不想 人们对粮食这么糟踏,不爱惜,而且有的还为富不仁,我要把五谷收回天上 去,叫人们尝一尝饿肚子的苦头。五谷神想到这里,就起身往外走。他出了 村子,来到一块田里,伸手掠住一棵谷子,从根儿掠到尖儿,把每个叶根儿 都掠掉了,正要把谷子尖儿上的最后一个穗儿也掠掉时,这时一只狗跑了来, 向他跪下说:“五谷神,求你留下谷子尖儿上这一个穗吧!不然我会饿死的。” 五谷神看着狗说:“天下的人太作孽了,把粮食任意糟踏。我要是把这一个 谷穗儿给你留下,人们还要吃它怎么办?”狗说:“我一定看好,不叫人吃。 如果叫人吃了,我就吃屎!”五谷神一听狗立下了那么坚决的誓言,就把这 一个谷穗儿留下了,回了天宫。从此谷子就留下了一个穗儿,每亩的产量大 减。就这一个穗儿,果然又被人们享用了,狗不背自己的誓言,便白吃粮食 改成了吃屎。人们担心五谷神知道了再来把这一穗儿谷子收走,于是就在每 年的六月初六,在五谷神下凡视察人间的那个日子,家家烧香、上供,祈求 丰收,生怕五谷神把留下的这一穗儿谷子也收走。就这样,年复一年,留下 了六月六敬谷神的风俗。 敬谷神的目的敬谷神是为了感激上苍赐给人们粮食,同时也是因传说中人们担心五谷神收回人们享用的粮食。到了农历六月六,当时的农民要带上香和自家蒸的馍,去自家种的田地祈祷,祈求五谷神不收回人间的粮食,祈求五谷神赐给自家好收成。 漳河流域的敬谷神节漳河流域对祈求一年五谷丰收的民俗,主要有以上几种。同时也还有六月六敬谷神节,那天要到庄稼田里去烧香、上供。传说那天夜里,年轻的夫妇要到田里去过夜,庄稼长的会格外好,粮食打的多。还有腊月初八,要向五谷神敬新米,把新粮向五谷神上供。整个漳河两岸的民俗,突出了一个耕作民俗,人们希求麦黍丰收,虔诚地去乞求神灵,赐给人间幸福。 随着时间的迁移,漳河两岸的“麦黍”民俗,也在不断的变化着。由虔诚的带有迷信色彩的预卜,逐步向着文化娱乐形式演变。十日歌口诀逐渐在人们心目中淡化了下去。过七河已成了当地人们过元霄佳节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活动,会招来全村男女老少观看,甚至十多里地外的群众也赶来看热闹。不少人整夜不睡,远远地看姑娘们去取水,直到过七河整个过程办完,才肯离去。过添仓节,不少人家还在吃黑馍,加上糖枣、柿子馅儿、更为美口。倒是把看十二个月的雨水,演变成了妇女们评品谁的蒸馒手艺高,谁调的馅儿甜,大饱口福的活动。正月十六点飞蛾,原来是把面蒸成鸟、鱼、虫、蛾的形状,夜晚摆在院子里,每个虫鸟背上点一支蜡烛,意思是消灭虫害,现在已演变为灯珊、灯墙、明灯蜡烛的节日喜庆形式。 越是庄稼丰收,人们越喜爱举办这些民俗文化活动。漳河两岸的耕作民俗,正在逐步演变着。 五谷神祭祀的由来《礼记·月令》载:“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荆楚岁时记》亦云:“十月朔日……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后来,这种习俗沿袭下来,便是五谷神生日。由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便想像冥冥之中有一位能主宰五谷生长的女神,称之为“五谷母”。而且将五谷丰登时作为她的生日行祭祀之礼,答谢她的恩德。每年八月十五这天,用大米粉制成扁担形状的供品,备上三牲,挑到刚刚收割过的那块土地上,焚香点烛祭祀。对五谷神的祭祀,源于上古秋收时节的尝新祭祀活动。 少数民族祭祀五谷神的仪式及传说五谷神 五谷神生日潮汕话叫“五谷母生”。━━━“五谷母”即五谷神(“谷”潮音读同“角”)。潮汕俗谚说:“十月十,新米饭,胀到目。”潮汕晚造收成时间约在农历十月初,秋收完毕,为了报答五谷神的恩德,便在每年十月十五日这天,用大米粉末儿制成扁担形状的馃品,备上三牲,挑到刚刚收割过的那块土地上,焚香点烛祭拜。 土家族敬奉的护佑五谷的农神。其敬祭日期和仪式,因地域而异。有的地区为十月秋收之后,用鸡蛋、猪头到田坎上祭祀,将五谷神请进屋,安位于仓壁板上,待来年正月初三,又送回田地边。祭时在田坎上挖个地窖,将五谷种子窖藏土中,来年送五谷神回田垄这天,开窖取出,看何种子窖存得好,没有变质,预示当年用这类种子播出会有好收成,就多种这类作物。有的地区祭祀,在端阳节这天举行,祭时,将犁耙锄头置于堂屋大门正中,烧香跪拜,迎接五谷神降临,保佑五谷丰登。这一祭俗到新中国建立后已逐步消失。 五谷神没有龛位,不受香火,但在客家人心中是最近的,客家人很敬重五谷神,表现极为虔诚,不象对别的大神三叩九拜的形式,更重要表现在日常对粮食的珍惜。我记得老一辈吃饭时,桌上是决不能有饭粒的,那些剩饭剩菜甚至洗碗水也决不能与普通垃圾混在一起的,要是有人把饭粒倒如厕所,那要遭到严厉的责骂。据说这样会遭到天打雷劈。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世上没有天,也没有地,后来。天有了,地也有了,就是没粮食吃,人们只好在山林里挖野菜、剥树皮充饥。 那时候,西山有个叫跋达的人,为了让人们吃上粮食,不辞辛劳走到观音那里陈述苦情,恳求观音菩萨给些五谷杆种。观音就从花篮里拿出五个小葫芦和一个大葫芦,嘱咐他说:这五个葫芦里装着你们吃的五谷粮种;第一个三节葫芦里有荞种、撒在高山上,第二个两节葫芦里有大麦种.撒在半山腰:第三个细脖子葫芦里有大豆种。撒在山腰沙地上。第四个弯葫芦里有籼米种,撒在大河小溪两边。第五个一节葫芦里有糯米种撒在水田里,另外大葫芦里装的是树种,你要等五个小葫芦里的种籽撒完,才撒大葫芦里的,不要忘记了。 跋达高高兴兴地回家来,他想立刻撒下种杆。好让人们早日吃上五谷,就背着大葫芦。抱着小葫芦照观音吩咐的那样,一边走一边撒,依次在高山、山脚、山腰撒下五谷种。没料到,背上大葫芦的塞子抖掉了,大葫芦里的树种也漏完了,打开一看是空的。跋达正要往回走,转身一看,他走过的山坡上长满了茂密蔽日的大树,路没有了,怎么也走不回去了。 从此,地上长出了五谷,人们高兴得睡不着觉,连夜点起松明火把,去山坡、田野看庄稼。人们非常感激跋达,是他把五谷种要回来的,可是他到那里去了呢?人们看到遮天盖地的森林,想着跋达是撒树种后回不来了,大伙一商量,就一齐出动,点着明晃晃的火把去找他。从这架山找到那架山,从这个村找到那个村,从这丘田找到那丘田,一面找一面呼喊,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了。 为了纪念跋达为人们造福的功劳,大家又去见观音,把跋达封为“五谷神王”,并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吃新梨,尝新米、家家户户点起火把迎跋达。晚上,姑娘小伙们舞着小火把沿田埂、山路跑来跑去,表示寻找跋达,老人们坐在大火把下,弹三弦,唱大本曲,带领大家齐唱献给跋达的颂辞: 火把早照火把明,满田满坝好收成。大麦收了谷子熟,养豆满仓存。酿缸术酒敬跋达,五谷供祭五谷神。保为年年得丰收,个个笑盈盈。 直到现在,许多村寨还保留着到田边献“跋达会”,又叫“保苗会”,农户带上香烛纸火和米饭、鱼肉到田边献祭,祭祀五谷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