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静妃 |
释义 | 1 清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清代后宫中有两位封号同为静妃的女子,同为博尔济吉特氏。一位是由后降妃的清世祖废后,一位是由妃升后的清宣宗皇后。 ◎ 人物生平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生卒年不详,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太后侄女。顺治十年,被废之后,降为静妃。无子女。 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的第一位生前册封过的皇后。这位蒙古亲王的女儿,是顺治母亲孝庄文皇后的侄女,和顺治算是姑表亲,这样的亲上加亲,在古代是很流行的一件事,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婚姻,是这种姑姨表兄妹或表姐弟的模式,所以不会有现在这种近亲结婚的异议。这个皇后是顺治的叔父,当时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指定为婚的,而那时刚刚登基的顺治帝只有六岁,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更谈不上男女之间的认识。 顺治十四岁时,和博尔济吉特氏举行了婚礼,清史稿上没有记载博尔济特吉氏的年龄,估计应该和顺治年龄相当或稍大些。结婚后,博尔济特吉氏正式由妃子被册封为皇后。据说这位皇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很聪明,可是顺治并不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生活奢侈让一向崇尚俭朴的顺治帝看不惯外,而且皇后又天性妒忌,不能容人,是个爱使小性子的女人。本来这是女人们的特点,可是在那个男权思想严重的时代,面对身份尊贵的皇帝来说,这就让顺治很不受用了。偏偏顺治又是个脾气很坏的人,做事一意孤行,这样两个互不相容的人在一起,就免不了吵吵小架,赌个气什么的,久而久之,顺治对于这样的摩擦,就耿耿于怀,每每想废掉皇后,另立新人。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表面的现象,那深藏在顺治骨子里的东西,其实是因为摄政王多尔衮。 皇太极死后,当时有望问鼎王位的还有顺治的哥哥豪格和叔父多尔衮,彼此剑拔弩张,形势十分严峻,只不过后来怕两败俱伤,于是拥立当时年仅六岁的顺治当了皇帝,可以说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是做为孤儿寡母的顺治和孝庄文皇后,弱的弱,小的小,又怎能处理朝政,所以一切事务都交给了这两位亲王,此时的顺治不过是个傀儡罢了,随着多尔衮利用各种手段,剪除各位亲王之后,这位摄政王在朝中的权利越来越大,随时都有谋篡皇位的可能,而顺治这样一个孩子,对于多尔衮来说无疑是螳臂当车,所以顺治有时不得不隐忍自己,表面上对多尔衮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实际上是如梗在喉,欲除之而后快。但这一切不过是梦想,因为顺治根本没有力量与多尔衮对抗,所以只好任其发展,以做他图。令顺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650年,多尔衮死在喀喇城。对于多尔衮的突然死亡,历史上并没有过多记载,这其中是否有顺治背后部署的计谋,就不得而知了。多尔衮死后第二年,顺治帝亲临朝政,终于摆脱傀儡的帽子,并下令:国家一切政务,全部都要上奏,使朕知闻。今朕尚处于年幼之时,还不太知道谁好谁坏,尚书缺额,大臣们要共同商议,推举贤能之人担任,至于那些平常小事,由理政三王处理吧。从这个号令中可以看出,顺治开始将大权独揽到自己身上,开始着手培植自己的亲信,这时,顺治帝是十二岁。多尔衮死后的几个月里,顺治还在加封多尔衮及他的儿子,看来顺治是颇有心机的,在自己立足未稳的情况下,麻痹多尔衮的爪牙们,以防他们遽变。顺治亲政的第二个月,有人告多尔衮谋逆,不过是顺治的虚假伎俩罢了,这时,顺治开始着手操办他亲政以来的第一件大事,将多尔衮集团一网打尽,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对于多尔衮这样一个居心叵测的家伙,顺治从心中是既害怕又厌恶的,那么多尔衮为他定下这门婚事,我想顺治心中也不会很赞同的,好在博尔济特吉氏还是个年龄不大的女子,如果博尔济特吉氏能对顺治温柔贤慧一点,顺治也许不会废掉皇后,可是博尔济特吉氏并不如顺治想象的那样,反而心胸狭隘,不能容人,这让顺治似乎又看到了多尔衮那飞扬跋扈的样子,如此,在顺治与博尔济特吉氏结婚两年后,顺治不顾众朝臣反对,甚至不理会清朝宗法,以志趣不合为由,终于在顺治十一年8月24日将博尔济特吉氏降为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被降为静妃后,就从典籍史料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她的卒年和葬地。 ◎ 相关史料《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中有如下记载: 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孝庄文皇后侄也。后丽而慧,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为世祖聘焉。顺治八年八月,册为皇后。上好简朴,后则嗜奢侈,又妒,积与上忤。 十年八月,上命大学士冯铨等上前代废后故事,铨等疏谏,上严拒,谕以“无能,故当废”,责诸臣沽名。即日奏皇太后,降后为静妃,改居侧宫,下礼部,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疏请慎重详审,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张璟、杜果、聂玠、张嘉、李敬、刘秉政、陈自德、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各具疏力争。允樾言尤切,略言:“皇后正位三年,未闻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君后犹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过,犹涕泣以谏;况不知母过何事,安忍缄口而不为母请命?”上命诸王、贝勒、大臣集议,议仍以皇后位中宫,而别立东西两宫。上不许,令再议,并责允樾覆奏,允樾疏引罪,诸王大臣再议,请从上指,於是后竟废。 ◎ 相关影视形象吴晓丹 饰 静妃(《孝庄秘史》,剧中名叫娜木钟,与史实不符) 郝 蕾 饰 静妃(《少年天子》之顺治篇) 马咏恩饰 静妃 (《紫禁惊雷》)陈炜 饰 静妃(《大清后宫》博尔济吉特·景珍) ◎ 相关小说《余情回梦》作者:白水晶—齐齐 《深宫谍影》 演员:穆婷婷 饰静妃 2 清宣宗孝静成皇后◎ 人物生平孝静成皇后(1812年—1855年)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后妃之一。曾封号为静妃,累进至皇贵妃。 咸丰五年去世,因抚育咸丰帝的缘故封皇太后。葬清西陵之慕陵。同治帝时祔庙。光绪、宣统累加谥,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子三:奕纲、奕继、恭亲王奕。女寿恩固伦公主,下嫁景寿。 ◎ 相关史料《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如下记载: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后事宣宗为静贵人。累进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上谥,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葬慕陵东,曰慕东陵。穆宗即位,祔庙,加谥。光绪、宣统累加谥,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子三:奕纲、奕继、奕。女一,下嫁景寿。 ◎ 谥号风波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强调孝静“皇后”和真正的皇后嫡庶有别,不能享受后代的香火,也不能得到宗室的承认。 皇后不系帝谥,始于明代,有很多明朝皇帝是庶出,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母不是先朝皇后,即位后照例要追尊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但规定她们的谥号中不加皇帝的谥号,以区别嫡庶,所以明朝的皇后中只有原配皇后的谥号中才有皇帝的谥号。但此制度在清朝未曾实行,例如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也没当过皇太极的皇后,但照样加上皇太极的谥号——“文皇帝”中的“文”字。咸丰帝不以家法而沿用前朝故事,一来认为自己已经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实在是加倍报了抚育之恩,二来觉得毕竟嫡庶有别,博尔济吉特氏既不是先朝皇后也不是自己的生母,出身也远逊于道光三后,能被尊谥为皇后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帝谥是不能系的。然而恭亲王却仍然不满,对此,咸丰帝毫不让步,认为自己做法无可厚非,对恭亲王的防范也愈发明显。 咸丰五年七月二十日(1855年9月1日),孝静皇后的身后事操办完成,第二天(1855年9月2日),咸丰帝借奕䜣在办理皇太后葬礼时礼仪疏略,罢去了他的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退回上书房读书,从此对待奕䜣同其他异母兄弟没什么差别了,以至于后来咸丰帝临终时也未把奕䜣列入辅佐儿子同治帝的顾命大臣名单,将他排除于最高统治集团。整个咸丰朝,除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与英法联军谈判,奕䜣几乎没有受重用。 不能不说,孝静皇后百般索要“太后”名分的行为,不仅是挑战理法制度,也违抗丈夫道光对其地位的钦定,更是实实在在挑战养子咸丰内心的感情底线,尽管咸丰一忍再忍,但最后恭亲王矫诏的行为彻底断送了咸丰对孝静母子最后的亲情。孝静皇后在宫中生活30多年,应该是十分清楚她自己是没有资格和理由当太后的,也清楚如此欺凌皇帝强封太后的风险,若非后来咸丰不可预知的早逝,恭王的前途命运可想而知。但是为了一己私欲,为了一辈子居于妾室不得扶正的怨妇情结,她用自己养子的感情和亲子的前途做牺牲品,终于换来了“皇后”的名分,同时也换来了养子的彻底反目和亲子前途的断送。 咸丰五年八月初十(1855年9月20日),正式加上“孝静皇后”称号。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孝静皇后梓宫下葬于慕陵妃园寝(后改称慕东陵)。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去世,同治帝奉遗诏即位,两宫皇太后(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祺祥政变,杀咸丰帝顾命大臣,垂帘听政。为了在政局稳定得到恭亲王的支持,两宫皇太后于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恭亲王借机篡改“辅佐”之“辅”字为“抚育”之“抚”字,美化孝静皇后不是“辅佐”而是“抚育”了咸丰帝,从而大大抬高孝静的身份,这样谥号即被改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至此,博尔济吉特氏正式获得了道光帝皇后的地位,可以享受后代的香火。 以后,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加谥庄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谥和慎,这样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全称就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 后陵奇观孝静皇后死后,葬于清西陵道光帝慕陵的东面的妃园寝,改称慕东陵。 按清朝规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皇妃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 因孝静既不是“正牌皇后”,也不是“母以子贵“,道光生前只承认其“妾室”身份,并于生前亲定位次,授意康慈葬于慕陵妃园寝不能更改。还有一点,从慕东陵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出,静妃在成为太后之后,竟然仍然和琳贵妃并排,可以想见,道光生前的安排上,慕妃园寝得第一排为此二人并排而葬。如果一排是单数,一般以中间的为尊,一排要是只有两个人,一般认为地位相当。静妃被安排和一个出身低下,份位也不及的晚年宠妃并排入葬,足见道光对其感情十分有限。 康慈去世时,为尊父命,又敬养母,咸丰帝谕令诸军机大臣:“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亦有顺路可通。”宝城内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葬十六个嫔妃,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这样既不违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位置。为进一步表示孝敬,咸丰帝又决定将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为后陵——慕东陵。 ◎ 相关影视形象冯素波 饰 孝静成皇后(《血染紫禁城》,又名《满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 马 羚 饰 孝静成皇后(陶虹版《一帘幽梦》,又名《咸丰王朝之一帘幽梦》,剧中称其为太佛爷)陈 炜 饰 孝静成皇后(《大清后宫》,又名《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剧中名景珍) 胡定欣饰 孝静成皇后 ( 《万凰之王》,剧中名彩蓝 ) 3 海宴作品《琅琊榜》人物◎ 基本信息靖王之母,医女出身,精于药疗。当年曾为林帅所救,为照顾被封为辰妃但体弱多病的林乐瑶(林燮之妹)入宫,与林帅之妹宸妃情同姐妹。宸妃、林帅遭戮后,一直低眉顺眼,隐忍不发,深自悼之。她最大的智慧是淡定雍容,永远置身权力斗争之外,在无争中走向了权力的顶峰。靖王即位后,尊之为太后。 ◎ 人物形象清雅素淡,寡言少语。不事权谋,从容无争。 静嫔虽然年纪已长,容色未见惊艳,但医者心静,保养得甚好,鬓边未见华发,一双手更是滑腻修韧,推拿按压之间,令人十分舒服。 ◎ 经典语录淡定从容 “若是朝廷需要,该去还是得去,”静嫔淡然地道,“宫外的事臣妾不清楚,但身为皇子,卫护江山也是应尽之责。这孩子虽然不爱张扬,但心里是装着陛下,装着大梁的。如果陛下为了爱护他,一直让他赋闲在京享清福,他反而会觉得更委屈呢。” 软语安神 “臣妾性子慢,倒不觉得委屈。”静妃柔柔笑道,“减的只是一点供奉,难道臣妾还少了它?知道陛下有意照应,臣妾心里是妥贴的。再说幽闭禁足,反而少了好些朝省之礼,竟是更清闲自在了。” “安抚什么?”静妃也不禁一笑,“小户人家的孩子尚且免不了要挨两三下巴掌,何况他是皇子?经一事长一智,于他也是进益。要是真的心生抱怨,那就是臣妾教子无方了。” 知子莫若母 ★“读那批注文辞,应是霁月清风,疏阔男儿,怎么听你说起来,好象这位苏先生却是位心思深沉,精于谋算之人?” “景琰,”静妃俯下身子,拭去儿子眼角的泪,柔声道,“只要你没忘记他,他就还活着,活在你心里……” 殷切叮嘱 “这位苏先生我看就很好,他舍了太子誉王那边的捷径,一心相助于你,可谓至诚。你一向待人公正,我很放心,本没什么好叮嘱的,只是觉得象苏先生这样的人才难得,你对他应该要比旁人更加厚待几分才行。总之无论将来如何,切莫忘了他从一开始就扶助你的情份。” 心伤感叹 “万事不能强求,”静妃望着儿子微微颤抖的背影,眸色哀婉,“失去的永远不能再找回。就算小殊真的能回到这世间,只怕也不是当年的小殊了……” 静妃哽咽道:“火寒之毒,为天下奇毒之首,要清理它,又何止脱一层皮那么简单?为你拔毒的那位医者,可有说什么吗?” “他说……我底子好,没事地。” “怎么可能没事?挫骨削皮拔的毒,第一要紧的就是静养,”静妃一把抓住梅长苏地手,恳切地道,“你别管景琰了,好好养着,京里的事,我来办,你相信我,我一定办得成……” 梅长苏用温暖而又坚定地目光回视着她,缓缓摇头,“不行地,宫里和宫外,毕竟不一样……我走到这一步,已经越过了多少阻碍,娘娘,您也要来阻碍我吗?” 静妃心头如同被扎了一刀般,更是止不住的泪如泉涌,仿佛压抑了十几年地悲苦之情,全选在此刻迸发了出来。 “您若要帮我,就什么也别跟景琰说。”梅长苏的眼圈儿也渐渐地红了,但唇角却依然噙着淡淡的笑,“景琰很好,我也没有您想的那么累。您放心,我有分寸的……您以后还是继续给景琰做榛子酥吧,就算他不小心拿错了,我也不会糊里糊涂随便吃的。” “小殊……小殊……”静妃喃喃地念着这个名字,轻轻抚摸梅长苏的脸,“你以前,长得那么象你父亲……” “娘娘,我们不说这个了。”梅长苏继续给她拭泪,“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您会帮我的,是不是?” 静妃透过一片模糊的水色凝视了他许久,最后终于一闭双眼,缓慢而沉重地点了点头。 4 明宪宗岳静妃岳氏(1465年-1534年),明宪宗朱见深末年的妃子,生皇六女仙游公主。 ◎ 生平岳氏生于成化元年(1465年)九月十九日巳时,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入宫为婢,后获临幸。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岳氏生下明宪宗最后一个子女——仙游公主,遂封为静妃。同年九月,明宪宗驾崩。 嘉靖十三年(1534年)六月初三日戌时,岳氏逝世,享寿七十岁。岳氏一生历经了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等四位明朝皇帝的治世,而对于明世宗而言,岳氏已是他的庶伯祖母。明世宗为岳氏上谥号为和惠静妃,后宫上下皆前来拜礼献祭,同年九月十三日,岳氏安葬于金山。 ◎ 墓志《大明宪庙和惠静妃岳氏圹志》 妃姓岳氏,直隶广平府成安县人,父纪,母沈氏。妃以成化十一年—十一月朔选入内庭。自幼恪遵姆教,事我宪宗皇帝夙夜勤慎,无少愆违。成化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册封为静妃,生女一早逝,谥为仙游公主。妃生于成化元年九月十九日巳时,以嘉靖十三年六月初三日戌时薨逝,享年七十。惟妃德性夙成,壼仪闲习,是以皇祖深加眷遇,进封妃位,其薨也,今上皇帝辍视朝三日,备仪致祭,进谥曰和惠,称其生平之行也。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章圣慈仁皇太后、庄肃皇后、中宫、皇妃、公主皆致祭焉,以是年九月—十三日安葬于金山。夫生必有死,理之常也,妃寿享七旬,始终全福,夫复何憾。儒臣奉命志于玄室,百世之下其尚有徵焉。 5 明世宗陈静妃陈氏,明世宗的妃子。生平事迹不详。《明史》未记载她,她的姓氏和封号来自《明书》。明世宗十分好色,后宫妃妾众多,她应该是晚期的妃子之一,封为静妃。 6 康熙帝妃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