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警服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服装的变化,从侧面记录了社会发展过程的轨迹。警察的特殊职业使其始终处于社会焦点中,警服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体现著一个国家的警察风貌。警服的变化亦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法律、经济、人文状况,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简介

共和国的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10月1日,中国公检法大换装,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

历史上的任何典章制度和服装的变化,无不从一个侧面记录著历史事件及发展过程的轨迹。公检法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服装带著明显的时代烙印。

警服的历史要比法官服和检察官服久远许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警服都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体现著一个国家的警察风貌。

历史沿革

警察在中国的出现还是在本世纪初。1902年以后,清政府仿效东西方各国建立警察机构,但警察的服饰从形式到章程都没有统一规定。到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全国才有了统一的警察服装。民国时期的警服也先后经历了11次比较大的变革。

1928年,随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的建立,最初的肃反委员会、政治保卫局、民警局、刑事侦探局,就成了人民公安的雏形。那时,公安人员与红军战士穿一样的服装。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从延安边区保卫处、检查处等部门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延安市公安局管辖的延安市警察队。警察队员的著装区别于当时的干部、战士所著的灰布军装,著黑色警察制服,帽子的样式与八路军军帽相同,没有帽徽,领章是用铝合金特制的,正面铸有“边警”二字,意为“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有一个特殊的地区,也曾实行警衔制和统一著装,那就是在194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事管制的旅大地区。旅大市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按警衔著装,警衔分为警监、警正、警佐、警长、警士,警服是统一制式,夏装为绿黄色,冬装为青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百废待兴、政务繁杂的情况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却十分关心人民警察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新中国的第一代警服诞生了。这套警服也称之为“五O”式警服。第一代警服著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同,其区别是胸章标有“人民公安部队”字样,臂章为盾形,上方横写黑色“公安”二字,下方缀军徽。其服装制式有干部、民警之分。

此后,人民警察的服装又经历了“五五”式、“六五”式、“七一”式、“八三”式、“八九”式五次大的变革,其警服颜色经历了米黄色、墨绿色、藏青色、藏蓝色、橄榄绿色的变化﹔其警帽也经历了大盖帽、解放帽、大檐帽的变化﹔其帽徽、领花、领章、臂章也发生了变化。“八九”式服装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了警衔制,分为警监、警督、警司、警员四等十二级。但大多数变化的警服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制服颜色接近,款式也都以中山装为基点,特别注重上装四只口袋的形状。老式警服由于与军装在颜色、款式上相近,使军警难以区分,在我国举行的大型国际活动中,不少外国朋友把警察误认为是军人,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另外,在老警服的造型上由于以中山装为基调,放松量大,什么都可以往衣服里装,乃至出现了妇女怀孕都要找警服穿的笑话。当改革开放的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世界面前时,在对外活动中体现国家形象的警察,老式的警服显然是大大落伍了。警服既要体现执法者的尊严,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亲切,还要和国际接轨,于是,新的“九九”式警服应运而生了。

1999年4月,公安部召开警服设计发布会,国内30家著名服装公司设计师的五百多套设计方案参加招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专家论证、评审,广泛征求各警种、各层次干警和社会各界意见,又经过从南到北三个城市试穿,进一步改进到最后定型。“九九”式警服的颜色,选用与国际上警服主流色调相一致的藏蓝色,完全区别于军队的草绿色,形成鲜明的警察制服体系,在面料上也提高了档次。尤其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型号制,实行量体套裁,对每一位民警进行量体,按人制作,由制作厂家直接发到民警个人手里,大大提高了警服的合体率。至此,中国警察穿著新式警服闪亮登上了世界大舞台。

上白下蓝、橄榄绿、国际流行的藏蓝色……没有比警察自己更关心警服是怎么变的了。警服,记录著他们成长的历史,也是留在每一名警察心底永不褪色的记忆。每一身警服的后面,都有一段情、一份缘、甚至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

历史故事

警服玉照珍藏51年

大檐帽、警服裙装、如阳光一般灿烂的笑脸……直到今天,李忠欣老人都觉得这张23岁时留下的玉照,是自己最漂亮的一张照片。虽然,她当警察的时间仅有短短的六年。

整整51年了,岁月的沧桑令她早已华发髯鬓,但眉宇间的那股精气神儿,似乎很难与74岁的高龄划上等号。1949年,李忠欣随时任中央社会部干部的夫君单昭祥来到北京,在朝阳公安分局(原东郊分局)侦查保卫股当民警。看著身穿警服的同事们每天忙忙碌碌地出出进进,李忠欣真是打心眼儿里羡慕。几天后,当一套崭新的警服发到手里时,她飞快地跑进宿舍试穿。那时的警服非常简单,只是胸前有一枚警徽,可穿上感觉神圣而庄严。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一个星期天,李忠欣与夫君外出,远处风景美不胜收,“我得留一张穿警服的照片。”在夫君相机快门按下的一瞬间,记录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十年动乱”,家里损失了不少物品,可惟独这张黑白照片,被李忠欣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要是多干几年公安,还能赶上换其他警服呢。”老人不无遗憾地说。

大家叫她“一号警察”

一副温柔而甜美的笑容,一位善良而不失威仪的女民警,佩带著一个具有起始意义的特殊警号───“户0001”。这位民警名叫魏湘如,曾经是北京市公安局原内一分局第一派出所内勤民警。如今,每当提起这件事,老人都忍不住动情地说:“那是我一生的骄傲。”

“一号警察”的故事,还得从1950年1月人民警察第一次全面换装说起。墨绿色的警服,在领子上多了一副突出警察身份的领章。右领上写著“人民警察”,左领印著警号,警号的首字代表“警种”。派出所民警一律以“户”字打头。

当“户0001”被分发到所里时,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全国的一号户籍民警,但谁也不好意思说出口。最后还是所长“拍板”说:“就把这个警号给女同志吧,也体现一下咱们尊重女性呀。”于是,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警号就佩带在全所惟一的女民警魏湘如的警服上,她从此也就有了“一号警察”的美誉。有时走在街上遇到不认识的同行,好多人都是一看到她的警号就惊喜地与她握手打招呼,或者互留电话号码,魏湘如也因此结识了全国各地许多警察朋友。

祖孙三代钟情警察

离休干部娄子恒一家三代对警察这个职业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就是,咱家就是爱这身衣裳,穿上它就有神圣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娄子恒是延安的老革命,今年八十多岁了。“当时我们是随著解放大军进入北京的,穿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挎著盒子枪,雄赳赳气昂昂地接管了国民党的警察局。”忆当年,娄老先生充满了自豪。此后,娄子恒就成了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的第一任人事干部。虽然,后来军装换了警服,警服又几经变化,娄子恒一直穿著警服离开工作岗位。他说,警服代表著扬善抑恶、维护百姓安全,这工作神圣,我爱警察这个职业,更爱这身衣裳。

当娄子恒穿著警装奔波在公安战线上时,他的女儿娄新子承父业也当上了警察,连娄家选的女婿也是穿警服的,他就是现任门头沟公安分局政委的周福海。回忆起警服的变化,周福海骄傲地说,我穿过五种警服了,每换一次装,我都小心地珍藏起来,这就是历史啊!每套警服都包含著一段经历,让人自豪,让人回忆。

也许是耳濡目染,周政委的儿子周雷从小就喜欢穿像爸爸妈妈那样的衣服,长大了面对多种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也穿上了警服,现在是朝阳公安分局的一名警官。全家祖孙三代对警服有一种独特的深情,他们说,警服经历了一个从朴素到现代的过程,我们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个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我们对警察职业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其实,有著与娄家相似经历的警察世家,在北京市公安局还有很多很多。

他和警服结下生死情

国际警界流行的藏蓝色,再配上银光闪闪的肩章、领花、胸号和银灰色领带……抱著设计新颖的“99式”警服,燕山公安分局向阳路派出所政委孙惠犟心头别有一番滋味。新警服穿在身上一定更庄严威武,但此时此刻,那套已收进柜子里的橄榄绿警服,依然让他难舍难分。

1984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孙惠犟被同为警察的妻子挽住胳膊,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医院。“右鼻窦里长的瘤子边缘参差不齐,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大夫的一番话,说得妻子双腿打颤。此时,早就知道检验单上“Ca”是什么意思的孙惠犟反倒很镇定,他一路安慰著妻子回了家。

医院为慎重起见,又给他做了活体检验。就在全家人一次次为他向上苍祈求时,孙惠犟却瞒著家人,选了一套未曾上身的橄榄绿新警服,配上一副红彤彤的领章,一个人去了照相馆。他需要一个永远的形象留给亲人和朋友们,要让不认识的人只消看一眼他身上的警服就能知晓,他生前是一名警察。

如生死判决书一般的活体检验结果终于下来了。“鼻窦囊肿”──诊断书像一纸赦免令。做完手术的孙惠犟终于平安回到了被死亡笼\\罩了半年的家。这时,他把那张穿橄榄绿警服的大照片举在妻子面前:“知道吗,我偷偷准备的遗像,现在用不著了。”妻子捶著他的胸又是哭又是笑,从患病到病愈,孙惠犟也第一次哭了。

2000式检察服:今年试穿明年定型

没有了大檐帽,没有了领花、肩章,也没有了十多年来常伴著自己的那身军绿色。10月1日,首都3500余名检察官开始统一试著2000式检察服。

今年8月下旬,当来自江苏盐城市的一家服装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到位于石景山的市人民检察院大楼内为检察官们量体裁衣的时候,许多人心里还在琢磨:新的检察服究竟是啥模样?都有些什么样的标志?毕竟,这是十多年来检察制服第一次换装。

说起来,许多人还真不相信,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负有国家法律监督职责,担负著繁重的打击犯罪任务的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居然一直没有统一的制服。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建制,仍然是便装办案,直到1984年。现任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的俞新根告诉记者,刚恢复建制时,在检察机关内部就有一种希望统一著装的愿望和呼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刚发制服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穿便装办案那么久了,第一次著装,这时才感觉是代表著国家司法机关,头顶国徽,肩扛红旗,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威严感和自豪感。虽说也有人对制服的颜色和式样有一些意见,但被当时喜悦的心情掩盖了。穿制服以后,大家似乎更加严格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负责制服配备和更换的市人民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处的王晓青告诉记者,1984年5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检察系统第一次统一著装。分夏装和春秋冬装,夏装为米黄色,女式是西服式样,男式为猎装样,春秋冬装为豆绿色。到1990年,夏装也改为豆绿色,服装式样有部分小的变动。的确,在当时,以豆绿色为主色彩的检察制服佩以鲜红的国徽和肩章,以其庄严、凝重的特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随著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加之与国外的司法交流越来越多,原佩带帽徽、领花、肩章的服装在样式和色彩方面非常近似于军队,已不适应检察工作的要求和国际司法著装的潮流。以新款西服式检察服取而代之原有的豆绿色制服已经成为必然和趋势。

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指出,现行的审判服和检察服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和检察事业发展的要求,改革审判服和检察服已显得十分必要。今年6月26日,在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上,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胡克惠著新式检察服夏装首次亮相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时,即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和现场咨询者的好奇。此后,新式检察服陆续在深圳、大连、上海、青岛等市各级检察院陆续试穿。据了解,这种2000式检察制服取消了大檐帽、肩章、领花等具有军事化色彩的装饰,换以能充分表现文明司法的西服式制服,用国际通行的胸徽作为执法标志,服装的颜色由豆绿色改为国际化的、能体现司法权威性、严肃性的深色调。新式检察服装在西服款式基础上设计,为小翻领三粒扣式服装,分冬、春秋和夏服,6月份首次亮相的夏服,衬衣采用化纤和棉、麻的混纺面料,高级检察官著毛涤检察服装。胸徽上方“中国检察”四个汉字明显。10月份亮相的春秋装采用国际检察官通行的藏蓝色,突出庄重、大方、简洁的风格,具有时代特征。

2000式检察服目前在北京还处于试穿阶段,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人员介绍,2000式检察服可望于明年春节前后最后定型。

2000式审判服,完全取消了带有军事化的装饰,突出了我国法官文职官员的特色﹔法官袍的设计思想,完全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2000年3月10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身著2000型新式法官服,向人大代表做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肖扬的著装,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天,国内外各媒体纷纷给予报道:中国法官要换新服装了!

2000年5月9日下午,在第三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知识产权论坛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张鲁民身穿新式法官服,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介绍了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现状。她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这次亮相,竟使她成为我国第一个身著2000新式法官服在公开场合亮相的法官。

2000年7月1日上午9时,市第二中级法院的大法庭座无虚席,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案件正在开庭审理。然而,负责庭审的审判长王羽红等3名法官,却引起了众媒体的关注。因为,这些身穿黑色法官袍的法官,是我国第一批身着新式法官袍开庭断案的法官。

人民法院2000式审判服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人们纷纷议论,法院为什么要换审判服?新式审判服有什么特点?它与国外的审判服有什么不同?

据最高人民法院计财装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式法官制服统称“2000式审判服”,分法官袍和西服式制服佩戴胸徽两种款式。法官袍为黑色散袖口式长袍。黑色代表庄重和严肃,红色前襟配有装饰性金黄色领扣,与国旗的配色一致,体现了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四颗塑有法徽的领扣,象征审判权由四级人民法院行使,同时也象征人民法院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忠于法律。西服式制服分春秋装、冬装和夏装,春秋装和冬装为黑色,夏装为浅灰色,审判人员身着西服制服执行职务时,需同时佩带专用徽章作为其身份标志。新式法官制服在设计上突出体现了人民法官严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宗旨,符合法官的职业特点。法官袍只允许在法庭上和执行职务时穿着,这意味著法官权力只能在法庭上行使﹔而且法官制服是没有等级差别的,这意味著法官袍是一种非等级化的象征。

据了解,我国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统一着制式服装,始于1984年,式样为肩章和大檐帽式制服,质地为的确良。在其后的十多年中,曾有过3次改变,但基本式样没有改变,只是在颜色和材料上略有变化。随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旧的法官制服已不能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旧制服在外观上不仅近似于军队和公安制服,而且式样上与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制服雷同,不能体现法官职业的特点。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更换新式审判服。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设计指导思想,2000式审判服的设计力求突出有中国特色的法官形象。大连碧海企业集团公司首席设计师于泽正参与了2000式审判服的设计工作。他告诉记者,接到设计要求后,他们设计出两套方案:中山装与中山装式袍﹔西服与宽松式散袖口袍。于泽正强调说,法官袍的设计思想完全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代中国男人穿长袍,女人穿旗袍,西方不少知名服装设计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取用”中国袍的创意。法官袍具有显著的中式服装特点。旗袍的两边开襟运用到了法官袍上,保证了穿著者坐堂问案时,衣服庄重整齐。法官袍散袖口、立翻领上绣有本色服饰“麦穗、齿轮、华表”图案,运用的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带亮的丝线绣在黑色面料上,产生一种浮雕艺术效果,更具感染力。胸前门襟那浓烈的中国红撞击著人的视角,居袍上三分之一处的黄金分割,红彤彤的中国传统固有色,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各警种的警服异同

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二条第二款之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除以上部门及其人民警察外,任何其他部门、机构、个人不得持有、使用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和标示有人民警察标志的物品,任何部门、机构、个人不得穿着类似人民警察警服的服装。

上述五个系统的制服、警衔、帽徽样式完全相同,各部门警种通过臂章胸徽以及警号的排列方法体现区别。

监狱劳教系统警服上佩带“司法”字样的臂章和胸徽(这个“司法”指的是监狱的上级机关、司法部和司法厅等“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并不是指司法警察)、七位数警号

这和公安不同——地方公安的胸徽是省份名称、公安部和公安部直属单位的胸徽分别是“公安部”和“公直”,行业警察的胸徽是行业名称,即“海侦”(海关缉私警察)、“航空”(民航公安)、“交通”(交通部门警察,不是交警)、“铁道”(铁路公安)、“森林”(林业公安),臂章小字是“公安”,警号是六位数 。

司法警察的胸徽和臂章小字是“法院”和“检察”,警号和公安一样是六位,但排列方法不同——法警的警号前两位是省份代码,而公安的胸徽上已经写了省名、警号不包含省份信息

其他四个系统的胸徽就是系统名称、分别是“国安”(国家安全系统民警)、“司法”(监狱劳教系统民警)、“法院”(司法警察)、“检察”(司法警察)

另外司法行政部门除狱警以外的工作人员曾经穿过一种非常类似警服的制服,这种制服的肩章上没有警衔标识、臂章上没有“警察”字样,最重要的是这种制服早已经被取消了。

2011年楚石执导微电影《警服》

《警服》剧情介绍

导演:楚石

主演:杜辉 石头 苗欣

年份:2011

产地:华语

类型:喜剧片微电影

剧情:

本片描写小偷冯三与同伙石头在一户人家作案,一翻寻觅之后,竟发现有一身警服,冯三兴奋不已……马警官因为警服被偷,苦于没有脸面向所里交代,决定把这个贼找出来,故事由此展开。整部作品围绕冯三想当警察却被现实撕裂了梦想,情节颇具迷幻色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