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济学导论 |
释义 | 经济学导论系统介绍了西方经济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了系统介绍。共十四章,第一章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共3节主要介绍了稀缺与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等内容,第二章经济学的方法论,共3节主要说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发展内容,第三章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共4节讲述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展,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第一章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章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展 第五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六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七章 市场理论 第八章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第九章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作者:罗丽英,黄新萍,鲁丽梅 主编 ISBN:10位[7811131722]13位[9787811131727]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1 定价:¥36.00元 目录第一章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 稀缺与经济学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复习与思考 第二章 经济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发展 复习与思考 第三章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展第一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学 第四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附录1:西方经济学的家族谱系略图 附录2:著名经济学家的生平与著作简介 复习与思考 第四章 供求基本原理 第一节 需求原理 第二节 供给原理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第四节 弹性理论 复习与思考 第五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第三节 消费者选择 第四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复习与思考 第六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复习与思考 第七章 市场理论第一节 市场类型及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 第四节 垄断竞争与寡头市场 第五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复习与思考 第八章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复习与思考 第九章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三节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理论 第四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复习与思考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三节 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节 乘数理论 复习与思考 第十二章 现代银行与货币理论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附录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发展出版社作 者: 刘伟 著 出 版 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0-1 版 次: 1 页 数: 266 I S B N : 9787800872617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其他经济学理论 内容简介我们在编写这套丛书时,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反映经济科学的新发展。不仅在结构上安排了环境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等新的分支,而且在内容上要反映经济学发展最新成果。二是内容表述要完整、系统和科学,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邃的理论。三是处理好编和著的关系。这套丛书不仅吸收了国内外经济研究和教学的最新成就,也就职“编”,而且结合了作者的教研实践和教研成果,结合了作者对现实经济生活的理解,这也就是“著”。没有广泛取材的“编”,者就难以拓宽读者的视野,把握本领域的脉络;没有在教研基础上的“著”,教材就会失去灵魂,就会脱离实际。四是注意“冷”和“热”的结合。我们要求,尽可能在讨论“冷”的基础理论问题时,折谢出现实生活的罗辑和哲理,在讨论“热”的现实问题时,给人以理论上的满足感。 作者简介刘伟,1957年1月出生,山东省蒙阴县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曾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任教授,1994年任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任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市青联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软)一等奖,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首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原国家教委选为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第一篇 价值论 第1章 经济学为什么研究价值论 第1节 什么是价值 第2节 为什么劳动价值论曾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 第3节 为什么西方经济学中占主流的价值论,会由劳动价值论转向效用价值论,并进一步以价格论替 代价值论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2章 马克思的价值论究竟要说明什么 第1节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实质在于,把价值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并把这种社会关系 视为社会制度历史演进的结果 第2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直接说明什么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3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历史技战 第1节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首否统一 第2节 非物质产品生产劳动具不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4章 价值论与收入分配 第1节 价值理论为收人分配提供经济哲学观上的基础 第2节 收人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本篇重要提示 本篇总结 本篇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概念 本篇思考题 第二篇 产权论 第5章 什么是产权 第1节 西方学者关于产权定义的比较 第2节 定义产权范畴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6章 西方产权理论的发展及演变 第1节 当代西方产权理论的系统提出 第2节 当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新进展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7章 产权与市场、企业的关系 第1节 市场经济对产权制度的一般要求 第2节 市场失灵与产权界定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8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第1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 第2节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体制性矛盾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9章 当代中国私营资本的产权问题 第1节 当代中国私营资本产权主体的缺陷 第2节 私营资本产权缺陷的危害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本篇重要提示 本篇总结 本篇要掌握的内容和概念 本篇思考题 第三篇 市场论 第10章 何谓市场经济 第1节 对市场经济内涵的基本解释 第2节 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功能 第3节 市场经济存在的历史条件 第4节 比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配置资源的过程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11章 市场经济能做什么 第1节 市场配置资源的检测标准 第2节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行为 第3节 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行为 第4节 市场在哪些领域失灵 第5节 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当做什么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12章 市场制度与企业 第l节 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第2节 企业制度与市场制度 第3节 企业家与激励约束机制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第13章 转型经济中的市场经济秩序 第1节 两种不同的市场秩序观 第2节 产权制度与市场秩序 本章重要提示 本章总结 本篇重要提示 本篇总结 本篇需掌握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本篇思考题 参考文献 现代经济学导论书名:现代经济学导论 ISBN:710001184 作者:John Robinson;John Eatwell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20 页数:0 出版日期:2002-10-1 版次: 开本:32 包装:精装 简介:本书的特点是推翻“新古典学派”以边际生产率为依据的分配 论。萨缪尔森根据这种庸俗的分配论提出,随着资本量的增长,资 本的边际生产率不断减低,于是利润率将逐渐下降,工人的实际工 资将逐渐提高,这显然是一种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T诒? 书中,琼·罗宾逊断言,“资本”是不能测度的量值,因而资本边际生 产率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用边际生产率来说明工资率和利润率的 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她采用彼罗·斯拉法所著《用商品生产商 品》一书的论证方法,推论出资本家的消费和投资决定利润,而不 是相反的情形。如果资本家的消费倾向不变,那么“整个经济的利 润水平——产量与就业水平——决定于投资水平”(第137页)。较 高的投资率必然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工 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将朝着不利于工人的方向 发生变动。她主张国家采取措施,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因此 她在美英各国博得了“凯恩斯左派”的称号。 这本书是一本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教材,对一些重大经济理 论问题有其独特的见解,是一本可供学习西方经济学和研究当代 经济问题时参考的比较有分量的著作。 目录: 引言 第一篇经济学说 序论 第一章在亚当·斯密以前 第一节主要思想 一. 有效需求二. 货币与财富三. 最后一个重商主义者 第二节重农主义者 一. 封建主义二, 形而上学论点 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基本观念 一. 阶级分析二, 作为预付款的资本三. “剩余产品”的决定四. 动态分析 第二节财富积累 一. 分工二. 工厂制度 第三节分配与价格 一.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二. 价格三. 生产的商品四, 一个不变的标准 第四节有效需求 一. 萨伊定律二. 马尔萨斯的“过剩”理论 第五节马克思 一. 社会关系与剩余生产二. 价值与价格三, 资本主义时期 附录马克思的记号 第三章新古典时代 第一节新学派的胜利 第二节基本思想 一. 效用二. 均衡三. 生产要素四. “等待的报酮” 第三节价格与分配 一. 稀少性二. “边际生产率”三. 正常利润 第四节有效需求 第五节批评家 一.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二. 一个民粹派分子三. 马克思 的颠倒 第六节凯思斯的革命 一. 自由放任二. 时间三. 物价四. 储蓄与投资五. 利率六. 革命与重建 第二篇分析 序论 I. 方法 一. 模型二. 筒化三. 警告 H. 提要 第一章土地与劳动 第一节生产条件 一. 单位二. 资财三. 社会关系 第二节独立的家庭 一. 静止状态二. 增长三. 报酬递减四. 间接劳动 五. 收入与努力六. 大地产与小地产 第三节地主与农民 一. 利益的冲突二. 放债者三. 好起来的地主 第四节资本主义农场主 一. 粗放耕种的边际二. 集约耕种的边际三. 边际均等 四. 储蓄与借款五. 增长与收人分配 第五节图示 一. 劳动对土地的比率与产量二. 收入与努力三. 地产 大小 第六节虚假的痕迹 一. 自由市场:工人租用土地二. 自由市场:地主雇用工 人三. “公平”分配收入四. 一些混乱情形 第二章人和机器 第一节生产条件 一. 技术关系二. 生产能力三. 私营企业经济四. 阶 级与收入 第二节工资与利润 一. 货币工费与实际工资二. 利润份额三. 利润的决定 四. 记号 第三节信用 一. 票据二. 贷款与借款 第四节一个不同的模型 附录:淀动资本 第三章有效需求 第一节短期情况 一. 总收入二. 帐目三. 投资与储蓄四. 投资与收入 五. 消费与投资 第二节经济活动的变化 一. 比较与变动二. 投资的变动三, 进一步膨胀 第5节不稳定性 一. 预期二. 利率三. 繁荣 第四节长期需求 第五节凯恩斯以前的理论 附录:不稳定性 第四章技术变革 第一节积累 一. 就业二. 实际工资三. 革新者与追随者四. 折旧 提成 第二节不稳定性 第三节中性的和偏性的积累 一. 平稳状态二. 节约资本倾向:枝节话三. 耗费资本 倾向四. 扩大的. 优越的和加深的投资五. 工厂的寿命 六. 一团糟七. 污染 第四节虚假的痕迹 第五章商品与价格 第一节综合的数量 第二节价格的范畴 一. 商品二. 市场 第三节初级产品 一. 供给与需求二. 市场与收人三. 尝试中的补救办法 四. 利益的冲突 第四节制造品 一. 供应情况二. 直接成本与总差额三. 垄断程度四. 单独卖主五. 尽可能要价 第五节工资与利润 一. 实际工资与劳动成本二. 贸易条件三. 利润份额 第六节图示 一. 马歇尔的十字形二. 虚伪的类比三. 作为一张图的 图示四. 需求的价格弹性五. 直接成本与总差额六. 垄 断七. 尽可能要价 第七节其他公式 第六章利润率 第一节长期与短期 第二节投资决定 一. 毛利与净利二. 投资风险三. 寡头垄断四. 全部成 本的价格第三节正常利润 一. 土地与设备二. 折旧提成与设备更新三. 投入—产出 四. “用商品生产商品” 第四节分配论 一. 工资份额与利润率二. 古典理论三. 工资份额 四. 后凯恩斯理论五. 通货膨胀障碍六. 利润与剥削 第五节新古典理论 附录:工资—利润线 第七章收入与需求 第一节勤劳所得与不劳而获 一. 来自财产的收入二. 混合的收入三. 家庭储蓄四. 勤劳所得 第二节对商品的需求 一. 消费者的选择二. 按金钱配给三. 供给创造需求 第三节公共部门 一. 公共支出与私人支出二. 国家的活动三. 赋税四. 政府借款五. 国债的负担六. 预算与有效需求 第四节物价水平 一. 货币工资二. 通货膨胀 第五节另一回事:“消费者主权” 一. 一个和谐的社会二. 一些困难 附录:会计恒等式与因果关系 第八章金融 第一节货币与金融 一. 周转金二. 银行货币三. 消费信用四. 其它借款 人五. 融通资金六. 偿付能力七. 信用基础八. 货 币供给 第二节生财市场 一. 债券与股票二. 证券交易所三. 不稳定性 第三节利率 一. 长期利率二. 存量与流量三. 货币政策四. 经济学 家的梦想 第四节“货币理论“” 第九章增长:厂商. 工业和国家 第一节厂商行为 一. 食利者二. 增长过程三. 技术专家体制四. 最大 量利润”五. 利润尺度六. 资金的权力 第二节工业 一. 分界线二. 供给三. 市场 第三节国家政策, 一. 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主义实践二. 以邻为壑三. 游戏 规则四. 计划贸易 第四节新古典学派模型 第十章国际收支差额 第一节地区贸易 一. 对外差额二. 国内经济活动三. 积累四. 资本帐目 五. 平衡的因素六. 支付差额七. 国际货币八. 其他区 别九. 国家帐目 第二节经常项目差额 一. 黄金注流通二. 一个替代模型三. 不完全的调节 第三节支付差额 一. 对外贷款二. 支付差额三. 和谐的流通四. 不协调 第四节外汇 一. 金本位二. 贬值三. 货币工资四. 世界通货 第五节正常状态的神话 附录:倍数和进口倾向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计划 第一节价格与收入 一. 成本与剩余二. 古典派价格. 三. 新古典派价格四. 变动中的价格五. 购买力与购物力 第二节效率 一. 生产可能性二. 原料分配三. 地租 第三节积累率 一. 再生产图式二. 新古典学派见解三. 社会主义积累 第四节技术的选择 一. 目标二. 作为成本的劳动三. 物质资源四. 分配可供投资的资源五. “两条腿走路” 第五节另一回事:“报酬率” 附录一:苏联经济计划对效率的追求 附录二社会主义积累的第一条规律 第三篇现代问题 序论 第一章资本主义国家 筹一节军备 一. 美国二. 英国和法国三, 西德和日本 第二节就业政策 一. 信心二. 财政政策三. 利率与投资四. 金融刺激与金融抑制五. 停停走走 第三节开放的经济 一. 支付差额二. 竞争的成就三. 竞争的弱点 第四节增长 一. 经济奇迹二. 通货膨胀三. 富裕中的贫困四. 移民 五. 污染六. 现在怎么样? 第二章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节另一堆问题 一. 就业二. 国际贸易三. 通货膨胀四, 政府财政五. 异化 第二节农业 一. 抽取剩余产品二. 贸易条件三. 政治价格 第三节计划中的改革 一. 什么是企业二. 政治觉悟 第三章第三世界 第一节不发达 一. 地主与农民二. 土地改革三. 资本主义农场四. 粮食进口 第二节失业 一. 凯恩斯式的失业二. 就业不足三. 技术的选择 第三节对外贸易 一. 初级产品的出口二. 制造品三. “进口替代” 第四节流入资本 一. 资金二. 储蓄三. 第二天早晨 第五节人口 一. 粮食供应二. 投资三. 政策 第六节结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