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精神病学 |
释义 | 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它主要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病象和临床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现代精神病学不单涉及各种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的诊治,还涉及到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偏异,以及诸多类别的儿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发育障碍的防止、矫正和处置问题。现代精神病学在理论上涉及自然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分支,在实践上已发展到与社会心理卫生相结合的阶段。 精神病学的历史起源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认识,时常决定并影响着人们对精神障碍的态度、观点和方法。精神病学的发展过程既反映人对精神障碍及其规律的认识过程,也反映出人类从纠正并扭转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偏见中取得进展的历程。 在各种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医学典籍中,无不记载有精神障碍的病象及其诊治方法,和人们对这些现象的观点。但在漫长的科学文化落后历史时期,精神障碍被视为荒诞莫测的古怪现象,而患者则被看作是魔鬼缠身,并受到虐待或残害。 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们对精神障碍态度的转变。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皮内尔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锁和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人,从而写下精神病学观念史中划时代的一页。并且引领精神病学进入了医学科学的门槛。 克雷佩林克雷佩林总结了前人的观察研究成果,确定了早发性痴呆及躁狂抑郁症等内因精神病和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名称,并从病理解剖的病因观点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为以后的生物精神病学奠定了基础;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扩展了从病理心理领域来探讨某些精神疾病的病因,并寻求治疗措施的途径;嗣后,迈尔提出精神生物学说,强调形成个性或精神障碍的现实社会环境因素,从而促进了当时心理卫生工作的发展和社会精神病学的逐渐形成。 在实践工作中,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所限,直到1930年代中,精神病学仍属于描述性的探讨与积累资料的阶段,缺乏广泛有效的治疗措施,医院管理也仍处于看守性照护的状况。 精神药物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精神药物广泛应用于精神病学领域,精神药理学的和其他脑科学随之发展起来,促进了当代精神病学的飞跃进展。人们已总结出许多治疗精神障碍的有效措施。例如,各类精神药物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或消除精神障碍的症状,因而有助于心理治疗、工娱治疗和社会性治疗的进行。 随着医疗方法的革新,改变了精神病院的气氛,使关闭的看守性管理一变而为开放性管理,彻底解除对病人身体的约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与此同时,精神障碍的诊断技术也有了进展。脑电图、脑电位分布图、脑诱发电位脑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及脑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对某些病症进行客观检验。而许多心理测查、人格测查和智能测查方法,更有助于精神障碍的心理诊断技术的开展。精神病流行学和社会精神病学的普及,从宏观上探讨了精神病障碍的病因,社会性治疗和康复措施也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 精神病学的内容基本信息精神病学与临床各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许多神经系疾病,代谢、内分泌疾患和内脏疾病的不同阶段有可能并发精神障碍,需要处置;患一般躯体病症者也易产生一些心理、情绪问题,并因此干扰了原疾病的诊治,需要进行鉴别和治疗。 研究方法精神病学的许多研究方法,如人格测查、情绪评定量表等,可以应用于心身疾病的调查和研究,或应用到其他临床科室。此外,在综合医院实施有关健康与疾病的心理卫生咨询以及心理治疗,是广大群众的急需,因而应推广施行。 精神病学的病因理论研讨,已扩展到心理学、遗传学、生理心理学、神经精神内分泌学、精神药理学、神经生理生化学等许多基础领域。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围绕心理障碍的研究成果,会促进各该相关基础医学的前进。 遗传学的研究遗传学的研究,揭示了许多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如先天愚型是染色体畸变所致;另一些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酸尿症就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体内苯丙酸羟化酶缺乏,苯丙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最终导致精神发育迟滞。大量统计遗传学资料表明,具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子嗣的发病预期率,远较一般人口为高。 生物化学方面生物化学方面的探讨也提示了某些精神障碍有关的病因因素。例如,研究发现情感性精神病,发病时存在有中枢神经递质变化,主要是在神经元突触间,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的改变。处于躁狂状态者,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而处于抑郁状态时5-羟色胺的含量低于正常。 又如,在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也证实于发病时存在过度甲基化的生物胺类代谢物;另一些病人,血小板中单胺氧化酶活性度减低。精神药理学,也可为某些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提供线索。例如,对兴奋药苯丙胺的依赖,可引起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苯丙胺中毒性精神病。 苯丙胺研究认为,苯丙胺作为多巴胺的激动剂,增强了中枢神经元突触间的多巴胺能活动,引起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精神异常。但是不同类别的抗精神病药物,又是通过阻断多巴胺能受体,降低多巴胺能活动,而减轻精神分裂症症状这就使人们考虑到多巴胺能活动过度,可能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许多三环类抗抑郁药,是通过阻断中枢单胺在突触前膜的再摄取,间接提高胺类的含量而起到治疗作用。由此设想,在内因性抑郁症发病中,存在着单胺代谢障碍。 由于微观形态研究手段与方法的不断革新,神经病理学在研究脑器质性疾患所致精神障碍中,也有着很大的发展。如脑不同部位褐斑的发现与研究,有助于了解老年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有助于老年性痴呆与一般老龄化的鉴别诊断。 心理学心理学一向被认为是精神病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都对精神病学的诊断治疗以及理论探讨产生了影响。其中,生理心理学探讨了诸多心理异常,如情绪、动机和记忆障碍时的神经学基础,这些探讨有助于逐步地为精神异常提供理化基础。 精神病学又可以分为许多专业,比如临床精神病学、成人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联络-会诊精神病学、精神病流行学、社会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职业精神病学等等。 精神病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阻碍着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仍是未臻详明的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因此病因探讨是今后精神病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病因探讨中,现时人们已普遍重视生物-医学-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在方法学上充分重视了微观与宏观结合的研究方向。在微观研究中,重视遗传学、免疫学在若干精神障碍中起到的作用,在宏观上同样重视人群中进行的流行学调查,以发现患病规律以及患病的生态因素,从而总结归纳出不少精神障碍的社会性病因。 遗传因素当前,许多专家认为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和转旧预后与个体的遗传因素、易感素质、病前个性特征、发病时的机体状态、精神创伤、环境中的促发因素以及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广泛联系。因此应充分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成果,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广泛积累资料并取得成果。 心理刺激因素的致病理论探讨,现已向信息理论的深度发展。一般认为个体对信息的认识、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人们进行了神经生理、精神生化和精神内分泌的研究工作,借以阐明心理刺激因素导致精神异常的机理。又如,若干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因素以什么方式起作用,也有待阐明。对精神疾病进行流行学研究时必须把影响精神疾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各有关生态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分析研究,从宏观上寻求原因和规律。 精神障碍的治疗精神障碍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性措施,例如各种精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工疗和社会康复治疗等。在医疗观点上,针对不同流派的治疗观点,采取务实的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实施治疗中,一般采取由精神科医生、护士、社工员、工疗员、心理员组成的治疗小组协同工作 精神障碍的社区治疗,目前已获得广泛的重视与关注。社区医疗可以较小的人力和物力,对为数众多的精神障碍者进行预防和治疗康复,这表明当代医学发展已达到医疗与公共卫生相结合阶段。社区精神卫生的实践,须得到公众的同情与支持,同样须协同社会力量建立医疗设施,既定的医疗目标有计划进行。 现代医学的其它分支学科 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生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 图书信息1书 名: 精神病学 作 者:孙学礼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117101219 开本: 16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本教材是国内以精神病学专业住院医师为主要读者的第一部教材,为精神病学专业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编写。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精神疾病和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国内精神疾病的总负担占所有疾病负担的20%左右。而目前国内精神专科医师的数量与质量均与所面临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有相当大的差异,规范化培养精神卫生专业的临床医师势在必行。本教材与以医学生为主要读者的医学院校教材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者主要强调整个学科的系统性以及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本教材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对于临床实际工作的指导。就精神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目标而言,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全科医师的培养阶段,第二阶段为全科精神科医师的培养阶段,第三阶段为专科精神科医师的培养阶段,最终达到精神专科主治医师基本水平。本教材主要为后两个阶段的培养所用。此外,在当今整个临医学均强调精神卫生知识背景的情况下,本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临床学科住院医师培养的参考教材。 本教材的特点包括:①以病案引入,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②以本专业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为核心,通过对于各个临床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描述,强调读者对各个临床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强调读者跳出精神病学的有限空间,在临床医学多学科知识的支撑下来学习精神病学;③强调本学科的基本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强调心理学基本知识在精神病学临床工作中的应用;④本教材重点强调专业中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并非面面俱到,对于学科的基本知识、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则要求结合相关教材来学习 目录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概念 第二节精神病学与临床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第二章 诊断技能 第一节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第二节 精神症状的评价 第三节 量表的作用 第四节 标准化诊断程序 第五节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技能 第六节 接谈技能 第七节 精神检查 第三章 治疗技能 第一节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精神药物的应用原则 第三节常见的精神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 第四节电抽搐治疗 第五节生物反馈治疗原则 第六节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则 第七节心理治疗 第八节 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技能 第四章医师、患者心理特征及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特征患者角色 第三节医师角色及医师的心理特征 第四节 在医疗行为中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精神障碍与法律问题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精神科医师的专业责任 第三节对有暴力、自杀行为精神障碍患者的恰当处理 第四节患者的权利问题 第五节 保护患者隐私问题 第六节关于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对第三方的保护问题 第七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法律能力评定 下篇 精神病学临床实践 第六章 意识障碍 第七章 痴呆综合征 第八章 遗忘综合征 第九章 脑衰弱综合征 第十章 戒断综合征 第十一章 幻觉妄想综合征 第十二章 思维联想障碍症状群 第十三章 紧张综合征 第十四章 阴性症状群 第十五章 抑郁综合征 第十六章 躁狂综合征 第十七章 焦虑综合征 第十八章 强迫综合征 第十九章 进食障碍 第二十章 睡眠障碍 第二十一章 自杀 第二十二章 人格障碍 第二十三章 性心理障碍 第二十四章 性功能障碍 第二十五章 精神发育迟滞 第二十六章 学习障碍 第二十七章 广泛性发育缺陷综合征 第二十八章 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 第二十九章 网络成瘾 附录Ⅰ 参考文献 附录Ⅱ专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 图书信息2书名:精神病学(第4版) 图书编号:1908759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99.0 ISBN:711704554 作者:沈渔邨 出版日期:2005-03-01 版次:1 开本:265×195×35毫米 简介: 《精神病学》第四版已在世纪之交与读者见面。本书第一版于1980年问世以来,在全国同行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得以断更新内容和再版(1988,1994)。在这为期不太长的20年的时间跨度内,我国社会经济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进程,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价值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带来了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为适应我国精神疾病病谱的变化和对防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反映国际精神病学学的新进展,成为本书第四版编写的指导思想。 本版总论部分增加社会学、社会人类学有关章节,心理学章节重点充实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内容。各论部分重点充实老年期精神障碍内容,对酒、药物依赖、自杀、儿童行为问题、家庭暴力等作了重点补充,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艾滋病引起的精神障碍;精神药物治疗反映了精神药理的新进展。 目录: 第一章 精神病学概述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学基础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 第四章 精神疾病的遗传学基础 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心理学基础 第六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卫生 第七章 社会学、人类学与精神病学 第八章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国外精神病学主要学派 第十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第十一章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第十二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第十三章 心理测量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学和发展动态 第十五章 痴呆和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十六章 癫痫性精神障碍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当所致精神障碍 第十八章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第十九章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第二十章 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 第二十一章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第二十二章 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 第二十三章 阿片类、其他精神生活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第二十四章 中毒性精神障碍 第二十五章 精神分裂症 第二十六章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第二十七章 偏执性精神障碍 第二十八章 情感障碍 第二十九章 神经症 第三十章 心因性精神障碍 第三十一章 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第三十二章 心理生理障碍与心身疾病 第三十三章 人格障碍 第三十四章 性心理障碍 第三十五章 妇女精神卫生 第三十六章 精神发育迟滞 第三十七章 儿童精神障碍概论 第三十八章 儿童心理发育障碍 第三十九章 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第四十章 儿童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四十一章 儿童精神障碍的防治 第四十二章 自杀和家庭暴力 第四十三章 心理治疗 第四十四章 精神药物治疗 第四十五章 中医治疗 第四十六章 物理治疗和其他治疗 第四十七章 精神障碍的护理 第四十八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 第四十九章 社区精神卫生 第五十章 司法精神病学概要 图书信息3书名:精神病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ISBN:711706903 作者:江开达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45 页数:413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1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受教育部委托,组织编写培养医学博士的八年制高等医药院校教材。2004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教材编写的主编人会议,明确了培养医学博士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符合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的创新性人才。本教材编写在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新、精、深”的精神,即编写内容新,能与国际接轨;文字精练,逻辑性强;说理深刻,且深入浅出。本书各论部分,是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行为障碍的分类和描述定义为主线,把全书贯穿起来,并增加了精神科急诊和处理,社会精神病学、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等章节,使学生了解目前精神病学主流所在。精神科与其他学科一样,近数十年来知识膨胀也很快,甚至使“精神病学”这一名称的范围显得太局限了。尽管精神科在临床医学各科中是小科,但当前已没有一个专家能深入掌握这一小科各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邀请国内有关专家撰写有关主题。由于参加编写的人员较多,且时间比较紧促,所以各章的体例不一定能完全一致,至于其中某些观点也不免有“见仁见智”的地方,希望使用此教材的老师和同学能谅解。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精神病学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精神病学及相关概念 二、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 三、精神病学的分支 四、精神病学的相关学科 第二节 精神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 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第三节 精神病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展望 一、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 二、精神疾病的神经生化研究 三、精神药理学研究 四、脑影像技术的进展 五、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第二章 症状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精神症状 一、感知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三、注意障碍 四、记忆障碍 五、智能障碍 六、自知力和自知力障碍 七、情感障碍 八、意志障碍 九、动作行为障碍 十、意识障碍 第三节 常见综合征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分类与诊断系统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 一、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理基础 二、精神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 三、精神障碍的遗传学基础 四、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 一、国际疾病分类(ICD系统) 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系统) 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第一节 精神科医生的职业素质 第二节 精神检查的一般原则与基本技能 一、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与技能 二、医学面谈的基本原则与面谈技能 三、精神科医学面谈相关问题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精神科病史采集 一、精神科病史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病史采集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精神状况检查 一、合作患者的精神状况检查提纲 二、对处于兴奋,木僵和敌对等状态的不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 三、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进一步评估和检查 四、半定式和定式精神检查 第五节 体格检查与精神科辅助诊断技术 一、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技术 三、精神科评定量表 第六节 精神科诊断过程 一、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思路 第七节 精神科住院病历 一、住院病历主要内容 二、住院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 三、病程记录 四、制订治疗计划与治疗措施 第五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综合征 一、谵妄 二、痴呆 三、遗忘综合征 第三节 阿尔茨海默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四节 血管性痴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五节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六节 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一、非特异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二、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第七节 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 第八节 梅毒所致精神障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九节 癫zaozi001性精神障碍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 第十节 HⅣ/AIDS所致精神障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六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 三、诊断 四、治疗原则 第二节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一、临床表现 二、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三、治疗原则 第三节 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治疗 第四节 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一、垂体前叶功能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 四、库欣综合征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所致精神障碍 五、性腺功能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六、糖尿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五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原则 第七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相关因素 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检查与诊断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滥用 一、药理作用 二、戒断反应 三、治疗 第三节 酒依赖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代谢与营养 三、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滥用 一、药理作用 二、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滥用 一、苯丙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第六章 烟草滥用 一、尼古丁的药理作用 二、吸烟的危害 三、吸烟问题的处理 第七节 大麻滥用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二、常见的临床类型 三、神经系统体征 四、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二、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及预后 一、药物治疗 二、电痉挛治疗 三、心理治疗 四、精神康复 五、预后 第九章 心境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二、发病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二、生化研究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四、神经可塑性研究 五、神经电生理研究 六、神经影像学研究 七、心理社会因素 第四节 临床表现 一、临床症状 二、分类和分型 第五节 病程和预后 一、躁狂发作 二、抑郁发作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二、诊断标准 三、鉴别诊断 第七节 治疗与预防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 二、抑郁症的治疗 三、预防复发 第十章 神经症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的变迁 二、共同特征 三、分类 四、流行病学 第二节 恐惧性障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病程和预后 五、治疗与预防 第三节 焦虑性障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预后 五、治疗 第四节 强迫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预后 五、治疗 第五节 分离(转换)性障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病程和预后 五、治疗 第六节 躯体形式障碍 一、躯体化障碍 二、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 三、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四、疑病症 第七节 神经衰弱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病程和预后 五、治疗 第十一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应激源 二、应激程度评估 三、应激与反应 四、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临床特点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特点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四节 适应障碍 一、临床特点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 一、心理治疗 二、药物治疗 第十二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食障碍 一、神经性厌食 二、神经性贪食 三、神经性呕吐 第三节 睡眠障碍 一、失眠症 二、嗜睡症 三、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四、睡行症 五、夜惊 六、梦魇 第四节 性功能障碍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常见的性功能障碍 四、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第十三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第一节 人格障碍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分类 四、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 五、诊断与诊断鉴别 六、治疗与预防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生机制 三、临床类型与诊断 四、治疗 第十四章 精神发育迟滞与儿童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第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与分类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与防治 第二节 儿童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一、概述 二、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三、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四、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 五、广泛性发育障碍 第十五章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第三节 品行障碍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四节 情绪障碍 一、分离性焦虑症 二、其他情绪障碍 第五节 抽动障碍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 第六节 其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一、非器质性遗尿症 二、非器质性遗粪症 三、婴幼儿和童年喂食障碍 四、婴幼儿和童年异食癖 五、刻板性运动障碍 六、口吃 第十六章 其他精神障碍 第一节 持久妄想性障碍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与分类 第二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一、概述 二、妄想阵发 第三节 感应性精神病 第四节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第五节 周期性精神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十七章 精神药物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 二、用药原则 三、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四、影响药物的安全性的因素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物 一、作用机制与分类 二、临床应用的一般原则 三、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四、主要抗精神病药物 第三节 抗抑郁药物 一、作用机制和分类 二、适应证 三、影响抗抑郁药安全性的因素 四、主要抗抑郁药物 第四节 心境稳定剂 一、分类及常用药物 二、适应证 第五节 抗焦虑药 一、概述 二、分类与常用药物 三、适应证 第六节 认知改善药 一、概述 二、精神激活药 三、改善记忆药 第七节 精神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一、癫狂辩证论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障碍 三、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中药治疗研究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目标 三、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原则 第二节 心理治疗中的共同因素 一、治疗关系 二、非言语技巧 三、倾听技巧 四、心理治疗的设置 第三节 精神分析治疗 一、概念和历史 二、基本理论 三、精神分析技术 四、适应证 第四节 行为治疗 一、概念和历史 二、基本理论 三、主要技术 第五节 认知治疗 一、概念和历史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技术 四、治疗目标 五、适应证 第六节 家庭治疗 一、概念和历史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技术 第七节 咨客中心疗法 一、概念和历史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技术 第八节 催眠治疗 一、概念和历史 二、基本理论 三、治疗技术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九节 森田疗法 一、历史 二、主要理论概念 三、操作方法 第十节 集体心理治疗 一、概念和历史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技术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十九章 精神科的非药物治疗 第一节 电痉挛治疗 一、历史与延革 二、适应证 三、禁忌证 四、治疗前检查和准备 五、治疗方法 六、不良反应及处置 七、疗程和频度 八、合并药物治疗问题 第二节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一、概述 二、操作过程 三、rTMS与精神疾病治疗的研究 四、TMS的不良反应 第三节 电针治疗 一、概述 二、作用机制 三、电刺激的参数与效应 四、适应证 第四节 工娱治疗 一、目的 二、方法 第五节 精神外科治疗 第二十章 精神科急诊和处理 第一节 自杀/自伤 一、自杀 二、自伤 第二节 拒食 第三节 冲动和暴力行为 第四节 谵妄 一、谵妄的特征 二、谵妄的处理 第五节 兴奋躁动状态 第六节 缄默/木僵状态 第七节 幻觉/妄想状态 第八节 戒断综合征 第九节 精神药物中毒 第十节 急症常见精神药物不良反应 第二十一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与预防 第一节 精神障碍康复的概念与任务 一、概念 二、任务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医院康复 一、医院康复的工作内容 二、开放式管理与医院环境 三、医院康复的训练措施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 一、社区康复的工作体系 二、社区康复的形式与内容 第四节 精神障碍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二十二章 社会精神病学与社区精神卫生 第一节 社会精神病学 一、社会文化与精神病学 二、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精神卫生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 二、中国特色的精神康复模式 三、文化相关综合征 第三节 社区精神卫生 一、社区精神卫生的重要性 二、社区精神卫生发展现状与不足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 第二十三章 精神障碍的护理与病房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护理工作的特点 三、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要求 第二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一、护理观察 二、护理记录 第三节 病房管理与分级护理 一、病房管理 二、整体护理与分级护理 第四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护理 一、不同阶段的护理 二、生活护理 第五节 精神障碍患者特殊症状的护理 第六节 精神障碍患者常见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一、意外事件发生的常见原因 二、意外事件的表现形式 三、意外事件的预防 四、意外事件的处理 第二十四章 自杀 第一节 概述 一、自杀的定义 二、自杀行为的分类 三、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节 自杀的原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三、生物医学因素 第三节 自杀的预测 一、分析自杀的危险因素 二、发现自杀的重要线索 三、测查自杀的主观意愿 四、评估自杀的内外环境 第四节 自杀的防治 一、自杀的处理 二、自杀的预防 第二十五章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第一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概念、发展及任务 一、概念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发展 三、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任务 四、综合医院精神卫生 第二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所涉及的理论 一、精神病学 二、心身医学 三、医学心理学 第三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基本工作 一、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中职能的划分 二、基本工作技能 第四节 我国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现状 一、发展历史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的相关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五、工作模式 第五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未来 第二十六章 精神疾病相关法律问题 第一节 司法精神病学 一、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二、鉴定人的资格 三、鉴定组织和实施 第二节 精神疾病相关法律能力 一、刑事责任能力 二、民事行为能力 三、其它有关的法律能力 四、劳动能力及其鉴定 五、精神病人违法的赔偿问题 第三节 各类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 一、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二、器质性精神障碍 三、心境障碍 四、神经症 五、精神发育迟滞 六、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冲动控制障碍 七、其他特殊状态(拘禁性精神障碍、诈病) 第四节 精神卫生立法及相关问题 一、我国精神卫生法的现状 二、精神卫生与有关法律问题 三、制定精神卫生法的意义 第二十七章 精神科临床研究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常用精神科临床研究设计方案 一、横断面研究 二、病例对照研究 三、队列研究 四、随机对照研究 五、举例说明 第二节 常见的偏倚及防止方法 一、选择偏倚 二、观察偏倚 三、计算偏倚 四、混杂偏倚 五、小结 中英文索引 英中文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