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天津大学) |
释义 | 简要概述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实验室主任为天津大学胡小唐教授.实验室共有研究人员50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高工)13名,讲师(工程师)13名,实验技术人员10名.实验室可接受客座研究人员20名,可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90名,并在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设置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的基础上,集中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三个学科精密测试方面的优势,组建了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分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的,于1995年通过国家正式验收。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有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两个实验区。这里介绍的是清华大学试验区的情况。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是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即光电工程所为中心实验室、结合其它教研室组合而成。目前有一个中心实验室、四个分室:光电工程中心实验室、微细工程分室、传感器分室、精密测试分室、微型机械分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实验和教学基地。这两个一级学科始创于1958年底,当时叫"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专业。两学科1981年被首批确定为博士点,1988年评为重点学科,同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有固定人员46人,其中工程院院士一名,教授26人,副教授19人.过去五年中,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共承担科学研究120余项,其中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863"高技术,2项 "973"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中承担中的4个课题,科研经费600余万,获国家级奖励4项,部级奖励12项(另有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两项)。申请专利49余项,获发明专利权13余项,实用新型10项。出版(译)著作5本。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可在信息网上检索论文分别为80余篇和2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 80 余篇,国际国内会议240余篇,并与美、芬,日、德、加、英、法、韩等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得到了芬兰、日本、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多项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研究方向: (1) 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 (2) 传感及测量信息技术 (3) 纳米测试技术 (4) 微型光机电及光学集成技术 (5) 制造质量控制技术 (6) 光存储技术(新生长点) 教学与招生: 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清华大学为依托,是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拥有两个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并于1988年起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接受本校及外校优秀本科生通过推荐免试,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研究生入学,并可为工矿企业、研究院所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还试行进校不离厂、在职攻读、论文研究生等多种形式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 天大分室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 (1)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充分发挥激光的独特优点,采用光电方法研究和发展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2)传感及测量信息技术:研究高精度、动态、复杂环境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传感器和智能测量系统; (3)纳米测试及微型光机电集成技术:探索纳米测量的新方法,提高精度,扩大范围。研究新型光存储系统及信号处理的新原理、新方法,突破微型机电系统进入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4)制造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质量控制的新原理、新技术,包括有溯源功能的测量系统和溯源方法,零废品控制理论。 项目成果 实验室近几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包括完成和在研的“863”计划和“973”计划,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汽车车身尺寸在线检测、无缝钢管直度在线检测、二维表面型貌在线测量等等。目前已应用在国内近十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生产现场、国防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中。仅在南京IEVCO汽车车身检测,就可将原来需7个工人1天的工作量减少为1个工人15分钟,并且提高了测量可靠性,获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此外,实验室对外开放活跃。 学术交流 近几年来,多次主办大型国际会议,如在香港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精密工程中的纳米测量技术研讨会”。特别是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第47届年会在我室召开,有三百多名外宾参加,扩大了本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