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晋祠铭 |
释义 | 晋祠铭即晋祠之铭并序碑,当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 中文名:晋祠铭 别名:晋祠之铭并序碑 撰文:唐太宗李世民 书法:唐太宗李世民 规格: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 年代:唐朝 晋祠铭即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当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1203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刻工洗炼,可谓行书楷模。这篇铭文提出了兴邦建国以政为德等“贞观之治”的政治思想。亭内还有诗人杜甫概括“晋祠铭”的碑刻:“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戒衣。” 按《唐书·地理志》,晋阳宫城东乾阳门街有起义堂,即李渊起兵时誓师所在地。史载开元十一年( 723)李隆基北巡,朔方军节度使张说随从,曾进言说:“太原是我国家创业的根据地,今天去了应该建碑纪德以申久远之思。”李从其言,命撰《起义堂颂》书石。其中有句云:“并州起义堂者,高祖誓众之地也。”李渊起兵誓师文末段亦云:“今便兴甲晋阳,奉尊代邸。”这和明皇祀环丘乐章“于赫圣祖,龙飞晋阳”句,都足证明李唐起兵誓师时,是晋阳而不在晋祠。原碑神邦的邦是草书,多不肯定。去冬在善本室抄书时见《太宗全集》,也是“发迹神祠”,心终不以为然。嗣以《金石萃编》登载碑碣的全文,而王昶讲究书法,查为“发迹神邦”此事攸关史料,特考定更正如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