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依萌 |
释义 | 金依萌,华语第一个票房过亿女导演,2009年最时髦导演。她的多部英、中文电影剧本被好莱坞电影公司相中并购买。由她“导演”加“编剧”的时尚爱情大片《非常完美》更是成为2009年的票房黑马一举过亿,开创了中国时尚爱情电影的新时代。2010年,这部影片被美国Mosaic media group制片公司买下英文翻拍版权,金依萌作为本片编剧,成为内地剧本被美国翻拍的第一人。 中文名:金依萌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哈尔滨 职业:电影导演 毕业院校: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代表作品:《非常完美》 性别:女 学历:电影导演硕士学位 个人简历2003年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得电影制作专业硕士学位。同时,金依萌也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 (The Hollywood Reporter) 评为“亚洲新生代(Next Generation Asia)”,是迄今为止,内地唯一获此殊荣的女导演。 2009年作为新锐女导演参加第四届青年影响论坛,提出“导演要会讲故事”这一标准。2010年金依萌作为国际级电影导演,出任罗马尼亚电影节大使。同时,金依萌更是凭借影片《非常完美》获得大学生的青睐,荣获2010年第七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大奖。而早期由其执导的影片《旗鱼》已入选本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之前,由其导演的短片《第十七个男人》获得美国电视艺术和科学学院颁发的全美大学生电视艾美奖,并入选2004戛纳电影节的短电影单元。短电影《晚餐》获得多个国际奖项。 近期,异常火爆的网络剧《非常爱情狂》改编自金依萌导演倾情打造的漫画集《非常爱情手册》,这部由其亲自监制的网络剧,树立起了中国网络剧的一个新标准。 曾获奖项导演、编剧的时尚爱情大片《非常完美》 2010年5月意大利乌迪内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 获奖: 金依萌凭借《非常完美》获得第七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 金依萌获得《好莱坞报道》“亚洲新生代”大奖 获2004美国电视协会的大学生艾美奖 Emmy college Award 2004 洛杉矶,首届爱克神与卡特国际短电影比赛,第一名 Action/ cut 2004 旧金山,无畏恐怖国际电影节 。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美术方向奖。Fearless Film Festival 2004 崴里国际电影节。 最佳短片奖 Vail Film Festival 2004 加洲,萨诺马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Sonoma film festival 2004 美海瑞国际电影节。 最佳短片Myheran Film Festival 2004 知洲国际电影节。 最佳短片奖 Zoie Film Festival 2004 旁牧必弛国际电影节。 最佳短片奖 Palm Beach film festival 2010 好莱坞报道。亚洲新生代 Next Generation Asia 入选: 第七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 第十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 导演的短电影《第十七个男人》《晚餐》 入选2004嘎纳电影节的短电影角落 Canns Film festival 比利牛山国际电影节。 Beverly Hill Film festival 纽跑特必弛国际电影节 Newport Beach Film Festival 旁牧斯卜润国际电影节 Palm Spring Film Festival 导演影片长篇电影2009年 《非常完美》浪漫喜剧片 剧情简介:这是一部爱情浪漫喜剧,故事讲述章子怡扮演的女漫画家苏菲 与范冰冰扮演的女明星之间上演的一场“夺爱大战”。该片不但是章子怡首次尝 试喜剧表演,也是她担任制片人的“开山之作”。 主演:章子怡、何润东、范冰冰、苏志燮、林心如、姚晨等 2008年 《旗鱼》剧情片 剧情简介: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动荡年代,跃海洋由于出身问题,被迫离开体校,但他从没有放弃对游泳事业的执著,面对父亲的离去,朋友的背叛,和爱情的受挫,他仍然坚持训练,并通过自己的实力向世界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旗鱼”。 短电影《第十七个男人》,心理悬念片,惊悚片 该片是金依萌的毕业作品,讲述了一名作家和其塑造的人物“蛇蝎美人”之间殊死搏斗的故事,该片被美国电视艺术和科学学院授予“全美大学生电视艾美奖”。(注:这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女留学生首次赢得这一荣誉),并获2004美国荷岚独立电影节“最佳短电影奖”。 《晚餐》,剧情片,心理悬念片 《线索》心理悬念,侦破片 《幸运的小伙子》喜剧片 长篇纪录片《说”爱》 十三集电视系列片《谈情说爱》 还拍摄了多条音乐电视及广告,包括国航,iTalkBB等。 漫画作品1。《爱情三明智》2001,北京出版社 2。《生活速效药》2001, 北京出版社 3。《真实的荒诞》2003,世界知识出版社 4。《非常爱情手册》2009,长江文艺出版社 媒体采访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张大诺报道 金依萌,一名中国女留学生,以一部毕业电影作品在美国摘得大奖,并且成功入选今年戛纳电影节,她说:我发现了美国电影的秘密. 戛纳电影节,历来是大导演、名导演、新锐导演的舞台,而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将有一部中国女留学生拍摄的电影在“短片单元”里上映,而该电影竟是该留学生第一部长片作品。近日,本报实习记者电话采访了这部名为《第17个人》的心理悬疑片导演金依萌,远在洛杉矶的她即将奔赴戛纳。 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国际先驱导报》:请先介绍一下自己。 金依萌:我出生在黑龙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曾担任北京有线电视台《音乐潮》栏目导演。后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影学院进修,获导演硕士学位。《第17个人》实际上是我的毕业作品。讲述了一名作家和其塑造的人物“蛇蝎美人”之间殊死搏斗的故事,该片被美国电视艺术和科学学院授予“全美大学生电视艾美奖”。(注:这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女留学生首次赢得这一荣誉),并获2004美国荷岚独立电影节“最佳短电影奖”。 《国际先驱导报》:你就读的学校在美国各个电影学院中公认是最好的,你对美国电影有什么新发现? 金依萌: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学校竟然没有理论课!一天都没上就开始拍片。而且用昂贵的胶片拍。班内有24个人,于是我们要在一年级时拍24个电影!方法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我拍片,其他23人为我服务,同时,我为其他同学服务。比如:我们每个人既做导演,又给别人做制片人,又为另一个同学做摄影,同时给第三人做美工。一年内,我们什么都学会了,我的木工活特别好,搭个房子不成问题,电工手艺也不错,谁喊我一嗓子,我立刻出去把电线从电缆车上接过来。 在写剧本时,要求到第五分钟,结构、问题、主要角色必须出来;到了第12分钟必须如何……每过几分钟都有明确要求,有清晰的流程,几乎像麦当劳的生产车间,这貌似教条,但很科学,这是好莱坞几十年积累的东西。其实商业片最难拍,尤其是剧本。在国内,有的商业片改了两稿就拍了,这在好莱坞几乎不可想像,你看一个好莱坞电影编剧也许就两个人,但那后面有五六十人参与剧本创作,这一切就为了一个标准:从影片开始第一秒,直到最后一秒,观众不会去聊天,议论,上厕所,甚至连椅子是否舒服的“念头”都不会有。剧本达到这样的程度,投资人才会说:噢,这是商业片,好,我投钱。 这种训练都是为了适应好莱坞的体制,而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观念,比如时间。 我曾经为了搭景,连续24小时、36小时不睡觉,我只有十天时间,必须把那个房子盖起来。时间,时间,我满脑子都是时间。而正式拍摄时,我的人物是用六个小时拍摄出7分钟内容,这是什么概念?在国内,7分钟可以拍两个星期。同时,在这里,你每天只能拍一小时,同学们只为你服务一小时。这一切让你真正体会什么叫做:每分钟都是钱。它逼着你强化概念:用最短时间拍最重要的镜头。有一个片子,在拍最后一个镜头时,我只有30分钟时间,但有四个镜头没有拍。大脑开始高速运转:必须把四个融为一个,并且充分表达。这是对创作能力透支式的挖掘,但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能力大幅度提高。我也因此明白为什么好莱坞会拍出那么多优秀的电影? 《国际先驱导报》:《第17个人》是如何拍成的? 金依萌:刚才说到24个人的合作,实际上竞争暗含其中,而且非常惨烈。我们每人都可以拍几部几分钟的电影,但毕业前夕有资格获得学校资助、拍几十分钟长片的,只有四个人。 学校根据你拍的短片质量确定人选。 最后,四个人中有我一个。 而且,学院对我的片子最为看好。给我的资助最多:将近4万美元。这是该院十年来给一个学生最多的资助。 其实,从入校开始,我生活在一种受轻视的氛围里,许多美国同学在想:一个中国人来学啥电影?他们的电影不入主流啊。甚至有人说:中国人在以前看过几部电影?加上我的口语不好,拍摄时一些要求说不太清,但要求却很严格,我让同学做一些事,他们的动作非常慢,很不情愿,后来甚至叉着腰看着我,根本不动地方。我要的镜头都出不来,我哭了,那十天里我每天都会哭,以至于别人一问:拍得怎么样?我眼泪立刻就下来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发言。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我就说:我非常不开心,我连十分之一的东西都没拍出来。 要放映作品前先出一个顺序名单,所有人都在打听最后一个是谁?那是压轴的,也就是老师认为最好的,出来了:是我。 同学们炸锅了,凭什么是她?她连十分之一的东西都没拍出来啊。 放电影时,快到最后一个了,他们都来了精神,瞪大了眼睛,他们在等待…… 最后,笑声响起,掌声响起。他们服了。 等到拍《第17个人》,我的手底下有四十多人,他们都听我的,我要的东西都出来了! 《国际先驱导报》:在你看来,拍电影的乐趣到底在哪里? 金依萌:编这个心理悬疑剧的过程有点像拧麻绳,拧出一个扣,解开,再拧,十几个扣下去,直到影片最后。这其中我也有崩溃的时候,就觉得剧情整个坍塌了,发展不下去了,观众要跑掉了,他们开始怀疑真实性了,我受不了了!但我不会喝闷酒或者摔东西,这时候我的——“享受”也开始了:电影最大的魅力就是解决问题。从一个个山穷水尽的绝路杀出去,这是太刺激太有生命力的事情。问题永远都在,但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在希望中经历一次次真实的绝望,还能往前走,这非常有诱惑力。从这个意义说我不想做艺术家,只想做电影制作者。艺术家在国外是敏感弱小的代名词,我们是电影制造者,必须强大,屡次战胜自己。 拍电影另外一个幸福就是在片子获奖后我的同事(学)的目光,那目光明显在说:跟着这个中国人,没跟错!我这个片子获奖,片子里的音乐、声音、制片同时都获奖了,这就是几倍的幸福啊。说实话,在美国,每年只有千分之一学电影的同学有机会拍片,更不用说获奖,我确实为自己骄傲,同时也很激动,因为我让他们在向一个中国人表示着惊讶和佩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