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心怡 |
释义 | 金心怡,人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主持和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申请与获得国家专利2项,出版45万字《茶叶加工工程》专著。 介绍机械,历来都是个冰冷的名词,而女人研究机械,更让人平添几分枯燥之感。然而长期从事茶叶机械研究的金心怡教授却不这么认为,在期待着福建乃至中国的茶产业都来一场“工业革命”、致力于工业造福农业的机械研究中,她的事业生活也更添几分精彩。 机械采茶:推动闽茶向前迈步“中国机采看福建,福建机采看建瓯。”金心怡教授告诉记者,我省是乌龙茶主产区,近年来采茶工日趋紧缺,机采可以比全国先行先试。2007年福建建瓯85%以上茶园实行了机采,机械采茶耗时短,很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与时间,提高了工效,使采茶成本方面大幅度降低。由于机采能在最佳时段采摘,保证了茶叶质量,这让建瓯成为出口乌龙茶的主产区,也推动了福建茶叶的向前发展。 反过来再看看2007年一组茶数据:福建省茶叶产量22.2万吨,占全国1/5,茶叶营销总值170亿元,占全国35%。金教授表示,去年我省的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出口创汇单价、销售总额等均居全国第一。事实上,这些数字的背后,茶园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功不可没,我省需要长年的产量增长、位居第一,也需要对茶叶机械、科技方面的绝对重视。 发展软肋:茶机业相对落后虽然机器采茶已很成熟,但是茶叶机械化加工方面却很薄弱,让人揪心。 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产茶大国十分重视茶叶的清洁化生产工作,已采用全套加工流水生产线加工,加工工艺高度规范化,茶叶产品高度规格化。日本蒸青茶全自动加工生产线已相当成熟,日本蒸青茶初加工清洁化生产是从鲜叶入场开始的,整个过程没有茶落地和人手过多抓摸等情况,而且加工生产线日产干茶7000kg只需7个工人。台湾地区茶叶生产也应用了清洁化能源,在台湾茶叶产区已禁止茶叶加工厂直接用简易的、污染大的燃煤炉灶,而采用柴油和石油液化气作燃料。 金教授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世界各地及台湾地区的茶叶机械化加工的先进之处。很显然,虽然茶叶仍然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在产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新技术新设备推广等方面落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但不是茶叶生产强国。”金教授一针见血地分析指出:“我国茶叶生产的薄弱之处是茶叶加工业,而茶机业相对落后则是制约茶叶加工业发展的软肋,茶叶‘加工凭经验,质量凭感觉’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目标计划:让乌龙茶加工自动化乌龙茶是我国特种茶类,是出口创汇的拳头商品之一,也是我省的四大茶种之一,它具有天然芳香和醇厚回甘的滋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广受茶人喜爱的乌龙茶,初加工过程中,做青工艺是形成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而做青工艺的重点在于掌握摇青时间和晾青时间。而因为我省茶机业的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制茶师傅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官作判断,所以导致茶叶品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金教授进一步指出,茶叶加工业发展分四个阶段———手工阶段、机械化阶段、自动化阶段以及智能化阶段。如今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茶叶加工都已走到智能化阶段,乌龙茶加工机械化水平却仍然停滞在单机作业阶段。相形之下,作为中国第一大茶类的绿茶的加工步伐就走得比乌龙茶快多了,已实现了自动化。 “如何实现乌龙茶做青的自动化、智能化,促进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达到乌龙茶初加工优质高效、清洁卫生的要求,一直是茶叶界关注的热点”。金教授表示,近年来,国家提出了研究“乌龙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的迫切要求,而他们也将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着乌龙茶产业达成自动化的目标前进。 茶事点睛 本期评论人:刘宜渠———福建省茶叶协会秘书长、茶叶推广研究员 一周茶事近日,由黄小晶省长亲自批准的“福建省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开始启动。该项目由省农业厅牵头、组织农林大学、农科院相关专家对我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收集保护、研究利用。7月28日,专家组分赴宁德、南平、泉州、龙岩等10个县(市)区开展工作。 点睛:良种是优质的基础。我省茶园无性系良种比例达92%,远高于全国平均20%的水平。福建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包括野生茶树、优异株系、有性群体等,它们是新品种选育的基因库和原材料。抑制优异种质资源流失,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