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塔隔距兰 |
释义 | 植物名称?金塔隔距兰(植物研究) 形态特征植株悬垂。茎细圆柱形,长达60余厘米,粗3-4毫米,分枝或不分枝,疏生多数偏向一侧的叶,节间长4-6厘米。叶二列互生,肉质、细圆柱形,长达33厘米,粗2-2.5毫米,先端稍钝,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长鞘。花序侧生,分枝或不分枝,比叶短,或有时与叶近等长,花序柄被2-3枚短的筒状鞘;花序轴长约为花序全长的4/5,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密生多数花;花苞片小,狭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纤细,长4-5毫米;花开放,萼片和花瓣反折,黄绿色带紫褐色条纹;中萼片卵状椭圆形,舟状,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侧萼片近长圆形,等长于中萼片而较宽,先端斜截,基部贴生于蕊柱足,具3条脉;花瓣近长圆形,比萼片小得多,先端钝,具1条脉;唇瓣3裂;侧裂片白色,直立,三角形,先端稍钝并且向内弯,近蕊柱一侧边缘内折,其折片部分为方形;中裂片紫红色,箭头状三角形,与侧裂片等长,长2毫米,基部两侧向后伸长为狭的裂片,上面中央具1条纵向而中部隆起呈三角形的脊突;距短筒状,背腹压扁,长约3毫米,粗2毫米,末端近截形并且凹入,具不明显的隔膜,内面背壁上方的胼胝体近五角星形,其上面中央隆起呈三角形,基部下方密被乳突状毛;蕊柱黄色,长约2毫米,具短的蕊柱足;药帽前端伸长并且收狭为先端钝的三角形;粘盘柄楔形,上半部两侧边缘外卷;粘盘小,近圆形。花期9-10月。 分布及生境产海南(陵水、儋县、琼中)、广西西南部(龙州)、云南南部(孟连)。生于海拔390-10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分布与习性产云南西南部孟连县,分布于广西、海南。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也有记录。海拔下限500海拔上限1000附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树皮粗糙的树干、枝条上或岩石上。 植物信息种中文名:金塔隔距兰 种拉丁名:Cleisostomafiliforme(Lindl.)Garay 海拔:390-1000 命名来源:(植物研究)[Bot.Mus.Leafl.HarvardUniv.23(4):171.1972] 中国植物志:19:328 组中文名:小盘组 组拉丁名:Sect.Pilearia 属拉丁名:Cleisostoma 亚族中文名:指甲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AeridinaePfitz. 族拉丁名:Trib.VandeaeLindl.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植物特征金塔隔距兰植株悬垂。茎细圆柱形,长达60余厘米,粗3—4毫米,分枝或不分枝,疏生多数偏向一侧的叶,节间长4—6厘米。叶二列互生,肉质、细圆柱形,长达33厘米,粗2--2.5毫米,先端稍钝,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长鞘。花序侧生,分枝或不枝,比叶短,或有时与叶近等长,花序柄被2—3枚短的筒状鞘;花序轴长约为花序全长的4/5,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密生多数花;花苞片小,狭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纤细,长4—5毫米;花开放,萼片和花瓣反折,黄绿色带紫褐色条纹;中萼片卵状椭圆形,舟状,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侧萼片近长圆形,等长于中萼片而较宽,先端斜截,基部贴生于蕊柱足,具3条脉;花瓣近长圆形,比萼片小得多,先端钝,具1条脉;唇瓣3裂;侧裂片白色,直立,三角形,先端稍钝并且向内弯,近蕊柱一侧边缘内折,其折片部分为方形;中裂片紫红色,箭头状三角形,与侧裂片等长,长2毫米,基部两侧向后伸长为狭的裂片,上面中央具1条纵向而中部隆起呈三角形的脊突;距短筒状,背腹压扁,长约3毫米,粗2毫米,末端近截形并且凹入,具不明显的隔膜,内面背壁上方的胼胝体近五角星形,其上面中央隆起呈三角形,基部下方密被乳突状毛;蕊柱黄色,长约2毫米,具短的蕊柱足;药帽前端伸长并且收狭为先端钝的三角形;粘盘柄楔形,上半部两侧边缘外卷;粘盘小,近圆形。 花期9--10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