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朝
释义

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金国是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其全盛时代的统治范围为: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流域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

中文名称:金朝

英文名称:Jin Dynasty

简称:大金

首都:会宁府→中都→汴梁

主要城市:会宁府、中都、汴梁、蔡州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主要民族:女真、汉族、契丹

国祚:1115年至1234年

建立者:金太祖完颜旻

君主:共10位

国号释义

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国号建於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於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国号大金,建於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於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金国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位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念作“安出虎”。另据《辽史》记载,由于女真长期受制于大契丹,故完颜阿骨打立国时,针对“大辽”字在契丹语中的意思,以其镔铁虽坚终亦变坏,而金不变不坏,取“金”为国号,以示对抗“大辽”。

金朝简介

女真族勃兴于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唐朝时称黑水靺鞨,生活在黑龙江一带,以渔猎为生。辽朝统治者长期向女真人索要珍珠和狩猎用的“海东青”(一种鹰)。川流不息地穿过女真部落,鱼肉女真百姓,终于导致女真族反抗。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伪帝建国,国号大金。金建国后,就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后来宋、金联手攻打辽朝。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辽随即灭亡了。金灭辽成功后获得辽朝的大部分土地,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张觉事件,金朝与宋朝的联盟破裂。 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朝之威,很快大举南下,于金天会4年(公元1126年)攻破宋首都开封,次年虏宋徽宗、宋钦宗北俘(即为靖康之祸)。宋室南迁,北宋灭亡。以后金与南宋多次交兵,南攻与北伐,均无力改变南北对峙的局面。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南宋臣附,成为当时中国名义上的中央政权。

金朝时期,随着封建化的深入,社会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除了畜牧业的优势外,其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也有所进步。金朝文化深受汉族影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中戏剧较为突出,并产生了元好问等著名文学家。当然客观的说: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文化,比起南宋来金朝还差得很远。

女真文是金朝通行的官方文字,该文字是根据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而制成的。

详细介绍

1115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朝,并定都会宁(今阿城)。 女真族的强大和不堪辽压迫,开始了伐辽、建金、攻宋的征程。金朝历经十帝120年,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

女真崛起伐辽建金

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

强大,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征战。

女真族的金朝讨伐契丹族的辽国的原因实际上可以总归为反抗辽对其经济与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作为辽的藩属,女真每年都要向其进贡大量的金银珠宝不说,还要向辽的银牌天使上缴大量的捕猎猛禽———海东青,为了捕到最好的鸟儿,不得不去强攻本是同族的部落。其次是,在贸易上,双方的交易极不平等。如果说这两种压迫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忍受的话,银牌天使看中的女真美女便得“荐枕”这一制度,引发的精神层面上的屈辱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称帝,建国号大金,定都会宁。1123年,金国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即位后于1125年灭辽,并于1127年灭北宋。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继位后,于1124年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宋风格于一身。大金朝上京城的建治,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也是金朝第一都。

虽然大金上京会宁府如今已经成了大片的农田,但从残存绵延11公里的的古城垣、至今仍伫立在水田间的点将台等遗址上,仍可想象800年前金上京的繁华与兴盛。伪金代共四个都城,上京会宁府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金朝第二个都城,称伪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南京(今开封),金在蒙古军的进攻之下迁都开封,又迁都蔡州,公元1234年,蒙古军攻下蔡州,金朝灭亡。目前,金上京会宁府皇城午门址,是唯一仅存的一处门址。

上京路与会宁府

上京会宁府官衙设在大金朝的前期都城内,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

金国设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相当于现代的省。金上京路共辖有:一府,即会宁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六县,即会宁县、曲江县、宜春县、始兴县、利涉县、武昌县。

会宁府归上京路所辖,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会宁府统领三县,即会宁、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员是兵马都总管,上京路则由会宁府尹兼领

烧毁金上京迁都燕京

正当上京城向前发展时期,金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后期因为酗酒造成酒精中毒,胡乱杀人,引起了朝中众臣的不满。金熙宗继父之子完颜亮利用这个机会,联合亲信亲手将金熙宗杀死,自立为帝。海陵王继位后,为了缓和继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就以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质运输与公文传递有违误等理由,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市)。

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奉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毁上京。同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销上京留守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

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重修会宁府复号上京

海陵王迁都平毁上京宫室、宗庙之后,已去萧墙之忧,

因而全力准备侵略宋朝的战争,同时大建宫宇、搜刮百姓,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东京留守曹国公完颜雍继位于辽阳,改元大定,是为千古明君金世宗。这时完颜亮还在南进征残宋,而金军亦十分厌战,重要将领完颜元宜部反戈,元宜及其部下射杀海陵王于帐前,海陵王死于瓜州渡。

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162年)发布诏令,“以会宁府国家兴亡之地,宜就庆元宫址建正殿九间,仍其旧号,以时荐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新修复了太祖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复宫殿,建城隍庙。至此,金上京被毁坏的旧宫室、宗庙大部分被修复,但唯有储庆寺不见有修复的记载。

蒙宋联军攻灭金朝

章宗末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上京的繁荣已成为过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卫绍王永济继位。同时,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开始进攻金朝的北方,并迅速占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于1213年又突破了长城防线, 进入黄河平原,金朝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南京(今开封)。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并占领了金国的中都(今北京)。至天兴二年(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在战火中继位的大金朝皇帝完颜承麟则死在了乱军之中,金朝灭亡。

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地处乌尔吉沐沦河(辽称狼河)与沙里河(辽称南沙河)二水之间,是辽王朝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广阔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以城郭建设宏伟壮观、建设遗址分布密集、文化积淀丰富而著称于世,又以其是目前国内保护最好的大遗址而引起国内外的关注。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国家公布的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共180处,辽上京遗址是其中之一。

辽上京遗址城郭总面积5.9平方公里,城垣为土筑,北为皇城, 南为汉城,两城连接呈“日”字形,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1.8公里。公元1120年被金攻占,元代以后逐渐废弃。

皇城:城址呈不规则六边形,西墙两端略内收。南北长1.65公里,东西宽1.8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城墙高大厚重,高6至10米,夯层清晰坚实,城墙横断面略呈梯形,顶宽2米左右,底宽约40米。外壁现存马面42个,有东西北三门。城内中部偏北有一高大堆积,是大内遗址所在,开皇、安德、五峦诸殿址皆在此。在大内东南约600米处,立有一赫赭色砂岩雕制的观音像,首部无存,现残高毛2米。观音石刻西侧有石刻龟跌一具。

汉城:汉城接筑于皇城南侧,间以一墙之隔。南北长约1.15公里,东西宽1.8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城墙夯土版筑,东墙被包于大新庄村内,西墙保留有一门址。

南北二塔:南塔距辽上京遗址十华里,坐落在今帐房山北一座小山(辽称石盆山)的尾端。此塔为八角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25.5米。台座边长3.8米。塔身有拱门、佛龛,塔身各面嵌有赭色石质和砖质浮雕,计有佛、飞天、菩萨、道士、小塔等,雕刻造型姿态各不相同,细腻逼真,刀法刚劲,是目前辽代最为珍贵的石刻作品。北塔为六角五层密檐式,高13米,台边长2.4米。关于南北二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辽上京下面压着一条土龙。头在北山,尾在南山,只有修两座塔,压住土龙的首尾,上京才能安定,大辽江山才能长治久安。

小城:位于皇城西墙外1200米处,旱河东岸。小城平面近似方形,长宽约300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式,夯层15-16厘米。 。

全盛时期

完颜亮排除干扰,全力推进金政权的封建化和汉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金对中国华北部分和东北的牢固统治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同时,在灭辽战争中,金人也开始准备继续扩张,南下灭宋,而北宋徽宗君臣不相信金朝立即南下,甚至撤了原守辽边界的防御,下令“敢妄言边事者流三千里”,对继续和金朝保持友好关系保有幻想。金军第一次南下。灭辽后半年1125年10月,金兵分两路南下:西路在太原受阻,东路攻克燕京( 宋守将郭药师降金)后直达黄河北岸,逼近开封。北宋徽宗不敢抵抗,传位给钦宗。徽宗对内听从金朝意见,罢免了主战派,任用求和派。

金军第二次南下。1126年2月攻克代州(今山西代县),8月再度分两路南下,西路攻下太原后渡河与东路会师,夹击开封。向北宋要挟:“速割河东、河北,以大河为界……”此时李纲被贬至杨州当知州,朝中主和派为主。钦宗马上下令:“黄河现今流行以北州府,并迎开城门,归于大金”。并解释说:“民虽居大金,苟乐其生,犹吾民也”。金军攻开封城,钦宗派人出城求和,金将宗翰、宗望要求徽宗到金营,钦宗代父前去,“上……微臣捐躯而听命”。 1127年正月,金军索得皇帝宝玺,由此金朝控制了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但比辽朝版图大为缩小。完颜亮急功近利,在主客观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去巩固既得的政治成果,充实国力,发展生产,而是在连续大兴土木之后,动员全国人力、物力,大举南征。结果前方受阻于长江,后方遭到农牧民的反抗,东京又发生了宗室的政变,在进退失据的情况下被杀身亡。世宗完颜雍,太祖孙,完颜亮从弟,曾先后任兵部尚书、会宁牧、中京(大定府)留守、济南尹、西京留守,贞元三年任东京留守,1161年十月即位于东京,改元大定。他吸取完颜亮失败的教训,注意缓和社会矛盾,安定秩序,发展生产,巩固统治。他在位的27年和他的孙子完颜璟统治的前期,是金朝的强盛时期。

一、世宗的统治 世宗继续执行完颜亮以中原为统治中心的政策,发展完颜亮的改革成果。他即位之初,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纳了参知政事李石的意见,继续以汉地为统治中心,发展封建制,占据天下腹心,控扼四方,以成万世大业。扭转了部分守旧势力全面否定海陵的政策,毅然决定仍以中都为京师,并立即起程离东京赶赴中都,表现了力求进取的决心。

(一)安定秩序,结束混乱 世宗的政策方针一经制定,便立即着手巩固统治,安定秩序,以结束混乱局面。首先,他下诏揭露完颜亮的罪恶,实行大赦;招谕完颜亮时期诸官,起用被完颜亮免职者,鼓励他们为新皇帝效力;归还民间征调的马匹,死者赔偿。同时,调动布置军事力量,派出招降使者,以讨伐和招抚两手全力对付移剌窝斡的起义军,终于在大定二年(1162年)九月将起义镇压下去,安定了内部。调整了与南宋的关系,结束了与南宋的战争,确定了金与南宋对峙的政治格局。

(二)调整官制,整顿吏治 世宗对正隆官制稍加调整,增平章政事二员,与尚书令、左右丞相并为宰相。同时广泛吸收契丹、渤海、汉人和女真诸部人参与统治,甚至任用了一些反对过他的人。改变了金初以来只有宗室和完颜部人参与机务的状况,也扭转了完颜亮排斥宗室和异己势力的局面,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包括各民族上层的统治集团。

他“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对女真和汉人社会都有一定的了解,能“躬节俭,崇孝悌,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①。在不改变完颜亮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吸取完颜亮失败的教训。他常以完颜亮为政苛急、拒谏自专、非礼臣僚为戒,要求宰执务远图,习经济,举贤能,劾贪墨,并身体力行,在巡行中亲自体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行为,认为“郡守系千里休戚”,“县令之职最为亲民”,②十分重视地方官的选授。他以廉平戒谕百官,严惩贪污,在位期间,“群臣守职,上下相安”③。

(三)留心经史,重视教育 世宗在万机之暇,博览史册,注意借鉴历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他对汉高祖至辽道宗的行事皆有考察和品评。他认为,汉明帝进用谗谄,而受其蒙蔽;梁武帝“专务宽慈,以至纲纪大坏”;唐太宗对太子承乾不加约束,以致于废,都是沉痛的历史教训。他批评唐太宗以权谋对臣下,梁武帝舍身佛寺,辽道宗以民户赐寺庙。他赞赏汉高祖的胸怀,文帝的纯俭,光武的大度。他要求宰臣以魏征为楷模,留心国事,随时进谏;效法娄师德荐举狄仁杰,为国家选贤任能。他羡慕齐桓公以中庸之才,得一管仲而成霸业,因而“夙夜思之,惟恐失人”。尤其推崇司马光,认为《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借鉴”。 他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指出:“经籍之兴,其来久矣,垂教后世,无不尽善。”于是,设译经所,以女真文翻译《诗》、《易》、《书》、《论语》、《孟子》、《新唐书》等。以仁义、忠孝教育百官、护卫和宗室子弟。他重视科举,任用进士,创女直进士科,鼓励女真人学文化;提倡孝道,将儒家的忠孝思想与女真人的古朴纯实结合起来,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他又注意发展生产、招谕流亡,轻徭薄赋。他即位以后,金朝才从军事征伐走上了发展生产和政治治理的正常轨道。

二、章宗的文治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世宗死,孙完颜璟即位,是为章宗。章宗是金朝诸帝中文化修养最高的。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通晓汉、女真文。他继承其祖遗志,继续实行文治,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和发展生产。

(一)完善制度,加强统治 置提刑司,加强对官员的考察章宗即位之初,就令学士院进呈汉、唐便民事及当今急务,重开登闻鼓院以达冤枉。为整肃吏治,设置提刑司,定其条制,令其“分按九路,并兼劝农采访事,屯田、镇防军皆属焉”①。提刑官定期巡察地方,遇有灾伤,可先行赈贷,外路冤狱,也委其处决。章宗每年十月接见其使副,了解按察情况。除正常循资考迁转外,“随路提刑所访廉能之官,就令定其堪任职事,从宜迁注”②,以期奖励清勤,惩治贪惰。承安四年(1199年),又改提刑司为按察使司。

解放奴婢,减轻赋役,发展生产女真人迁入中原既久,与汉人的交往日益密切,章宗顺应这一趋势,允许女真人与汉人通婚,这对缓和民族矛盾、安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先后减地税十分之一至二,牛头税三分之一;多次诫谕有司,罢不急之役;弛行宫、围场地禁,许民耕捕樵采;定屯田户自种及租佃法;又重申旧制,要求猛安谋克户田按比例栽种桑果,毁树木和出卖土地要给予惩罚。

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解放奴隶的要求日益强烈,章宗继续进行世宗时开始的奴隶解放工作,大量解放奴隶,推进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完善典章制度金灭北宋,载其图书、礼器而归,熙宗时渐行汉礼。世宗置详定所议礼,详校所审乐,着手制定礼乐之制。章宗明昌初年,编成《金纂修杂录》400卷,“凡事物名数,支分派引,珠贯棋布,井然有序,炳然如丹”③。在此基础上,又命礼官张暐等编纂《大金仪礼》、《大金集礼》,统一和完善了金朝的礼制。

熙宗皇统元年(1141年),始用宋乐。世宗时,因宋乐器所刻“晟”字犯金讳,更其名为“太和”,乐曲以“宁”为名。明昌五年( 11 94年),“诏用唐、宋故事,置所,讲议礼乐”④。决定宋乐器继续使用,另铸辰钟,琢辰磬以补前缺。

在议定礼乐的同时,在先朝《条理》、《制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定律令,改变了自正隆、大定以来《条理》与《制书》并用,时有牴牾的情况,使律、令、格式完善统一。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在用人行政方面,章宗一仍世宗之制,而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他又大大超过了世宗。他正礼乐,修律法,完善官制,使典章文物日臻完备而成有金一代治规。

提倡儒家思想,尊孔读经章宗比世宗更尊崇儒家思想,更重视科举取士。为方便学子应试,特增府试三处;恐误失人才,又增加会试录取人数,对命题和程文要求也作了相应调整;选才识优长者为学官,提高教育和科举取士水平。

同时,为不同的对象规定了不同的读书标准,要求亲军35岁以下者,学习《论语》、《孝经》;诸科举人也要兼治诸经。即位之初,以“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采纳诸臣建议,使其“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①。同时,置弘文院,继续译写经书。

继熙宗初以孔子49代孙孔璠袭封衍圣公后,完颜亮初定袭封衍圣公俸格,世宗又以孔总袭封。章宗即位后,特授孔总曲阜令,明昌二年(1191年),又以孔元措袭封,并招诸郡邑修复文宣王庙。命党怀英撰宣圣庙碑文,章宗亲行释奠礼。同时也重视州县孔子庙的维修保护。

整理典籍,编纂史书除经书外,章宗重视历代其他各种著述的搜集和保存。明昌五年(1194年),下诏搜求《崇文总目》中所缺的书籍,以高价向民间购求。如藏书家不愿出卖,则以书价之半租借,组织人力抄写后,再将原书奉还。

章宗重视史书的编纂和当代史事的搜集整理。前此,熙宗和世宗时都曾编纂先朝实录,章宗继续命人寻访耆老,收集太祖、太宗、熙宗、世宗四朝皇帝的言论,分类编集《圣训》;续修世宗、显宗实录;又令完颜纲、乔宇、宋元吉等分类编辑诸臣陈言文字20卷;①同时健全编写起居注、日历的制度,以备编修国史。 即位之初,命参知政事移剌履提控,在萧永琪《辽史》的基础上继续编修《辽史》。继任陈大任,于泰和七年(1207年)完成。

为了褒奖完颜希尹、叶鲁创制女真文字的功劳,金宗章对他们加以封赠,依仓颉立庙周至例,在上京为他们立祠,岁时致祭。此外,还平反了田瑴等人的冤狱,追复田瑴等人的官爵,解除了党禁。

大定、明昌年间,战事减少,生产有了一定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有所缓和,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女真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尤其是进入汉地的女真人,迅速完成了向封建制的转化。

由于文治的提倡,女真人渐受中原封建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濡染。社会稳定,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女真统治集团和社会上层人物生活日益奢靡,尚武之风大减,女真人渐趋文弱。大定七年(1167年),在宋使射弓宴上,宋使中50箭,而护卫中的善射者却只中7箭,这引起了世宗的忧虑。此时,金朝南有中兴的宋,北有崛起的蒙古诸部,金世宗深恐丢掉尚武精神,影响金朝的防御力量,因而极力提倡女真人勿忘旧俗,学习女真语言文字,坚持习武骑射。他说:“恐异时一变此风,非长久之计。”为了加强金朝的军事力量,他一改当初推行汉法的态度,转而要求保持女真故俗。二十四年,他以62岁高龄,率领诸王、部分臣僚,长途跋涉,前往上京。在那里,他用女真语唱歌,备道王业艰难,继述不易,训诫上京军民“当务俭约,无忘祖先艰难”。并迁速频、胡里改3猛安24谋克充实上京,加强上京的防御力量。

章宗虽力主文治,面对蒙古各部日益严重的威胁,也诫敕女真人勿废骑射。他禁止利用网、群雕猎捕野兽、飞禽,唯恐女真人不习骑射;擢升女真进士中骑射中选者;功臣子孙善射者,虽身形不及格者也令试护卫;诏女真人不得改汉姓,不得用汉字译女真名,不得学南人装束,以一切方式、手段维持女真人的尚武传统。

但是,迁入中原的女真人淳朴俭素的风气已消失殆尽。金朝社会奢侈靡费习气日甚一日,官民竞相讲求宫室服用制度和婚丧礼数,以追逐无名之费相尚,奢侈腐化之风积重难返。世宗晚年颇惑于佛,僧尼、道士及寺庙、宫观日益增加。自此,金朝的统治逐渐由盛转衰。

金朝都城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女真和他们的先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所谓白山黑水,种族繁矣。历史悠久的女真先世,可上溯到舜、禹和商周时期,那时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被称作肃慎,这是东北地区见诸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民族。此后,肃慎的后裔,名称屡有变更。三国时期,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并分有白山、粟末、号室、安车骨、伯咄、佛涅、黑水七部。到隋唐时称靺鞨,仍然分七部。到五代时黑水靺鞨在物竞天择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兴旺起来,改称女真。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在他们的始祖函普时,居住在仆斡水(今牡丹江)之滨。到女真人第四世献祖绥可时,完颜部便从仆斡水之涯,南迁到海古水(今海沟河)之畔,献祖绥可一改女真夏逐水草,冬则穴居的旧俗。在海古水,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筑室居住,耕垦树艺,攻碳炼铁,刳木为器。这时完颜部的社会发展达到了渔猎业、农牧业和手工业互有分工又互相结合,并进入铁器时代而强大起来。此后,又经过昭祖石鲁条教之法、景祖乌古乃自强自治、世祖劾里钵戡乱兴盟、盈歌联盟巩固发展等几代人的奋斗,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到了完颜阿骨打时期,女真族已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由于自身的强大和不堪辽宋压迫,于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争战。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称帝,改元收国元年,建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于1125年灭辽,灭辽后,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即位,按照金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统的诏令为遗训,下令南征伐宋,并于1127年灭北宋。

从金代鼎盛时期的疆域图可以看到:墨绿色的区域就是金国的疆域,东北到日本海、库页岛(今鄂霍茨克海),东北到外兴安岭(今俄罗斯亚洲地区),西北到蒙古高原东部(今蒙古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南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

金代共三个都城,上京会宁府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汴梁(今开封)。

筑城营都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继位后,于天会二年(1124年)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朝、南宋风格于一身。金上京城的建制,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

此城平面示意图。上京南北二城,均为长方形,以西垣为边,横竖卧对,呈曲尺状。北城南北长1828米,东西宽1553米;南城东西长2148米,南北宽1522米。皇宫在南城偏西处,周长2公里余。原有4门,现仅存午门址,午门后中轴线上有5个宫殿址。二城外垣周长11公里余,残高约3.5米,存马面89个,门7座。据记载当时金都皇宫的建设情况已架屋数千百间,规模亦甚侈也。

上京会宁府皇城午门址,既唯一仅存的一处门址。这里当时营建都城时的情况,这些脊瓦、布纹瓦等都是建筑材料。

市井繁荣

上京会宁府定型在金太宗时期,到了金朝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完颜亶时期,开始扩建上京皇城和增扩宫室。

于天眷元年(1138年),因大内狭,撤而新之,命卢彦伦营建宫室,这次扩建增加了朝殿、寝殿、书殿以及八座殿字楼阁组成的凉殿。

在金熙宗时期,金政权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基本上没有大的战争。他极力推行封建社会制度和实行法制,并审时罢兵,计口授田,恢复经济。经过他全面地进行改制改革,发展了金朝经济,增强了国力。此时,上京城内外已经有了专门的商业区,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市井繁荣。

上京路与会宁府

上京会宁府官衙设在大金国的前期都城内,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金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大致与辽相同。金朝设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相当于现代的省。金上京路领会宁等府州,范围最为广阔,其西境可抵今嫩江流域,北达外兴安岭,东北至鄂霍茨克海,东至日本海,南与咸平路为邻(今吉林省怀德县),并遥领曷苏馆路(今辽宁省金县)。金上京路共辖有:一府,即会宁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六县,即会宁县、曲江县、宜春县、始兴县、利涉县、武昌县。

会宁府及上京路所辖,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会宁府东境邻胡里改路,西北与肇州接壤,东北与蒲与路相邻,东南与恤品路接境。会宁府统领三县,即会宁、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员是兵马都总管,上京路则由会宁府尹兼领。

如今馆内留存的印章,其中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印鉴对研究和了解金代乃至宋、元官制与兵制,印证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均有不可替代的。

迁都燕京

正当上京城向前发展时期,金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后期骄奢淫逸,暴虐杀人,引起了朝中重臣的不满,金熙宗继父之子完颜亮利用这个机会,联合亲信亲手将金熙宗杀死,自立为帝。海陵王即位后,为了缓和居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就以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质运输与公文传递有违误,使节往来也艰于行旅,致使政令无法及时畅达内外等理由,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市)。海陵王迁都燕京,对于适应金国形势和发展和统治中原的需要,及女真族发展和燕京的开辟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风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毁上京。据记载命吏部郎中萧彦良尽毁宫殿、宗庙、诸大族府第及储庆寺,夷其址、耕垦之。同时,于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销上京留守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并下令把驻扎上京的属于太宗、宗干、宗翰管辖下的军队合并,使其缩小实力,并且迁往中都。

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的人口一度锐减,经济发展一度衰落,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复号上京

海陵迁都平毁上京宫室宗庙之后,已去萧墙之忧,因而全力准备侵略宋朝的战争,同时大建宫宇、搜刮百姓,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东京留守曹国公完颜雍即位于辽阳,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这时完颜亮还在南进征宋,而金军亦十分厌战,重要将领耶律元宜部反戈,元宜及其部下射杀海陵王于帐前,海陵死于瓜州渡。

世宗改元,大赦天下,同时历数海陵罪过数十事。金世宗统治时期,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162年)发布诏令,以会宁府国家兴王之地,宜就庆元宫址建正殿九间,仍其旧号,以时荐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新修复了太祖庙,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复宫殿,建城隍庙。至此,金上京被毁坏的旧宫室、宗庙大部分被修复,但唯有储庆寺不见有修复的记载。在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以甓束其城就是在土墙之外增筑砖墙,以加固城墙的坚实性,并在大定十三年(1173年)七月,金世宗下令恢复会宁府的上京称号,恢复上京留守衙门,派宗室元老谷英任上京留守。金上京会宁府的历史地位,被金世宗又重新树立了起来。这是大金得胜陀颂碑,在今吉林省扶余县石碑崴子屯,金世宗1184年东巡上京,于1185年到此凭吊,这里是阿骨打率女真部义军誓师伐辽的地方。

金国衰落

金哀宗末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上京的繁荣已成为过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卫绍王永济继位。同时,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开始进攻金国的北方,并迅速占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于1213年又突破了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劫掠并占领了金国的北京。至金哀宗天兴二年(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在战火中即位的金末帝完颜承麟则死在乱军之中,金国灭亡。

金朝灭亡的原因是史学家争论的课题,有一部份学者认为金亡是因为汉化太彻底,也有人认为金亡是因为汉化不够彻底。例如刘祁在《归潜志·辨亡》认为金朝“分别蕃汉人,且不变家政,不得士大夫之心,此其所以不能长久”。儒士郝经因此要求忽必烈以金朝为榜样,力行汉法。许衡在至元二年(1265年)向忽必烈奏上的《时务五事》:“自古立国,皆有规模。……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同样认为“必行汉法,乃可长久”。

女真人自完颜阿骨打以二千五百人起兵,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将辽国、北宋两邦彻底征服,金人一旦南迁,“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女真人的日趋文弱化就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大定八年(1168年),朝廷从猛安谋克中遴选侍卫亲军,而“其中多不能弓矢”。最后自然不敌蒙古铁骑。

从1115年阿骨打建国称帝到1234年完颜承麟在蔡州身亡,金代经历了长达120年的历史,而金上京地区则早在1218年就陷落在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由于在金后期,上京行省完颜太平与万奴勾结,受万奴之命焚毁了上京宗庙等大规模的建筑,以及上京守军在与抵抗万奴的作战中,上京城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上京城在元朝、明朝仍被沿用,上京的最后废弃,是在清代。

行政区划

金朝的行政区域采用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共有十四个路与五京,合计十九[7]。路有都总管府,以及都转运司、按察、盐使等三司的监司官,五京府有五京留守,而后与府伊所掌的府合一。路府则成平行机构,下辖州、县二级。金朝的州分为三类:节度州设节度使,防御州设防御使,刺史州设刺史;县则以县令掌治,分成七等。此外尚有部落之官,千夫长的猛安,百夫长的谋克,合称猛安谋克;属于边戍之官的乣详稳,部落墟砦之首领的移里菫。

金朝采行五京制,共有中都大兴府、上京会宁府、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金朝原都上京,1151年4月金帝完颜亮颁布诏书扩建辽燕京为中都,于1153年迁都中都,至此中都在很长的时间为金朝首都。1214年金宣宗受蒙古帝国掠夺与威胁,宣布南迁汴京。1232年三峰山之战金军战败,蒙军围攻汴京后,金哀宗先奔归德(今河南商丘),最后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

路名 管辖区域


 府 州

上 京 会宁 肇、隆、信、韩

东 京 辽阳 澄、沈、贵德、盖、复、来远 .

北 京 大定、广宁、兴中、临潢 利、义、锦、瑞、懿、建、全、庆、兴、泰

西 京 大同、德兴 丰、弘、净、桓、抚、昌、宣德、朔、武、应、蔚、云内、宁边、东胜

中 都 大兴 通、蓟、易、涿、顺、平、滦、雄、霸、保、安、遂、安肃

南 京 开封、归德、河南 单、寿、陕、邓、唐、裕、嵩、汝、许钧、亳、陈、蔡、息、郑、颍、宿等州

河北东 河间 蠡、莫、献、冀、清、沧、景、深

河北西 真定、彰德、中山 威、沃、邢、沼、磁、祁、浚、卫、滑 。

山东东 益都、济南 滨、沂、密、海、莒、棣、淄、莱、登、宁海、潍

山东西 东平 济、徐、邳、滕、博,兖、泰安、曹等州

大名府 大名 恩、开

河东北 太原 晋、忻、平定、汾、石、葭、代、隩、宁化、岚、岢岚、保德、管

河东南 平阳、河中 隰、吉、绛、解、泽、潞、辽、沁、怀、孟

京兆府 京兆 商、虢、乾、同、耀、华

凤 翔 凤翔、平凉 德顺、镇戎、秦、陇

鹿阝延 延安 丹、保安、绥德、鹿阝、坊

庆 原 庆阳 环、宁、邯、原、泾

临 洮 临洮 积石、洮、兰、巩、会、河

咸 平 咸平  韩

政治制度

金朝初期全面采用辽朝的北南面官制,同时奉行两套体制,但自熙宗改制以后,就逐步弃用了契丹制,全盘采用女真制。政治体制的一元化,是金朝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朝建国之初,朝廷中枢权力机构实行女真传统的勃极烈制度,对于所占领的辽地,也一概搬用生女真旧制。如太祖收国二年(1116年)占有辽东京州县以后,“诏除辽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即不管是系辽籍女真,还是汉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全都不加区别,“率用猛安、谋克之名,以授其首领而部伍其人”。但一到进入燕云汉地,这套女真制度便行不通了,于是只好因仍原有的汉官制度。史称“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就是指同时奉行女真旧制和汉制的双重体制。金初的所谓“南面官”,亦即汉地枢密院制度,故《金史》谓“天辅七年,以左企弓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南院之旧”。与此相对的“北面官”,主要指当时实行于朝廷之内的勃极烈制度。

金初的二元政治存在于1123至1138年。汉地枢密院系天辅七年(1123年)始设于营州广宁(今河北省昌黎县),后迁平州,再迁燕京,天会间一度分设燕京和云中两枢密院,后又归并为一。至天眷元年(1138年),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结束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这是熙宗汉制改革的结果。

早在太宗天会初,就有一些女真贵族的上层人物积极主张摒弃女真旧制,全盘改用汉制。《金史》卷七八《韩企先传》曰:“斜也、宗干当国,劝太宗改女直旧制,用宋官制度。”斜也即太祖弟完颜杲,太宗时为谙班勃极烈,与国论勃极烈宗干同主国政,可见当时支持汉化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不过终太宗一代,仍维持着二元政治的局面。《金史》里虽有太宗天会四年(1126年)建尚书省的记载,但人们一般认为当时的尚书省是设在燕云汉地,与后来建立的三省制度无关。金朝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直到太宗末年才提上日程,天会十二年(1134年)正月,“初改定制度,诏中外”。由于太宗一年后就死去了,所以实质性的汉制改革是在熙宗朝进行的。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八月甲寅,“颁行官制”,是即“天眷新制”。这是金朝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自金初以来实行二十馀年的女真勃极烈制度,“至熙宗定官制皆废”,以三省六部制取而代之。同年九月丁酉,“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这不只是简单地改换一个名称而已,它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汉地枢密院是作为双重体制中的一元而存在的,而行台尚书省则只是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构。这两件事情的发生,标志着二元政治的终结和金朝政治体制的一元化。

人口习俗

1141年绍兴议和后,自从靖康之难开始减少的人口总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到1207年金章宗泰和七年间达到53,532,151人,被称为人口之极盛。而当时与南宋、西夏等人口总数据估计达到一亿三千六百万人,中国人口从1083年的一亿增加到1120年的一亿三千二百四十万。金朝的四次准确的人口统计,每户平均人口都在6人以上,金朝的户规模较大,和很多贵族以及猛安谋克户们使用大量奴仆有一定关系。

随着金朝内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土地耕作,也更需要民户当劳力。金太祖与金太宗为统治中原,将百万以上的女真人徙置于黄河下游人口稠密地方,是以牺牲汉人利益的办法去救济女真人。在把女真族迁往新占领地区的同时,也还继续地把契丹族、汉族迁到金朝的内地。金军在灭辽的作战中,曾经掳回大批的契丹族、汉族作奴隶。后来金太祖下诏,禁止对已经投降的百姓掳掠,禁止权势之家买贫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被迫迁徙的汉族居民,不能不大批地沦为奴隶。金廷对降附区的人民,采用强迫迁徙的办法迁到内地。如山西州县的居民,被大批迁到金上京以至浑河路。上京地区的居民又被迁到宁江州。平州的人民在反抗后被镇压,随后与润州、隰州、来州及迁州等四州人民被迁到东都沈阳。这些居民艰苦不能自存,被迫卖身作奴隶,导致汉人刻骨的痛恨。女真族抢占汉族最富庶的耕地,为了增加日益增大的生活和军事开支,又不断加重汉族的赋役。女真人与汉人的矛盾恰如史籍所言:“盗贼满野,向之倚国威以重者,人视之以为血仇骨怨,必报而后已”。

女真男人的发型是“留颅后发”,还绑个辫子,所以被南人称为索虏。在《北风扬沙录》与南宋的游记,也有金人留辫的说法,在金太宗天会七年还强制胡服留辫。这样剃发留辫的习俗为后来的满清所继承。金代皇帝也可掌掴大臣”

经济发展

金朝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金朝建立之初,女真族尚处于渔猎农耕的混和制度,而它所控制的汉地,农业经济早已高度发展。从金熙宗到金章宗的半个多世纪里,北方社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比辽时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冶铁业有明显进步。在金世宗与金章宗期间,原来使用奴隶生产的猛安谋克户也逐渐转化成地主。这个转化主要有受田、赋税、区别平民和奴隶等,女真贵族借此扩大土地占有范围。

农业与畜牧业

金朝把发展农业作为军事扩张的基础,视其隆兴之地东北地区为粮仓,将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都逐渐传播到当时落后的今东北地区。由于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品种也日益增多。金初,不种谷麦,只种稷子春粮。以后农作物品种日益增多,农作物有小麦、粟、黍、稗、麻、菽类等;蔬菜类有葱、蒜、韭、葵、芥、瓜等。金廷又鼓励垦荒,例如规定开垦荒地或黄河滩地可以减免租税,所以开垦农田面积有所增加。

金朝的土地制度给予女真族很大的优惠,这是汉族、契丹族与渤海族所没有的。女真族的土地制度是一种称为“牛具税地”的制度,继承氏族制度的遗风。占地多少是以耒牛、人口为依据的,拥有众多人口和耒牛的女真贵族自然就可以广占田土。到金世宗大定年间,人、牛、地比例不符的情形已很普遍。

金熙宗时期开始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早在金朝统治广大的华北地区后,有计划的将大量的猛安谋克分散各地以镇压汉族,被称为屯田军。金廷对内迁的屯田军户,都按照户口给以官田,即所谓“计口授田”。当官田不敷分配时也会大量抢占民田。屯田军户分得土地以后,大多让租给汉族耕种或是强迫汉族无偿耕种。由于剥削严重,无人愿意耕种,土地逐渐荒废。金世宗时再派官吏到各地去“拘刷良田”,兼并土地为官田。

由于女真族属于东北民族,其畜牧业也十分发达。金帝完颜亮时原有九个群牧所。在南征时,征调战马达五十六万多匹,然而因战事大半损失,到金世宗初年仅剩下四个。金世宗开始复苏畜牧业,当时在抚州、临潢府、泰州等地设立七个群牧所。1168年起,下令保护马、牛,禁止宰杀,禁止商贾和舟车使用马匹。又规定对群牧官、群牧人等,按牲畜滋息损耗给予赏罚。经常派出官员核实牲畜数字,发现短缺就处分官吏,由放牧人赔偿。对一般民户饲养的牲畜,登记数额,按贫富造簿籍,有战事,就按籍征调,避免征调时出现贫富不均的现象。对各部族的羊和马,规定制度,禁止官府随意强取。

手工业

金朝手工业生产如陶瓷、矿冶、铸造、造纸、印刷等,历经战乱与复苏都有发展。女真族在建国前盛行炼铁。金朝建立后冶铁业在北方地区继续发展,著名的产铁地区有云内州、真定府、汝州鲁山、宝丰、邓州南阳等,云内州盛产一种叫做青镔铁的铁器。另外在东北地区,也开始开采煤矿。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在东北广大地区内,都发现了金朝的铁器。其中有大量铁制农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形制与中原地区相似或一致,这表明已改变了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1961年至1962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县五道岭发现金朝中期铁矿井10余处,炼铁遗址50余处。矿井最深达40余米,有采矿、选矿等不同作业区。根据开采规模估计,从这些矿井中已采出四五十万吨铁矿石。

陶瓷业因为有辽朝、宋朝的基础也比较发达。金熙宗时,原来的北方名窑如陕西耀州窑、河南均窑、河北定州窑与磁州窑也陆续恢复生产,临汝等新兴窑址,工艺各具特色。金银业和玉器业也相当发达,近年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出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东北地区的金朝遗址和墓葬中,发现大量宋朝铜钱,可见与南方贸易的密切。山西稷山的竹纸和平阳的麻纸,闻名一时。刻书蔚然成风气,其雕板技术,可与南宋比美,当时雕版印刷业的中心在平阳。

商业与货币

由于生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使商业日益繁盛。金朝建国初年,各地的商业发展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当时女真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还是“无市井,买卖不用钱,惟以物相贸易”,而金中都与开封府都是兴盛的商业城市。金朝建立不少的“榷场”,与西夏和南宋进行贸易。不过宋金之间由于时战时和,榷场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金朝主要向南宋输出皮革、人参、纺织品等商品,南宋向金朝输入茶、药材、丝织品等。会宁府、金中都、开封府与济南府都是当时较大的商业中心。

金中都(今北京市)在金帝完颜亮正隆间成为国都后,水陆交通发达,人口迅速增加,已经是一座贸易发达的商业重镇,其中城北三市是商业的中心。金世宗时,开封府的相国寺仍旧每月逢三、八日开寺,商贩集中在此贸易,宣德楼门下“浮屋”中买卖者甚众。1152年,共有二十三万五千多户。以后到金章宗泰和时,又增加到一百七十四万多户。

金朝早期使用旧有的宋、辽钱币,直到金、宋间第二次议和后,战争暂告结束。1158年金帝完颜亮首次铸行正隆通宝小平钱。1204年金章宗铸泰和通宝真书钱。1213年金帝完颜永济铸至宁元宝钱。金宣宗南迁后也铸行货币。金朝灭掉北宋以后,曾扶植刘齐立国,所铸钱币却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钱精整。

军事制度

金军大体可分为本族军、其他族军、州郡兵和属国军。前二者为主力,后二者为辅翼。最初,奴隶主、封建主都应从军。领有汉地后,主要实行征兵制,签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兵,称为“签军”,到后期也行“募兵制”。金朝统治中原后,还仿汉制,实行发军俸、补助等措施。对年老退役的军官,曾设“给赏”之例。对投降的宋军,常保留原建制,仍用汉人降将统领。金军亦以骑兵为主,步兵次之。骑兵一兵多马,惯于披挂重甲。各部族兵增多后,步兵数量大增。水军规模也较大,但战斗力较弱。除冷兵器外,还使用火炮﹑铁火炮﹑飞火枪等火器作战。后来蒙古南侵之时,金军就以火器抗蒙。1232年金将赤盏合喜驻守汴京,“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军事机关原设有都统,后改为元帅府、枢密院等,协助皇帝统辖全军。战时,皇帝指定亲王领兵出征,称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临时职位。边防军事机构有招讨司、统军司等。金朝军队采用结合社会与军事制度的猛安谋克制度,也就是百夫千夫长的制度。早在女真族时期,所有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平时从事生产,战争时参加战斗,兵器、粮食自几自足。分置人民约一千户为猛安、约一百户为谋克,谋克相当于百夫长,猛安相当于千夫长。万户府下辖诸猛安,猛安下辖谋克,谋克之下还有五十、十、伍等组织。兵员配置大多是一正一副,战时副军可以递补正军。兵为世袭制,兵员可以子弟替代,但不能以奴充任。

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朝时,以三百口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约二千五百人的兵力,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将辽国、北宋两邦彻底征服。后来猛安谋克既是军事长官,又是行政长官。随着金朝不断南移,猛安谋克制度与奴隶制互相适应的制度逐渐遭到破坏,“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女真人的日趋文弱化就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金世宗时,阿鲁罕任陕西路统军使,“陕西军籍有阙,旧例用子弟补充,而材多不堪用,阿鲁罕于阿里喜、旗鼓手内选补”。史旭有诗:“郎君坐马臂雕弧,手捻一双金仆姑。毕竟太平何处用,只堪妆点早行图。”,已知“国朝兵不可用,是则诗人之忧思深矣。”。1168年朝廷从猛安谋克中遴选侍卫亲军,而“其中多不能弓矢”。最后当蒙古突骑兴起后,金军在野狐岭战役等大型战役中惨败,最后南迁汴京。然而在金哀宗时期所建立忠孝军,对蒙古军仍有一定威胁。

帝王世系

名称 在位时间 年号 谥号 庙号

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 1115-1123 收国(2)1115—1117
天辅(6)1118—1123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太祖

完颜晟(即完颜吴乞买) 1123-1135 天会(15)1123 —1137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太宗

完颜亶 1135-1149 天眷(3)1138 —1140
皇统(8) 1141—1149 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 熙宗

完颜亮 1149-1161 天德(4)1149—1152
贞元 (3) 1153—1155
正隆(5)1156—1161 海陵炀王 无

完颜雍 1161-1189 大定(29) 1161 —1189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世宗

完颜璟 1189-1208 明昌(6)1189 —1195
泰安(5)1196—1200
泰和(8)1201—1208 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章宗

完颜永济 1208-1213 大安 (3) 1209 —1211
崇庆(1)1212
至宁(1)1213 卫绍王 无

完颜珣 1213-1223 贞祐(4)1213—1216
兴定(5)1217—1221
元光(2)1222—1223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宣宗

完颜守绪 1223-1234 正大(8)1223—1231 开兴 (1) 1231
天兴(3)1232—1234 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闵皇帝 哀宗义宗

完颜承麟 儒略历1234年2月9日(仅半天) 盛昌(儒略历1234年2月9日,一说他没年号) 定文匡武闵怀皇帝 昭宗、
末帝

金朝兴亡

这首先表现在其原来自身制度上的先天不足和不适应性。金国的猛安谋克军的战斗力持续下降,即使统治者施以丰厚的兵饷也无法遏止。其次,在处理作为统治者阶层、即少数民族的女真族,与作为被统治者阶级、即主体民族的汉民族的关系问题上,没有能够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金朝在控制了江淮及大散关以北的广阔的汉族传统聚居区之后,为统治中原,将百万以上的女真人徙置于黄河下游人口稠密地方,是以牺牲汉人利益的办法去救济女真人的。然而,此举既没有解决农耕经济形式下女真人日益贫困的问题,反而导致汉人刻骨的痛恨。他们不仅抢占汉族最富庶的耕地,为了增加日益增大的生活和军事开支,又不断加重汉族的赋役。女真人与汉人的矛盾恰如史籍所言:"盗贼满野,向之倚国威以重者,人视之以为血仇骨怨,必报而后已"。第三,河患也是促进金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在金控制江淮以北之时,河患泛滥成灾,连年不断。更为不幸的是,黄河似乎也与女真人作对似的,自从金室南迁后,黄河竟然改道,不再北流,而是流向东南。河患的范围非常广泛。

参考资料

1.白玉奇主编:《大金国第一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第338页.

扩展阅读:

1

《金史》http://guoxue.baidu.com/page/bdf0cab7/index.html

2

http://www.zrcx.com/Article/zggd/200610/536_19.html

开放分类:
满族朝代金代女真少数民族政权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93次
最近更新:2012-04-29
创建者:jdm1963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zhy19970908 展开

摩西小樱 展开

为人中庸 

邵辉1014 

11栋528宿舍2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35:27